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342章

抢救大明朝-第342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赐婚!”朱慈烺笑着,“建功,你可马上就是我大明的驸马,坤兴公主的夫婿了!还不赶紧谢谢朕?”

    郑建功用眼角捎了一下老子郑芝龙,见到他一脸错愕,就知道老头子高兴坏了,连忙叩头道:“臣叩谢天恩!”

    儿子都叩谢天恩了,郑芝龙也没办法多想,也只好跟着向朱大皇帝叩拜,朱慈烺摆摆手,示意他赶紧起身,然后笑道:“这回可是亲上加亲了。。。。。。建功是海战的奇才,又是朕的妹夫,大明的驸马爷,以后就留在江南,出任上海水师学堂司业吧!建功,你可要好好干,大明的海军全靠你了!”

    郑建功脸蛋一红,他哪懂什么水战啊!讨伐济州岛丰臣遗忠的那场战争闹了个没脸儿,要不是知道大明的武士都勇于承受失败,输再多都不会想不开,他都要切腹自尽了。。。。。。就这水平,居然被当成了海战奇才,真是太让人羞愧了!

    

第581章 皇后要不就给吴三妹当吧() 
“陛下待郑家恩大如天,芝龙唯有效死以报一二。。。。。。”

    郑芝龙嘴上是着谢恩的话儿,一颗黑心却是提到嗓子眼儿了。

    世界上没有白捡的公主——至少没人能平白无故从洪兴皇帝那里得到那么大的好处!

    这位皇爷精明着呢,一准在打什么坏主意了!

    朱慈烺笑的真诚,他现在当了皇帝,自然要为天下人做表率,不能像过去那样奸诈了。。。。。。

    他这次主要是看中了郑建功的潜力——这是个潜力股啊!如果这天下间只有一个人能为大明办好海军学堂,这人一定就是郑建功了!

    郑芝龙不行,郑森也不行,只有郑建功能行。

    因为郑芝龙有自己的海贼事业,不可能全心全意为大明做事。而郑森是要当郑阁老的,不能让弃儒下海,要不然谁当魏大名相的接班人?以后郑森的传是要照着《曹参传》来写的。。。。。。而且郑森跟钱谦益这些人混太久,太像个士大夫了。

    当然了,除了看好郑建功的潜力之外,朱慈烺还要用坤兴公主下嫁一事安抚郑芝龙。因为他已经决定要册封吴三妹当皇后了。。。。。。不管三妹怀上的这一胎是男是女!

    “泉国公快快请起,朕还有事儿要说。”

    朱慈烺这么一说,郑芝龙赶忙提了口凉气儿,起身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坐好,等着听报价了——公主的身价一定是天文数字啊!几百万两都没一定。。。。。。

    朱慈烺接下去的话却不是和郑芝龙说的,而是和所有人说的,“朕准备想要在北伐成功后立吴三桂之妹吴三妹为后!”

    什么?

    皇后这就归了吴三妹?

    郑芝龙黑心一沉,明白七左卫门这小子怎么白捡一公主,原来是洪兴皇帝要立吴三妹为后了,给个公主安抚郑家。。。。。。

    吴襄的心也是一沉,为什么要等北伐胜利呢?现在就立后不行吗?三桂那小子打什么主意,他这个当爹的也闹不明白啊!

    崇祯上皇则是凝眉苦思,逆子嫁妹妹给“田七”难道是为了安抚郑家?那立三妹为后呢?是为了拉拢吴三桂?还是要和吴家做交易?那么多尔衮家那个小丫头片子呢?她怎么办?

    真是复杂啊!立个皇后,嫁个公主都那么多算计。。。。。。这个皇上当得真累,还是早点退隐为好啊!

    崇祯想了想,又问:“皇儿,真的要北伐了?咱们在江南才安稳多久?是不是急了一点?”

    朱慈烺心说:你这个昏君是想当个偏安一隅的太上皇啊!这是不对的,就是当了太上,也要拿出生命不息,北伐不止的劲头!

    “父皇,”朱慈烺一脸正色,“咱们可不能学赵构,满足偏安江南的安逸局面啊!”

    哼,那是你不能学赵构!崇祯心说:朕倒想学来着。。。。。。

    “那皇儿又要亲征了?”崇祯问。

    朱慈烺道:“自是要亲征的,不过现在还早,估摸着要冬天才会北上。”他顿了顿,“从现在开始就是备战了。。。。。。《孙子兵法》上说,上兵伐谋,现在除了备战,就是伐谋了,只要吴三桂能站到咱们这边,代藩又能在吕梁山上坚持下去,咱们的赢面还是很大的。”

    崇祯轻轻点头:“若三桂真能反戈一击,实是大明之幸事啊!”

    。。。。。。

    南京内城,护国公府。在这处豪华富丽的宅邸深处,一间书房里头,已经从玄湖公返回的吴襄,正坐在书桌前面发愣,书桌上摊开了一张信纸,还摆着毛笔和砚台,砚台里面已经磨好了墨汁。不过信纸上还是干干净净的,一个字儿都没写上去。

    吴老头身边还站着个壮汉,正是他的养子右军师,克难锦州侯吴国勇。

    看中义父发愣的样子,吴国勇低声说:“义父,这次北伐可是长伯反戈一击的机会啊。。。。。。到时候咱家就是一门三国公了,这等荣耀,大明开国以来都没第二家了!”

    吴襄并不接义子的话茬,只是悠悠地说:“宁夏、甘肃是苦瘠之地。。。。。。而且大明素有西军,与我辽镇从来不是一路。老二想必也是焦头烂额,勉强才能维持吧?”

    吴国勇也是宁远军宿将,当然知道老明军的那点派系了。南军北军互相看不惯,同是北军的辽军、陕军又矛盾重重。而吴三桂以辽军赴陕,又忽悠了一批甘陕明军的将门降清。。。。。。内部能够稳定才是见鬼了!

    而且甘陕明军的数量很多,一大堆的军镇卫所,不计其数的世袭将门,其中还有许多是能打的!

    这伙人现在大部分归顺了吴三桂,和吴三桂带去的辽军一起挤在西北甘陕的局促地盘上,日子能好过才见鬼了。下面的人日子不好过,而且都还挺能打的,压在上面的吴三桂还不跟被架在火上烤一样?

    吴襄顿了顿,又叹了口气:“皇爷封三妹为后当然是为父做梦都想的。。。。。。可是三桂那边最需要的却是真金白银啊!真要他起兵,没个一二百万银子,下面的陕甘军将肯动弹?”

    “一二百万银子。。。。。。运不过去啊!”吴国勇摇摇头,“东虏和张献忠当着道儿,那么多银子怎么过去?”

    吴襄又是一叹。

    吴国勇道:“好在皇爷不是吝啬之君,而且也足有钱粮,如果长伯真的出了兵,皇爷的手面是不会小的。”

    “你和国贵还有联络么?”吴襄低声问着。

    他和吴三桂之间的联络其实已经断掉了——这种联络对他们父子俩都没好处,因为严格算起来就是通敌啊!不追究的时候没问题,可一旦要追查,是可以掉脑袋的。

    “有!”吴国勇点点头。

    他和吴襄的另一个义子吴国贵打小一起成长,情同手足,即便各为其主了,还在私下保持着联络。

    当然了,他和吴国贵之间的联络是向锦衣卫南镇抚司报告过的,算不上通敌。

    “好吧,”吴襄叹了口气,提起了毛笔,“那就给国贵、三桂各去封信吧!”

    。。。。。。

    “怎么样?信写了吗?吴三桂会倒戈吗?”

    “皇爷,护国公已经写了信,吴三桂一定会倒戈,不过。。。。。。”

    “不过什么?”

    “护国公担心吴三桂在甘陕不能服众。”

    南京紫禁城,奉天殿,东暖阁内。朱慈烺正一边低头再看郑森写的《日本国游记》,一边在听吴国勇的汇报。

    “怎么就不能服众了?”朱慈烺抬头望着吴国勇。

    吴国勇道:“现在吴三桂手中有两支兵,一是他自己的关宁军,约有三四万众,都是从宁远一路跟随的老兄弟;二是甘陕将门的兵马,也有三四万众。。。。。。兵太多,地太贫,拥挤在一处,难免闹出矛盾。”

    “他就不会扩张一下?”朱慈烺一笑,“青塘、西域还有大把的地盘吧?”

    “谈何容易,”吴国勇只是摇头,“皇上许是不知道,青塘那边在崇祯十年、十一年的时候,从西边涌来了许多瓦剌人的部众,称和硕特部,首领号固始汗,是瓦剌诸部的盟主,不容小觑。他先是攻杀了喀尔喀蒙古在青塘这边的却图汗,吞并其众。十五年时又挥军南下藏地,攻灭藏巴汗。如今已经一统青藏,兵强马壮,很难对付。而且如今的瓦剌部还不止和硕特部一个强者。。。。。。还有绰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等三大部落,都在甘陕的西边。

    此外,还有一个叶儿羌汗国盘踞吐鲁番,实力倒不怎么样,但是却夹在几大瓦剌部落和甘肃之间,也不大好对付。”

第582章 吴三桂;你的路在哪儿?() 
啊,西边还有一个准噶尔呢!

    朱慈烺听吴国勇一说,就想起了噶尔丹,他现在应该还是个小孩子,也许在西藏当喇嘛。不过他和他的准噶尔汗国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一个积累和崛起的过程。

    准噶尔汗国现在还没出现,不过它的前身卫,拉特蒙古(瓦剌)四部之一的绰罗斯部现在应该混得不错了。

    事实上,自从皇太极打垮了以漠南蒙古为根本的林丹汗后,东蒙古和北方的喀尔喀蒙古的势力就急剧衰退,先后被大清统治或压服。而远在天山南北游牧的瓦剌诸部就得到了冒头的机会,开始向东扩张,吞并喀尔喀蒙古和漠南蒙古的一些部落。

    其中混得最好的就是瓦剌四部盟主的和硕特部,和硕特部的首领固实汗在崇祯九年的时候受西藏格鲁派摄政索南群培的邀请,出兵青藏支持黄教格鲁派。利用这个机会,固始汗先后并灭了喀尔喀左翼洪台吉却图汗(属于土谢图汗系的旁支)所部,西康白利土司顿月多吉(信奉苯教)和控制卫藏本部的藏巴汗。并且在青海建立和硕特汗廷,成为了青海大部、西藏、西康和天山南北(固始汗依旧是瓦剌盟主)瓦剌诸部的最高统治者。

    如果单看地图,固始汗所建立的和硕特汗国就是个可以和大明、大清分庭抗礼的大国。

    “陛下,这个和硕特汗国虽然地域辽阔,部民众多,但是却没有和东虏征雄的野心,早在固始汗东征前就遣使至沈阳贡马匹、方物。去年更是联合瓦剌各部二十二位首领联名奉表东虏,表示臣服。东虏朝廷则赐以甲胄弓矢,命固始汗统辖诸部。。。。。。因此吴三桂现在是腹背受敌,四面皆是虎狼啊!”

    吴国勇是吴襄的干儿子,自然要替吴三桂说话,尽可能把这位大清绿旗****的处境说的困难一点。

    朱慈烺瞅了眼吴国勇,笑了笑道:“和硕特汗国大而松散,固始汗一定无力压服瓦剌诸部首领,所以才要扯着东虏的虎皮吓唬人。东虏要指望他牵制吴三桂那是痴人说梦。。。。。。一个西宁卫经营好了就足够抵挡固始汗了。”

    “皇上所言极善,”吴国勇道,“可是吴三桂哪里有经营西宁卫的余力?甘陕将门盘根错节两百多年,谁会服他这个外来户?”

    朱慈烺想了想,笑道:“这个好办。。。。。。朕有办法!”

    吴国勇心说:您当然有办法了,可是困在陕甘吴三桂可是有点走投无路啊!

    。。。。。。

    大清镶绿旗的****吴三桂的帽子,其实并不全是绿色的。。。。。。而是黑边,红纬,红宝石顶的,只有帽子后面插着的双眼花翎,就是两根鸟毛,有那么一点绿色。

    可就这么一点绿色,吴三桂就很不喜欢!

    所以他基本上不会戴这顶稍微有点绿的帽子,除非和北京派来的官员见面,才勉强戴一下。否则这位大清平西王兼镶绿旗****的吴三桂,要么就光头不带帽子,要不就戴一顶乌纱帽。

    准确的说,他大部分时间都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蟒袍,蟒袍的正前方还有一块象征大明国公的麒麟补子。

    没错,他现在就是一副明朝国公的打扮,脑袋上的头发也留起来了,头顶上还梳了一个小小的发髻。

    不过他并没有回到明朝那边,虽然他打扮的跟个大明忠臣似的,但是手里端的还是大清朝的碗。

    他现在占有的那点穷乡僻壤的地盘,一来和大明不接着,很难得到他那个坑人妹夫朱慈烺的支援;二来还和李自成、张献忠的势力接壤,他和李自成可是血海深仇,老李本来好好的要一统天下,都是叫吴三桂给折腾没了的;三来,他在宁夏、甘肃这一带的统治很不牢靠,他毕竟是个外来户,在当地可没什么基础,不能没有大清国这个后台。

    所以他还是大清朝的平西王、平西大将军、镶绿旗的****,也还是一个大汉奸!

    而他之所以一副明朝国公的打扮,则是为了表示自己心怀顾主,随时准备倒戈回明朝当三臣。也只有这样,吴三桂才能暂时稳住手底下那帮甘陕军头。

    这些人都是大明西北边军出身的,没有那么恐满,和吴三桂也不是一个系统的,凭什么认吴三桂当老大?不就是因为吴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