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29章

抢救大明朝-第29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必了。”朱慈烺摇摇头,“黄伴伴,让你找的人都来了吗?”

    “回禀千岁爷,奴婢已经照着您的吩咐把他们找来了,”黄大宝说,“酱油黄和苏老米也愿意替千岁爷做事。”

    朱慈烺这两天陆陆续续收到了五百余万两白银和十几万两黄金,这些钱都由东宫侍卫和太监负责,押送到了朝阳门附近的证因寺存放。由朱慈烺的老师陈锐,领班侍卫朱纯杰负责看管。

    不过那么一大笔钱光有人看着可不行,还得有个专门的账房负责记账和出纳。

    但是在管钱的问题上,朱慈烺并不信任宫中的内侍,也不相信户部的官吏。几百万到了他们手中,天知道要贪墨掉多少!

    所以朱慈烺干脆不按常规出牌,让黄大宝去找了开饭馆和酱园的酱油黄,还有一个开粮行的苏老米,一起来当管朱慈烺的大账房。

第47章 御用奸商(求收藏,求推荐)() 
开饭馆和酱园的酱油黄大名黄江,字世仁,是广州府新会县人。是跟着父辈到北京做买卖的,在北京呆了十来年。他的年纪不大,不过二十四五岁,个子很高,肤色也很白,还有一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看他的长相,一点都不似岭南人士。

    开粮行的苏老米是南直隶人士,祖籍松江府上海县,在北京定居已经两代,都是经营粮行生意的。苏老米这个“商人名”原是他爸爸的,现在由他继承。他的年纪和黄江仿佛,都是二十四五岁。他的大名叫苏生,字升之,个头中等,体型稍胖,一张圆脸上总是溢满笑容。

    这两个商人在北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存在,不是大商人,买卖也不是太小,也没有什么背景,就是那种踏踏实实做买卖的商人。整个北京城内和他们一样的,没有一千也有几百。可是好运就偏偏落在了他们二位头上!

    两个商人被黄大宝领进了嘉乐殿,因为知道要见太子爷,所以他们都有点紧张,低着头走进了大殿。黄大宝吩咐他们停步后,就马上跪下叩头。

    “草民黄江叩见太子千岁”酱油黄一口广东官话。

    “草民苏生,叩见千岁爷。”苏老米倒是能说标准的北京官话。

    “抬起头,站起来说话。”朱慈烺吩咐道。

    “草民不敢”

    “草民也不敢”

    “哪儿那么多废话?”朱慈烺语气放沉,“起来说话!”

    黄大宝在旁帮腔道:“千岁爷让你们起来,你们就起来!”

    两个商人这才哆哆嗦嗦站起身,也不敢拿正眼看朱慈烺,还是低着头,一副老老实实的模样儿。

    “黄大宝和你们说了吗?”朱慈烺问。

    “说了。”广东来的酱油黄因为常和宫里的太监打交道,没有苏老米那么拘谨,“太子爷要提拔草民做什么御用商。”

    “是御用商人,”朱慈烺笑着,“就是替本宫做事的商人而本宫从来不让人白白做事的,你们弃了北京的家业跟随,本宫自当给你们补偿。一家给两万两银子可够?”

    “够了,够了,”苏生连忙摆手,“草民在北京的家当哪里值两万两?一万两都不值啊!”

    黄江也说:“草民在北京的产业,也不值一万两的”

    朱慈烺笑道:“还挺老实的不错!商人就应该以诚为本,以诚为本,这买卖才能做大啊!

    不过本宫还是要给你们一家两万两银子。不是本宫钱太多没地儿花,而是你们要做好御用商人就必须要有本钱,这四万两就是给你们的本钱。

    你们知道御用商人是干什么的吗?”

    “草民不知。”

    “草民也不知道”

    朱慈烺笑着:“就是替本宫管钱,并且替本宫买卖物资的等本宫护驾出了北京,原本的皇庄、皇店都没了,户部的这个仓那个仓也不存在了。就得靠你们两个御用商人去采买了,这买卖可比你们在北京开饭馆,开酱园,开粮行来钱多啊!”

    两个商人闻言都是大喜,他们也不知道这御用商人的买卖到底有多大,要知道许就笑不出来了!不过能跟着太子爷离开北京这个是非之地总是高兴的。

    迎闯王什么的,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们俩虽然不是什么大商人,但也不是盼着李自成来均田地的穷光蛋,能跑当然好了。而且朱慈烺还答应给他们一人两万两补偿他们的损失。

    “草民愿为太子爷效犬马之劳!”

    “草民愿追随太子爷”

    听到两个商人表态,朱慈烺笑着点头道:“让你们来,是本宫自己的决定,和别人没有关系。”他一指黄大宝,语气已经放沉,“和他也没关系!所以你们不要给任何人贿赂,包括他!他是本宫最信任的太监,但你们也是本宫最信任的商人。

    所以你们和他黄大宝是平起平坐的,都是本宫的人!只要给我牢牢记着这一点,你们的御用商人就能一直当下去!

    黄大宝,你也记住了,别找他们要钱要不然没你好果子吃!”

    黄大宝和两个商人连忙齐声应答道:“我等都记住了”

    “好,”朱慈烺点点头,“那本宫就交待一下御帐房记账、出纳、管库、查账、采买的规矩。你们都听好了”

    朱慈烺选择这两个御用商人,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不仅需要有人帮着管钱,还需要有人帮着花钱,将来还需要有人帮忙去搂钱。

    而负责管钱、花钱、搂钱的,在朱慈烺看来,只能是商人!因为文官和内侍在管钱、花钱、搂钱方面的能力,已经被证明是非常低下的。

    而且,文官和内侍们也不会自己去做买卖,还不是得通过商人们进行?

    既然如此,朱慈烺为什么不直接和商人打交道?这事儿可难不住他他前世就是在奸商最多的金融政权行业里摸爬滚打的,和后世的那些奸商相比,明朝的商人根本就不奸,他们个个都是诚信为本的好商人啊!

    另外,内侍和文官两个系统,朱慈烺并不能完全控制。就是崇祯皇帝,他敢说牢牢掌握了廷臣吗?

    所以,在廷臣和内侍系统外扶植一个皇商系统,再通过他们去管钱、花钱、搂钱,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至少一个新的体系在初始的时候,都是比较高效率的。

    朱慈烺在向两个商人还有黄大宝交待怎么管钱、管账、管采买的时候。在午门外,等待上朝的几个重臣,也聚集在门洞里议论着怎么帮着崇祯皇帝敲打朱大太子。

    “既然有了几百万两银子和两万壮勇,还提什么南幸啊!魏阁老,今天你们就瞧好吧!下官一定把南幸的事情搅黄了”

    正拍着胸脯向中极殿大学士魏藻德担保破坏南幸之议的是四十来岁的文官,黑面孔,相貌堂堂,一脸的正气。此人名叫光时亨,官拜兵科给事中,在之前的一次南迁之议和太子监抚南京之议时,都是他带头跳出来反对,才把事情搅黄的。

    因为两次阻南迁打响了招牌,光时亨现在俨然成了朝中敢谏直臣的代表人物,声望大涨,有不少人已经将他和土木堡之变后主持京师抗蒙的名臣于谦相提并论了。

    如果这回北京真的能侥幸守住,那么光时亨可就要飞黄腾达,入阁成为光阁老那是不再话下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当然要旗帜鲜明的反南迁了!

    李邦华瞪了一眼急不可耐的光时亨,冷冷道:“这次可是东宫力主南迁,你还敢弹劾东宫吗?难道你想挑起国本之争?”

    被李邦华将了一军,光时亨一时无语。之前提出南迁和太子南下的都是大臣,光时亨当然可以弹劾了。可这次是皇太子主张南迁,他敢骂皇太子?那李邦华这个左都御史可就要弹劾他动摇国本了

    魏藻德拈着胡须,摇摇头道:“东宫要南迁,咱们做臣子的,不大好反对啊!”

    光时亨闻言脸色就铁青下来了,魏藻德早先和之前的首辅陈演都是反对南迁的,现在怎么改主意了?这个魏阁老看来也是个奸臣啊!

    李邦华附和道:“没错,南迁的责任由东宫担着咱们做臣子的多管什么闲事?”

    魏藻德又道:“东宫不能弹劾,但是吴襄可以弹劾啊!不如今天就拿吴襄开刀,告他一个献女媚上!”

第48章 朱老虎抢亲 上() 
“什么?朝阳门和东直门外没有流贼的大队人马?那京师岂不是没被包围?”

    “的确没有被围,从朝阳门上用望远镜看,只能见到数十骑流贼。”

    “通州呢?还在官军手中吗?”

    “多半还在官军手中”

    “太好了!两位总戎,老泰山,李指挥,咱们现在有多少兵马?其中可战的又有多少?”

    “千岁爷,截止昨日傍晚,京营兵马已经超过了8000人,今天肯定能过12000了!其中能战的精锐当不下2000人。”

    “千岁爷,克难营现在有4000余人了,编成了五司二十局,其中骑兵司、火铳司都是能战的,总共1600人”

    “有那么多骑兵和火铳了?”

    “因为从各家勋贵家中募集了一些家丁壮勇,其中就有能马战或携带火铳而来的,另外汤监正也带来一些善用火铳的弟子。所以马兵增加到了800,铳兵有了400,加上400护铳,总共就是1600”

    嘉乐殿中,十八日清晨的时候,刚刚小睡了片刻,又用了一些早饭的朱慈烺正在召集军事会议。与会的有吴襄、李若琏、李国祯、朱纯臣等四人,这两天忙得都消瘦了不少的毕酒城负责记录。现在朱慈烺手中的军事力量包括新组建的克难营和得到了扩充的京营。

    其中克难营在吸收了一部分勋贵家的家丁后以及跟着汤若望的天主教徒壮丁后,人数扩充到了4000余人。还有了400支可用的火铳和400名可以肉搏的护铳兵,以及800名骑兵。实力相当之可观了!

    而京营的兵力更多,12000人都能拉出来,其中可用之兵不下2000人。

    也就是说,朱慈烺手中已经有3600可战的精兵。如果算上宫中的净军,炮灰兵的数量接近两万之众!

    朱慈烺问:“既然流贼给咱留出了退路,那咱们什么时候能动身?”

    “流贼是围三阙一!”吴襄道,“咱们一动,他们就要来追了!所以还得准备两天同时也让三桂有机会靠近京师,好方便接应。”

    李若琏摇摇头:“千岁爷,两万多兵马,再加上随行的勋贵、官员、内官这得多少人啊?拖拖沓沓的,都走恐怕不容易吧?”

    朱慈烺挠挠头,眼角的余光扫了下朱纯臣和李国祯,低声道:“两位总戎,勋贵这边要一分为二凡是交了钱的,每家都要给个交代,本宫不能收钱不办事儿啊!凡是能骑马的男丁和女人都同本宫一起行动。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至于官员,本宫会让陈先生、林先生拟好名单的。”

    “臣明白了!”

    “臣会和成国公、英国公拟出勋贵皇亲的名单。”

    朱纯臣和李国祯马上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几万人一起跑是不可能的。必须有所舍弃,才能保证让崇祯皇帝和朱慈烺跑掉。

    所以突围的队伍将会一分为二,其中的精锐部队将护卫崇祯、周后、朱慈烺,以及一部分重要的官员,还有勋贵家族的核心成员撤退。其余的乌合炮灰和不大要紧的人员一组,用来吸引流贼大军的注意力了

    “千岁爷,银子怎么办?”吴襄问,“几百万两呢!至少得装1000辆大车或者用几千匹骡马驮运。”

    “尽量多带些吧!如果大车和骡马不够,就再雇佣些力夫。”朱慈烺苦笑道,“等出了京师,可得过一阵子苦日子,就指着这点银子了另外,三桂那里也得预备100万两军饷。如果实在运不了,就把余下银子分给将士们吧。”

    “还可以让一部分不大能打的克难营和京营兵士充力夫,”李若琏说,“另外再雇佣些能推独轮车的力夫,尽可能多运一些,到了天津就好办了。天津有漕船,一条船可以装几万斤,十条船就都装上了。”

    “好,就怎么办!”

    几个人正商议的时候,就看见王承恩的一个干儿子,名叫王宝的小太监跟着邱致中一起走了进来。

    朱慈烺抬头看着邱致中一脸的焦急,于是就问:“邱伴伴,出了什么事儿?”

    “千岁爷,不得了啦,”邱致中说,“今儿早朝上有人弹劾吴提督啊!”

    “弹劾谁?”朱慈烺一愣。

    “吴提督!”跟着邱致中过来的小太监答道,“王督主要小的来报,说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带头弹劾吴提督献女媚上”

    啪的一声,朱慈烺猛一拍桌子,把在场的几个人,包括吴襄都吓了一跳。

    “混帐光时亨,敢管本宫纳妃的事!”朱慈烺的脸色那是相当阴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