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78章

抢救大明朝-第78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刘生才被任逸洲带走,另外一个“对吴情报工作”的关键人物,就是陈圆圆陈大美人,也带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朱慈烺所在的船舱。

    陈大美人自从在吴襄家里面被朱慈烺“羞辱”之后,就一直忘不了这位不懂女人和审美的大明国本——吴三妹那个傻大奔粗的大丫头到底好在哪里?根本不能和自己相比啊!自己可是秦淮八艳之一。。。。。那是江南的风流才子们公认的才貌双全的美女!

    朱慈烺这个太子居然看都不看自己,抢了吴三妹那个傻丫头就跑。。。。。这分明是个昏庸之辈!

    大明交在他手里,还能有个好吗?

    之后一段时间又是兵荒马乱的,陈圆圆就跟着吴家人一路逃亡,也就渐渐忘记朱慈烺这个没眼光的昏庸太子了。直到今天所乘坐的沙船到了大沽口码头,一个自称是太子伴读的太监来宣召她去拜见太子殿下,陈圆圆的心中才再一次荡漾起来。

    一定是太子殿下忘不了自己啊!陈圆圆心想:可是自己已经是吴三桂的人了,也不适合入宫吧?大明好像不许自己这样的才女入后宫的。。。。。。

    “妾身陈圆圆叩见太子殿下。”陈圆圆想着心事,就已经入了船舱,向朱慈烺行了叩拜之礼。

    “平身,赐座。”朱慈烺冲着陈大美人温和地一笑,抬手指了指自己跟前的绣墩,让陈圆圆落座。

    陈圆圆偷眼打量了一下朱慈烺,只看见一个宝相庄严的大明国本,这副样子都可以上祖宗画了。。。。。。她可是听说了许多朱慈烺好色的传闻了!在天津卫之战中还捉了一个流贼女将,押在天津镇抚司的大牢里绑起来轻薄!怎么轮到自己就那么正经了呢?

    “陈氏,本宫打算送你去山海关平西伯军中。”

    朱慈烺言语温和,没有丝毫轻薄之意。虽然也觉得陈圆圆挺漂亮,但真心没想要染指她——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可别发生在自家身上!

    即便是要和秦淮艳妓发展一下情感,也可以去找另外七个,碰陈圆圆那是脑残。

    而且陈圆圆这次还负有挽救吴三桂的使命!

    “陈氏,”朱慈烺的言语依旧轻柔,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不过说出来的话,却让陈圆圆有点心惊,“实话和你说了,现在平西伯正处险地,进退皆是悬崖,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什么?陈圆圆惊了又惊,再没心情去想朱慈烺对女人的眼光了——她和朱慈烺最多能发展成知己,而吴三桂才是她的根本啊!

    这都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了,自己跟着还能有个好?

    朱慈烺看着陈圆圆,一字一顿地说:“现在能挽救平西伯的,想来也只有你了!”

    “奴?”陈圆圆又是一愣,自己一个妾室,能有多大的影响力?

    朱慈烺淡淡地说着:“本宫已经料定他要向东虏借兵反攻京师了。”

    “这。。。。。。”陈圆圆听不懂朱慈烺的话。借兵反攻京师是好事啊!如果能成,大家不就很快能回家去了?

    “这是引狼入室!”朱慈烺道,“他们来了,就不会轻易回去了,除非是被我大明天兵赶出去!而且。。。。。。东虏是一定会入口的,不走山海关也会走燕山各口。所以平西伯引狼入室之举,只会把自己搞臭,也会让我大明失去数万可战的精兵!

    所以本宫希望你能好好劝劝平西伯,让他别干这样的傻事儿。”

    陈圆圆蹙着秀眉,“可平西伯是男儿大丈夫,怎会听奴一介女流的?”

    “无妨,”朱慈烺笑着,“还会有别人和你一起去山海关的。。。。。。若是平西伯实在不听,也没有关系,你好好留在平西伯身边,等将来有了机会,咱们再一起挽救他,你觉得如何?”

第131章 到大沽口了(求收藏,求推荐)() 
大沽口。

    天津卫水师所属的两骑传骑,飞也似的直入大沽口城堡。这两骑都是平民百姓的打扮,仿佛两个跑江湖的镖客,在大沽口城堡外面对了口令暗号,才给开了条门缝放进来的。而这两骑一入城门,就在沉闷的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大沽口城里面,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皇上和抚军太子到了!”

    大沽口现在就是一个大明难官营——都是三月十六、十七两天从北京城跑出来的,好像难民一样的官员。他们都拖家带口,坐船坐车,成群结队而来。到了大沽口就找率部驻扎此地的登莱兵备道、管天津卫水师的苏观生要船,想要浮海去登莱避难。

    这位苏观生也是如今明朝官场上少有的能人,和沈廷扬一样,都是南京国子监出身。不过他家里没钱,是正经的读书人,为官也非常清廉,号称“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老爷。在官场上也算是个人见人厌的刺头儿。

    如果搁在太平盛世,这类人多半已经被踢出场子了。可苏观生遇上一个明末乱世,自有许多让人头疼的差遣可以用来安置三不要老爷。登莱兵备道管天津卫水师就是这么一个讨厌的差遣。

    明朝的天津卫水师原本驻扎在天津大沽口,后来移驻去了登莱,名字没有改,还是天津卫水师,在大沽口这边也已经保留的港口、城堡。

    而和大明别处油水丰厚,专门保护走私的水师不一样,天津卫水师非但没有什么油水,而且还时不时有送命的风险——天津卫水师可肩负着保护辽东饷路和支援关宁军作战的双重使命!

    早先在觉华岛上全军覆没的水师,很大部分就是从天津卫水师当中抽调的。

    所以监管天津卫水师的差遣,一向不怎么招人喜欢,也就丢给同样不招人喜欢的苏观生了。反正他也是个不要命的主儿。。。。。。

    而苏观生“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作风用在天津卫水师上却刚刚好,再加上一个开着炮船跑运输的沙船帮总舵主的帮衬。这几年居然把辽东护饷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从没让东虏或是臣服东虏的朝鲜水军占过便宜。

    到了崇祯十七年春,当陆地上的带兵官都对北京这座围城避之不及的时候,苏观生和沈廷扬却丝毫不惧,带着他们的水军战船和比战船还厉害的运输船一起到了大沽口,准备接应崇祯父子走海路南下。

    对于一帮从北京仓惶而逃到大沽口的官员勋贵提出的借船请求,苏观生则一概以逆风为由加以拒绝。

    同时,他还让跑到大沽口来避难的官员勋贵出钱出丁,加强大沽口的防御。还在大沽口城内戒严,整日城门紧闭,街上全是武装的水师官兵,大沽口码头上也都是值守的士兵——没有苏大道台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靠近水师的船只。

    就这样严防死守的看管了近二十天,到四月十日的时候,终于等到了朱慈烺父子抵达的消息!

    消息到达水师衙门的时候,苏观生正和最早抵达这里“逃难官”王之心有一搭没一搭的在说话,就听见屋子外面脚步声急促响起,不是一两个人来了,而是一大群人蜂拥而至。他们人还没到,声音却是先到了。

    “皇上来了!储君也来了!本官要去护驾!”

    “本爵要去护驾,苏兵备快让人开门吧。。。。。。”

    “苏兵备,快开城门吧,本官要带着家丁去勤王!”

    苏观生和王之心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是一脸哭笑不得,今天之前,大沽口城里面的大官小官人人都在盼望西北风——好扬帆南下,离开北直隶这个险地。今天怎么就一个个都抢着要护驾,要勤王了?现在王驾都脱险了。。。。。。

    。。。。。。

    鞭炮齐鸣,鼓乐大作,崇祯、朱慈烺乘坐的沙船终于抵达了大沽口海运码头。码头上,苏观生和王之心早就让人扎了彩画牌坊,还安排了吹吹打打的乐队,总算是有了那么一点天子出巡的排场。

    几个高品的官员勋贵,都袍褂整齐,肃容上前。就看见牌坊下站立的乐手又卖力吹大起来,然后在鼓乐声中,孝子朱慈烺搀扶着崇祯皇帝从一条大型沙船的舱室中踏步出来,苏观生和王之心忙不迭地吩咐赶快架起跳板。

    守候在码头上的勋贵官员们以定国公徐允祯、武清侯李国瑞、武定侯郭培民三人为首,一起向走下跳板的崇祯和朱慈烺行叩拜大礼。

    看到这些花了钱从朱慈烺手中买了“逃命令旨”,合法开溜的忠臣们,崇祯皇帝的气儿就不打一处来啊!你们都是奸佞啊!朕苦苦求你们捐输军饷,你们一个个都哭穷装可怜,把朕这样的明君都蒙蔽了。结果春哥儿那个忤逆子用一份出城逃命的令旨,就让你们一个个原形毕露了!

    崇祯是眼睛里面揉不得沙子的明主,看见一帮贪官奸佞,自然没有好脸色。朱慈烺却笑着点点头,大声道:“都起来吧!别跪着了。。。。。。本宫有两件事儿和你们说一下。

    第一,本宫奉旨抚军,总内外诸军事,总理朝政。因此本宫将在大沽口重整朝廷,以便号令四方,共讨逆虏。

    第二,本宫在天津时得报,李逆自成入京之后,便开始拷掠逼饷。命人打造夹棍5000副,夹棍上有棱,有铁钉相连,凡不从者,必将夹碎他们的手足!另外,还让人在北镇抚司们外立柱两根,做凌迟之用!

    根据可靠消息,闯逆亲定了捐输价码,凡是入过内阁的就给十万两,二十四监大珰也是十万两,六部的尚书、侍郎给八万两,侯爵给三十万两,伯爵给二十万两诸位真是我大明的聪明之臣啊!本宫最喜欢聪明人了,以后跟着本宫,一起中兴我大明天下吧!”

    这番话说完,大沽口海运码头上所有既聪明又忠心的大明臣子们都呆住了。

    李自成的狠毒他们多少有点预料,要不然要不会掏钱买令旨出逃了。

    可朱慈烺这个十六岁的太子爷居然奉旨总内外诸军事,总理朝政,却大大出了大沽口码头上臣子们的预料。

    这是什么状况?

    崇祯皇帝看上去还挺健康的,怎么就不理军务朝政,把国家大事都丢给儿子了?

    难道皇帝想效仿宋徽宗?可是他也没退位内禅啊!

    既然没有内禅,也能亲理政务,怎么就让儿子总理朝政了?这事儿。。。。。。不合祖制吧?

    另外,跟着圣上和太子爷一起来的好像还有不少重臣,他们怎么都不管管?

    这事儿。。。。。。有古怪啊!

    场面顿时显得有点尴尬,臣子们的目光,就在崇祯皇帝和太子朱慈烺的面目上来回游动着。

    过了一会儿,朱慈烺才嗯咳了一声,打破了尴尬:“本宫和父皇、母后一路劳顿,还是先行安顿,其余事情,稍后再议。苏观生何在?”

    “臣在!”苏观生连忙上前。

    朱慈烺瞧了他一眼,年纪不大,也就是四十岁上下,生了一副高高的颧骨,黑黑的肤色,个子不高,身材瘦削,典型的岭南相貌。

    朱慈烺点点头,笑问:“苏兵备,行宫可曾备下?”

第132章 南幸不着急(求收藏,求推荐)() 
行宫早就准备好了,并不在大沽口城内,而是设在一座位于卫河入海口处的小岛上的一所大庄园内。

    这处庄园本属于天津三卫的某个世袭武官家族所有,几年前被承办辽东饷务和漕粮海运的沈廷扬购得,加以修缮,还在岛屿上设了码头、仓库、坊市,显然是要当成商镇来运营的。

    可惜世道不好,这笔地产投资显然亏了老本了。

    不过这处地产也不是一无是处。四面环水的岛屿地形,倒是流亡中的大明朝廷绝佳的避难之处。因为流贼和东虏都没有水师,在卫河没有封冻的时候,他们是很难登岛的。

    所以苏观生在得知崇祯、朱慈烺已经逃离北京,即将抵达大沽口后,就立即命人封锁了这座名为海沙岛的小岛,还让岛上的沈家庄园做好接驾的准备。

    由于海沙岛上也有一处码头,可以停靠大型沙船,所以崇祯父子又再次登船前往海沙岛。而在大沽口海运码头上迎驾的官员们则步行前往渡口,在那里乘坐渡船上岛。

    苏观生和王之心两人也被朱慈烺叫上了自己和崇祯乘坐的沙船——并不是大龙头号,而是另外一艘大小仿佛的沙船,本是崇祯、周后、张皇后他们乘坐的。朱慈烺在船队即将抵达大沽口时才换乘上了船,以便让自己看上去更像一个孝子。

    在船只驶往海沙岛的途中,朱慈烺打发王之心去向崇祯汇报大沽口的情况,自己则拉着苏观生还有沈廷扬一起立在船艏甲板上,一边看地形,一边商量朝廷驻留大沽口的事情。

    “殿下,朝廷不是要南幸留都吗?”对于朱慈烺提出的朝廷驻留大沽口之事,苏观生很有些意外,“现在虽然没有西北风,但是西南风还是有的,只要西南风起,船队一日便可抵达蓬莱或登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