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37章

抢救大明朝-第37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苦苦一笑:“王伴伴误会本宫了,本宫若不是纯孝,只需带着兵马金银走脱,几日后就是皇帝了,何苦入宫救父?奈何父皇为奸人蒙蔽,不信本宫幸好父皇无恙,要不然本宫真是万口莫辩了!”

    朱慈烺和王承恩交谈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经恢复知觉了。不过他也多了个心眼,生怕被全副武装的儿子弄死,所以一动不动的装晕,倒是把两人的对话听得一字不漏。当下也有点怀疑自己误会儿子了

    太子有钱有兵有名分,一走了之不就行了?等李自成把自己杀了,他就能即位当皇帝了,为什么要拉着自己一起走呢?

    难道他真的是大孝子?可看着不像啊!

    崇祯皇帝思来想去的当口,朱慈烺已经站起身,大步走向皇极门了,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冷厉了不少。

    皇极门外,一群大明的忠臣看见一个盔甲上还沾着鲜血的,脸上杀气腾腾的太子走过来,都不由得后退了几步。

    朱慈烺大步走到了龙椅旁边,并没有坐上去,而是站在那里,目光灼灼的从站在皇极门平台上的重臣们身上扫过,最后落在了中极殿大学士魏藻德身上。

    魏藻德本就是个孬种,被朱慈烺一瞪,顿时腿肚子一抖,给跪下了,声音颤抖着问道:“太子殿下,皇上驾崩了吗?”

    朱慈烺说:“现在还没有!不过昏迷不醒魏学士,你是首辅,你说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

    要不弄死算了?

    这话是不敢说的,魏藻德只好哭丧着脸说道:“如今大敌当前,皇上又昏迷不醒,但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恳请太子殿下即皇帝位,以安人心,以振士气”

    什么?这就劝进了?

    朱慈烺也没想到这个首辅大学士那么忠心为国这明明是个忠臣啊!怎么崇祯皇帝就用不好呢?

    想到这里,朱慈烺点了点头,“魏大学士果然公忠体国,是我大明栋梁啊!”

    “方学士,你也说说吧,”朱慈烺又将问题出给了文渊阁大学士方岳贡,“你兼管户部、兵部,是父皇的重臣,一定见识非凡!”

    方岳贡是襄阳府人,四十多岁,为官二十几年,素以清廉著称,看上去也是个清官,瘦削干枯。

    听到太子发问,方岳贡知道躲不过去,只好硬着头皮回答道:“陛下既然不能理政,殿下不如先监国摄政,以安民心军心”

    “唔,方学士所言也是为了国家啊!”朱慈烺点点头,然后又问东阁大学士邱瑜,“邱学士,你说呢?”

    邱瑜是穿着孝服上朝的,他和方岳贡是同乡,都是襄阳府人。李自成攻破襄阳的时候,邱瑜的父亲邱民忠骂贼而死,儿子丘之陶诈降后又联络孙传庭想当内应,也让李自成杀了。

    这位和李自成可是不共戴天啊!

    而能帮着他报仇雪恨的,现在看起来就是朱慈烺这个狡诈凶残的太子爷了!

    邱瑜咬咬牙,上前两步,就给朱慈烺跪了,“臣恳请太子殿下以家国天下为重,先抚军突围,待宫驾抵达大沽海口后,再即位或监国摄政不迟。”

    这位也是忠臣啊!

    朱慈烺心说:原本以为满朝都是亡国之臣,现在看起来是误会他们了。

    接着朱慈烺又看了看东阁大学士范景文,范景文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须发花白,人很瘦,站在那里摇摇晃晃的,看上去好像几天没吃饭的样子。

    “范学士,你觉得本宫是应该监国呢?还是应该即位呢?”

    听到朱慈烺的提问,范景文就是一叹:“殿下即位也可,监国也可,只要能溃围而出就行,要不然都是空的。”

    实在人啊!

    这一届有五个大学士,一个李建泰出城督师去了,现在也不知死哪儿了?城内就四个,魏藻德、范景文、邱瑜、方岳贡,个个都是忠臣啊!

    “好好!”朱慈烺赞许道,“你们几个大学士果然都是我大明的忠良!而本宫也是孝子今日行兵谏,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相信等父皇转醒,一定会原谅本宫的!有我们这些孝子忠臣齐心协力,大明是一定能中兴的。

    至于本宫摄政的名分,父皇不是有了中旨吗?本宫乃是抚军兼总督直隶军务太子出则抚军,入则监国。如今正要护驾出京,自然用抚军名义。不过中旨总是不妥当的,内阁立即票拟吧!”

    魏藻德道:“臣领旨,臣立即票拟,可批红”

    “司礼监?”朱慈烺问,“司礼监呢?”

    司礼监掌印高宇顺和秉笔王承恩正围着崇祯皇帝在掐人中呢!其实崇祯早醒了,不过他还在装晕。

    听见朱慈烺和呼喊,高宇顺只好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也给朱慈烺跪了。

    朱慈烺问:“父皇的中旨还需要再批红吗?”

    高宇顺回答道:“不需要了,中旨上便有批红,贴上条旨即可。”

    “行了!”朱慈烺擦着手掌,笑着说,“就麻烦几位阁老写个条旨这样本宫就名正言顺可以抚军并总督南北直隶军务了!”

第61章 你们个个都是忠臣啊!() 
朱慈烺没有即位,也没有当监国,只是让内阁的四个大学士在崇祯皇帝几日前下达的中旨上补了票拟但是皇极门外所有的人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宫变已经发生了!

    现在大明朝最有权势的人已经不是崇祯皇帝,而是抚军太子朱慈烺了!

    其实抚军的名义和监国的名义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听着还没那么刺耳,所以朱慈烺也懒得去更换。

    就在四个大学士拟条旨的时候,朱慈烺又随口宣布了几道令旨。

    第一道令旨是让王承恩将“昏迷”中的崇祯皇帝送去坤宁宫,由周后负责照顾。

    第二道令旨是让东宫侍卫营接管皇极门、午门、承天门、大明门的防务。

    第三道令旨是让朱纯杰带兵去控制户部的新太仓,然后开仓放粮,将储存在新太仓中的米粮,全都分给京师内城中的百姓。

    第四道是命令东宫伴读太监邱致中出任御马监提督太监接管南海子净军——当然不是空着手去,还是带上五万两白银,将南海子净军上上下下都打赏一遍。同时还派吴三辅带骑兵保护邱致中上任!

    第五道令旨是提拔东宫伴读太监黄大宝入司礼监担任秉笔并提督东厂!

    第六道令旨是提拔骆养性的弟弟骆修身为管领锦衣卫北镇抚司,同时让之前在午门外投靠的任逸洲,以东宫侍卫的身份兼任北镇抚司监察千户。

    第七道令旨是命令管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骆修身和自己的侍书官毕酒城一块儿,马上去把诏狱里押着的罪臣都放出来——哪有那么多罪臣?都是被冤枉的忠臣啊!现在本太子替他们做主了,统统平反,以后跟着太子混吧!

    七道令旨下达后,朱慈烺就已经剥夺了崇祯皇帝在京师中仅有的一点实力。把崇祯暂时变成了个光杆皇帝!

    “太子殿下,条旨已经拟好了,请殿下过目。”魏藻德这时已经将崇祯皇帝发给朱慈烺的中旨变成了手续齐全的圣旨了。

    “好!”朱慈烺看过条旨之后,点了点头,笑道,“本宫现在就是名正言顺的抚军了既然是抚军,而且还总督南北直隶军务,是不是该有一个专门的府衙?”

    崇祯皇帝给的“总督直隶军务”差遣中的“直隶”,其实仅指北直隶,并不包括南直隶。

    但是现在这道圣旨的最终解释权归朱慈烺!所以这个“直隶”就包括了“南北直隶”了。

    另外,明朝并没有什么抚军府或是抚军衙门的存在,因此朱慈烺的“抚军”差遣就有点有名无实了。

    所以朱慈烺现在需要成立一个抚军机构,并且通过这个机构来指挥军队。

    当然了,现在他手里也没什么军队,不过将来一定会有许多军队的。因此必须要开始组建高效且专业的指挥和参谋机构,让一群文官去瞎指挥是不行的。

    “不知太子殿下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衙门?”魏藻德问。

    “设立一个抚军大元帅府?”朱慈烺思索着说,“太祖高皇帝曾经设立统军大元帅府以节制中外诸军事,后改为枢密院,又改为大都督府,最后改为五军都督府。如今本宫出为抚军,理当统辖五军都督府,既然五府并归本宫,自然应该合一。不如就将五军都督府合并为抚军大元帅府吧!”

    “那兵部”魏藻德低声问。

    朱慈烺笑了笑:“兵部自然是要有的,但是统兵、调兵、练兵、选将之权,应该集中于抚军大元帅府。”

    也就是说抚军大元帅府不仅取代了早就没有什么实权的五军大都督府,而且还夺取了兵部的实权,将兵部彻底架空了。

    魏藻德又问:“那设立抚军大元帅府的旨意应该如何发布?”

    “由内阁票拟,本宫以抚军名义批红!”朱慈烺想了想,又补充道,“在父皇醒转和宫驾抵达大沽口前,内外诸事就暂时由本宫做主吧!”

    他叹了一声:“等抵达留都后,本宫再向父皇,向孝陵埋着的太祖爷请罪丢失北京和半壁江山的罪,就由本宫一力承当,绝不会诿过于诸位大明的忠臣!而护驾南幸,保大明半壁江山的功劳,都是诸君的。所以诸君都将是我大明的克难功臣!”

    听到朱慈烺的这番表态,在场的臣子们都在心中一叹。

    还是太子爷上路啊!不让大家去背黑锅,而且还左一个功臣,右一个功臣的吹捧大家伙,都让人不好意思了。

    就在这时,首辅大学士魏藻德非常知趣的挺身而出,跪倒在地,大声奏道:“臣愿和殿下一起承担,共同进退!”

    “好好!”朱慈烺笑着,“魏学士果是忠臣栋梁啊!”

    “臣也愿和殿下一起承担!”

    “臣愿和殿下一起担当”

    “臣等愿意”

    魏藻德一带头,皇极门外的廷臣们自然纷纷跟进,全都愿意和朱慈烺一起背黑锅了——这黑锅可是个好黑锅,大家一起背了,就说明是太子爷的人了。如果谁敢不背,呵呵

    其实背黑锅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杀头!你革职查办也就算了,过两天还能起复,杀头这事儿谁受得了?

    虽然朱慈烺砍人脑袋的时候也心狠手辣,但是护短的时候则更加坚决。“抢吴三妹”这件事情已经让廷臣们看明白了这位小爷和他爸爸不一样,不会拿下面人的脑袋替自己洗脱责任。

    其实崇祯皇帝也糊涂,他当皇帝的怕什么黑锅啊?只要大权在握,谁能制裁他?如果权力没有了,黑不黑锅的也没啥区别。如果怕史书上说坏话,自己写就是了只要能打赢流寇和虏丑,史书还不是随便写?

    “好好好!”朱慈烺又是连声赞许,“父皇说你们这些廷臣个个该杀,本宫看来你们都是忠臣啊!个个都是我大明的栋梁啊!”

    捧人的好话也不花钱,所以朱慈烺也没啥不舍得的。

    而且他对臣子们的要求的确也不高,一帮读四书五经上来的封建士大夫,你还能要求他们干什么?能凑合着当个橡皮图章就行了。

    所以内阁的四个大学士,朱慈烺是一个都不会撤换的,而且都得打包带走。还有一个督师在外的李建泰如果能找回来,也得继续当橡皮大学士。对了,还有一个前任首辅,已经被革职查办的陈演也得带上。如果李建泰没了,就让他回锅再当橡皮大学士。

    只有带着这些橡皮图章大学士,朱慈烺控制的流亡朝廷才像那么回事儿啊!

    另外,这些跟着朱慈烺从北京出来的廷臣,都是今天这场宫变的参与者,都被打上了太子一党的标签!

    不过同是太子一党,亲疏远近还是有的。在皇极门这里,就有三个靠不大牢的家伙。

    大权已经在握的朱慈烺深吸口气,扫了皇极门外的臣子们一眼:“今日早朝就到此为止吧。除骆养性、光时亨外,其他人且先回去收拾一番,尽可能多弄些车马,多雇些力伕,今晚都带着家眷和行李到太庙、社稷坛汇合。”

    说完这番话,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的早朝就算散场了,绝大部分的大明忠臣都小跑着离开,去收拾东西,准备跑路。当然,也有不少人会潜伏下来等待李自成的到来

    而被朱慈烺点名的两个忠臣,骆养性和光时亨,则脸色难看地站在皇极门前。

第62章 忠臣也能投降的(狂求收藏,求推荐)() 
“骆总宪,光时亨,高伴伴,你们都过来,上前说话。”

    从昨天晚上一直忙活到现在,还披着死沉死沉的铠甲,朱大太子真有点累了,干脆就在皇极门门楼下摆放着的龙椅上一屁股坐了,还笑着招呼两个忠臣和一个好太监上前说话。

    这三位,可都是崇祯皇帝的心腹啊!特别是光时亨仿佛还得罪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