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65章

抢救大明朝-第65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举人闻言大喜,连忙一躬到地,拜谢曹大太监的提拔,当然还有满满一箱子的白银奉上

第108章 火船来袭(求收藏,求推荐)() 
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日,凌晨。晨光尚未泛起在东方,黑夜如幕布一般,笼罩着一切,只有一轮新月和如同镶嵌在天穹之上的无数星光,在不停闪烁,释放出微弱的光线。

    光线虽然微弱,但是已经可以让李过麾下的大顺军老营战士看清前方的道路。黑暗之中,一支多达2000人的队伍,正静悄悄的通过一座浮桥,从卫河的北岸进入南岸。人衔枚,马裹蹄,笼头和嚼子紧紧锁住了战马的嘶鸣。伴随着滔滔卫河水的,只有密集而又低弱的脚步声。

    李过和他麾下的将士们一样,并没有骑马行军,而是牵着战马走在不断浮动的狭窄桥面上。低头走了一会儿,终于踏上卫河南岸的土地,他抬头看了看天色,依旧是黑沉沉的一片。看样子至少还要一个时辰,天色才会开始放亮。

    而天空中月明星繁,明日显然是个大晴天。今夜又是微风拂面,也不会有强劲的东南风来干扰李岩组织的火攻。

    此外,对天津卫北城连续三天的猛攻,应该最大限度调动了朱贼的兵马。

    天津卫的南城多半空虚少备,精兵一定都在北城。只要浮桥被毁,郑家的水军被逐。天津卫北城的朱贼兵马就无法支援南城,南城就将很快被大顺天兵打破。

    与此同时,在天津卫城东南卫河两岸堆起来的那些土堆上,也会摆上许多弓箭手。等郑家的水军经过时,那可就是万箭齐发,还都是火箭!烧死那帮可恨的“诚信商人”只要郑家的船队一完蛋,天津城就是瓮中之鳖了!

    总之,天津卫城里的昏君父子只有死路一条了!

    正想到这里,前方马蹄得得。几十名骑士,正迎着李过的大纛旗而来。等走近了,李过发现当先一匹马上有一团火红,就知道是红娘子来了。

    “是红娘子么?”李过笑呵呵问着。

    “虎哥,正是小妹。”红娘子的声音非常清脆,透着一种江湖女侠特有的豪爽。她的身手也非常矫健,马儿近了,李过才发现她是侧身坐在马鞍上的。然后轻身一跃,稳稳的站在了李过跟前。

    “红妹,怎么样了?”李过笑着问,“能打得了水战吗?要不要哥哥派个几百老兄弟帮忙?”

    “虎哥的老兄弟有会水的?”红娘子笑颜如花,“妹妹好歹是淮水边上长大的,手下也有些淮河上的好汉。”

    红娘子是河南信阳一带的女侠,严格说起来不算北人,乃是淮西人士。最先也是在信阳一带起义作乱的,手底下当然有点水寇。

    “那就行了,”李过笑道,“有红妹出手,郑家的海贼绝非敌手那伙人不过是海上的行商,怎能和额们大顺天兵对抗?”

    红娘子笑道:“虎哥莫取笑妹子了,妹子知道自家的斤两。淮河中的鱼虾,怎能和大海中纵横的蛟龙对抗?不过有几十条火船助阵,总能逼退郑家的沙船一时。”

    “那就行了。”李过笑道,“天津卫南城就能夺下,朱贼的皇帝若在天津,定会在南城里面有半日时间,额和陈总镇就能打下天津卫南城了!红妹,你和你家相公能抵挡那么久吗?”

    “尽力而为吧!”红娘子神色已经严肃起来了,“我和我那当家只带了2000人过来,真打起来可支撑不了太久。”

    “放心吧!”李过拍着胸脯,“南城这边有额的2000人,陈永福的10000人,万无一失!”

    红娘子的秀眉拧了起来,“北城怎么办?唐通的几千人已经耗了三天,还能撑住吗?”

    “问题不大。”李过道,“从之前的交手情况看,吴三桂不过如此,他的夷丁突骑也没特别厉害,即便出城,也不会一下把唐通打垮的。”

    原来天亮后大顺军的计划是分成三部分进行的。李岩、红娘子对付卫河上的“郑家船队”和浮桥,李过、陈永福打天津南城,唐通在北城外面虚张声势,牵制朱慈烺的主力。

    南城和卫河方面看上去问题不大,但是负责北城的唐通却让红娘子担心。

    李过心里面其实也没底,毕竟他把唐通用得太狠了。可问题是他手头只有这点兵力,自己的2000后营老兵,李岩、红娘子的2000人,陈永福的10000人,唐通的8000人。总共就22000人。

    而被围在天津卫的朱贼兵马怎么都在10000人以上,沿着卫河而来的“郑家商队”估计有5000人。

    在兵力上,李过、李岩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如果不把唐通用狠点,这仗要怎么打?

    现在的情况往根子上追,其实还是大顺军的老营有点疲了。如果没有大量的犒赏,他们就不肯卖命打仗了。

    红娘子也知道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只得冲李过拱了拱手,就带着自己的手下让在了一旁,目堵着李过的2000兵马通过浮桥后,上马奔向天津卫的南城。

    李过走后,跟着红娘子而来的几十名骑士就下了马,他们随身携带的并不是刀剑弓矢,而是斧子、锯子一类的工具,当时便动手将简易搭建的浮桥拆了。

    浮桥很快变成了一条条轻舟,每条轻舟上早就装好了柴草和破烂棉布之类的易燃物,还浇上了油脂,洒了许多火药。

    红娘子和那些拆桥的骑士外衣下面都是贴身的水靠,各自上了一艘轻舟。他们都善于操船,也熟悉水性。当下就驾着轻舟,顺着水流,缓缓的向天津南北二城间的浮桥驶去。

    在这几十艘轻舟后方,还有另外一支船队顺流而下。

    这支船队使用的都是漕运大船,被李岩派人搜罗集中到了天津卫以西的卫河河道上,稍加改造,当成了战船。

    不过负责操舵的并不是李岩手下的兵将,而是漕船上原有的船工。除了船工之外,每条船上都安排了三四十名李岩所部的老兵。他们虽然都不怎么通水性,但还是在李岩、红娘子的鼓舞下冒险上船。

    每条船上,两边都支架起旁牌。旁牌之间留出了足够的缝隙,可供发射弓矢。每条船只上还有十名结实精壮的战士,各持船桨,在操舵的船工指挥下努力划动船桨。

    现在已经是四月二日清晨,晨光从东方的天际洒下,照亮了天津卫周遭的大地。不过连日大雨下来,卫河两岸湿气很重,因而起了晨雾。卫河之上,雾蒙蒙的一片,很好的掩护了李岩、红娘子所率的船队的行动。

    在浮桥上巡逻的是王庆坨曹家的子弟兵,领头的名曹宇,二十四五岁年纪,原是个书生,不过也会一点武艺,因而被编入了克难新军,还当了个队长。现在他正带着二十来个曹家子弟,在浮桥上警戒。

    他们整晚都在执勤,现在全都疲惫不堪,打着哈欠,也没几个人留意雾蒙蒙一片的河面。

    突然,有人惊恐地大吼了起来:“火!火河面上有火!”

第109章 又有流贼进城啦!(求收藏,求推荐)() 
曹宇听到河面起火,连忙扭头张望,一望之下,就是冷气连连。

    河面上岂止有火,而是出现了一大片浮动的火光,也不知道有多少艘火船,正慢悠悠的顺流而来。距离浮桥越来越近,曹宇都能感到火船上发出的热浪扑面而来了。

    “敌袭!火攻!快跑”曹宇大声吼着,撒腿就往卫河南岸奔去。

    他这也不算临阵脱逃,因为浮桥不能移动,桥上也没有任何可以击沉火船的武器。只能眼睁睁看着火船慢慢靠近,除了逃走去向上级报信儿,曹宇也不知道该怎么是好了。

    其实也用不着他去报告,天津卫南北二城上的守军岗哨,还有浮桥以东河面上的沈家沙船的水手,全都已经瞧见火船来袭了。

    报警的军号声呜咽响起,城头船头上一阵纷扰。在船舱内睡觉的沈家水手都被惊醒,也顾不得穿衣洗漱,就在船头们的驱使下起锚摇桨,开动沙船向下游而去。

    可是往下游而去的途中,大顺军已经在河边堆起了不少土丘,早就有弓箭手上了土丘,看见有沙船靠上来,就居高临下发射火箭。

    从远处看去,只见无数流星一般冒着火光的箭镞,在天空之中划过一道道完美的抛物线,然后落在最先靠近的一艘沙船上面。

    沈家的沙船都是海船,船身巨大,一条船就能装四千到六千石的货物,甲板上都有四五根桅杆。现在河面上有微弱的西南风,所以桅杆上都升了篷帆、布帆,全都是易燃材料。被火箭一射,很快烧了起来。远远看去,就是一艘熊熊燃烧的火船,非常吓人。

    看到火箭点燃了帆船,卫河两岸的土丘上就响起了一阵阵的欢呼声音。

    不过这艘被点燃了船帆的沙船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继续向前航行,仿佛没有发现自己头顶上正在着火似的

    与此同时,随着一艘艘火船撞上卫河浮桥,浮桥也开始被点着了。

    具体指挥守城的吴襄、曹友义都是宿将,当然知道要防敌人火攻浮桥。所以早就在浮桥上涂抹了防火的泥浆。这几日又连着下雨,浮桥的木料也都吸饱了水分,不易点燃。但是被一艘艘燃烧的火船撞上了,就近火烤了一阵子后,哪怕涂抹了泥浆的木头,也终于开始燃烧了。

    没过多久,架在卫河上的桥梁,就变成了一条燃烧的火龙。

    天津卫南城的东、南两面城墙之外,当黑暗和晨雾相继被阳光驱散之后,守在城头的士兵也惊呼了起来。

    “敌袭!敌袭!”

    随即,报警的号角声,一阵紧似一阵的响了起来。

    城外,上万名打着大顺战旗的步兵、骑兵,已经列阵完毕。民伕们推着盾车、撞车或者干脆扛着装满了尘土的草袋,在士兵们的驱使下,呼哧、呼哧的前进。

    和三日来连续进攻北城的那些大顺军相比,攻打城南的大顺军,明显要整齐许多,披甲率也高了不止一成,俨然是一支精锐之兵。

    负责防守南城的是朱纯杰和王周率领的克难军左师的不足6000人。这个师昨天傍晚才从天津卫北城前线换防到南城。在之前的三天,左师都顶在北城,整整打了三天三夜。原本6500人的部队,在三天的激战中还补充了近500人。现在只剩下不到6000人,整整伤亡了1000人,其中光是阵亡超过了500人,实在是伤亡惨重了!

    而且全师上下也疲惫到了极点,都恨不能睡上一天一夜,啥事儿都不干。

    可是没想到换防才一个晚上,又得面临一场恶战了。

    而且,在北城交战的时候,这个左卫可是得到了吴三辅亲自率领的2000铁甲骑兵的支援——这支铁甲骑兵是由朱慈烺的侍卫营和由大汉将军改编的龙骑营组成的。虽然没有多少实战经验,训练也不是很足。但好歹都是身长力大的壮汉,还有铁甲护体。在吴三辅的运用之下,哪怕下马步战,也威力十足!

    可是这2000铁甲骑兵并没有换防到南城,而是全部留在了北城。现在浮桥被烧毁,这2000铁骑一时半会儿可没法支援南城的防御战了。

    而被朱慈烺留在南城主持大局的是抚军元帅府的军政卫指挥使吴襄。

    在得知南城外面出现大批敌军时,他正在原本的总兵衙门,现在的抚军大元帅府内坐镇。

    这里可是如今天津卫城中最要紧的所在了,比崇祯皇帝的行宫还要紧!因为朱慈烺从北京城中带出来的价值四百余万两白银的金银,现在全部存放于此!

    兵以饷聚。只要这笔从北京城中搜刮来的金银不失,朱慈烺的克难新军就能维持。如果兵力不再增加,以四百余万两的“存款”,足够养克难新军两年有余了。

    现在是有钱有兵有战力,如果这笔钱丢了,朱慈烺还抢救什么大明朝?连自保的力量都没了。

    所以抚军大元帅府的金库,现在就由吴襄主持的军政卫,毕酒城毕胖子主持的军务处(朱慈烺的办公机构),以及酱油黄、苏老米主持的营务处三方共同管理之下。

    其中军政卫直属的亲兵营负责金库保卫,军务处则管查账和批准开支,营务处则管金库的出纳和账目。

    而为了护卫金库,朱慈烺还将抚军大元帅府的侍卫营的三百多金甲武士全都留给吴襄。再加上军政卫所辖的亲兵营。

    此时抚军大元帅府内的战兵有近700人。

    而崇祯皇帝居住的行宫,也就是天津巡抚衙门之中,也有朱慈烺派出的一营亲兵三百多人。

    另外,抚军大元帅府下属的锦衣卫也有约1000人,都布署在南城。

    也就是说,此刻天津南城当中,除了布防四壁的6000左师官兵,还有三营亲兵侍卫加一个锦衣卫,总兵力超过8000人。

    有8000人在手,还有天津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