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93章

抢救大明朝-第93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唔,”骆养性翻了翻眼皮,“到时候你哥哥我就得再投降一次。。。。。。那就是四臣了!合着这辈子就是投降来,投降去了!”

    “你这不是潜伏嘛!”骆修身道,“你是奉旨投降的,将来可以名垂青史的。”

    投降还名垂青史了。。。。。。

    骆养性只是摇头,但也还是拿起纸笔,开始给姜瓖写信了。拿到了哥哥的亲笔信后,骆修身马上就骑上马,带了几十个随从出了城。他是汝侯刘宗敏的手下,身上有汝侯的令牌,城门的守军当然不敢阻拦,只得任凭他飞马而出,去山西大同府搅动风云了。

    而将会被他搅动起来的这场风云害惨了的大清兵部尚书洪承畴,这个时候正拿着崇祯皇帝的亲笔信在抚宁卫指挥使司的大堂上抹眼泪呢!

    也不知道是洪承畴的演技好,还是魏藻德的文章妙。总之洪承畴洪汉奸看上去是被感动到了!

    “呜呜,没想到皇上还念着老臣,还向老臣道歉,也不责怪老臣投了大清国。。。。。。”

    看着獐头鼠目,一副奸臣模样的洪承畴在伤心落泪,被朱慈烺派来的使臣周泽睿也跟着一起拿着手绢抹眼珠子,居然还真挤出了眼泪!

    “实不相瞒,皇上前几日提到督师时也在朝堂上泣不成声了。”周泽睿道,“皇上说,这一次大明得以中兴,全都是督师的功劳啊!督师虽然身在大清,但心中还是向着大明的。如果督师能回大明,皇上就要给督师封侯,还要让督师当内阁首辅啊!

    督师的娘亲和兄弟都在福建,督师又是至孝之子,难道不想和他们团聚吗?不如就和大清摄政王说说,放您再回大明吧。到时候督师就能以侯爵之尊在北京一边侍奉母亲,一边为大明执掌朝政了。”

    当侯爷,当首辅,还能当孝子。。。。。。说真的,洪承畴还真有那么一点动心。

    不过也就是一点而已!

    他现在已经坚信明亡清兴是大势所趋,回到大明只能给朱家王朝陪葬。留在大清这边,才能真正辅佐明主,一统天下,然后名垂青史——历史上他可是光荣的登上了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贰臣传!

    “本官现在是大清的臣子,”洪承畴斟酌着用词,并不把话说死,“即便要回大明去,也得征得摄政王的允可,而且大清待我不薄,我也得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啊。”

    “那是自然的。”

    “周侍郎(朱慈烺给他加了个礼部侍郎的衔),”洪承畴顿了顿,“流贼在山海关一战中损失惨重,要不了几日就该弃北京而走了。。。。。。不知皇上和太子什么时候可以回京?”

    “哦,这个啊。”周泽睿笑了笑,“这北京肯定是要回的,不过具体的日子,下官可不知啊。

    另外,东虏,哦,是大清还有十万大兵在北直隶,朝堂上有不少人心神不宁啊,就是皇上也有点害怕。”

    “有什么好怕的?”洪承畴眼珠子转了转,“大清图财而已,只要拿到了银子,自会退兵的。”

    “那是,那是。。。。。。不过皇上还是有点不大放心啊,”周泽睿顿了顿,“所以就有了和大清联姻和亲的想法。”

    “联姻和亲?”洪承畴点点头,“大明皇上想把公主嫁给我大清皇帝?”

    “不是的,”周泽睿摇摇头,“皇上听说摄政王有一女。。。。。。贤良淑德,气质高贵,有母仪天下的风范,所以就想为皇太子求了这门亲,聘为太子妃!”

    “什么?聘,聘摄政王的格格为太子妃?”洪承畴愣了又愣,“这真是皇上的意思?”

    他现在有点怀疑了,据说大明现在是皇太子抚军摄政啊!该不是皇太子朱慈烺在使诈吧?

第156章 汉奸阴险,鞑子凶残(5。1上架,求订阅,求月票)() 
“哈哈。。。。。。我家格格当大明皇后?”

    殿帐之中,多尔衮大马金刀的坐在一张铺了黄色缎面软垫的椅子上,摸着自己的大胡子,眯着个小眼睛,咧嘴哈哈大笑。

    “多铎,你觉得怎么样?我家东莪像个皇后吗?”

    豫亲王多铎也在殿帐里面,他长得和多尔衮很像,就是个年轻一点,也强壮一点的小多尔衮。听到哥哥发问,他哈哈笑道:“我看挺像的,东莪虽然才6岁,但是已经有母仪天下的风范了!你们说是不是啊?”

    “是啊,东莪格格仪态高贵,就是人中之凤!”

    “朱家太子能娶上格格,那是他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奴才为摄政王贺,为格格贺。。。。。。”

    一帮喝得半醉的鞑子也都跟着起哄,人人都说东莪格格该做皇后,只有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个汉奸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因为他们知道这事儿实在古怪——大明太子怎么可能娶一个鞑子格格做妃子?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话他们现在也不大敢说,说什么?大明太子高贵,东莪格格配不上?说完了会不会被喝多了的多铎砍死?

    多尔衮也瞅见两个汉奸都不言语,也知道他们有话不方便公开说,于是就吩咐大帐内的两白旗将领和多铎都散了,只留两个汉奸。

    “两位有什么话要说吗?”多尔衮的心情显得不错,也喝了点酒,脸色红润,嘴角上挂着得意的笑容。

    “王爷,”洪承畴道,“只怕有诈啊!”

    “哈哈哈,”多尔衮大笑道,“本王知道他们在使诈!”他的语气忽然阴沉下来,“朱贼祖上不过是乞儿出身,当了皇帝后却眼高于顶,视我等为蛮夷胡虏,不屑与我等通婚。如今大难临头便想用和亲为缓兵计了!如果他们要嫁公主给皇上,本王早就给回了。可是他们要让东莪当太子妃,却是不好一口回绝了。”

    范文程问:“王爷是想将计就计?”

    多尔衮眄视着洪承畴:“洪尚书,你觉得如何?”

    “王爷,”洪承畴斟酌了一下,又取出了崇祯皇帝写给自己的亲笔信,然后双手递给了多尔衮,“这是朱明皇帝写给老臣的。”

    “哦。”多尔衮接过书信,展开后看了一遍,然后就冷笑了几声,“不错啊,封侯爷,还可以当首辅。洪承畴,你要不就回明国那边去吧。”

    洪承畴早就料到多尔衮会这么说,马上噗通一下就给多尔衮跪了,一边叩头一边道:“臣对大清一片赤胆忠心,无论朱家皇帝给出什么样的条件,臣都不会回残明去的。。。。。。臣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

    “呵呵,”多尔衮笑吟吟看着洪承畴,“起来,起来,别跪了,本王还不信你?和你开玩笑呢!”

    “谢王爷。”洪承畴言了声谢,就站起身,立在多尔衮跟前,一副忠心奴才的模样。

    多尔衮问:“洪承畴,你觉得这信上说的是真是假?”

    “这就要看大沽口那边到底是谁在掌权了?”洪承畴说,“若是崇祯皇帝掌权,那就不会有假。崇祯皇帝为人严谨,不善作伪,也就是刚登基那会儿蒙了魏忠贤。不过魏忠贤不过是个奴才,京营和锦衣卫都不在他手中,即便看破了崇祯又能怎么样?可要是抚军太子架空了崇祯,那就多半有诈了!”

    “那该怎么办?”多尔衮继续笑吟吟看着洪承畴。

    洪承畴道:“可以将计就计!”

    多尔衮小眼睛眯着:“你去做大明的首辅?”

    “王爷误会,”洪承畴额头上冷汗直冒,“臣的意思是可以将格格许嫁朱慈烺。”

    其实洪承畴已经看出多尔衮的心思了。他对朱慈烺向东莪格格求婚是很高兴的——能不能成那是另一回事,但是朱慈烺提出求婚,就已经大大提升了东莪的身价。她就是能当大明皇后的女人了!贵不可言啊!

    而且多尔衮是没儿子的,就一个宝贝闺女,自然是宠上天去了。可他再宠女儿,也不能让她当和硕睿亲王啊!一女亲王像啥?所以东莪格格将来也就是嫁给满洲亲贵或者和亲蒙古。

    这样的前程怎么能和成为大明皇后相比?而且一个满洲亲贵或者蒙古宗王对多尔衮的权势能有多少助力?多尔衮要维持自己的权势,是需要大笔银子的。而银子,只能从江南得到。

    如果将来出现南明北清的格局,多尔衮倒是非常愿意自己的闺女去当南明皇后的。。。。。。而多铎和那帮两白旗的将领都跟着起哄,大约也是这个想法。

    他们啊,现在还没想到要一统天下呢!

    洪承畴顺着多尔衮的思路说道:“婚事不妨许了,北京城也先不进去,看看能不能把崇祯父子诳进北京,如果能成,那大明就没了,格格也不必嫁给朱慈烺。如果不成。。。。。。许是上天不想绝了大明国祚,那么残明也应该向大清称臣纳贡,格格赐婚给朱慈烺也是摄政王对朱家的恩典,想来朱家也会感激不尽的。”

    “就这样?”多尔衮看着洪承畴。

    洪承畴一下卡住了,他也不明白多尔衮是啥意思,不会真想让自己去当“秦桧”吧?

    一旁的范文程更了解多尔衮,他和多尔衮家算是有缘分的——他老婆不就被多铎抢去玩了几天?现在他又成了镶白旗的奴才(他原来是正红旗的)。。。。。。那都是缘分啊!

    范文程道:“王爷一定想派遣八旗铁骑突袭大沽口吧?”

    “哈哈哈!还是范学士了解本王,”多尔衮冷冷道,“朱家太子想娶东莪也得有那本事,先在八旗兵的刀口下活下来再说吧!能活下来,本王就会考虑把女儿嫁给他!”

    “王爷英明!”

    两个汉奸顿时做佩服无比的模样。

    洪承畴马上又有了一条毒计,“王爷,山海关上有辽东军的服饰甲胄旗帜,咱们可以安排八旗勇士冒充明国的定王和王永吉去大沽口见崇祯父子,趁机下手,将他们一举擒拿!”

    “好!”多尔衮拍了拍巴掌,“就依你所言!”

    就在多尔衮准备安排突袭大沽口的时候,殿帐外面响起了通报的声音:“禀摄政王,明国总督王永吉,总兵高第求见。”

    。。。。。。

    王永吉和高第也在今天接到了朱慈烺的令旨,令旨的内容就是让他们向宣府和大同进军的,并且任命王永吉当宣府、太原、大同三边总督,命高第当宣化总兵官宣国公。

    此时吴三桂已经带着一万多骑兵离开了永平府境内,正在追击李自成的途中。而王永吉、高第二人则保着定王朱慈炯离开山海关移驻到了永平府城。

    对于他们的移驻,多尔衮并没有加以干涉。因为他首先要拿下的是吴三桂留在山海关的步兵和家眷以及随同迁徙入关的百姓。

    根据多尔衮的令旨,山海关内的宁远百姓和士兵家眷,都必须立即出关,返回他们原本在宁远的家园和驻地。现在这些人正分期分批出关返回家园,而关外的家园,现在已经是大清的土地了!

    他们一旦返回,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清的臣民,暂时在八旗兵的控制之下了!

    至于高第和王永吉麾下的一万多人,多尔衮也不是一点没动,而是留了几千人守山海关,只放了不到五千人去永平府。

    也就是说,山海关上的五万明军,现在只剩下了一万六七千人还在终于大明的官员将领控制之下。

第157章 满洲第一勇士多隆(明天凌晨上架暴更,求订阅,求月票)() 
“你们是来告辞的?”

    殿帐内,多尔衮已经知道了王永吉、高第的来意。两人原来是来辞行的,同时也探一下多尔衮的口风。

    朱慈烺给他们的令旨上说,让他们马上向宣府、大同进军。争取抢在清兵之前拿下这两处重镇。而且还给他们交了底,说已经派人去招附逆的大同总兵姜瓖反正,多半能够成功。如果高第入宣府有难度,就和王永吉一起去大同。

    两人接旨后商量了一下,也觉得永平这边不是久留之地,还是要尽快离开。即便不能进入大同,也能找机会南下,总比留在永平被鞑子吞并了要强。

    “王爷,”王永吉讨好着笑道,“下官和高总戎奉了令旨,要保着大明的代王,就是原先的定王殿下去大同就藩明日就要出发,所以今天来向王爷辞行。”

    “大同不是在流贼手中吗?”多尔衮问了一句。

    “大同是因为原任总兵官姜瓖附逆而落入流贼之手的,”王永吉道,“现在流贼大势已去,姜瓖多半会趁机反正的,所以就令臣和高总兵去碰碰运气。”

    “哦。”多尔衮点点头,一挥手道,“那你们就去碰碰运气吧。”

    听了他的话,王永吉和高第都如释重负,他们已经知道多尔衮对吴三桂流在山海关的人马出手了,虽然没有动武,但是命令他们返回关外家园,就等于将一部分明军变成了清军。。。。。。

    他们俩的实力还不如吴三桂呢,可别叫满洲人一口吞了去,到时候就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