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343章

抢救大明朝-第343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都是大明西北边军出身的,没有那么恐满,和吴三桂也不是一个系统的,凭什么认吴三桂当老大?不就是因为吴三桂是打着大明朝的旗号过来的?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吴三桂已经当了三臣,是奉了朱慈烺的命令来重振大明西北边军的。当时李自成的大顺又混得不好,眼看就要垮台了,大家都没什么出路,所以就想跟着一起进步——陕甘的这帮地头蛇祖祖辈辈跟着大明混,大顺没有打来的时候,他们也没觉得明朝好在哪里?所以也就没有多少人死命抵抗,大部分人都投降了李自成。可是投降过去以后,这伙人才发现大明原来是好的!

    大明那时候他们吃着下面的,拿着上面的,还能庇护陕商搞走私,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是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可是大顺一来,陕西的陕商都扑了,要走私都没货源没销路了!上面的大顺朝廷更是一毛不拔——人家自己的老营兵都顾不过来,会顾你们这帮贰臣?

    至于下面。。。。。。闯王来了不纳粮啊!

    虽然这些投了大顺的贰臣们不会给下面免征,但是搜刮的难度还是上升了不少。

    所以大家伙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就越来越怀念大明了。吴三桂一来,当然都争先恐后投靠了。

    可谁知道吴三桂这个三臣是装的!他还是个让人鄙视的贰臣。。。。。。现在勉强跟着他的西北边军将领可都是干过明军,当过顺军,现在又干上清军的三臣,还都打算再回明朝当个四臣的。

    你吴三桂到目前为止才是一个贰臣,这怎么能服众?

    所以吴三桂也只好天天装成一个候补三臣!

    而他手下的镶绿旗兵将,也不是绿的,而是红的,普通的兵丁都还穿着明朝的鸳鸯战袄。当官的则是一人发两身官服,一套是大清的,一套是大明的,看着情况随时更换。

    也有搞错的时候,去年秋天祖泽溥陪着去清藏的大清使团路过宁夏的时候就吓一跳。

    由刘生带着去迎接祖泽溥等人的骑兵都是明朝打扮,祖泽溥还以为吴三桂已经叛变回去了,正打算要一起弃暗投明,才知道是搞错了。

    跟着他一块儿来的是大学士索尼更倒霉,刚从马车里面钻出来正打算接受吴三桂的贿赂,没想到就看见三千大明铁骑列阵在眼前,当时就给吓哭了。刀子都拔出来,准备和吴三桂这个反复小人拼了。

    还好给祖泽溥及时制止——一记老拳打翻在地!这才避免了索尼被对方乱刀砍死的下场。

    后来祖泽溥才知道,就他抵达宁夏的第二天,正好是代王朱慈炯的使者枣强王朱鼎珊到访的日子,也不知怎么就弄混了,结果就惊吓到大清天使了。。。。。。这可真是天大的误会啊!也不知道多尔衮会不会因此出兵讨伐吴三桂?

    而朱慈炯上吕梁的这些日子也被逼着进步了不少,在吕梁山上干得有声有色,不仅顶住了清兵的几次围剿,而且还收拢了不少流浪的明朝遗臣和宗室,其中就有这个老代王系统的朱鼎珊。

    这个朱鼎珊别的本事没有,就是一张巧嘴特能忽悠,还会看人下菜,就给朱慈炯派着到处乱窜拉人头上吕梁和大清朝干仗。谁都知道大明西北边军有不少能打的,所以朱鼎珊隔三差五就往吴三桂这里跑。

    而吴三桂也不拦他也不抓他,每次都好好招待着——他得让手底下的甘陕军头知道他对大明是一片忠心啊!而且甘陕这边武夫过剩,吴三桂也没地安排,也养不起,能让朱慈炯拉走一些也好。

第583章 平西王也当亏了!() 
现在最让吴三桂头大的,不是多尔衮,也不是李自成,更不是远在东南逍遥的朱慈烺,而是甘陕宁夏遍地都是的穷光蛋武夫。

    甘陕宁夏素来是大明的军事重镇,遍地都是卫所军镇,属于文官治理的州府只有西安、延安、庆阳、平凉、凤翔、巩昌、汉中、临洮等八府,而且这八府地盘上还有不少卫所。更惨的是,八府当中西安、延安、凤翔、汉中这四个相对富裕的府还被大顺军(大西军)控制了。

    原本属于卫所军镇的土地,吴三桂根本不能染指那群甘陕武夫就指着这点土地吃饭呢!真要动那点土地,他们还不跟吴三桂拼了?

    而庆阳、平凉、巩昌、临洮四府的土地,又分给了跟着吴三桂而来的关宁军户。

    吴三桂自己就落下花马池的盐田还有宁夏卫城、兰州城、平凉府城这几座城池,靠这点地盘苦苦支撑着诺大的西王府,根本不够啊,这两年吴三桂就一点一点的那自己的积蓄往里面填补这个平西王兼大清镶绿旗的旗主居然还当得亏本了!

    而且更可怕的是,吴三桂的现金流正在解决枯竭!他的王府库房里面,就快空的能跑老鼠了,这可怎么办啊!

    “王爷,刘参将和贾掌柜一块儿到了。”

    吴三桂正在宁夏卫城中的西王府(原来的庆王府)里面为了平西王当亏本的事情发愁的时候,他的心腹刘生和九大皇商之一的贾布斯一块儿到了。

    刘生之前已经当上总兵了,但是因为“接客有误”被降了级,还被派了个苦差事,护送索尼、祖泽溥入青藏,顺便贩卖丝绸、瓷器、茶叶和食盐现在吴三桂也是落魄了,再也没崇祯那样的冤大头给他的关宁军银子花了,又没足够的土地可以收租收税,只有千方百计的开财路。和青藏的和硕特汗国,西域的叶儿羌汉国进行贸易,就成了吴三桂的一条财路,赚不了几个,不过也聊胜于无。

    而吴三桂用来同和硕特汗国、叶儿羌汗国贸易的四大商品中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宁夏有青盐),又得通过九大皇商中的贾布斯贾大掌柜进货。说是进货,可吴三桂也拿不出本钱,就只能赊账。九大皇商中只有贾布斯愿意赊给吴三桂,所以贾布斯就在吴三桂的地盘上设立了不少商号。还在宁夏卫城内设立了“西北总号”,去年秋天的时候他就押着从海路运来的丝绸、瓷器、茶叶来了宁夏,把东西赊给吴三桂后,就等着开春结账,再运点西藏、西域的特产去北京贩卖。

    而刘生是昨天才回的,这贾布斯一定是得了消息,一大早就在催账了,这是怕吴三桂没银子结啊吴三桂想想都要流眼泪啊,本来好好一个大明国公兼国舅爷,在南京那边还不得富得流油?就是收个贿赂都得是十万八万起的。就贾布斯这个级别的奸商,别说来要账,来行贿那都不够资格!

    不过现在吴三桂穷的底儿掉,也不敢得罪贾大掌柜这个金主,而且贾大掌柜和南明那边是什么关系,吴三桂也是心知肚明更是万万不能得罪的,所以他也只好亲自站在大殿门口迎接大掌柜贾布斯。

    贾布斯是和脸色很难看的刘生联袂而至,瞧见刘生的脸色,吴三桂心里就是一沉怎么会这样?难道是生意做亏了?

    “下官刘生给王爷请安。”

    “草民贾布斯给王爷请安。”

    刘生和贾布斯看见吴三桂站在大殿外面迎接,赶忙跪下磕头,也不是满清的礼节,而是大明叩头的方式。

    “快快请起,贾先生,您可是本王的财神爷,您跪什么呀!本王现在还欠您钱呢!哪儿有债主给欠债的下跪的道理?”

    吴三桂也不理刘生,赶忙去扶贾布斯人家现在是债主啊!吴三桂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钱还?而且他也不敢拿手里的刀子把这个债主给捅了,因为他现在只能靠着贾老板才能有点收入,要没了贾布斯,他连债奴都没得当!

    吴三桂将贾布斯请进了大殿,刘生也跟着进来了,手里还捧着卷账本。看见吴三桂跟贾布斯分头落了座,他这才满脸堆笑着把账本递上去了。

    “王爷,这是属下走青藏贩卖丝绸、茶叶、瓷器和食盐的账本,请您过目”

    “甭过目,本王现在看见账本就头痛,你报个数吧!”吴三桂哪有这心思,摆摆手就说,“是亏了,还是赚了?”

    “回王爷的话,”刘生抱歉地一笑,“属下真不是做买卖的料,而且青藏那边的生意也着实不好做”

    “那就亏了!”吴三桂的大额头上汗珠子都冒出来了。

    “没亏,也没亏”刘生结结巴巴,他的确不是个买卖人。他原是陕西的举人,读书收租而已,不会做买卖的。

    “赚了?赚多少?”

    “也不是赚了,是还没算好,”刘生摇摇头,“属下带回了西番良马一千匹,牦牛皮两千张,藏羊皮两千张,藏羚皮一千张”

    原来刘生的这一趟买卖做得是以物易物,用丝绸、瓷器、茶叶、食盐和人家换了马匹和兽皮,到底有没有赚钱,他自己也不知道。

    这买卖做得可真是没谁了!

    吴三桂听着也头痛,只好看着贾布斯,“贾先生,您是买卖人,您看这些个东西值多少?”

    贾布斯也不懂,他是假的买卖人,他就是锦衣卫北镇抚的千户林一虎嘛,狗特务一个,哪儿是真能做买卖的?

    不过贾布斯是个能忽悠的,要不然也不会让他当这个“第九皇商”了。毕竟他在山海关之战后充过使团随员,在多尔衮跟前露过脸的,坑死洪承畴的事儿他也有份!虽然有不少清朝这边的官员见过他,可是他靠着一张巧嘴和一点化妆易容的本事,照样没让人认出来过!

    “王爷,值多少额也不知道,”充了一年多的晋商,贾布斯的一口山西话那是越来越正宗了,而且也越来越有山西老坑的味儿了,“额不也是头一回做青藏的买卖么?不过没关系,额总不能叫王爷亏了本。这一趟刘参将也辛苦了,额就收了刘参将从青藏带来的货,再给五千两银子,总不叫他白忙活。”

    吴三桂吐了口气,他这回总算是赚钱了。

    贾布斯又说:“等额把刘参将带来的货拉去北京、天津发卖了,有的赚,再分王爷一份。王爷,您看怎么样?”

    吴三桂一听,咧开嘴巴笑了起来:“贾先生真是太客气了,本王谢过了。”

    贾布斯说着话就从袖兜里面摸出个本子,笑嘻嘻递了上去:“王爷,这里有一本奇书,是草民的一个友人从江南带来的,草民看了觉得对王爷许有用处,因而就带来宁夏了。”

    “是吗?”吴三桂赶忙冲着刘生使个眼色,刘生上去接过书本,然后恭恭敬敬递给了吴三桂。

    吴三桂拿过书本一瞧,封皮上三个大字“封建说”,边上还有行小字儿:扬州纪坤著。

    “纪坤?”吴三桂道,“他是什么人?”

    刘生说:“他是扬州卫的一个军籍举人,现在官拜左班监察御史。”

    吴三桂道:“是个御史啊那他这书是说什么的?”

    贾布斯笑说:“是教人怎么搞封建的。”

    

第584章 平西王;您得封建一点() 
“怎么搞封建?”

    吴三桂一愣,心想:本王可是大清镶绿旗的****!会不知道怎么搞封建?还用得着看书?

    贾布斯瞧着吴三桂有些不屑,于是就笑着说:“王爷,您还是看看吧这书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叫小的带来给王爷您的。”

    了不得的人物吴三桂明白了,这是洪兴皇帝啊!

    既然是洪兴皇帝让人送来的,那就赶紧看吧!哪怕没用,也得仔细去看,这可是态度问题!

    吴三桂就当着贾布斯和刘生二人的面,翻开了这本《封建说》开始细看起来了。

    这本《封建说》其实就是洪兴皇帝的朝廷在崇祯二十年春刚刚颁布的《内外诸藩法度》的“删选版”。原版的《内外诸藩法度》管得事情很宽,不仅管内藩,还管大明和外藩之间的关系。

    所谓外藩就是那群名义上向大明称臣朝贡换取厚赏,实际上啥封建义务都不履行的藩属国。

    朱慈烺可没那么好说话!你们随便给个三瓜俩枣的,就想从朱慈烺的国库里面搬银子?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藩属国就得有藩属国的义务,不能只拿好处不尽义务,这种虚热闹洪兴皇帝可不喜欢,他喜欢实实在在的好处。

    另外,薄来厚往的事情,洪兴皇帝也不会干藩臣在下,皇帝在上。打个比方,藩臣就是佃户,皇帝就是地主。佃户给地主交租子,而地主则逢年过节给佃户家发点赏,联络一下感情可是地主发出去的赏怎么可能比佃户上贡的租子还多?这样干,地主怎么当得下去?

    所以在《内外诸藩法度》当中,朱慈烺严格禁止了“薄来厚往”,同时也禁止“不贡”、“不敬”和“不臣”这三种行为。

    所谓不贡,就是不按时纳贡纳贡必须年年纳贡,不能想着就纳,忘记就算。如果因为某些特殊情况,实在没办法按时纳贡,也必须在事后补贡并且赔罪。

    而不敬,则是指脚踏几条船,同时向几家称臣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