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57章

抢救大明朝-第57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就轻轻抬手,示意朱纯杰赶紧去办事儿。

    朱慈烺这个抚军太子办事的效率可是真的高!崇祯皇帝在北京时根本比不了。如整顿锦衣卫这么大的事儿,要搁崇祯手里,天知道内阁什么时候才能拿出票拟?可到朱慈烺手里,一句话而已四个大学士现在就是他的橡皮图章,哪儿用得着锦衣卫去吓唬他们?

    看着朱纯杰离开,朱慈烺拿起茶盏喝了口水,润了下喉咙,接着和吴襄、曹友义说话。

    刚才他已经说了,当务之急就是整顿镇抚和诸营。镇抚怎么整已经交待好了,现在该说说诸营了。

    “咱们现在有多少兵马?”

    吴襄答道:“殿下,如今天津卫这边有克难三营、虎卫一营、龙骑一营、侍卫一营、顺天巡标一营,另有天津镇守诸营约3000人,还有曹化淳从王庆坨带来的壮勇2500人,以及随行而来的勋贵、官员家中的壮勇约有2000人,天津三卫这边总还能募集一些,大约能凑出14000人。

    另外,天津卫自从万历援朝之役起就是军工重镇,城内有许多工匠,都可以招募起来,为大军打造器械。“

    朱慈烺点了点头,“总算有点力量了,是时候设立一个大元帅府了。”

    吴襄看着朱慈烺,低声问:“殿下想在天津开府?”

    朱慈烺点点头,笑道:“打铁要趁热!现在朝廷流浪,群臣颠沛,父皇心灰,闯逆大军则尾随而至。不正是本宫开大元帅府的天赐良机吗?而且天津这边地形有利,城池坚固,又有卫河通海,可以让咱们停留一段时间,顺便把队伍整理一下。”

    吴襄点点头,“殿下说的也是,只是不知殿下准备如何开府?”

    朱慈烺笑道:“只是一些想法,说与二位听听吧。”他顿了顿,“大元帅府是总管天下兵马的,自然要夺兵部之权,必是调兵、统兵、治兵一把抓的衙门。

    所以大元帅府之下,应该设有调度、兵政的卫和直接统兵的军这类管属衙门。卫不管统带兵马,军则不管调度和兵政,只管统带兵马作战。

    所谓调度,包括选将、调兵、传达令旨、探查内外军情、制订军略方针等事务。

    所谓兵政,包括募兵、兵饷、兵粮、授田、兵器、官兵的升赏和处分等事务。

    至于统兵,当然就是直接带兵了,作战、训练等事务都归统兵官管辖”

    朱慈烺说的这些,不过就是后世军令、军政分离的管理办法而已。并没有多么高明,但是对于眼下乱成一团的明军指挥管理体系,倒是比较适用的。

    至少可以理清权责,加强监管,限制军头们的权力。

    吴襄和曹友义听朱慈烺说着打算,都微微皱眉。曹友义也没说什么,他和朱慈烺不熟。倒是吴襄把自己当成了太子心腹,小声提醒道:“殿下,咱们这么搞,外镇带兵的总兵官恐怕都不乐意吧?”

    朱慈烺笑着摇摇头,“哪有外镇?现在就一个天津卫外镇的总兵都得哄着,大元帅府能管的就是天津卫的兵。曹总镇,这是要夺你的权啊!”

    曹友义听了这话吓一跳,连忙起身就要行礼,却被朱慈烺摆摆手阻挡住。

    “曹总镇,本宫知道你是忠臣!本宫是信任你的!”

    曹友义没有下跪,但还是正色道:“臣愿为太子和大明效死!”

    “好好好!”朱慈烺连连点头,又看着吴襄,笑道:“老泰山,你带着的克难三营也交给本宫如何?”

    吴襄笑道:“那三个营头本就是殿下的人。”

    “您的家丁”

    “都给殿下了!”吴襄说的倒是大方。

    朱慈烺展颜笑道:“若我大明的带兵官都能如二位这般忠心,何愁大事不成?

    二位都是难得的忠臣,本宫肯定是要大用的。所以大元帅府下设立的军令卫和军政卫的指挥使,就由二位担任。军令卫掌调度之责,卫帅由曹总镇出任。军政卫管兵政,卫帅由老泰山担当。

    另外,天津卫城内诸军,包括包括本宫的侍卫在内,全部都变成一军,以克难为军号,称为克难军。克难军总兵官由吴三辅出任!”

    吴襄闻言就是掩饰不住的惊喜,吴家这次可是大用到极点了朱慈烺这是把手头全部的兵力都交给吴三辅了!

    心里高兴,不过嘴上还是要谦虚一下的,吴襄连忙替儿子推辞道:“殿下,臣的三子三辅年轻资浅,恐难当此大任吧”

    “老泰山不必提三辅谦辞,”朱慈烺笑道,“三妹是本宫的妃子,三辅就是国舅,都是一家人,且又有本事,不大用他能用谁?”

    吴襄一想,好像也是这么回事。朱慈烺身边的确没有能当一军总兵的将才,李若琏、王七、王周、孙富贵、王国勇这些人没有多少带兵打仗的经验,带一个营都很吃力了,一军总兵怎么干得下来?

    至于朱纯臣、张世泽、李国祯这些花瓶亲贵,就更不能带兵了,把兵给他们不是找死吗?

    而天津这边,曹友义就甭说了,自己的天津兵都带没了!还有两个因为捉到金斌、娄光先被火线提拔上来的副总兵,名叫陈剑和沐勇的就更没大用了,倒是那个卖了原毓宗他们几个的千总张文珏稍微能干些,不过也指挥不了一个军。所以吴三辅还真是唯一能当这个军总兵官的人选了!

    当然了,朱慈烺也不会把克难军的大权都交给吴三辅,要不然用克难军制约吴三桂不就成笑话了?

    朱慈烺接着说:“军之下,当有师、协、营、旗、队、伍等六级。加上军,总共是七个层级。具体怎么编组,老泰山和曹总镇你们好好商议一番,尽快拟个章程出来。

    师、协、营、旗等四级官长都应一正一副,具体名单,由老泰山、三辅、曹总镇你们三个人去商议拟个大一点的名单出来,每个职位都要有两人可选,由本宫亲自和他们一一谈话,并考察武艺后,然后再决定最终之人选。

    另外,本宫还让人打造了一件新式兵器,名叫套筒铳刺。黄小宝,把铳刺拿来给大家看看。”

第95章 皇帝试用期(求收藏,求推荐)() 
红底黑字的闯王军旗,从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二日开始,就在北京内外城各处和皇城上空飘扬了。虽然比历史上晚了三日,但是李自成还是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北京城的主人。

    在坚守正阳门瓮城的三个忠义贰臣投降后的第三天,也就是二十四日,李自成就在开国大军师宋献策的安排下,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并不是从永定门入正阳门再入皇城的——这条由南向北的路线不吉利,因为中国历史上大部分都由北向南,平定天下的。基本上占了北方,就是天下之主了。

    所以李自成在拿下正阳门后,便从永定门返回了钓鱼台行宫,等待先入城的兵丁组织民伕清理了封堵北京内城北门德胜门的泥土碎石杂物。到三月二十四日,才选了吉时,从德胜门入城。不过入城之后,却不能走北安门进入皇城。北安门是后门嘛,新皇帝怎么能走后门?这不成后门皇帝了?新皇必须由正门入皇城。所以李自成在三月二十四日入城的线路是很复杂的。

    当日,李自成由文武百官和他的御营亲军前后扈从,进德胜门后一路南行,然后再从西单牌楼转向东,上西长安街。再从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之间的便道向南,转到大明门的正面,然后才走大明门入城。所经之处,都沿途“警跸”,每隔十步,就有兵丁步岗,气氛肃穆,只差没有安排黄土铺路了。

    在大顺天子入皇城的所经之处,全部都实行了戒严,异常肃静。沿街两旁,家家闭门,同时还要在门外摆设香案,案上设黄纸牌位,上写“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各家门头上则贴黄纸和红纸,上写“顺民”二字。各家的百姓也有出门的迎新主的,都是跪伏在香案旁边,不敢抬头,不敢做声,还要在头上也贴着用黄纸写的“顺民”二字以上这些,就是牛金星和宋献策商量后定下北京人民的迎新主的礼仪。

    不过他们这个时候并没有想到,北京人民掌握的这套礼仪,再过不久还会有用武之地的!

    李自成当然也没想到自己其实是个接盘天子,接得是一个连朱慈烺都无计可施的烂盘子。所以他在入城的时候,还是非常得意的。骑在高大的龙驹马上,努力维持着庄严的神态,唯一的眼珠子炯炯前视,不曾转睛。不过心里面却忍不住想起了崇祯皇帝和明朝太子朱慈烺。

    就在李自成入城之前,李过、李来亨派出的塘马先后抵达了钓鱼台,给李自成带来两条喜讯。

    李过让人送来的消息是关于在天津设伏捕杀崇祯父子的他已经派郝摇旗率领的一旅大顺老营骑兵去联络天津兵备道原毓宗。准备在天津城内伏击崇祯父子,或是擒拿,或是诛杀!

    李来亨的消息更好,说是抓到了崇祯皇帝的两个儿子、一个贵妃,还有一个封旨投降的忠义太监名叫王承恩的。

    据王承恩交代,崇祯皇帝并不在这一路,但是崇祯的太子朱慈烺确确实实是在这一路的!并且已经由御马监提督太监邱致中和锦衣卫千户祖泽溥保护突围,逃往永平去了。李来亨命令部下将俘获的崇祯之子和贵妃袁氏、忠义太监王承恩押回北京后,就亲率骑兵继续追击去了。

    也就是说,朱慈烺也有了双份也不知道是在天津,还是跑去永平了?

    若是在天津还好,就算郝摇旗和那个明朝的降臣失了手,李过、唐通还有万余人,只要及时赶到天津,还怕拿不下来?

    可要去了永平就不好办了朱慈烺这个太子不好对付,比崇祯历害多了。崇祯虽然号称明君,但实际上傻乎乎的一个皇帝。可他儿子朱慈烺就太奸诈了!太不像话了,连“忠臣证书”这种损招儿都想得出来。也不知道崇祯是怎么教孩子的?

    要是让他跑到永平去和关宁军大队汇合那还得了?

    就在李自成在心里面埋怨崇祯这个老实皇帝没教育好太子的时候,他已经到了西单牌楼前面。

    护驾的李双喜这时跃马上前,将一张雕弓和三只拔掉箭镞的羽箭递给了李自成,轻声说:“父皇,该立三矢之誓了!”

    李自成这才想起来,做秀时间已到!

    他忙勒住龙驹马,取过弓箭,向背后连发三矢,然后背出了一段宋献策准备的打油诗:“大兵入城,四民勿惊。家家开门,照旧营生。三军将士,咸归军营。骚扰百姓,定斩不容!”

    念完打油诗后,立刻由一位宣诏官用铜钟般的洪亮嗓门,大声重复。还在打油诗前,加上了“万岁有旨,军民钦遵”的抬头。

    然后,周围的将士和跪着的百姓全都非常配合的山呼万岁

    这就是万民拥戴啊!

    李自成心头的那一点阴云顿时一扫而光,仰天大笑了几声,就策马继续向前而去。

    北京都到手了,北方差不多也平定了,大顺又是民心所向,明朝已经完蛋了大军师都算过了,唯一的坎儿就是东虏,只要把东虏鞑子打败了,他李自成就是天下共主了。

    朱慈烺那小儿本事再大,也救不了大明朝了!

    又行了大约半个时辰,李自成终于绕进了大明门,出现在了承天门,也就是后世的天安门之前。

    大军师宋献策这时跃马上前,对李自成道:“陛下,请箭射承天之门,以除朱贼帝王之气。”

    李双喜再一次递上了雕弓羽箭,这次当然没有拔除箭镞了。李自成哈哈一笑,举弓搭箭,只一箭就命中了“承天之门”的牌匾。跟随他的文武群臣和护驾亲军再一次欢呼起来。

    “万岁!万万岁!”

    李自成大笑道:“自今日起,朕就是天下之主,大顺就是天下正统了!”

    他的宣示并没有错,从现在起,他就是天下共主,大顺就是天下正统,而崇祯、朱慈烺父子才是贼!

    不过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天下共主是有试用期的!

    试用期是一个半月!一个半月内如果能打败多尔衮,那他就会转为正式的天下共主,大顺朝就稳了。

    如果打不败多尔衮,那么朱慈烺就得再次上岗,领导天下亿万汉人救亡抗清了而在李自成的这段皇帝试用期中,崇祯和朱慈烺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天下人还没有认清李自成是不抵抗皇帝是真面目,所以弃明归顺,才是大势所趋。

    成为试用皇帝的李自成的好心情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到了第二天晚上,两个和吴三桂有关的坏消息就同时传到北京紫禁城中了。

    “陛下臣刚刚得到两处吴三桂的消息!”走进李自成驻跸的武英殿中向他报告的是制将军李岩。

    李岩是李自成军中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干才,河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