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63章

抢救大明朝-第63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暗溃骸八母纾撤盍俗苷蛞牧睿憷戳思赴偃耍苫箍坝茫俊

    唐老四扫了眼那些被抓壮丁抓来的百姓,吸了一口潮湿的空气,几步就走上前去,对着他们大喊:“都跟额走吧!补进大顺军中,一日两顿干的,打下天津,有酒有肉!”

    打下天津这样的大城就给些酒肉,实在是刷新了抠门的记录了。若是以前给朱贼卖命,收复那么一座大城,怎么都能捞上一票。朝廷的犒赏自不会少,城中的富户士绅少不得也要破费一点,要不然大家伙儿就要放开来抢了!

    可是如今跟着闯王,军纪森严不算,还他娘的见不着钱,放抢的事儿也轮不上,那都是老营的油水。而且还不许不卖命,老营兵押着,谁不向前就得挨刀子,你说这还有没有天理?

    就在那些个督战的老营兵所在的堡垒前面,可是一排长枪戳在泥地里面,每支长枪上都挂着个新鲜刚砍下来的脑袋!

    说真心话,唐老四都忍不住想念大明朝了。以往跟着大明混饭吃的时候也不觉着有啥好,现在跟着大顺混了不到一个月,居然就开始思念故主了这难道是传说中的良心发现?

    其实思念大明的不止唐老四,被派到他手下的那些精壮民伕,一样有点想念大明朝了。

    天津卫毕竟地处北直隶,算不得天子脚下,也能算得上天家门前。虽不如南直隶富庶,但是在北方来说,也算是好地方。漕运、海运交汇于斯,随着禁海之令的消失,天津卫也能靠海吃海,哪怕是寻常小民的日子也还能过下去。

    本以为闯王一来,大家的日子能更加红火,至少能有三年不需要纳粮。

    可是谁能想到不纳粮和不征粮原来不是一回事儿!正经的田赋和三饷是不交了,可架不住人家要征伕征粮,把天津卫周围的乡村搜刮得毛都不剩了。

    无论贫富,不管男女,也不分老幼,都被裹挟了去堆土填壕充军了——当然了,大顺天兵也不是到哪儿都这么干的,之所以祸害天津卫周围,是因为要围攻天津卫城。

    大顺朝现在还在搞“三年不纳”,也就是说没有建立起可持续的财税体系。没有财税支持,军队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正常的后勤了,自然就是打到哪里,吃到哪里。

    而且大顺也不可能募兵,没有钱募什么兵?如果不募兵,也不裹挟,哪儿来百万之众?靠一个“三年不纳粮”的许诺,贫下中农就自己带着粮食来参加革命了?哪有这样的好事儿?

    围城之外的人都在思念大明。而围城之内,还属于大明土地上的人们当中,却有不少人存着迎闯王的心思!

    天津卫世袭千户之家出身的张承志张举人,现在就铁了心要迎闯王。倒不是要“吃他娘,喝他娘”,天津卫张千户家有的是钱粮,他们家可是天津卫城这边的地头蛇,四分之一个千户所的土地都叫他们一家给吞了。而且他家不仅有地,还兼营商业。天津卫城内有一整条张千户街都是他们家的,那可是非常繁华的地段。

    另外,早在靖难之役后,张千户家就开始走允文允武的路子了。一边守着世袭的千户不放,一边则鼓励子弟读书上进。连着出了不少举人、秀才,成了天津卫这边一等一的书香门第。

    如果李自成没有打进北京城,没有成为天下,至少是北地的共主。张举人是绝对不会生出归顺的心思的,他一举人最要紧的是考进士。归了流寇上哪儿考进士去?而且也没有红娘子那样的迷死人的女强盗抢他上山当压寨郎君——他长得又不帅,估计女强盗也看不上。

    而现在,李自成是北京之主了。崇祯和朱慈烺无非就是跑去南京占据半壁江山。张举人还能抛了家业跟从?既然不能跟从,自然就得把李自成当成真命天子,把崇祯、朱慈烺当贼了。

    为天子杀贼,当然是读书人的本分了。

    所以在天津南城的张家大宅内,张举人这条地头蛇,在三月二十七日、三月二十八日、三月二十九日这几天,都忙着召集志同道合的天津卫文武豪强,准备干一票能立不世之功的大买卖

第105章 小心夹棍!(求收藏,求推荐)() 
“朱家太子已经去了北城,吴三桂和夷丁突骑的甲士也都跟着去了!现在留在南城的都是不能打的乌合之众,咱们的机会可来了!”

    说话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壮汉,留着连鬓大胡子,面孔黑漆漆的,不知道还以为他是猛张飞那样的武将呢。其实他也是举人,姓范,名重,字文达。家庭出身和张举人类似,都是天津三卫的世袭千户。

    他的长相多半就是从祖宗那里遗传来的他那祖宗可厉害了,跟着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后又深入漠北,一路杀到元上都开平,那可真是有万夫莫当之勇,号称范无敌!

    不过长相可以遗传,武艺却不会遗传。别看范举人看上去能一个打一百人,但是并没有正经练过武艺。他的本事都在八股文上,八股文做得好极了,是名扬津门的才子,很有可能会中进士的。所以谁能在北地开科取士让他中进士,谁就是范举人心中的明主了。

    听他说话的,却是个斯斯文文的白面书生,三十许岁,留着三缕须髯,正是此间的主人张举人。他并没有穿儒服,而是穿了一件蓝色的紧袖箭衣,腰带上还挂着一柄宝剑。端坐在一张太师椅上,一手扶着膝盖,一手按着剑柄,静静的听着。

    “只需要等到天气放晴,大顺天兵一定会加紧进攻,到时候朱贼的兵力就会更加吃紧。我们的机会可就来了,天津城内的百姓早就受够朱贼的昏君贪官,都憋着鼓劲儿想揭竿而起,只是被朱贼的锦衣卫给镇住了。我们只需带头举事,全城百姓都会跟从。如果能捉到朱贼的皇帝,我等就是大顺新朝的开国功臣了!”

    张举人连连点头:“还是文达兄有办法!我看大家就按照文达兄的计谋行事,等天气放晴后的第一个子夜便一起举事,攻打朱贼皇帝的行宫。我前些日见大顺天兵都是蓝衣白帽,不过咱也学他们,各自回去搜集蓝衣和白色绒帽。待举事那日,都叫子弟家丁穿了,装成大顺天兵。”

    “对,对!”范举人补充道,“还有闯字旗号也要准备到时候都大喊闯王兵到,吓也吓死朱贼了!”说着话,他的眉头又是一拧,“不过咱们也不大知道朱贼皇帝究竟在哪儿啊?到时候如何下手捉拿?”

    张举人哈哈一笑,摇着脑袋说:“山人自有妙计!”

    当当当当

    刺耳的鸣金之声再一次响彻战场。唐通所部的又一次扑击,被守天津北城的明军给击得粉碎。

    退下来的人马,过了大顺军老营兵固守的壁垒,就纷纷倒卧在泥水当中,只是大口大口的喘气儿,再也没动弹的气力了。带队的唐老四已经挂了彩,头盔和白帽子都不见,脑袋上裹着块脏兮兮的布头,还泛出淡红的血色。他的这处伤口是一支斑鸠脚火铳造成的!不是被弹丸打的,要那样倒也死干净了。而是被一把装在火铳前部的长达三尺的破解锥给戳了一下。锥尖挑掉了头盔,细长的三角形锥身的快口在他的额头上来了一下,幸好不是刀刃,要不然脸就没法看了。

    将长刺装在火铳上的做法,唐老四过去多年的征战中还没见过,显然是明军刚刚采取的新战术——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真他娘的有损阴德啊!

    连着战了三天三夜的唐老四现在昏昏沉沉,脑袋上又疼,只想死过去,却还是挣扎着爬起来,向李过和唐通的大纛旗所在的一处村落走去——他因为这三日作战卖力,被提拔当了个游击,其实也不是什么正经的游击,就是唐通私自任命的,好处没有,责任不小,得向李过和唐通报告前线的战况,然后再领受新的任务。

    这处村落距离天津卫北城很近,几日前还是个繁盛热闹的所在,不过现在已经彻底毁了,村子里面的精壮都被拉了壮丁,不是堆土就是填壕,再就是补充进唐通的军队了。至于妇孺老弱,也都有适合他们的差事可以做。只有些实在年幼的孩子或者有些姿色的女子得到一点优待,还留在村子里面

    村子入口处有不少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战士,个个精壮,一看就知道是大顺军的老营兵。他们都是死人堆里挣扎出来的人了,心肠早就跟钢铁仿佛,见着前方打得尸山血海,脸上还是轻描淡写的神情。

    唐老四见了却恨到了极点。他本来就是剿贼的官兵,投靠大顺实非所愿,现在又被当成炮灰消耗,眼见着和自己一起多年的弟兄一个个都没了,而且还都是白死,怎不怨恨?

    可这份怨恨只能埋在心里面,面子上还得装着小心,把那些老营兵当成大爷。

    走进唐通所在的大院时,李过和唐通正在说话。

    李过告诉唐通:“东南风已经止了,雨也越下越小,明日多半就要放晴一举拿下天津卫,抓住朱贼父子的机会也快到了!”

    “侯爷,真的能拿下天津卫?这两日下官的兵将可死伤惨重啊!”

    “呵呵,额已经瞧见了吴三桂的夷丁突骑不过如此,就是个头大,力气大,也没多凶,老营兵不怕他们。”李过摸着自己一脸大胡子,呵呵笑着,“李岩和红娘子也准备停当了,征集了一百多条漕船,还预备了许多干燥的稻草!呵呵,只要天一放晴,东南风一止,就能火攻浮桥。

    只要浮桥一毁,陈永福的人就能去抢郑家的商船!卫河毕竟不是大海,那帮海商怎是额们大顺兵将的敌手?哪怕抢不着几条船,驱走了也行反正额们要的就是朱贼父子!”

    “那下官的兵将今晚还要继续攻打吗?”唐通又问。

    他已经明白李过、李岩派给自己的是什么苦差事了——就是用自家兵将的血肉去把明军的主力吸引到天津卫北城,然后再一举烧毁浮桥,驱走郑家战船。将明军分割在天津卫的南北二城

    这番作战方略的确高妙,只是苦了唐通手底下的兵将,这三天三夜的扑击,死伤惨重不说,还得不着什么油水。

    李过交代完毕便乐呵呵的去了,这时早就到了门外的唐老四拖着疲惫的步子进来,眼神有点闪烁。

    “总镇兄弟们死伤惨重,打不动了!”

    唐通一摆手:“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还有一个晚上尽力去打吧,打完就能休息了。”

    “休息?”唐老四一脸纠结,“一文钱都没有”

    唐通苦苦一笑:“会有些钱的,刚刚得到消息,圣上下旨向京中六品及以上前朝官员追脏了。已经抓了上千人,都叫汝侯负责拷掠了!听说汝侯还命人打造了五千副夹棍,带棱带钉,可断人手足。应该能逼出不少银子来的”

    唐老四眼珠子转了转,上前两步,到了唐通身边,压低声音道:“总镇,您好像也是前朝六品以上啊!”

    唐通脸上闪过惊惧的颜色,瞪了唐老四一眼:“老四,胡说什么?额在居庸关就投靠大顺了,不一样的!”

    “不一样?”唐老四淡淡地道,“京师之中才多少六品以上的官员?怎用得上五千副夹棍?总镇您可得小心些,别把兄弟拼光了,再给刘黄虎逮去上夹棍!”

    “你”唐通的身子就一哆嗦,浑身的汗毛都立起来了!

    唐老四说得对啊!北京城内才多少六品以上的官员?用得了五千副夹棍?合着这些夹棍,也有自己的一副啊!

第106章 他们是谁?(求收藏,求推荐)() 
天津卫以北,约莫三十里开外,一处土丘之上,正有一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壮士,骑在高头大马上面,极目向南而望。灰黑色的天津城墙,隐在雨幕当中,显得若隐若现。

    火炮轰鸣和厮杀的声音,也透过渐渐稀疏的雨幕传到了壮士所在的土丘,隐隐约约,还能听清楚一点。

    在这壮士身后,还有十数骑和他一样打扮的骑士,全都骑在马上,除了蓑衣斗笠,还可以看见他们人人都背着细长的马枪,抢头处都用油布精心包裹着。

    这些骑士也不知什么来路,居然溜到了天津卫战场的边缘,而且人人都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

    土丘上的壮士也不知伫立了多久,终于吐了口气,自言自语说着:“三天了守得不错啊,不愧是老总兵!只是明日天气多半要放晴了,怕是要有一场恶战了!”

    说完,这壮士就打马调头,下了土丘。一名骑士这时凑了上来,“将军,明天还来吗?”

    壮士摇了摇头:“这风雨已经没力了,明天定会放晴走吧,回营去,吃顿热乎的,好好休息一晚上!”

    “喏!”

    天津城西,向南流淌的卫河河面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数十上百艘漕船密密麻麻排列开来了。其中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