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345章

抢救大明朝-第345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86章 咱们的机会来了() 
得,贾布斯真得亏本了当锦衣卫镇抚也能当亏了,在大明朝他也是头一份了!

    不过亏本也得把这买卖做下去啊!

    要不然一千匹西番良马咋整?运去北京能卖多少钱先不说,一路上的税卡就够贾布斯喝一壶的。

    运去西安是赌脑袋

    至于运往东南,倒是可以卖上好价钱,但清兵在南边查得可紧了,搞不好就人马两空!贾布斯当然有路子可以把自己捞出来他的九大皇商地位可是多铎给说来的。可问题是请多铎出面捞人没个二三十万两能行吗?

    所以贾布斯也只能把这一千匹西番良马留在吕梁山,于是他又和陈胖子讨了半天的饶,终于又给加了一千两,总共五千两现银,三万五千两借票。

    现银在碛口镇就能拿到了,碛口镇这边现在就是个商业中心,许多背井离乡的晋商、陕商都聚集在此,大小商号开了一大堆,其中就有经营银钱业的。几万几十万的数目,不出碛口镇就能做成了。

    不过借票得去永宁州城才能拿到了,因为“贷王”殿下的王府就在永宁州城内。这座州城距离碛口镇有七十多里,一路上都是大山连着大山,非常险要。这一带是吕梁山的腹地,周围山高林密,又有不少还算富裕的山谷,是个啸聚山林,落草为寇的好地方。

    代王朱慈炯刚上吕梁山的时候并没选中这里,而是在岢岚州境内“占山为王”。当时吕梁山上的形势并不大好,只有张希贤为首的一群白莲教徒愿意支持。

    所以朱慈炯就只能龟缩在吕梁山北部,靠着白莲教徒和骆修身带来的王府护卫苟延残喘,过了一段朝不保夕的日子。可是捱到豪格毙命,多尔衮完全踢开士大夫搞计口授田,这位王爷的日子才算好过起来。

    一觉醒来发现多尔衮要变“多自成”的山西士绅们终于良心发现,纷纷钻进吕梁山的山沟沟里要跟着代王抗清了不上山也不行啊!“多自成”一宣布均田,下面的贫下中农就闹起来了!

    他们才不管什么李自成、多自成,只要带着他们分田地就是“好自成”啊!

    而且在“分田地”的同时,吃大户和废阎王债的风潮也起来了!

    “多自成”派下来的汉军旗和镶绿旗官员既然都要分田地了,还能指望他们为高利贷做主?而且这也不是送银子就能摆平的事儿“多自成”搞计口均田的目的是收税,哪儿能让土财主用高利贷把农民榨干尽了?

    农民们被榨干了,大清朝一亩四升面粉的税找谁要去?要是收不上税,“多自成”是要砍人的!

    另外,“多自成”派下来的官一旦不把屁股坐在士绅这边,士绅就成肥羊了。吃农民哪有吃士绅舒服?与其拿士绅的小钱镇压农民,还不如任着农民把事挑起来,然后把士绅家的那点浮财还有小媳妇大闺女的都吞了!

    所以各种罪名都罗织起来,压到了山西士绅奸商们的头上,一时间倾家荡产者不知凡几!

    山西的士绅奸商上了吕梁山总还能过一点逍遥日子,呆在老家,就等在完蛋吧!

    从崇祯十八年秋天开始,吕梁山的行情一下子就上来了,地主老财纷纷来啊!

    看到这样的局面,朱慈炯、李建泰、王永吉、骆修身、张希贤这些人的心思也活泛起来了。

    他们先是推出了卖官鬻爵的业务为了能多创造一点官职来卖,代王朱慈炯还自说自话的设立了相府和将军府,还自领了天下兵马副元帅,还把山西巡抚衙门、三边总督衙门等上档次的衙署都开办起来。然后又把山西省的地方官卖了遍。

    但是官职总是有限的,而且也卖不出太好的价钱朱慈炯毕竟不是皇帝啊,他卖出去的官总归有点虚。

    而他心又大,总觉得自己应该大干一场,至少要把代王府所在的大同府全部收回吧?要干成这事儿,少不了要招兵买马打造器械,银子可是如水一样泼出去啊!

    所以看到官不好卖,朱慈炯就开始借高利贷了

    唉,高利贷害王啊!

    今年朱慈炯才十六岁,搁在后世还没成年呢,就已经欠下了三四百万的高利贷!

    要知道崇祯上皇一年的收入仅仅只有一百万两银子,三年四年不吃不喝才能替儿子把本还了,还有利息不知道怎么办呢?一年百分之三十六的高利啊!真是要逼得崇祯和周皇后卖房子替儿子还债了只是太上皇养老的宫殿卖给谁呢?

    更可怕的是朱慈炯借了三四百万的高利贷还不是拿去挥霍的,而是用来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修筑城堡积蓄军粮这是要发动战争啊!

    等到贾布斯贾大债主被陈胖子带到永宁州时候,朱慈炯麾下的精兵已经超过了三万。王府所在的永宁州城,更是被打造成了金汤城池,不是单独的一座孤城了,而是以永宁州城主城为核心,周围八寨环绕的立体防御体系。

    “王爷,陈总商带来了一个大马贩子,要您签三万五千两的借据”

    当王府纪善于成龙快步走进大殿,向朱慈炯通报新债主上门的时候,大明贷王和王府将军骆修身正一块儿皱着眉头在听从大同府城杀出来的勇将王辅臣报告大同府的情况情况很不好,大同府粮尽在即了!

    总兵姜瓖走投无路,已经准备要吃人肉了!

    现在就指着“贷王”用高利贷拉起来的三万精兵能替大同解围了

    “三万五千两?”和朱慈烺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朱慈炯抬起头,看着样貌倜傥,年约三旬的于成龙于纪善,“怎么那么多?”

    这个于成龙是永宁州当地人,秀才功名,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参加过一次科举,但是没有考上据说是因为考官受贿舞弊才没考上的,不过历史上他后来又上了十几年补习班,到顺治八年再去考还是落榜,一直到四十四岁才混进国子监读书最后国子监也没毕业,就疏通了个穷乡僻壤的县令去当,看这样子也不像是个学霸啊!

    不过在这个时空,他就走运了,不用去考科举了,因为山西这里已经没有科举给他考了。要做大清朝的官他先得投旗先当旗奴,让老婆女儿去伺候九旗老爷,然后才有机会一步步往上爬。

    而要当大明“贷王”的官就简单多了,花钱买一个就是了!

    所以望子成龙的于爸爸于时煌干脆卖了家里的一些房产土地,凑了点钱让于成龙买了个官。一开始买的是五台县令,不过五台县也没收回,因此在崇祯二十年初的时候,于爸爸又花钱帮儿子买了个王府纪善,也就是朱慈炯的跟班,万一“贷王”以后发达了,他可就赚了。

    “王爷,”于成龙一脸喜色地说,“陈总商买到了一千匹西番良马!”

    “一千匹?”一旁的骆修身也高兴起来了,“这下咱们的骑兵可不缺马了!”

    朱慈炯点点头:“有了骑兵,解大同之围就更有把握了!”

    “王爷,真要出兵?”骆修身又有点怕了,看着小王爷,等他拍板。

    “赌一把!”朱慈炯道,“来个围魏救赵,下吕梁,扑击太原府城!”

    他的话音刚落,王府大殿外头就传来了三边总督王永吉的声音:“王爷,大喜,大喜鞑子摄政王答应放大同军民一条生路了!六月初五就放他们南下来吕梁山!”

    朱慈炯一拍桌子:“好!咱们的机会来了!”

第587章 欠了那么多高利贷,能不拼命?() 
骆修身有点不大明白的看着年纪轻轻就欠了一屁股债的“贷王殿下”,“机会?王爷,您的意思是。。。。。。”

    朱慈炯那张嘴上没毛的年轻面孔上浮现出一种和他的年龄不相符合的狠厉神色,压低声音道:“不打太原了,咱们沿着吕梁山潜行南下去打解池盐田!”

    “王爷,多尔衮都答应放姜总戎他们一马了!”前来报信的三边总督王永吉连忙提醒道,“而且东虏和朝廷已经达成了和亲,多尔衮预备把闺女送去南京当贵妃了,以后就是南明北清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朱慈炯就是一声冷哼:“多尔衮骗咱们的,你怎么也相信了?”

    “王爷,这不是骗吧?”王永吉瞅着“贷王”,“咱们派在北京的细作也报告了这事儿。。。。。。和亲使祖可法在四月十八日就给多尔衮送去聘礼了,多尔衮不仅收了聘礼,还下了皇阿玛诏书,宣告天下了,这事儿还能是骗局?”

    “怎么不能是骗局?”贷王朱慈炯狠狠瞪了王永吉一眼,“鞑子为了剿灭咱们吕梁山,什么卑鄙龌龊的事情做不出来?你刚才不也说了南明北清?孤问你,吕梁山在南还是在北?”

    “吕梁山自然在北,可是。。。。。。”

    王永吉还想告诉“贷王”他可以去江南当个富贵王爷,慢慢还债。但是还没等他把话说完,“贷王”朱慈炯又是一声冷哼:“陛下可有诏书令我等弃吕梁山而还?”

    “没,没有。。。。。。”

    “贷王”朱慈炯一派桌子,“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多尔衮一定在使诈,想要把姜瓖他们诳出大同府,然后中途设伏,一举全歼!”

    “这,这。。。。。。”王永吉被朱慈炯一番话怼得不知所措,只好向骆修身递眼神求救。

    骆修身跟“贷王”走得最近,自然知道这位王爷的小心思——这位王爷自从出了北京城就“放飞”了,又是卖官鬻爵,又是欠高利贷的,可都不是什么好事儿!而且上了吕梁山后又遇上了王永吉、高第、张希贤、李建泰和自己几方面互相牵制,共同把“小贷王”推出来当大旗的局面。

    所以他开始是傀儡,威信却越来越高,到了如今已经成了吕梁山上真正的大(念代)王——大权在握的滋味谁不喜欢?怎么肯放弃权力去江南?而且他还欠了一屁股高利贷!在吕梁山上他是欠债不还的大爷,去了江南。。。。。。他的高利贷怎么还?洪兴皇帝是不可能背的,上皇崇祯和上皇皇后能替他还?

    这事儿恐怕不是欠一屁股债的“小贷王”不乐意,那帮放债给他的山西老坑也不干啊!

    只有“贷王”成了大同乃至太原之主,才有能力还债。。。。。。

    “王爷,您要觉得这事儿有诈,那也该北上去接应姜总戎啊!”骆修身提醒说,“如果要围魏救赵,也该打太原,这解池盐田离大同太远,等消息传到大同清军那里,姜总戎也许就。。。。。。”

    “可盐田有盐!”朱慈炯道,“附近的解州城和长乐镇上还有九大奸商的商号,打下来怎么都能抢到上百万吧?”

    原来是为了抢钱啊!

    王永吉和骆修身互相瞧了一眼,都是一脸苦笑,这位“贷王”怎么和他哥哥一个秉性啊!都掉钱眼里头了。

    朱慈炯其实就是想抢点钱,把高利贷多少还上一些,出发点还是好的。。。。。。只是有点对不起姜瓖和大同军民了。

    他叹了口气,问堂下立着的王辅臣道:“你还能回大同去吗?”

    这王辅臣今年二十多岁,面孔白皙,长身玉立而眉如卧蚕,酷似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得了个“活吕布”的名号。他本姓李,认了姜瓖部下的副将王进朝当义父,所以改名叫王辅臣的。

    而他在大同军中的表现也不负“活吕布”之名,经常黄马白袍,带领勇士出城和清军交锋,勇猛无俦。阿济格麾下的八旗劲旅都知道这家伙的厉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马鹞子”。

    这次姜瓖给围困的没了办法,才让王辅臣带着二三百各家的家丁突围,最后只有不到百人杀入了吕梁山。

    从清军包围大同的严密程度来看,王辅臣也不相信多尔衮真的会放大同军民一条活路。

    而且大同这几年就好象一根又大又硬的鱼刺,活生生卡在多尔衮的喉咙里,多尔衮真能吞下这口恶气放大同军民一条活路?

    “活吕布”已经想明白了,摇摇头道:“王爷,小的怕是回不去了。。。。。。”

    朱慈炯也知道“活吕布马鹞子”的名声,现在看着真人也非常喜欢,于是就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你就先跟着本王。。。。。。正好本王刚得了一千匹西番良马,可以建一支骑兵,就给你统带了。”

    “末将叩谢王爷恩典!”王辅臣连忙下跪叩头。

    朱慈炯吐了口气:“宣陈胖子和那马贩子吧。。。。。。本王要当着他们的面书写借据并用印。”

    大明“贷王”所欠的高利贷的借据,都是他自己书写,自己署名,自己用印的。所以赖是赖不掉的,最多就是欠着不还!

    只要他在吕梁山上当大(念代)王,欠再多的债也不愁。。。。。。

    大明“贷王”又欠下一笔高利贷的时候,在北京城的西北,宣府地界,旗幡飘扬,军帐层叠。居中的一顶明黄色的大帐内,大清皇阿玛多尔衮正斜靠着褥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