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285章

抢救大明朝-第285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个先例一开,以后朱慈烺年纪大了,不得天天担心儿子们造反?

    崇祯看着朱慈烺陷入了沉思,微微有些得意,笑着说:“大春哥儿,你也别推辞了。。。。。。朕其实早就想让位给你,只是怕你年幼不能服众。如果你能先败东虏,再破流寇,还有谁敢不服?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是吗?你终于想开了?

    朱慈烺有点将信将疑,但还是不能放弃名正言顺当皇帝的机会。。。。。。于是就轻轻叹了口气:“父皇,儿臣其实也不想当皇帝的。。。。。。”

    崇祯点点头,似乎非常理解:是啊,当皇帝多苦啊,都是生活所迫,没有办法才去当的!你啊,有的苦了!

    “但是之前有太祖高皇帝梦中所托,现在又有父皇执意相让,儿臣如果不当,就是大大的不孝了!”朱慈烺说着,“儿臣自幼读圣贤书,知道百善孝为先,又如何能忤逆太祖高皇帝和父皇的意思?”

    崇祯欣慰地点点头,“朕就知道你孝顺。。。。。。明日就召集大朝,朕当众宣布内禅之事。

    对了,朕想要的东珠什么时候能送来啊?另外,朕这些日子花钱没数,一年五十万两的金花银不够开销啊!大春哥儿,你是孝子。。。。。。”

    这皇帝不好当,孝子更不好当啊!两者加在一起,恐怕就更难当了!

    “东珠的事情包在儿臣身上了,“朱慈烺咬着后槽牙笑道,“至于孝敬父皇的金花银。。。。。。再加一倍,一年给一百万两!”

    。。。。。。

    朱慈烺、魏藻德、李岩和吴襄已经走了,武英殿内的歌舞却还没有恢复,诺大的宫殿里面,除了几个崇祯心腹的宫女,就只剩下庞天寿一个人在旁伺候。

    刚才朱慈烺和崇祯讨论内禅问题的时候,庞天寿就在大殿里面站着,不过却没有一丁点儿的存在感,直到这个时候才凑上来说话。

    “皇爷,您真要让?”

    崇祯脸色已经阴了下来,只是轻轻哼了一声:“有退才有进。。。。。。朕要是不退一步,就是笼中之鸟雀,半点不自由,纵有鸿鹄志,亦难向青天啊!”

    “皇上,您的意思是。。。。。。”

    崇祯微微一笑:“朕要是立即就退。。。。。。太子的皇位就坐上去了,其他人也就没机会了。朕如果坚持不退,那就被太子拘在身边,其他人也没有半点机会。现在朕在退与不退之间,太子没有办法逼朕亲征。而外朝的乱臣贼子,也该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

第486章 乱臣贼子爱崇祯() 
“皇爷,您说错了吧?怎么是乱臣贼子。。。。。。”庞天寿听了崇祯忍不住就皱眉,这皇爷怎么乱说话呢?

    崇祯皇帝冷笑着:“不是乱臣贼子是什么?现在大明哪儿还有忠臣孝子?就算有那么几个,也不会想念朕这个荒淫无道的昏君!”

    “皇爷,您不是昏君啊。。。。。。”庞天寿一边说,一边在心里面请上帝他老人家原谅——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知道撒谎是不对的。

    现在的崇祯皇帝怎么看都是昏君了——丢了半壁江山,丢了祖宗陵寝,跑到江南以后也不知道要励精图治,就知道荒淫无道。在山东的时候就选了一回秀女,跑到江南又选一回,而且后一回一选一百个。。。。。。真是太荒淫了!

    女人多了,花钱就多!大孝子朱慈烺给崇祯一年五十万两的零花,才半年多就花了个精光,这回又加到一百万两一年了!

    而这一百万两还不包括这次选秀花掉的钱和大孝子逢年过节给的各种孝敬。。。。。。这位节俭了十几年的皇爷,现在花钱的手脚都快赶上世庙老爷了!

    幸好大明还有个孝顺能干的抚军太子在维持局面,要不多半已经灭亡了。。。。。。

    “皇爷,七省总督史督师,山东巡抚高爵爷,还有团练大臣左懋第都是忠臣啊!”

    崇祯皇帝回头瞧了眼庞天寿,噗哧一声笑起来了:“亏你还是御马监的大珰,连忠臣乱臣都分不清了!你说的这三人,都是乱臣!”

    “乱臣,怎么可能?”庞天寿愣了又愣,“皇爷,他们三位可是被江南士林奉为山东三忠臣的。。。。。。”

    “江南士林?”崇祯冷哼一声,“这帮读书人都和那些捞得铺满博弈的南京勋贵一样!没一个好东西。。。。。。朕为了这祖宗江山,为了亿万庶黎都苦成什么样子了?当了十几年天子,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也没舒舒服服的花过什么钱。可他们呢?捞了多少?还不纳皇粮,不交商税!自己不交税不纳粮也罢了,还要用诡寄投献的法子帮着别人一起逃税!而且还要侵占国家的军田官屯,我大明江山,就是被这帮蛀虫给蛀空了!

    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被他们这些蛀虫奉为忠臣,那还能是好人吗?”

    这个。。。。。。好像有点道理啊!

    崇祯骂得还不过瘾,接着又数落道:“而我大明的忠臣,不管多忠,也不管多能办事儿,都会被那些不干正事的御史科道抹得跟乱臣贼子差不多的。。。。。。可现在有人上奏疏说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的坏话吗?”

    没有吗?庞天寿心说:有我也不知道啊。。。。。。现在司礼监都没奏章可以看了,何况咱家这个在御马监挂名的大珰?

    崇祯又道:“你知道为什么没有人说他们三个是乱臣贼子吗?因为他们现在就是乱臣贼子了。。。。。。他们现在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全都是一方霸主了。名义上是大明的巡抚、总督、团练大臣,其实都节度使,是节度使了!”

    庞天寿心说:皇爷完全糊涂了,这是会有这样荒唐的想法?大明的忠臣都给抹得黑黑的,真的乱臣贼子反而没人去揭发了。。。。。。

    崇祯哼哼了两声:“除了这三个乱臣贼子,还有淮北黄得功,徐海高杰,湖北左良玉,湖南何腾蛟,云南沐天波。。。。。。这些人统统都是乱臣贼子!所以他们都不希望太子登基。。。。。。因为太子一日不登基,就一日不会打削藩的主意。不仅不会削藩,而且还得哄着他们这些乱臣贼子!现在朕要退了,就看这些乱臣贼子怎么装忠孝了!”

    。。。。。。

    “臣为千岁爷贺!”

    “臣为太子殿下贺!”

    “臣为天下苍生贺!”

    “臣为大明江山贺。。。。。。”

    朱慈烺回到文华殿没多久,得到好消息的大明忠臣们就陆陆续续前来贺喜了。

    不过朱慈烺却没有一个欢快的模样儿,而是一脸的凝重,看到在京的重臣们都到得差不多了,才叹了口气道:“本宫年幼德薄,父皇又春秋鼎盛,本不该我出来执掌局面的。可是父皇因为京师沦陷,北地涂炭,天下解裂之事,心灰意冷,只愿一心修德,不再为俗务所累,所以本宫才不得不挺身而出,收拾这天下乱世,实在是勉为其难。幸好这些日子由诸位实心辅佐,才堪堪稳住了东南半壁。而今父皇又有内禅之心,诸位觉得本宫应不应该顺势再进一步?”

    “千岁爷,”魏藻德第一个站出来,“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天予时至,您必须再进一步!不过这一步,却不容易进啊!”

    朱慈烺点点头,自己的这个“张居正”还是有点见识的,总算知道皇帝不好做。

    吴襄也道:“太子殿下,您当皇帝不但名正,而且实归。。。。。。您要不当,克难新军的二十万将士也不答应啊!”

    克难新军又完成了一轮扩充,招募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北方流民入伍!诸卫加上诸师两系再加上海军水师,人数已经接近二十万了。

    其中模范团的数量也增加了八个,达到了二十个之多,炮兵也扩充了一些。

    另外,南京武学堂也越办越正规了。在堂生员称为“士官生”,学制延长到了一年,而且还分了炮、工、步、骑、辎等五门专科。最早进去的那些生员,现在不是下部队带兵,就是成了武学堂的老师。开始“误人子弟”了——他们自己都半瓶醋,还去教别人。。。。。。不过也没什么人可以用,就只能让他们边学边教了。

    而现在的在校的生员,也增加到了五百人。大部分都是行伍中出来的各级军官,进去补个课,以便更好的掌握新军指挥的本事。也有一些是宗子和勋贵子弟——根据朱慈烺新定下的规定,他们得先入孝陵卫新军当兵,然后才能根据表现和考试情况入武学堂。

    有了这二十万新军,朱大太子当皇帝的底气还是挺足的!

    朱慈烺又看着钱谦益,“钱先生,你说呢?”

    “太子殿下,”钱谦益道,“圣上虽然是实心诚意想要内禅,可是如今天下纷乱,四方颇多乱臣贼子之徒,他们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向朝廷发难。而殿下既然到了这一步,也不能后退了。。。。。。”

    钱谦益说得也不错。。。。。。朱慈烺到了这一步,就不能后退了!崇祯皇帝公开表示要行内禅,其实也是将朱慈烺这个抚军太子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如果不敢接下崇祯递过来的皇位,那么追随他的克难集团自己就会动摇——克难功臣们早就盼着这一天呢!

    可是在克难集团之外,无论是东南士大夫,还是割据山东、徐海、淮北、湖广、云南地盘的重臣军阀,都不希望朱大太子登基称帝。

    因为他一登基,一朝二主的局面就结束了。朱慈烺就名正言顺的成了他们这些乱臣贼子的主上!

    成了朱大皇上的朱慈烺还不得一个个削他们的藩?

    “谁是乱臣贼子呢?”朱慈烺看着钱谦益又问。

    “这个。。。。。。”钱谦益眉头皱得紧紧的,“时候一到,他们自然会跳出来的!太子殿下,您一定要有所准备!”

    “准备什么?”朱慈烺又问了一句。

    “准备,”钱谦益顿了顿,放沉了声音,“准备杀一儆百!”

    朱慈烺大笑了起来:“好!钱先生果然和本宫同心。。。。。。本宫出征之后,京中之事,就劳钱先生和魏首辅、吴兵部协力共掌了!”

第487章 再给乱臣贼子们一张大牌() 
“皇爷,皇爷!”宋献策从马背上翻身下来,飞也似的快步向李自成走去。

    这里是襄京城外的一处校场,还是专供大顺军的炮营打靶试跑的校场。一排新铸的大将军炮和大抬铳正在开火射击,李自成满耳朵都是嗡嗡作响,差一点就没听见宋献策的招呼。

    李自成现在进步很快啊!不仅学会了圈地均田的本事,而且还从他打听到的“血流溪之战”的情报当中发现了大将军炮的妙用——原来集中足够多的大将军炮,是连鞑子都能轰趴下的!

    所以李自成就命令大顺朝的工政府(工部)打造了八百斤大将军炮一百门,提炼上等火药五万斤。

    另外,李自成还命令工政府铸造单眼大抬铳一千支——这种火器是守西安的大顺军发明的,就是将威力和有效射程都不足的三眼铳变成了单眼大铳,其实就是一支大型火门枪。因为铸造工艺不佳,所以就只能将火铳的铳管铸造得又厚又重。虽然使用的弹丸只有一两重(斑鸠脚铳使用的弹丸有一两五钱重),但是单眼大铳的重量却比斑鸠脚铳重得多,单兵根本无法使用,需要两名火铳兵合力。在发射的时候,一人负责瞄准的点火,一个充当铳架,用肩膀抬着铳管,因此称为抬铳。

    宋献策到来的时候,一排大抬铳刚刚发射完毕,将三十步外当成靶子的一辆盾车打得千疮百孔。

    李自成眯着一只独眼,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种大抬铳足以克制盾车,自然也没有什么甲胄能够扛得住了。

    之前大将军炮试射的表现也不错,发射的石弹在百步之外还能击穿木盾。。。。。。真是不错啊!

    有了这百门大将军炮,千支大抬铳。这一次南下湖广的把握可就大了不少。

    李自成回头看着宋献策,笑着说:“大军师,哪阵风把你给吹到襄京城外来了?”

    “皇爷,大喜啊!”宋献策将一份不知从哪儿弄来的明朝的邸报递给了李自成。

    李自成接过邸报,展开一看,就愣住了:“大军师,你拿错了吧?”

    “没错啊。。。。。。”

    李自成道:“这上面好像说昏君崇祯要内禅。。。。。。大概就是让位给朱慈烺那个混球吧?”

    “是啊,是啊。。。。。。”宋献策笑着点点头。

    “这是喜事儿?”李自成有点怀疑地看着自己的军师——这事儿怎么可能是喜事?就算是喜事儿,那也是朱慈烺那边的喜事儿!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是啊!”宋献策点点头,“崇祯昏君挑了个好时候啊。。。。。。他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朱慈烺将要出兵的时候提。其实没按什么好心!”

    李自成有点糊涂了,“是吗?这怎么说?”

    宋献策道:“崇祯昏君是要逼明朝那边的乱臣贼子都来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