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73章

抢救大明朝-第73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娘子知道自己中了圈套,却又不甘心束手就擒,咬着贝齿:“你们这些男人都不是英雄好汉,对付我一个弱女子,居然用那么些下三滥的手段,有本事真刀真枪的打一场。”

    陈一刀笑道:“你也甭激我,我又不是绿林好汉,怎会吃你那一套?不过今日我们也不打算伤你,不过就是千岁爷想和你见一面,有点话要和你说。说完就让你走,绝不会留难的。

    红娘子,你要有胆见太子爷,就让你的人走,你一个人留下。要不然,咱们这里那么多支火铳,你带来的人一个都别想活着回去!”

第122章 到底有几个吴三桂?(求收藏,求推荐)() 
一千数百顶白色的毡帽,就在李过身前身后涌动。

    毡帽之下,就是满肚子憋屈的大顺军老营后营帅标的一千数百战士,簇拥着后营制将军李过,正从战场之上仓惶而走。

    这可真是既仓惶,又憋屈,而且还满心的不甘和不服。

    他们这群老营战士也不是没打过败仗,比今天这场更惨的败仗都不知道打过多少!可比今天输得更冤的败仗,却是从没打过。

    整整2000老营精锐啊!还都是骑兵!如果摆开来打,就是遇到数万朱贼的兵马都没什么好怕的。即便打不赢,仗着马力还不能从容而走吗?

    可谁能想到那吴三桂狡诈如斯,而唐通不知怎么回事,居然吃了回头草,在战场上倒戈投靠朱贼了,还和吴三桂一起布下圈套,狠狠阴了自家一把。。。。。。唐通这厮脑子进水了吗?大顺眼看都有天下了,他怎么还叛变啊?再说了,朱家的北京城不就因为他在居庸关倒戈而丢失的吗?如果他能在居庸关多支撑十天半个月,吴三桂的大军就入城了。闯王能有天下吗?

    他这样大明头号罪人还倒戈回去,这是得了失心疯了吧?

    李过这个时候却没功夫去揣摩唐通的心思,而是一边跑路,一边伸着脖子向天津卫南城的方向张望。

    那边依旧是火光冲天,隐约还有厮杀和铳炮轰鸣的声音传来——很显然,天津卫南城中的朱贼兵将还在拼死抵抗呢!

    这些朱贼兵怎么那么顽强?城破了还不放弃,居然和陈永福厮杀到现在都日近黄昏了。。。。。。

    “侯爷!浮桥,浮桥好像丢了!”

    这时忽然有谁在李过耳边大吼,李过顿时就是一惊,忙将目光投向前方的浮桥。

    李岩的大纛旗和大顺的“闯”字战旗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龙旗和一面三军司命旗!

    浮桥已经被朱贼攻占了?

    这可真把李过给吓着了!

    卫河北岸吃多大的亏,都不会影响天津之战的胜负。只要陈永福能打下天津卫南城,这场大战的胜利者还是他李过。

    朱家太子和吴三桂,再怎么都不可能据着天津卫北城死扛,多半会弃城而走去大沽口。到了大沽海口之后,也就是等风向合适的日子浮海去登莱了。

    即便不走,缩在大沽口的崇祯、朱慈烺也威胁不了北京城了。

    大沽口距离北京太远,有三百多里路,还有天津卫卡在中间。

    所以大顺军接下去就能集中力量去对付永平的朱贼兵或着从东面、北面而来的满洲人了。

    只要能和满洲人斗个势均力敌,大顺的天下就算稳了。。。。。。

    可要是卫河北岸的朱贼兵过了卫河去支援天津南城,陈永福多半就要兵败!他要兵败了,天津卫就被朱贼完全控制。

    这样盘踞北京的大顺就要面临北有东虏,南有朱贼的险境了。

    如果大顺保不住北京,后果恐怕比一开始就不来北京还要糟糕啊!

    “不行!”李过咬咬牙,“咱得把浮桥毁了。。。。。。弟兄们,都跟着我,为了大顺天下,和朱贼拼了!

    打完这一仗,天津卫由着你们横行!”

    “和他们拼了!”

    “杀朱贼,抢天津啊!”

    李过拿出天津卫当犒赏,下面的老营战士低沉的士气顿时就鼓舞起来了。

    实际上他们的损失并不大,之前被“唐通”和“吴三桂”在土堆下阴了一把,没了二百人,李友率领的那个旅又在唐家军据守的壁垒下被伏击,损失了一百多人。

    两场败仗加一块不过丢了三百多人,而在被吴三桂追杀的过程中,又有几十个掉队的也丢了性命。前前后后没了小四百,也不少了,不过吴三桂的夷丁突骑还是让李过小瞧了。

    逃跑的时候飞快,追敌的时候就慢腾腾的。自家这边的骑兵的战马早跑不动了,现在顶天是快走。就这速度,步兵没准都能追上。而吴家的夷丁突骑居然追不上,而且被越甩越远了。

    这帮“夷丁”明显怕死啊!老吴家根本养了帮废物。。。。。。

    “侯爷,西北方向有千余骑,似乎也在向浮桥而去!”

    这时又有人向李过报告了最新的战场变化。今天的战场可真是挺乱的。不仅又大顺、大明两家乱哄哄的厮杀,而且在天津卫城内还有一群糊里糊涂的义军,在城外则有一支不知哪儿来的骑兵在晃悠。

    顺便提一下,之前吴三辅布下的陷阱其实是想对付这支不明身份的骑兵的。可谁也没想到,这支骑兵只是在战场边缘转悠,而李过则率领2000骑糊里糊涂撞进陷阱了。

    而这会儿,这支骑兵不知怎么,居然向着浮桥方向而去了。

    他们到底是谁的人?

    “他们到底是谁的人?”

    朱慈烺这时正站在大龙头号船舱上方的平台上,举着望远镜张望着远处迅速接近的大股骑兵,眉头深深皱着。

    现在妖女红娘子已经抓住了,李岩的人马也杀散了,那座浮桥也夺下了。

    眼看着就要打胜了,怎么又横空冒出上千骑兵呢?他们可是生力军啊!而且看他们行军时的队形,比大汉将军们差得也不多了,显然是精锐。

    上千精锐骑兵,是可以扭转战局的存在啊!

    “没有旗号,也没一色的战袄。。。。。。看他们的队形显然是训练有素的兵马!”

    曹友义也捧着望远镜看了又看,一边看还一边发表评论,语气则显得凝重。

    “哼,不管是谁,本宫都有办法应付!”放下望远镜,脸上溢满了自信的笑容。

    其实他又啥办法啊?无非就是两门红衣大炮喷射葡萄弹。。。。。。可前提是对方和李岩、红娘子一样,傻乎乎的凑上来挨炮轰。

    如果来人只是在浮桥周围活动,阻挡卫河以北的明军过桥,朱慈烺也没什么招。

    “曹卫帅,总舵主。”朱慈烺扭头看了眼曹友义和沈廷扬,“你们去安排大龙头号之外的各船战士从卫河码头登陆吧。。。。。。再去叫开天津卫南城的北门,设法将我父皇、母后和吴襄都转移到船上。”

    朱慈烺刚刚做好了最坏情况下的“止损安排”,那支不明身份的骑兵已经在浮桥以北四五百步开外停止前进,而且展开了四五十骑一群的冲击队形,一共摆出了二十来个。远远看去乱纷纷的,可懂得骑战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伙骑兵不好惹了。

    这伙骑兵不偏不倚,正好拦着了李过等人的去路。李过麾下的骑兵已经在战场上奔忙了大半天,虽然也不是不停跑路,可是马力也已经耗尽,再也冲不动了。

    所以李过也没敢靠近这群来路不明的骑兵,远远的就停了下来,一边聚拢部下,勉强列成密集阵形,一边让李友上去询问对方的来路。

    就在李友策马靠上去的时候,一面主将大纛旗突然被这伙不知哪儿来的骑兵给打了出来。

    而李过看见这旗号,顿时就愣住了。因为旗帜上面分明绣着“辽东总兵官平西伯”的字样!

    前方的来人居然是吴三桂!

    可后面追击的那群人也打着吴三桂的旗号啊?

    大明朝到底有几个吴三桂啊?

    就在李过发愣的时候,挡在他正前方的“吴三桂”所部骑兵,已经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第123章 真的胜利了!(求推荐,求收藏)() 
这真是一场再理想不过的骑兵冲阵了!地形足够开阔,卫河边上的土地虽然吸饱了雨水,多少有点泥泞,但是经过大半天的日晒,已经不影响战马奔驰了。

    当然了,最理想的事情还是有一个非常配合的对手——李过的骑兵在战场上来回奔忙了好一阵,现在已经疲惫不堪,人还能强撑着,可马已经吃不下了。不少战马都在口吐白沫,打完这一仗差不多也就累死了!现在根本冲不起来,只能像步兵一样,列一个密集阵形勉强自保。

    可是这伙打着吴三桂旗号的骑兵又怎会给李过完成阵列的时间?不等他把部下的人马聚拢,就发起了山崩海啸一般的冲锋!

    并不是千余骑一拥而上,而是以四五十骑为单位,发起车轮冲击,一阵接着一阵,都冲向同一个方向。而且冲完即退,并不恋战,将冲锋的同道让出给后阵继续攻击。

    这就是吴三桂的亲兵夷丁突骑最常用的战术,是足以和八旗劲旅当面对攻的打法!

    而这群打着吴三桂帅旗的骑兵控马冲锋的本事,也不是吴三辅率领的西贝货能比拟的。只见他们先是控马快走,而后又是小跑,再后来则是越来越快,冲出了动如雷霆的气势!

    冲在最前面的是一个灰布罩袍下穿着长身铁甲的壮汉,正是那日趁着风雨,带着数十骑溜到正遭围攻的天津北城外三十里的壮士。这会儿正夹着一支冲阵用的马枪,和七八骑同样打扮和装备的吴家骑士,并肩而进,呼喊声中,就如墙而进一般,正正的撞进了李过所部还未聚拢的大队当中!

    骑兵冲阵用的长枪都是特制的,早年称为马矟,矟身柔软,具有弹性,可以抵消快速运动的马矟击中目标所产生反弹之力。

    到了明末,马枪制作的就比较马虎了。不过骑士们也有对应的办法,就是夹着马枪,和敌人一接触就要送开。同时再用根绳索拴住马枪的枪纂,这样把刺入人体的马枪再收回来了。

    这位吴家军的壮士所持的马枪已经撒手。但是挟着战马奔驰所产生的巨大冲力,这柄长枪还是将一名大顺军老营的骑士从马上生生撞了下来!枪尖透胸而出,那大顺军的骑士连惨叫都不及发出,就已经一命呜呼。

    吴家军骑士全力冲阵的巨大动能并没有因为这一枪之刺而衰竭。因为对手的骑阵过于松散,根本阻挡不住快速冲击而来的甲骑,所以就被他们直透阵中了。

    这些吴家的甲骑也没功夫去收回骑枪,而是纷纷抽出马上的短兵刃。并不是刀剑,而是细长且粗糙的铁鞭,这种铁鞭没有开刃的地方,但是头部有个小铁疙瘩,类似个榔头,哪个大顺军的骑士被敲到,立马就得遭殃。那名带队冲锋的壮士臂力奇大,使得一根铁鞭也是加长加重的。挥动之下,挨打的对手不是骨折就是吐血,没有一人能稍稍抵挡的。混乱当中,竟然被他杀透了阵形。

    这名吴家壮士左右看了看,身边身后还有四十余骑,也不恋战,只喊了一声“跟着俺!”随后就继续策马狂奔,在战场上绕了个圈子,转到正在依次发动冲击的骑兵分队队列的后方,排队等待下一次冲锋!

    这其实是极其高明的骑兵战术,就是初始版的“墙式冲锋”,在东方战场上早在辽金战争中就出现过了,是女真人的金兵吊打辽、宋的大招。

    吴襄、吴三桂的家丁居然也能玩转这样一套!看来吴三桂的铁骑的确有可以和八旗劲旅抗衡的本钱。

    只不过吴家的家丁只有3000人,而八旗劲旅足有八万数千之数,其中可以和吴家家丁相比的精锐恐怕多达数万!

    在精锐战兵的数量上拥有巨大的优势,才是关外的清国可以问鼎中原的最大本钱。。。。。。

    而李自成争夺天下的本钱,同样也是老营兵的数量优势。

    老营兵以精锐论,是不及吴家家丁的。但是数量也多达八到十万,和满洲八旗仿佛。所以历史上的一片石之战中,若无满洲兵的加入,吴三桂还是逃不了兵败将亡的。

    可是在今日天津卫战场上,李过只有区区2000老营兵,还伤亡失踪了数百,又后有追兵,而且人困马乏。如何抵挡得住车轮突击的吴家铁骑?不等那二十来阵铁骑轮番冲击完毕,李过、李友两兄弟已经落荒而逃了。

    看到李过的老营兵被冲得七零八落,仓惶而逃。另外一个“吴三桂”带着的“夷丁突骑”也来劲儿了,也不慢吞吞的追击了,而是撒开马蹄子猛追。

    李过和李友两兄弟顿时就陷入绝境了!一个吴三桂都让他们焦头烂额了,现在来了俩吴三桂,这可真是要了他们的老命了。

    他们麾下那帮老营兵也完全失去了死战的意志,只顾着奋力逃命。至于他们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