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87章

抢救大明朝-第87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ザ崛≌饬酱σ慌卤幌牡牧疾皇<父隽恕

    也就是说,李自成也不是没有一点胜算的——只要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也不打山海关而是在北京城下和清军交战。那么胜负就在五五之间了。

    即便兵败,也不会太过狼狈。

    所以出兵后的几日内,多尔衮一直心神不宁。生怕吴三桂反悔,更怕李自成在北京按兵不动。

    后世的史学家都喜欢将李自成在北京迁延时日,没有及时攻打吴三桂看成一大失策。不过此时的多尔衮却因为迟迟得不到李自成东征的消息而提心吊胆。

    因为在他看来,李自成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攻下山海关,还不付出惨重伤亡的。

    李自成要有这本事,多尔衮也不敢入关去送死啊!

    山海关那样的雄关坚城,再配上四五万人的守军,就是让八旗兵去打,也是要旷日持久加伤亡惨重的。

    清国大军离开盛京的第五天,即四月十七日上午。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所在的正白旗大队已经到了辽河岸边。等渡过辽河之后,他就要决定是往辽西走廊而是往燕山北麓而去了。

    可以说,决定大清命运的关系时刻已经到了!

    就在正白旗人马休息用餐,并准备过河的时候。作为大军先锋,已经过了河的八旗汉军的统帅耿仲明,突然亲自坐着小船回到了东岸,到了多尔衮驾前。

    “禀摄政王,好消息!”今年快五十岁的耿仲明看上去依旧健壮结实,精神饱满,一张国字脸油光红润,堆满了喜色。

    “什么消息?”几天没睡好觉,脸色蜡黄的多尔衮问。

    “闯逆出征了!目标是山海关!”

    多尔衮长出口气,双手合十道:“佛祖保佑!”

    “还有呢!”耿仲明喜气洋洋地说,“天津卫被闯逆的大将李过、李岩攻破了!崇祯和太子乘船逃亡的途中又被闯逆的女将红娘子附近,座船起火沉没。。。。。。大明亡了!”

    “天佑大清啊!呵呵。。。。。。”多尔衮蜡黄的面孔上也难得浮出了红润,一张大嘴笑得都合不拢了,“快,快宣范文程、洪承畴。”

    范文程和洪承畴很快就被宣来了,在得知了耿仲明带来的消息后,这两人的表情也挺好玩,范文程是满脸笑容,喜气洋洋。洪承畴是一脸哭腔,如丧考妣。

    多尔衮笑着安慰洪承畴道:“亨九,莫伤心了。。。。。。大明气数尽了,咱们现在就好好合计一下,怎么替崇祯父子报仇吧!”

    范文程没有当过明朝的官,所以不必为故主的死讯伤心,当下就笑着说:“王爷,既然大明君父已丧,李自成又亲率大军讨吴三桂。那吴三桂还有什么理由不归顺我大清?臣建议走辽西进兵,抵近山海关下寨。”

    洪承畴抹着眼泪道:“王爷,臣也和范大学士一般意见。李自成讨吴三桂是大大失策了,吴三桂已经走投无路,不得不投我大清。所以不必再绕燕山北麓,应该直奔山海关而去!”

    多尔衮笑道:“既然二位都是一个意思,那就向山海关进军吧!

    另外,再遣使去和吴三桂说,我大清要和他联手,一同为大明先帝和太子报仇!”

    。。。。。。

    多尔衮下定决心要为崇祯皇帝和朱慈烺报仇的时候,山海关那边也因为李自成的亲征大军正在逼近而陷入了惶恐。

    李自成的大军其实并不大。因为他并没有带太多的军队来北京,要不然崇祯和朱慈烺父子也跑不了。当日进京的时候,包括保定一带的刘芳亮部,他带来的老营兵就只有六万人。另外还有陈永福、白广恩、唐通等明朝降军,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万。

    不过李自成挺能忽悠,不过十万人愣是被他吹成了百万之众,还真吓倒了不少明军。

    而这一次李自成虽然只带了六万人出征,但是依旧少不了使劲儿猛吹。六万人吹成了二十万,而且山海关上的那帮人还都相信了——山海关那么坚固,而且守军也不少,又是关宁精锐。李自成要没二十万人也不敢啊,除非他当皇帝当混了头!

    所以“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来打山海关的消息,立马把盘踞永平府的明军吓了个够呛。

    被冯元飏压下去的借清兵助战的呼声,也再一次响了起来。

第146章 我们都是定王的人() 
“爵爷!咱们还是赶紧遣使去大清摄政王军中,请他火速进兵山海关吧!”

    “可千岁爷叫咱们坚守山海关不让清兵进来的。。。。。。山海关是天下第一雄关,流寇即便真有二十万众,急切之间也打不下来。只要熬到清军自蓟州、密云入关口,流贼必然退去。”

    “可是山海关内那么多百姓和随军家眷怎么办?山海关的几处关城都不大,容不下那么多人。”

    “那就转移出关啊。”

    “出关?清军也正往山海关来呢!难道要把将士们的家眷送给亲军为奴?”

    “是啊,不能不管将士的家眷啊!另外饷银也不够啊!咱们向朝廷要的百万开拔饷现在一文钱没有。一旦开兵见仗,又得支出抚恤和赏银,那可是花钱如流水!山海关城坚不假,可咱们他m的也得有银子才能守住啊!朝廷指着咱们关宁军打仗,就不能不给钱!”

    “还是放清兵进来吧!听说清兵来了十万,加上咱们的兵马,十五万都有了。怎么都能打垮李自成。。。。。。李自成一垮,去山西也好,去北京也好,哪儿不比被人堵在山海关强?”

    吴三桂的帅府内,幕僚和将佐们一片乱哄哄的声音。关宁军的这些人打是能打的,可得用金山银山哄着才行。

    真要他们去和李自成的大军搏杀一场,就得有几十万上百万两银子的重赏!

    但是朱慈烺也没那么多银子可以挥霍,所以就没给吴三桂送银子去,现在关宁军的军饷就靠吴三桂用之前贪污下来的银子支撑着。

    可是有开销没进项的,他也支撑不了太久啊!要真和李自成的二十万大军在山海关下打上一个月,那得花多少钱啊?就算吴三桂舍得,他也没有啊!

    另外,就是撤进山海关内的几十万百姓让吴三桂头疼——说真的,把这些人撤进关内还不如留在宁远呢!

    如果这些百姓家眷现在都在宁远卫、宁远中右所、宁远中左所、广宁中右所、广宁中后所、广宁前屯卫、广宁中前所这些城堡及周围的堡寨里面呆着。

    他吴三桂现在真的可以静观其变。哪怕李自成拿下了山海关,他也担心什么。李自成根本不可能出关去逐城逐堡的和吴三桂争夺辽西。这一路打下来,多尔衮别说是北京,连陕西都拿下了。

    如果关宁军在松锦大战后就入关,在永平府和蓟州镇境内安置下来,那也就没有李自成打破京师的事情了。

    只要关宁精锐去支援大同、宣府,那里的守军也不会投降,李自成连顺天府的边都摸不着。

    可是崇祯皇帝偏偏在三月六日,也就是北京沦陷前十几天才下达放弃宁远诸城,迁移百姓入关的旨意——这狗屁旨意还真不如不发呢!

    不发这旨意,现在吴三桂还好好在宁远卫呆着呢!

    现在可好,给大顺和清国堵在山海关了!真是进也不得,退也不能。现在就是想回宁远都不可能了!

    多尔衮的大军多半都过辽河了,还会容吴三桂缩回宁远?

    吴三桂那个发愁啊!

    崇祯的圣旨坑他,多尔衮的大清兵逼他,李自成这个贼头也不知吃错什么药了,不去大沽口追杀皇上,却往山海关来!还有一个抢了自家妹子,忽悠了自己老爹和兄弟的太子爷,居然把引清兵入关的妙计看成了下策!

    不过话说回来,引清兵容易,送清兵难啊!搞不好真就弄巧成拙,被多尔衮那个鞑子摄政王逼得不得不投鞑。。。。。。。

    这时底下的人还是乱哄哄的,七嘴八舌的吵吵,声音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吴三桂额头青筋直跳,最后终于忍无可忍的大吼了一声:“别吵吵了!”

    声音之大,让都堂内的众人都吓了一跳,全都不敢言语了。

    吴三桂的目光在自己麾下的将领幕僚身上一一扫过,看到的都是一筹莫展的神色。

    他这个集团有点重武轻文,能打能杀的汉子是不缺的。可能为他谋划战略的谋士却一个也无,即便有几个文职幕僚也不过是书办吏员的水准。

    正失望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一个陌生的黑面孔上有点不大一样的表情,仿佛有些想法。

    这人是。。。。。。吴三桂想了想,记起来这人是陈圆圆带来的护卫,名叫刘生的。好像跟孙传庭干过,比较了解流寇,而且还识得几个文字,所以就委了个小官,搁在幕僚堆里面了。

    “刘生,你有话要说吗?”吴三桂问。

    刘生点点头道:“爵爷,您把定王给忘了。”

    这个黑脸粗鄙其实是举人!而且水平不低,如果不是兵荒马乱的,中进士当文官都是早晚的事儿。

    作为一个预备文官,刘生当然晓得该怎么甩锅了。

    “对对对。。。。。。”吴三桂一拍额头,“差一点就把定王殿下这尊大神给忘记了!你再说说,本爵该怎么用好这尊大神?”

    刘生笑道:“爵爷之前不就是以定王的名义向满洲人借的兵?现在不妨继续打定王的旗号,一方面应付满洲人;一方面在永平府境内张贴告示,就言定王殿下借来了十万满洲兵,不日将反攻北京。如果闯逆闻之而退,那么咱们就不开山海关放满洲兵来了。”

    “哈哈哈,”吴三桂笑了起来,“没想到你这个粗胚还有这等谋略。。。。。。好好好,就这么办!本爵不过是区区的辽东总兵官,上面还有蓟辽总督,还有大明定王殿下!本爵可是大大的忠臣,当然要听总督和定王殿下的话!”

    。。。。。。

    李自成是四月十三日离开北京开始东征山海关的,比多尔衮离开沈阳的时间还晚了一天。而由北京到山海关的距离,同沈阳到山海关的距离差不多,都是七八百里。不过李自成的这一路却走得比多尔衮辛苦。

    多尔衮的大军在进入宁远卫的地盘前,都在清国土地上行军。不仅不用担心遭到攻击,而且沿途的官府还会组织民伕,提供饮食。八旗大兵的士气也非常高昂,几乎人人都渴望着入关夺取北京城。

    而李自成的大军却是在“敌境”行军,这让他非常意外。所谓的敌境并不是说北京以东直到山海关的土地还在明朝的牢牢控制下。而是沿途的士绅百姓,都把大顺军当成了入侵者!

    这样的情况和他向北京进军时遇到的情况完全相反。那时候大家都在迎闯王,大军过处都是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闯王大军甚至不用准备军粮,靠沿途百姓的供应,就能一路行进了。

    可是现在,大军所过,人都不见一个!别是军粮了,连打听个消息都找不着人!

    进入永平府境内后,不仅路边上没人,连开平卫城和滦州城都空空如也,百姓官员,都跑得一个不剩。迎接李自成大军的,只有贴在城门口的告示。

    “陛下,您看。”

    在滦州城外,总管御营的李双喜将一张刚刚揭下来的告示双手递给了李自成,李自成接过来一看,浓眉就不自觉的拧成了一团。

    “大军师,二军师!”李自成将宋献策和顾君恩都叫道跟前,把手中的告示交给二人,等他们看完之后,就沉着声问:“你们怎么看?”

第147章 额才不怕鞑子呢!() 
宋献策和顾君恩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忍不住皱起眉头来了。

    现在的情况不大对头啊!

    也用不着大军师,二军师,普通的小兵也能瞧出不对来了。自打北京出来,大顺的六万老营兵哪里还有之前入北京时的那种士气?不过老营兵的士气低落倒不是因为怕鞑子。而是李自成的钱没给够!

    现在进北京城前,大家都觉得崇祯皇帝抠门——李自成老营的骨干很多都是西北边军出身,如果崇祯皇帝银子给够了,他们现在都还是官军呢!

    但是进了北京城后,这些老营兵才知道不是崇祯抠门,是崇祯穷啊!他没有钱,国家的钱都被一帮贪官污吏给吞没了。光是北京城内逮住的那批官就拷出三四千万两的脏银!

    当老营兵将们知道拷饷结果的时候,大家伙儿还是挺高兴的。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们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抠门。

    李自成明明有几千万两银子,还得到了整副江山,却只舍得给普通的老营兵十两银子。。。。。。才给十两!

    大家的功劳那么大,都帮助你把北京城打下来了,才他n的给十两银子。。。。。。这是打发叫花子呢?大家伙是开国功臣啊!

    钱没给够,而其他的好处,特别是可以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