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66章

抢救大明朝-第66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8000人在手,还有天津卫的城池,所以吴襄在听说浮桥被烧和大顺军即将攻城的消息时还是蛮笃定的。

    当下就点齐了两旗金甲侍卫,自己也披挂整齐,在十来个年级和他差不多大的老家丁的簇拥下,大模大样的骑马出了抚军大元帅府。准备亲自上城督战去。

    可才出了抚军大元帅府没多远,才拐过一个十字路口,跟着吴襄的一个老家丁忽然就惊叫起来了。

    “流贼!流贼进城啦!”

    正气定神闲坐在马背上的吴襄闻言就是一惊,再定睛向前一看,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如果不是戎马半生的底子还在,老头没准就从马背上跌下去了。

    流贼流贼的老营已经入城啦!这怎么可能!?

    好几百上千号人,都是蓝衣白帽,个个手持利刃,仿佛凶神恶煞一般,就在吴襄的跟前。

    这可把吴襄的老心肝吓得直发颤啊!一定是天津卫城内又出了叛徒了!把流贼老营都放进来了!

    这可如何是好!

第110章 吴襄,你又跑了(求收藏,求推荐)() 
这是夷丁突骑吗?

    不是说早就去了北城,怎么会出现在天津卫南城的东十字大街上的!?

    这一刻,被吓傻了的不仅吴襄和他麾下的一百多个金甲骑士。对面的一千来个“大顺老营”兵也好像中了定身术一样,立在那里,动也不动了。

    这些大顺老营兵,当然也是西贝货了。他们都是天津卫这里的张举人、范举人召集起来的义军。说义军是好听的,其实就是子弟、家奴、混混、地痞之流,被两位举人想尽办法纠集起来,换上了蓝衣白帽来吓唬人的。

    就这样,天津卫南城的东十字大街上,就出现了让人透不过气儿来的对峙场面。

    假的夷丁突骑对上了假的大顺老营兵!

    假的老营兵人多,差不多上了千,在大街上挤挤挨挨的声势不小。

    而假的夷丁突骑就两个旗,加上吴襄的老家丁,满打满算才一百七十多人。不过因为他们都骑着马,声势也还有点儿。

    如果吴襄再年轻十岁,或者换他的儿子吴三辅来,这会儿就带着骑兵冲锋了。

    东十字大街还是蛮宽阔的,一百多铁骑冲起来,莫说假的大顺老营,就是真的大顺老营,只要不结阵,不上马,也受不了他们的冲击啊!

    可吴襄却偏偏丧失了发起冲锋的机会,而跟着他的那些金甲骑士,大多都是勋贵子弟,连大汉将军都不如啊!后者至少个头大,力气大,列队整齐,马术也还过得去。要真凭本事打架,天津卫的混混也不是对手。这么说也是大汉将军个头大、力气大啊。

    可这吴襄带着的帮货都是勋贵子弟,而且还是比较没用的——比他们胆大,比他们能打的,现在都给补进克难新军里当了军官,或者去跟着李若琏混锦衣卫了。只有最没用的才养在侍卫营里面混饭吃如果他们要下马和两个举人带着的混混打一架,多半给揍死。

    就在吴襄被假冒的大顺老营兵吓住,一时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急促而密集的马蹄声就从他老人家背后响了起来。吴老头扭头一看,那个生气啊!

    他身后已经有不少混球打马调头要跑路了,这是临阵脱逃啊,要杀头的!

    张举人和范举人也瞧见“夷丁突骑”中有人跑路了,两人都是大松口气儿。其实他们身后也有人开溜了,只是两只脚走路的动静没有四条腿逃跑的动静大,所以就没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朱贼跑了!朱贼跑了”

    范举人的反应比较快,见着“夷丁突骑”的队列中有人逃跑,马上扯开嗓子大吼:“朱贼跑了,跟我冲啊!”

    喊完这嗓子,他就举起一根一丈多长的长枪,嗷嗷叫着带头冲锋了。

    而对面的吴襄看见这个黑漆漆的流贼大将拿枪的姿势却是愣了一愣。这个流贼大将为什么把枪尖对准天空?这是哪家的枪术啊?是要用枪头砸人吗?可自己这边都是骑兵啊,骑在马背上,那么高大,砸得上力吗?

    “老都督流贼上来了,还是退一退吧!”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家丁看见吴襄在发愣,连忙上前一边大声提醒,一边伸手去拉吴襄战马的缰绳。

    吴襄忙用马鞭在那人手背上轻轻敲了下,骂骂咧咧道:“他n的,老子还没糊涂呢!”

    说着他就异常娴熟的打马调头,带着还没主动逃跑的几十骑就沿着大街飞奔而走了。

    “哇哈哈!什么夷丁突骑,全都不堪一击!”范举人朗声大笑,这可算是初战告捷了,而且还是旗开得胜,真是好不痛快啊!

    “儿郎们!”感觉自己变成了范大将军的范举人又吼了一嗓子,“莫管朱贼的骑兵,都随某家去取朱贼皇帝的狗命!哇呀呀”

    还哇呀呀要是他那个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千户祖宗看见他这样,非得上来大耳刮子狠抽不可。

    因为吴襄退下去并不是逃跑,而是去重整阵型了。

    骑步之间的战斗很少有一阵了账的,通常都得反复厮杀上许多个回合才能分出胜负。

    而且骑步双方都得讲究阵形,都要列队而战。骑兵是整队冲锋,步兵是结阵而抗。哪方阵形乱了都得尽快重整。一般来说,步兵要被冲散了搞不好就得溃败。而骑兵因为是四条腿,速度比较快,可以后退重整。

    而吴襄率领的四旗甲骑因为是在城中行军时偶遇敌人,没有布成冲锋队形,而且和对手距离太近,无法提速。所以先后退,再重新组队,第次冲击,才是标准战法。

    至于两个大举人的步兵,则应该趁机占领十字街口的建筑物,在高处布置弓箭手,同时设置路障,阻挡骑兵冲击。

    可范大举人以为自己打赢了,急不可耐的要去抓崇祯皇帝,完全无视了吴襄的骑兵。

    好在吴襄手下的那些金甲骑兵也是废柴,他老人家一时半会儿也重整不好队伍,所以范大举人还可以继续表现一阵子。

    因为之前张举人已经打听到了崇祯行宫所在,所以范举人、张举人这俩瞎指挥的义军头领就带着一帮乌合之众往天津巡抚衙门而去了。

    而在天津巡抚衙门里面,大明崇祯皇帝这会儿正全副戎装,手持宝剑,立在殿前,一副要御驾亲征的模样儿。

    他知道儿子不在南城,也知道浮桥被烧坏了也就是说,现在天津南城内,他这个皇帝最大!

    可得好好把握机会,挽回一些威信!

    大殿,哦,就是原本的天津巡抚衙门大堂前,这个时候还立着不少文武群臣。他们倒不是来效忠崇政的,而是从巡抚衙门附近的民宅里跑来这里避难的。

    跟着崇祯和朱慈烺跑到天津的文武群臣还有好几百家,其中一部分被抚军大元帅府划拉过去了。都被安排住进了总兵衙门和附近的军营里面。

    余下的人则由冯元飏负责安置他们,都住在巡抚衙门和都司衙门附近——这俩衙门处一块儿,巡抚衙门比较新,房子也漂亮,还有个后花园,所以就成了行宫。而冯元飏这个巡抚则搬去了隔壁的都司衙门,他的巡标已经没了,不过手下还有几个衙役书办幕僚啥的。除了处理一些不多的公务,还能替他时刻留心战场上的情况。

    因此天津南城遭到攻击和卫河浮桥被烧的消息,第一时间就送到他那里去了。老冯的反应也挺快,立马就着三班衙役去通知住在民宅里面的官员、勋贵,让他们携家带口去巡抚衙门(原都司衙门)和行宫(原巡抚衙门)避难。

    而跑到行宫里的文武群臣们却被披挂整齐,想要御驾亲征的崇祯皇帝吓了一跳。

    流寇都在攻城了,您这个皇帝还要上城头去?就不怕被流寇打死?

    不过这回也没人劝他别去他要是驾崩了,朱慈烺不就名正言顺当皇帝了?现在大家都看清楚了,朱慈烺的狡诈凶残,绝对和多尔衮、李自成是一个档次的。

    如果有谁能带领大明去和清、顺争天下,无疑就是朱慈烺了。

    所以崇祯驾崩对于大明还是有好处的

    可是大家伙怎么也没想到,流贼的老营居然进了城,还冲到了巡抚衙门外面,和正率兵出战的崇政皇帝撞了个正着!

    “黄龙旗!”范大举人怒吼一声,“狗皇帝就在那里,儿郎们,跟我上,杀皇帝啦!”

    “杀啊”

    一时间杀声大起,崇祯皇帝再次遇险了。

第111章 又有刁民要害朕了(加更了,求推荐)() 
看见满大街蓝衣白帽,手持利刃的“义军”,大明崇祯皇帝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忤逆不孝的朱慈烺。

    逆子!快来救朕啊!又有刁民要害朕了

    可惜,某逆子现在想来也来不了啦!卫河上的浮桥烧了,诚信商人沈廷扬的沙船也跑得飞快,往卫河下游溜去了,有不少船只的船帆还给点着了。

    “陛下莫慌,臣来救驾!”

    就在崇祯叫儿儿不应的当口,传说中的忠臣终于出现了。崇祯皇帝循着声音看过去,就见一个顶盔贯甲的汉子拄着杆长枪,气喘吁吁的跑来了。崇祯皇帝仔细一看,心就凉了半截,这个忠臣居然是成国公朱纯臣。

    成国公当然是不能打的,但他毕竟是一片忠心。所以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不应该打击忠臣的积极性,于是就冲着朱纯臣重重点头,大声赞许道:“成国公果然忠勇!朕命汝速与贼交战,朕便在行宫门内为汝压阵!”

    啥?与贼交战!?救驾的意思难道不是保着皇上进行宫之内躲避吗?怎么到崇祯这里就变成交战了他也不看看朱大忠臣能不能战?

    朱纯臣听了崇祯的旨意,眼前就是一阵金星直冒。这皇爷和千岁爷一比,咋就差那么多呢?千岁爷虽然狡诈狠毒,但人家是真心能替下面人考虑的,送死的差事不会轻易派人去做的。

    不过现在崇祯皇帝已经没有实权了,朱纯臣也不是很怕他,于是就停下脚步,不肯去送死了。可这时跟着崇祯一块儿出来的几个文官开始起哄了。

    “成国公,你是总戎,又是世受皇恩的勋贵,如今事情紧急,正是你为国尽忠的时候,还犹豫什么?”

    “成国公,今日你为了陛下与贼力战,一定会名垂青史,为大明后世所敬仰的,下官一定会禀明太子殿下,为你请功!”

    “国公忠勇,举世无双,下官佩服不已,现在就赋诗一首,为国公壮行”

    好嘛,连诗都做起来了。

    朱纯臣被他们一激励,也没办法了,他是总戎,是国公,是勋臣之首,总是要脸面的。

    当下也只能咬咬牙,吼了一声:“不怕死的都他n的跟老子上啊!报效朝廷的时候到了!”

    也不知道是被他的忠义所激励,还是害怕被朱慈烺秋后算账。反正负责看守行宫大门的旗总,崇祯十六年武进士出身的秦明涛也跟着吼了一声,端着把掉刀招呼自己的一旗弟兄上前了。

    “国公爷,和秦某一块儿,咱们守住宫门!”姓秦的汉子明显比朱纯臣能打,武艺不必说了,武进士还能差得了?而且也懂得一点战阵。当下就招呼自己麾下的八十个甲士组成了一个刀牌长枪阵,把行宫大门给堵了。

    秦明涛所率的一旗兵丁也属于朱慈烺的侍卫营,所以有金甲(都是大汉将军的盔甲)护身。至于他们的兵器,则是长枪为主。在下马作战时,一旗四队中的三队是长枪,还有一队是刀盾。并没有弓箭或火铳之类的远射武器。

    之所以如此,一来是弓并不容易长期保存,所以京营、净军、锦衣卫兵器库中的弓大多朽烂不能用了。二来则是因为朱慈烺的侍卫营中花架子多,有真本事的少,给他们装备弓箭也用不了。

    不过冲到崇祯行宫外面的大顺军老营兵好像也没几张弓,武器还比不上秦明涛的手下。不仅没有盔甲,连盾牌都没几张,而且大部分人只有一件短兵器,连长枪都没几根。

    就这样的装备,是怎么打进天津卫的?

    范举人和张举人这个时候也见着巡抚衙门口的八十多个甲士拼成的一个楔形阵了。而且两人还看见门内高高举着的黄龙旗,还隐隐约约看见一群穿着官服的老头子围着个穿着金甲的高个子男人,就在那八十多个甲士身后。

    瞧这意思,那高个儿就是崇祯皇帝?就这么不到一百个甲士在保护他?

    哈哈,不世之功啊!

    “那便是朱家的昏君!”范举人声如铜钟,用手中的长枪摇指崇祯,“想要立功的,都给我冲啊!”

    那是崇祯啊!

    一帮子盼闯王,迎闯王的天津卫的混混、地痞,还有张范两家的家奴都激动起来了,各持兵刃,嚷嚷着就往巡抚衙门的大门口扑击而去。

    秦明涛瞧着乱纷纷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