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82章

抢救大明朝-第82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就轻轻的嗯咳了一声——只是喉咙痒,别的可没什么!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暗示有了效果,立马就有人站起来发问了。

    “太子殿下,朝廷的议政、施政之法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都是历代旧规,最早可以追溯到洪武年间,已经施行了二百七十余年,骤然大改只怕要弄出乱子啊!”

    崇祯循着说话的声音看过去,顿时就是一愣。带头“质疑”朱慈烺的居然是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侯恂!

    他可是被朱慈烺从大牢里面放出来又加重用的,现在为了保卫祖宗,连太子的搭救加知遇的大恩都不顾了。。。。。。果然是忠臣啊!

    崇祯心想:这东林党人果然是有风骨的,将来还是要重用他们啊。。。。。。

第137章 国务会议() 
朱慈烺笑吟吟点头,“侯先生所言极善,朝廷议政、施政之法行之多年,骤然改之,的确容易出乱子的,但如今却是不改也不行了。

    一来朝廷离乱,跟随来到大沽口的官员并不多,大部分的官员都留在北京投了闯逆,现在正在挨夹棍呢。。。。。。只靠来到大沽口的廷臣,是无论如何支撑不起原本诺大的格局。所以也只能革新政治,务求精简规模,同时再让各部各衙责权分明。

    二来如今是大争之世,天下四分,我大明只是其一。。。。。。朝廷的第一要务不再是治天下,而是争天下!治天下当用仁政,而争天下必须要用霸道诈术。贼虏奸诈凶残,我们要战胜贼虏,就要更奸、更凶!”

    好啊!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崇祯心想:朕就知道你比流寇和鞑子更奸、更凶,天下要是落在你手里,那还能好得了吗?

    朱慈烺放沉了语气:“如果咱们不够奸、不够凶,就要亡国!本宫和父皇自然是殉国,而各位。。。。。。呵呵,就得给李自成捉去上夹棍了拷掠了!”

    “千岁爷果是英明之君!”东林大佬侯恂大声道,“当今已经是乱世,朝廷的确不能再行太平之仁,当行大争之霸!这并非违反祖制,而是为保祖宗基业。。。。。。想必祖宗在元末乱世争霸时,也不会一味行仁义之政吧!

    看来革除弊端,刷新政治之举,实乃大明中兴所必须!是大善之政!”

    什么?这就大善之政了?逆子都没说要怎么改革呢!崇祯愣了愣,这才想明白,侯恂原来是和朱慈烺串通的!他就是个结党营私的奸臣,当年把他关进诏狱是一点不冤枉!

    “太子殿下,”内阁首辅魏藻德这时出班发问,“不知殿下准备如何改易议政、施政之法?”

    朱慈烺笑着,目光缓缓的扫过大堂之中拥挤着的官员——官还是蛮多的啊!

    他笑了笑,提高了嗓音:“现在是非常时期,早朝的规矩必须要改一改了。。。。。。不必那么多人一起来。有五位阁老,六部的尚书、侍郎,左右都御史,大元帅府的四卫帅以及本宫所点名之官员上朝即可。时候也不必太早,巳时准点上朝就行了。”

    啥?就这么点人?连九卿都不必来了?而且上朝时间还那么晚。。。。。。崇祯皇帝的精神头又起来了,这太子也太懒了吧?而且上朝的臣子那么少,怎么做到兼听则明?这是要成为昏君啊!

    而且上朝的规矩是非常重要的祖宗家法啊!怎么可以轻易改动?而且还在大沽口这里改动,也太草率了吧?

    崇祯皇帝哪里知道,朱慈烺减少朝参官员的数量,并且推迟早朝时间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大明朝廷上肯定是不干正事儿的奸臣多啊!

    如果朱慈烺像崇祯皇帝那么勤勉,好嘛,每天天不亮就要见一千多号奸臣,一见就是一上午,有时候还要忙到下午。一个明君对上一千多奸臣。。。。。。不被他们气死烦死也自己累死了。还真以为自己的太祖高皇帝,能一个对付一千多?

    而且一千多人开大会能讨论什么呀?又不让他们投票举手表决,拿主意的不还是朱慈烺?七嘴八舌的,烦都烦死了。

    另外,那么多的奸臣凑一块儿还会互相掣肘、互相拆台——其实许多官员的本职就是掣肘和拆台,比如“给谏”之臣,也就是六科给事中和察院御史这样的官员,基本上就是干这个的。

    限制皇权什么的,那都是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往大明朝脸上贴金!这些“给谏”干得事情除了添乱就是给办事儿的廷臣找麻烦。

    而且他们找麻烦的性质和后世代议制政治之中的议会是不一样的,议会管的是立法,不是管行政的。“给谏”是廷臣,也就是政府的行政官员。

    这种让政府的官员去给各政府首脑和各部长官添乱做法,其本质就是皇权不自信,不信任朝臣,害怕朝臣结党营私,蒙蔽圣听——当然了,对崇祯这样的昏君而言,“给谏”体系也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崇祯就是个自幼长在深宫,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的宅男。他的判断能力是很成问题的,也容易给蒙蔽。。。。。。

    而朱慈烺自己都那么奸诈了,就不需要“给谏”来添乱,所以就决定每天少见几个奸臣了。

    平常的朝会有五个大学士(同时也是尚书)加一个兵部尚书陈锐,再加上十二个侍郎,四个卫帅,两个都御史参加就可以了,一共二十四个臣子,最多再根据需要临时增加几个,顶天也就是三十来个,哪怕都是奸的也容易应付一些。三十个臣子参加的朝会,实际上就是个真正能讨论国家大事的“国务会议”了。

    这就是一场最重大改革啊!因为将来所有的改革,都会由这个“国务会议”来讨论,并且实施!

    至于其他的京官,每月搞两次大参,和大家见个面就行了。

    因为要见的人少,所以也不必一大清早天没亮就上朝。巳时,也就是上午九点开始便可以了,有一个时辰议论大政也就够了,到午时差不多结束,也不耽误吃午饭,也有时间荒淫无道,多好啊!

    朱慈烺笑吟吟道:“这只是常朝,此外还有大参,每月初一、十五举行,在京官员都可以出席。。。。。。在大沽口这边就不搞了。行宫狭小,容不下你们那么多人啊!

    如无异议,阁老、尚书、侍郎、给事中、卫帅、都御史,以及英国公、成国公、襄城伯之外的外官都可以散了。”

    怎么可能没有异议?崇祯皇帝心想,总会有一两个忠臣站出来的。。。。。。

    “臣等并无异议。。。。。。”

    群臣都起身参拜,给崇祯皇帝和朱慈烺叩了头,然后不必留下开小朝会的官员,全都转身鱼贯而出了——魏藻德和侯恂早就给方面打过招呼了,谁话多,谁就留在大沽口等李自成来拷掠吧!你们要没什么意见,太子爷就尽快安排你们先走,先去安全的登州呆着,多好啊!

    这下崇祯皇帝傻眼了,你们怎么就走了?怎么就没一个忠臣站出来据理力争呢?虽然大沽口这里逆子一手遮天,而且逆子很快就要收复北京,当上中兴之主了,可是你们还可以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啊!哪怕陪上性命,也要保卫祖制啊!

    你们在北京的时候都挺会找麻烦的,现在怎么都那么乖了?

    崇祯看着大家如退潮一般离开,心都凉了。

    原来诸臣真的都是亡国之臣啊!原本还想着到了南京后可以有留都忠臣的帮助。现在北京眼看就要收复,估计也不会南迁了。。。。。。

    大明天下,很快就要落入逆子奸臣之手了!

    看到群臣们都没有异议,朱慈烺这才大松了口气儿。幸亏是在大沽口这个险境之中啊,人人都想赶紧离开,这才能让那么重大的改革闯关!要去了南京再改,那麻烦就大了。

    朱慈烺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在御座上生闷气的崇祯,见他没有离开的意思,也就没开口赶人,而是直接和臣子们议事了。

    “今日的小朝会开始之前,本宫还要宣布一个规矩,从今日起,朝会之上言者无罪!御史言官,文武臣僚,皆不得以内外官员在朝会上的建言而弹劾,也不能因为官员的奏章所言不当而问罪。”

第138章 官场屠刀() 
“太子殿下,”左都御史李邦华闻言,立即起身上奏道,“依据朝廷制度,科道官员有纠举弹劾、辩明冤枉、风闻言事之责,肃整朝会风纪也是科道官员的职责所在。太子方才所言,是要科道官员不做事吗?”

    朱慈烺笑道:“开朝会就是要让人说话,要让人议政。说话难免有错,议政难免有误。如果要因此治罪,那么今日朝堂之上大半官员,都是有罪的!而且有大罪!左都御史,你是不是要弹劾他们啊?”

    有罪?

    我们都有罪?

    留下参加小朝会的官员们全都把心脏提到嗓子眼了——他们大多都是奸臣啊!不但奸,而且贪,好好查一查都是有罪的!

    “太子殿下何出此言?”李邦华李老头也有点头皮发麻了,他当然知道太子爷不好对付。可是身为左都御史,维护朝廷纲纪是他的责任,他不得不出来说话。

    “诸位还记得崇祯十五年时因为主和被杀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吗?”朱慈烺悠悠道,“陈新甲的罪名是什么?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

    若新甲当日议和成功,朝廷早就集中兵力剿灭了流寇,京师怎会失陷?本宫的两位弟弟和父皇的袁贵妃又怎会陷于贼手?十五年时弹劾陈新甲的臣子,还有之前反对议和、反对迁都的臣子是不是误国?该不该治罪?李邦华,你说啊!”

    说什么呀?谁也没你能说。。。。。。。李邦华已经尽到了责任,现在当然哑口无言装傻子了。

    朱慈烺叹了口气:“陈新甲是冤枉的!虽然他不是称职的兵部尚书,但是以私款辱国治其罪也是一桩奇冤!而且他也不是私自议和,而是奉了皇上的密诏行事。那些弹劾他的官员,难道不知道皇上的心意?难道不知道国家已经无力东西两线开战?明知君父之意,明知议和是救国良策,却群起阻挡,难道不是居心叵测之徒?难道不应该穷治其罪?”

    朱慈烺的语气越来越阴森,下面的臣子有不少已经在瑟瑟发抖了。

    这位太子爷可是囚父杀弟的狠人,而且还是大明中兴之主,惹怒了他可没好下场!

    “李卿,”朱慈烺笑吟吟看着李邦华,“本宫立下言者无罪的规矩,就是想替那些误国之臣开脱的。。。。。。你不同意,是不是要弹劾他们啊?”

    一道道怨恨的目光全都射向了多嘴的李邦华,顿时让老头有了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老臣,老臣糊涂。。。。。。”李邦华哪敢啊!只好向朱大太子低头。

    朱慈烺笑着:“并不是你糊涂,而是祖宗们高估了你们这科道官员的能力了。

    凡是大臣奸邪、小人结党、内臣乱政、卑劣贪污、败坏官纪、学术不正、上书乱言的,你们察院都要弹劾!官员贤能与否,该升该降你们也官。大案重囚的会审,你们察院也要参与。而且还要京都军营,监都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清理军队,提督学校,巡视盐政、茶马,巡视漕运,巡视关税。。。。。。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本宫都记不清了。只知道天下之事,仿佛没有你们这些御史管不了的!可你们管得了吗?李老先生,你说啊,你们都察院管得了那么多事吗?”

    太子爷原来要动都察院了!在场的官员们心里都有数了。

    “都察院管不了那么多事。。。。。。”李邦华没有办法瞪眼说瞎话啊,都察院要管得了那么多事,朝廷咋就让人撵到大沽口了?

    “那就少管一点事情吧!”朱慈烺道,“从今天开始,都察院只管一件事情即可。。。。。就是官员违纪不法!

    如今国家刚刚有了一点中兴的苗头,可之前的种种弊端如果不一一革除,这点中兴的希望,也会很快被葬送掉。而要革除朝廷的弊端,就应该从整肃纲纪开始。纲纪不振,官员贪腐,朝廷就没有希望。而振纲纪,肃贪腐就是本宫要交给都察院的重任。至于国家大政如何,都察院不必过问。”

    都察院在朱慈烺看来也就是个纪委和反贪局之类的衙门。反贪污,严法纪才是份内之事。国家大政轮不到他们来多管。。。。。。而且国家领导人讨论国家大政的时候,无论说得对不对,也不能问罪,更不能杀头啊。

    说得不对要杀头那谁受得了?受不了,不就得天天说些政治正确的屁话保命,保住性命好去贪污受贿,等流贼打来了,鞑子打来了再去投敌当贰臣三臣。。。。。。大明朝用那么多官,就为这个?

    所以朱慈烺要改革朝政,要让朝廷真正能办事儿,就得先把都察院变成“纪委”,变成一个专门整肃官员贪污和违纪的衙门——只有专业了,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