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262章

抢救大明朝-第262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盾牌,取弓箭!”鲁度克连忙下令部下收盾取弓,和对面的明军对射。

    后世大清朝最喜欢吹弓马取天下,这个说法当然有点夸张,八旗兵的装备既多又好,可不止弓马。不过他们在这两方面的优势的确不小!

    但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并不在于弓箭射得比较准或是马骑得比较好,而在于他们的“全能”。鲁度克手下有二百多战士,人人都能骑马,都善于肉搏,也都能射箭!

    而和他对上的一个克难新军的步兵营人数虽有五百,但是其中弓箭手只有一百二十人,真正能射的只有八十人。而且这八十人射箭的本事还是比不上对面的二百多,不论是准确程度还是射箭的速度,都差了一些。

    也就是说,五百人的克难新军步兵营拥有的弓箭火力,大致上只有一个两百余人八旗满洲牛录的三分之一。如果再有一个牛录上来,使得双方在人数上相等,那么八旗兵在弓箭火力上就会有六倍的优势!

    好在克难新军的一线部队都配齐了甲胄,无论是布面甲还是板条甲,只要质量过关了,在防箭方面的效果都还不错,哪怕是专门用来破甲的梅针箭,也只能从甲片之间的缝隙突破。

    而且克难新军这边还有一百多个刀牌手可以摆在第一排挡箭。

    所以这个克难新军的步兵营虽然在弓箭火力上不如对手,但还是能支撑得住。

    就在双方先头部队展开弓箭互设的时候,他们的后续部队也上来了。克难新军这边上来的是另一个步兵营,而清军则是另外四个牛录——被阿尔津派出去打头的一个甲喇有五个牛录,鲁度克带着一个,现在剩下四个都上来了。这下满洲兵在数量上可就略占优势了!

    在这种情况下拼射箭是必输的,毕竟依靠布面甲和板条甲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免役箭镞的杀伤,面对敌方六倍的箭镞火力优势可扛不了太久。

    “擂鼓!准备冲锋!”

    临阵指挥的田卿意也知道拼射箭不行,于是就下令擂鼓组成冲锋阵了。

    两名鼓手就跟在田卿意身边,听见团长的命令,就擂起了皮鼓。克难新军的这些兵士早就被“997”搞出条件反射了!听见鼓声,根本不需要大脑思考,身体就有了反应。

    田卿意手下的两个营原本是摆出“疏阵”的,疏阵是用来守御的阵型,长枪手的队形比较疏散,弓箭手可以“藏在”长枪兵的队形当中射箭。

    但是现在要发起冲锋了,松散的疏阵就不能再用了。

    一阵密集的鼓声响起后,明军的变阵就开始了。先是“藏在”长枪兵队列中的弓手后退,在阵后重组成了三列横队,继续抛射羽箭。

    接着是护着长枪兵的刀盾手散到长枪兵两边和长枪兵一起组阵,一边两摆个排,另一边是一个排。

    在刀盾手移动的同时,长枪兵的阵型开始“缩紧”,第一排、第二排的兵士都放平了长枪。

    完成阵列重组后,防守的疏阵就变成了冲击的密阵,整个过程非常快就完成了。就在这时,第二通战鼓声又响了起来。。。。。。这是发起冲击的信号!

    发现明军要冲阵了,清军那边也不射箭了,人人都收了弓箭,举盾抽刀,以牛录为单位,结成了一个个密集的盾阵。

    和对面的明军不同,他们没有携带长枪,在他们看来长枪主要是对付骑兵的,在步兵对冲的时候有点用,可一旦完成冲击展开肉搏,可就不如刀盾好用了。

    所以八旗天兵是不怕明军长枪的。。。。。。不过他们今天遇到长枪兵有点疯!

    “太祖高皇帝再世!”

    当明军的长枪阵冲到距离清军前方大约十步的时候,带队的军官们突然齐声呐喊。

    然后就是兵士们的应和:“战无不胜!”

    呐喊过后,所有人都蒙着头全速猛冲!

    对,就是蒙着头冲,有进无退,一直冲到把对面清军的阵列冲破才算完!

    鲁度克左手举起藤盾,护着要害,右手捏着柳叶刀,眯着眼睛注视着前方移动中的“枪林”。看了一会儿,眉头就越皱越紧了。

    因为随着对方的靠近,他已经能看个究竟了。

    冲锋中的明军枪阵,竟然还保持着比较严整的队形!

    而且。。。。。。他们还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快挡住!”鲁度克赶紧埋头大喊一声,同时沉下身体,将盾牌举起护住头脸,再将柳叶刀横挡在身前。

    他现在可是站在第一排!

    噗哧噗哧的声音和嘭嘭的闷响声不断响起,前者是长枪刺穿人体时发出的,而后者则是长枪扎在藤盾上的声音。

    鲁度克的运气还没有用完,他的身体还完好无损,只是左臂一阵发麻。这是一支长枪猛扎在藤盾上造成的!他的藤盾还真够坚固的,居然扛住了一支一丈长枪的突刺。

    可是加在长枪上的冲力却没有那么好扛,巨大的力量逼得鲁度克连连后退,直到身后不知道谁猛地撞了他一下(其实是他撞人),才算勉强挡住。

    他是挡住了,可是他的那个牛录组成的盾阵,却已经给对手的“枪林”冲了个七零八落,不知道多少精壮的满洲汉子被长枪刺穿了身体!

    就在鲁克度的身边,就有一位矮壮敦实的汉子,腹部被雪亮的长刃刺穿,人还没死透,只是嗷嗷发出惨叫,双手还死死抓着一尺多长的枪尖儿。

    还有一部分长枪什么都没扎到,持枪的明军战士也不停步,仍然大呼着猛冲——这都是997练出来的本事!就是一个字儿:冲!

    步兵举着长枪冲阵是一锤子买卖,冲不破敌阵麻烦就大了。要是贴近了打肉搏,长枪兵哪是对手?一丈长枪也不是近战的家伙啊!

    所以没得说,就是要一往无前,不顾一切的冲!

    而在他们的冲击之下,八旗兵的两个牛录盾阵,居然都被冲破了!

第447章 都是刀枪不入啊!(求月票)() 
率领着一个牛录在后面督战正蓝旗的甲喇章京穆臣被眼前这一幕给惊呆了。

    这怎么可能?

    八旗天兵的盾阵怎么可能被尼堪的长枪给捅破了?难道这些长枪兵都是四川那个秦老太太手下的白杆兵?

    这个穆臣是上了年纪的老将,参加过二十多年前的浑河血战!这可是被清人称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的鏖战。结果虽然还是八旗兵取胜,但是过程之险,交战之烈,损失之重,都让参加过这场激战的八旗兵将们终身难忘。

    在浑河之战后,努尔哈赤还亲自主持了亡灵大祭,告慰战士的八旗将士。

    而穆臣本人所在的牛录,当时就同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石柱土司军,也就是白杆军打了许多个回合,损失惨重!穆臣所骑的战马还被白杆军用长枪扎死。如果不是同袍们拼死相救,他早就是一把黄土了。

    所以他现在一看见自己手下的两个牛录被明军的长枪阵突破,马上就想到了浑河之战,想到了白杆兵。。。。。。

    “甲喇章京,快下命令吧!”

    穆臣耳边忽然想起了跟随自己的牛录章京厄尔特的大声呼喊,这才猛然从震惊当中醒来。

    “厄尔特,带着你的人顶上去!”穆臣大声呼喊,“放号炮三声!”

    他这是下了两个命令!一是让厄尔特率领留作预备队的一个牛录上去填窟窿——万万不能让明军的“白杆兵”完全达成突破!

    二是用号炮命令另外两个牛录从两翼合围明军的两个“白杆方阵”!

    穆臣是甲喇章京,手底下有五个牛录,刚才拿出四个摆了盾阵,一个留作预备队。

    他的对手田卿意手头只有两个营,每个营有240名长枪兵,总共480名长枪兵(如果在之前的弓箭互射中没有伤亡的话),不足以同时冲击四个八旗牛录。所以他就选择中间的两个牛录为突破口——因为他们正好挡在大路上,冲击起来比较方便。

    而剩下两个布置在左右的八旗兵盾阵,却没有冲击力强大的长枪兵去冲他们,只有少量的刀牌兵前牵制。靠少量的刀牌兵当然不可能把八旗兵的两个牛录击退,而冲阵的长枪兵又打退了八旗兵阵中间的两个牛录。

    所以从高处俯瞰,就能发现八旗兵的阵形被打成了一个“u”形,两翼突出,中间凹陷。

    这个时候,如果八旗兵可以守住凹陷的中间,同时再让两翼压上,就能把田卿意的两个营包了饺子!

    随着三声号炮响起,战场上的形势陡然生变!眼看要被完全突破的清军中路,因为一个牛录的加入而陷入了胶着——这也是因为明军长枪兵冲击动能已经耗尽,失去了冲击力的长枪兵,就只能靠突刺和大力拍击作战。这两招可对付不了善于肉搏的八旗兵!

    而在两翼,两个清军正蓝旗的牛录表现也够神勇的。听见号炮立马就发起扑击,刀劈盾撞,迫着数量不急他们的明军刀牌兵节节后退!

    田卿意看到情况不对,连忙把自己手头的预备队——就是那些退下来的弓箭手分两拨派上去抵挡。曹日灵也被派了上去,他收好了开元弓,抽出自己的腰刀,和三四十个也披着板条铁甲弓箭手一起冲上去持着刀盾的满洲兵交战了。因为他只有刀没有盾,而且刀法也稀松平常,所以一交手就落了下风了。

    和他对上的是个满脸横肉的四十多岁老鞑子,左手持藤盾,右手是一把“关东大扫子”,对着曹日灵就是一阵猛劈。曹日灵只得双手持刀,左右格挡,护住头脸要害。可是他能护住头脸,却护不住全身,才一会儿功夫就挨两刀!一刀挨着肚皮上,给“关东大扫子”的刀刃划了一下。一刀挨在腰子上,被刀刃劈了一下!

    吓得他一头的白毛汗啊!

    对的,就是给吓了一头汗。。。。。。还没死,也没伤着。肚子没破,俩腰子也还在!

    挨了刀劈还能不死不伤的,当然是有原因的。不是他练过金钟罩,而是他那身花了九两九钱买来的板条铁甲虽然贵,但却是物有所值的!鞑子的“关东大扫子”都砍不动啊!

    砍他的老鞑子也是满头汗。他名叫八彦,人称那八爷,老姓叶赫那拉,现在官拜牛录章京。那可是一身的武艺,弓马娴熟,刀枪也娴熟,还会玩火铳,还会蒙古摔跤,有个巴图鲁的荣誉称号。从军二十几年来,砍死砍伤过的尼堪没有一百也不下八十了,而砍来砍去都砍不死的尼堪却是头一回遇上,砍得刀刃都出火星了,估计都卷刃了!这个尼堪还跟没事儿人似的活蹦乱跳!

    他身上的甲是怎么回事儿?咋就那么牢靠呢?明军当中一般的家丁都没那么好的甲,难道这个尼堪是个什么大将?可是看他的刀法那么乱,也不像是个大将啊?

    今天感到郁闷的鞑子可不止巴图鲁那八爷一个,现在正在砍人的鞑子,十个里面有八个都砍得气喘吁吁,还没把对手砍死。

    因为他们今天遇上的明军人人都有一身刀砍不进的盔甲——其实这就是十七世纪的正常水准盔甲而已!这年头铁片已经不怎么昂贵了,而且广东佛山,福建安排那里都有不错的冶铁业,特别是佛山铁业行销东亚和东南亚。只要银子用在实处,造出来的铠甲当然砍不动。

    现在不仅克难新军的盔甲砍不动,他们使用的腰刀也特别牢靠,看着不怎么粗重,但是“关东大扫子”用力扫上去,也就崩个小小的缺口,根本不会折断。倒是八旗兵手里的“大扫子”没准崩出个更大的口子!

    这伙明军,可谓是披坚执锐啊!

    当然了,现在不仅是鞑子很难砍死明军,明军这边也一样砍不动鞑子。因为八旗真满洲穿在身上的盔甲也很结实!起码是一身内衬铁片的厚厚的棉甲,有些人还自被了锁子甲穿在里面。

    拿大枪冲刺当然能刺穿,大枪加上人体奔跑的惯性,足以刺穿坚甲。用斑鸠脚铳打铅弹也是一打就穿,一两五钱的弹丸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用鸟铳就得拉近距离开火才行了。

    而用腰刀去砍,用箭镞去射。。。。。。那就得凑巧打着没有盔甲保护的部位才行了。

    实际上,双方都“拿错”兵刃了!对付这种披着坚甲的对手,刀剑的杀伤力有限,得用钝器或是狼牙棒击打,或者用钉头斧劈砍敲打。可是交战双方偏偏都没带这种破甲的兵器。

    八旗兵那边和明军、大顺军这种没有什么好甲的对手打顺了,自然不会带着沉重的破甲兵器上阵,只有一部分人带了把飞斧,丢出去倒是放倒了一些明军,但是数量并不多。

    而克难新军这边则是“迷信火器”,有“飞炮”和斑鸠脚铳这样的大杀器,当然就不重视锤子、斧子了。

    所以从场面上看,虽然是清军占了优势,压着明军在砍,还有把明军包围起来的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