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268章

抢救大明朝-第268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一些火铳,最多再有几门红夷大炮,那就必胜无疑了。可是这一次不行了,尼堪有了几十门可以拉着到处跑的大将军炮,威力还相当不俗,一二百步外就能打碎咱们的盾车。而且这些大将军炮打得还特别快,一炷香的时间能打十响八响,不仅能打铁弹、石弹、铅弹,还能打散弹,一轰一大片啊!”

    正在侃侃而谈的是豪格的头号心腹鳌拜!

    多尔衮到商丘后头一个见的大人物就是他,而且是登门探望——当时鳌拜正在养伤,而且因为后台老板没了,商丘城里面谁都不待见他,可是落魄得很。

    而多尔衮则带着礼物,主动上门。。。。。。可把鳌拜感动的痛哭流涕啊!

    所以鳌拜现在就尽心尽力的在替多尔衮分析清流溪一战的情况了——他是亲身经历这一战的,当然知道清军输在哪里?而明军又强在哪里?

    鳌拜这一届的满洲人可不是二百年后鸦片战争的那一届养废了的八旗大爷。鳌拜他们这一届满洲人不仅能打,学习能力也相当强,而且还会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将军炮,还打得很快。。。。。。”多尔衮眉头微皱,脑子里面已经有了几十门满战场飞跑的1000斤炮的模样了,“这恐怕不是大将军炮吧?”

    多铎插话道:“我在山东也遇到过大将军炮,也没怎么厉害啊!”

    鳌拜点点头:“摄政王和豫王说的也是,那种马拉炮许是新炮,但着实厉害!”

    多尔衮道:“可能是从西夷人那里买来的!”

    正蓝旗巴牙喇纛章京阿尔津的补充说:“除了这种马拉炮之外,尼堪的甲胄也变得坚固了!刀砍不动,箭射不入。。。。。。咱们得给勇士们换装斧子、锤子、狼牙棒才行,刀子不行了。”

    “这好办!”多尔衮说,“尼堪们原本用得甲胄太烂,咱们才习惯用刀子的。”

    多铎又道:“十四哥,尼堪的土堡也不好对付!那种用泥土塞进麻袋堆起来的壁垒竟然可以防住红夷大炮!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孔圣人庇佑,后来让人照方子抓药,也试验了几回,一样打不动。。。。。。真是奇了怪了!

    另外,尼堪的四角堡、八角堡也很厉害。突出的角台上可以架设大将军炮,摆在两个角台和一堵城墙上的大炮同时开火,下面的人连躲都没地方躲,推着盾车也没用。因为炮能打着侧面,可是厉害了!”

    多铎一样是善于学习的聪明鞑子,现在已经学会用沙袋堆棱堡了!

    “还有,”多铎顿了顿,“朱家小太子给山东地面上的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放了权,让他们自建团练。这三人都已经拉起了几万人的团练。。。。。。而且这帮团练比以前几次入口之战时遇上的正经南兵都能打!再配合上步步为营和修筑角堡的办法,非常难对付。”

    多尔衮笑了笑:“那是咱们过去遇上的南军都是废物。。。。。。现在南朝算是有了雄主,下面的人自然开始实心办事,所以就不容易打了。”

    他顿了顿,“不过还是晚了。。。。。。现在中州大半归了我大清,只要咱们能用心整顿经营,他再有雄才也奈何不了咱们!

    至于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古语,咱们也不多说了。有朱慈烺在一日,咱就别想什么一统天下了,好好把咱们的地盘经营好了,才是上策。”

    “十四哥,”多铎眉头皱着,“咱们要怎么经营中州呢?现在山东那边几个在咱手中的州府都没什么人口了,到处都撂了荒。。。。。。什么时候才能经营出来?”

第457章 不好了,大清均田啦!() 
听多铎说“人少”,多尔衮就大笑了起来,“人少怕什么呀?人少有人少的办法,人多有人多的麻烦!咱都看过三国演义的,你们知道三国那时候,魏蜀吴才多少人吗?人口最多的曹魏撑死了才一千来万。咱们满人的老祖宗那年头还不照样在山林里面眯着。。。。。。别说曹孟德了,就是公孙度也打不过啊!

    还有大唐初年全国才多少人口,你们知道吗?根据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天下户数只有二百余万,人口最多一千来万。就这一千来万人口,不照样支撑起了贞观盛世?

    所以咱们不要怕人少。。。。。。人再少,一千万之数还是有的!也不比唐初和曹魏的时候少哪儿去,关键是怎么经营!”

    “王爷说的极是,”满达海一脸堆笑,附和多尔衮道,“想当年咱们在辽东的时候,太祖先帝还因为无粮杀戮尼堪人口呢,人多了粮食许就不够吃了!”

    多尔衮笑了笑,没有接这个茬,顿了顿又道:“在本王看来,南朝自乱就是人太多造成的!人多地少,自然就会缺粮乏食。。。。。。百姓无食,怎么会不乱?现在北地人少了,土地相对就多。咱们只要把河南、山东、北直隶撂荒的土地都利用起来。中州之土,早晚尽为大清所用!”

    他的话也有道理!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很大程度就是人地矛盾的积累和释放——立国初期,因为之前的乱世消耗,必是人少地多。土地产出足以养活不多的人口,人人有饭吃有衣穿,自然就没有反贼了。

    而当经济发展、人口繁衍之后,土地就变得紧张和珍贵了。一方面土地产出不足以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一方面因为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贫富差距又造成土地集中,无地贫民生存困难。

    乱世也就快到了!

    现在北清的地盘上,因为多年战乱,人口至少减了八成,所以人地矛盾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满清要经营中原也没多难,平民百姓吃饱穿暖了,谁管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而南明的地盘上,因为没有历经太多的战乱,又来了许多北方的难民,所以人地矛盾相当激化。。。。。。要让所有人都填饱肚子,是很不容易的!

    多铎问:“十四哥,咱们要如何利用山东、河南的荒地?”

    “两个办法,”多尔衮伸出两根手指,“一是圈地屯田。。。。。。圈下一部分荒地,分给尼堪绿旗用于屯田。大约要在河南、山东圈下2000万亩。这样就可以建200个牛录,一个牛录给地10万亩土地。

    二是清田检地。本王不管那些乱七八糟的地契,谁给大清交税当差,土地就是谁的,大清的地契就给谁!”

    建立两绿旗的事儿,在场的八旗高层们都已经知道了,也都是赞成的。现在河南、山东、山西地面上的绿营兵,十万之数都是有的。现在每个月开销出去的军饷都在三十万两银子朝上,一年就是三四百万两。另外,每年还要再搭上几十万石的军粮。

    如果不改绿营为绿旗,大清朝早晚养不起!

    不过“清田检地”和“交税者有其田”却是第一回听说。。。。。。而且这事儿听着有点不对啊!

    大家都绝对不大妥当,但都不敢说,全都把目光投向多铎了。

    多铎是不怕多尔衮的,多尔衮的儿子多尔博还是他帮忙生的呢!

    “十四哥,”多铎道,“交税者有其田。。。。。。听着怎么有点均田的意思?”

    “均田?有吗?”多尔衮想了想,好像是有点,便一挥手道,“那就均呗!”

    多铎愣了又愣,自己这十四哥怎么跟李自成学了?

    多铎提醒道:“十四哥,均田可是流寇的路数。。。。。。”

    “什么就是流寇的路数?”多尔衮瞪了兄弟一眼,“流寇哪儿均过田?再说了,流寇在北京那会儿中原人口比现在多,要均田也不一定够啊!现在好了,死的死,跑的跑。。。。。。。出了京畿,一路上都不见什么人了,到处都是无人耕种的荒地,不均出去怎么办?留着长草吗?

    诸位,现在不是地值钱,是人值钱了!均出去就是赚了,知道吗?”

    在座的八旗贵胄们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觉得摄政王的话挺有道理的。

    李自成占北京那会儿,北直隶、山西、河南、山东这几个省的人口比现在可多多了!

    自打清军入关,又是屠城,又是圈地,又是占房,又是投充,还有什么折腾人的逃人法,还被人污蔑说要发丘盗墓,而且还在好多地方打拉锯战,人口死的死,逃的逃,至少又减了一半!

    多尔衮掰着手指头计算道:“根据明朝户部的档案,山东有耕地6174万亩,咱们所占的东昌、兖州二府和济南半府(北半部)都是平地,至少有耕地2000万亩。

    河南有有耕地7415万亩,现在河南省除南阳、汝宁二府,都在咱们手里,咱们地盘上至少有5000万亩耕地。

    山西的耕地较少,只有3680多万亩。。。。。。咱们的地盘上差不多有2500万亩。

    北直隶有近5000万亩,其中已经被圈占的旗地有2000万亩,还余下3000万亩。

    各处相加,不包括旗地,总共有一亿两千几百万亩耕地。拿出两千几百万给正绿旗的十万兵丁开垦耕种后,还剩下将近一个亿!一亩收个四升面粉,也有400万石啊。。。。。。一亩四升,所求不多吧?谁能交的出这一亩四升的皇粮,本王就把土地授给他。至于那些陈年八股的地契,本王不管了。”

    还可以这样?

    在场的八旗贵胄都有点一愣愣的,打仗他们拿手,政治嘛。。。。。。还是有点玩不转啊!

    多铎皱着眉头,“一亿亩地都授出去吗?”

    “都授出去。。。。。。留在手里干啥用?”多尔衮想了想,“可以计口授田!搞得简单一点可以平分,一口给个十亩。如果有人可以拿出明朝的田契并且愿意交上顺治元年和二年的税,咱们就认了。如果没有田契或不愿交税,那就拉倒吧!”

    得,这个多尔衮居然想干李自成都没干成的事情!

    不过这事儿也是理所当然的。。。。。。土地矛盾这档子事儿,总是在王朝初期比较缓和,在王朝末期比较激化。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人地矛盾激化所致!

    现在大清统治的中原地盘上,人口比明朝万历年间少了八成都有了。人都没多少了,当然也就没有人地矛盾了。

    除去八旗大爷,包衣奴才,绿旗走狗这些个,在北直隶、山西、河南、山东境内的大清朝直接控制的土地上,最多还有一千万口,二百万户。计口授田的话,一户起码能得到50亩田。一亩只收四升的皇粮,一户一年要上交的皇粮就是两石。而50亩田再怎么“小冰河期”,一年十几石总有吧?交了两石皇粮,余下的足够一家五口吃的了。

    而一户两石交皇粮,二百万户就是四百万石!盐税、关税、商税,怎么都有一百几十万两。

    有了这两笔收入,再加上给绿旗兵授田所节省的开销,大清朝廷的日子绝不会过不下去。

    唯一的问题就是东南的读书人知道这事儿以后,恐怕就再没人会投大清当汉奸了——大清可比朱慈烺狠多了,不仅要挖坟发丘,还要均田啊!

第458章 打曲阜,分浮财() 
多铎已经有点明白老哥多尔衮的心思了,这位大清摄政王大张旗鼓地南来,原来不是为了死不见尸的豪格大侄子报仇的。而是为了推行“设立绿旗”和“计口均田”的!

    前者要在河南、山东大量圈地,少不了又得激起一点反抗。而后者更得罪人了。。。。。。均田啊!李自成也就喊了喊均田免粮的口号,就被天下士大夫仇视到现在。

    多尔衮更狠,不是喊口号,而是直接上了!这还不得成为天下读书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还能指望人家出来带路当汉奸?

    “十四哥,”多铎压低了嗓音,斟酌着语气,“今后是不是北归北,南归南了?”

    多铎在山东打了几个月的烂仗,心都有点灰了。。。。。。还没均田呢,山东士大夫就组建了那么多的团练军,打都打不完!要均了田,那还得了?

    多尔衮哼了一声:“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便是明初由南而北,金陵王气也不过张扬了三十几年。。。。。。之后还不是让燕王朱棣篡了天下?

    朱慈烺是雄主不假,但是他不得不弃中原而就江南,就已经失了大势。只要咱们能全取中土,好生经营,即便咱们这一代人没有收江南而成一统的气运,多尔博也一定能成混同海内的英雄!”

    这话说的。。。。。。多尔博是混同海内的英雄,顺治是什么?让皇帝?隐皇帝?多尔衮的意思莫不是要学曹孟德,自己不篡位,让儿子多尔博当曹丕吧?

    大堂内的八旗贵胄们脸上全都滑过几丝讶异,然后又平静如初,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十四哥,可山东和关中现在。。。。。。”

    山东大部还姓朱!

    关中的西安府则姓李!

    山东和关中都没得呢,怎么叫得中原?

    而且朱慈烺还以山东为跳板,把爪子伸进了辽东、辽西沿海。

    万一辽东、辽西出了纰漏,那就是明军入关灭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