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224章

抢救大明朝-第224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很靠不大住,还不如装备比较齐全的诸卫军呢!

    诸卫军毕竟有卫所的老底子,江南的卫所是烂透了,不过山东、河南、凤阳这些地方已经乱了有点年头了。所以他们的武备有所恢复,许多卫所子弟都是带着兵甲从军的,所以他们的武备反而比较好。而登州协又是诸卫军中的佼佼者,不仅成立的时间最早,还得到过沈廷扬、苏观生的加强。现在每个营都有一个火铳旗,装备了沈廷扬的登州铳厂出品的火铳。而且还在去年那场虎头蛇尾的北伐中和刘良佐、许定国的兵马打了一场,还大获全胜!

    不过上回打的是汉奸,这回可是怼上鞑子了!

    所以登州协上下没有谁敢掉以轻心,很快就以营为单位,列出了四个方阵。

    “好了,终于列好阵了。。。。。。”登州协的协统喻大仁大松了口气儿,扭头对身兼蓬莱、觉华两县县令的张煌言道,“张县令,你是文官,就现在船上等着,我先一步上岸了。”

    喻大仁和张煌言两个共乘在一条北洋水师的蜈蚣战船上,为了今天这场登陆,沈廷扬下了血本,四条蜈蚣船倾巢而出,现在就在距离海岸不到两里的海面上一字排开,下了大铁锚,船艏的炮窗都打开了,八门12磅红夷大炮现在就对准了海滩,就等鞑子出现了!

    “本官和你一起上岸!”张煌言虽是文官,但他现在确实全副武装,套着箭衣,挎着箭囊,背着开元弓,一手还按着宝剑。就是身材有点瘦削,脸也太白,一看就是书生扮强盗。

    “也好,咱们就一块儿上岸吧!”喻大仁看他兴致挺高,也就不拦着了,毕竟觉华岛就是个孤零零的小岛,岛上多半也不会有鞑子大军。

    蜈蚣战船是不能用来冲滩的,它们得在滩头附近警戒,防备不知存不存在的大清水师,如果有必要,它们还会用船艏的大炮支援滩头的战斗,所以得保持机动性。

    因此喻大仁和张煌言二位就只能乘坐一条舢板冲上滩头,喻大仁手底下的四个营长已经跑过来参见报告了。

    “协统,属下等已经派出了哨探,四下戒备,不过目前没有发现鞑子。。。。。。”

    领头一个报告的营长话刚说到这里,远程就传来一声尖利的哨音,这是有人在往空中发射响箭!

    喻大仁立即紧张起来,一抬手阻止了正在报告的营长,然后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没有第二声响箭声传来,这才大松了口气儿,对张煌言道:“应该是百姓。。。。。。张县令,要见他们吗?”

    “自然要见的!”张煌言道,“本官是觉华县令,此间的百姓就是本官治下之民!”

    喻大仁点点头,然后就命令手下的一个营长带着手下,结阵而行,护着他和张煌言去见觉华岛的人民群众。

    发现人民群众的地方是个破破烂烂的村子。觉华岛的地形奇特,有点像个哑铃,东西两头都大,中间狭小,因此就在岛屿的南北形成了两个天然的海湾。

    喻大仁、张煌言今天就是在岛屿南面的海湾登陆的。

    另外,觉华岛的东西两个大头上布满了山丘和树林,只有岛屿的东部那头的东北角上有一些平地,还有一个可以避风的海湾。早先大明没有放弃宁远的时候,那个海湾可繁忙了。运往宁远的粮饷,都在那里中转。因此还修建了码头、库房和一个衙门。如果鞑子在岛上驻了兵,多半就在那里。

    而岛屿狭小的中间部分,则都是农田和村落,靠背面的海湾附近还有个小小的渔村。不过喻大仁和张煌言上岛后抵达的第一处村落,却是一个藏在树林当中的农庄,周围都是刚刚播种的麦田。

    一百多个男男女女,都被从村子里面捉了出来,汇集在村口的晒谷场,惶恐地看着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大明官兵!

    他们都是在天启六年的那场觉华岛之屠后,从宁远迁来的百姓,在岛上战战兢兢生活了十几年,每年冬天海面一结冰,他们就成天提心吊胆,害怕东虏的大兵忽然杀过来,直到去年冬天才过上了安心日子。。。。。。因为那时候宁远全境都是大清的疆土,他们自然是大清的子民,而且是顺民。

    岛上所有的男子都乖乖的剃发结辫,也没有人想要反抗大清朝的统治——反抗的代价太过沉重,不是他们这些升斗小民能承担的,他们只想在觉华岛上太太平平的生活下去。

    而大清朝似乎也没怎么在意他们这些外岛之民,除了让他们之中的男丁剃了发,另外再上交一点儿粮食和海鲜,也没太为难他们,可真是皇恩浩荡啊!

    用后世的话说,现在他们就算做稳了奴隶,可以世世代代当太平顺民了。

    可就在他们觉得“稳”了的时候,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也不知道从哪儿来了一群看着很不对劲儿的明军,凶神恶煞一样,却又不抢东西,不奸女人,看着样子也不像要把留了辫子的脑袋“借”了去报功,只是让大家到村口的晒谷场听一个全副武装的县令训话。。。。。。

第382章 乡亲们,大明朝又回来啦!() 
就在大家伙都感觉到不对劲儿的时候,那个书生扮强盗的县令突然开口了,一开口就把大家伙吓了一大跳。

    张煌言张大县令大声道:“乡亲们,本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大明朝又回来啦!”

    啥叫大明朝又回来了?还走吗?

    一二百个面孔晒得黑漆漆的觉华岛父老乡亲全都惊呆了,愣愣地看着张煌言。

    张煌言是“亲民官”,所以努力装出一副亲民的模样,和气地说:“本官是觉华县的新任县令张煌言!”

    觉华县县令。。。。。。觉华岛的父老们还是呆呆的,不是惊呆,而是给吓呆了!

    大明朝不仅回来了,看这样子还不打算走了!还在觉华岛上设了个县,连县令都有了。。。。。。这可怎么办?难道太平日子就到头了?早知道就不应该留在岛上,应该去宁远城跟吴家人西迁啊!

    张煌言看着大家伙都跟木头人似的,只是傻站在那里,也不知道欢呼一下——大明朝都回来了,那么好的消息,你们难道不高兴吗?难道担心大明朝廷在觉华岛的治理不长久?

    想到这里,张煌言决定再给大家伙一个惊喜。

    “乡亲们,尔等可以放心,大明既然回来了,就不会再走了。朝廷不仅设了觉华县,还设了总督辽东军务衙门和辽东巡抚衙门!将来也要迁到觉华县来的!”

    完了,完了。。。。。。觉华岛的百姓吓得腿都软了。大明朝居然还设了总督辽东军务衙门和巡抚衙门,还要迁到觉华岛上来——这是怕大清国懒得攻打觉华岛,所以要设两个招人恨的靶子吗?这下大家还有活路吗?

    张煌言看见百姓们一个个被感动的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决定再加点料,提起嗓门,大声道:“本官既然来了觉华岛,就会觉华岛,和尔等共进退同存亡,哪怕粉身碎骨,也不会让东虏把觉华岛夺回去了!”

    啊!都要粉身碎骨了。。。。。。觉华岛的百姓们都被吓哭了!

    他们可算是完了!觉华岛又要变成大明大清血战的前线,等到冬天海面冻上的时候清兵就来了,到时候大家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呜呜呜。。。。。。”

    百姓们痛哭流涕,张煌言则有点欣慰,百姓显然是被他这个与民同存亡的好县令给感动了!

    “莫哭了,莫哭了。。。。。。”张煌言安慰道,“本官知道你们苦鞑久矣,不过你们的苦日子已经到头了!如今大明太子抚军,政治刷新,上下同德,已经有了中兴气象,所以绝不会将觉华岛这个反攻辽东的据点拱手让出,你们大可以放心了!”

    还能放心?放心去死吗?百姓们的哭声更响了,弄得张煌言一头雾水。

    这是什么意思?虽然自己是天下少有的好县令,但是你们也不必感动成这样啊!

    “好了,好了,别哭了!都别哭了。。。。。。再哭老子他n的不客气了!”喻大仁这时咋呼起来了,他在基层呆得久,还都是在一线摸爬滚打,当然知道一帮老百姓为啥哭得和泪人似的。

    他板着脸安慰道:“你们哭什么呀?有本官和你们的张县尊在,觉华岛还能丢了不成?而现在才四月份,到冰封海面还有他n的六个月,有这点劲头哭,还是留着帮朝廷修城墙!城墙修好了,你们就有活路了!

    不叫你们白辛苦的,管吃饱,一天一人再给三升白面。。。。。。谁他n的敢不来干活,一律按通虏处置!”

    喻大仁是武官,顶盔贯甲,还留了连鬓胡子,看上去挺凶残的,现在一发怒,把一群哭天抢地的老百姓给震住了,谁都不哭了。

    看到老百姓不哭了,喻大仁沉着声又道:“凡是大老爷们,都他n的把辫子给我割了!谁不割,那就割脑袋!”

    还要割辫子!觉华岛的百姓们心里那个苦啊!辫子可是大清顺民的证明啊!要是割了,以后大清朝回来了,可就没一点活路了!可要是不割,脑袋马上就没了。。。。。。

    喻大仁也不容他们拖延,当时就有拿着匕首的兵将上前去,把所有男子后脑勺上的那根辫子给割了去。

    看着人民群众都很配合,喻大仁满意地点点头,摸出一把打制的银币——这是盐商银行发行的“半两币”,因为打成了一个圆形,所以又称“银圆”。这种半两银圆刚刚投产,产量不多,全都给了克难新军“试用”,也就是拿来发军饷了。

    朱慈烺现在的克难新军中的“诸师军”,已经扩充到了六师又十五团,算上辎重兵,总数接近十万人。其中约有一半是在朱慈烺压服史可法前入伍的,都在南直隶分了土地,是朱慈烺最核心的力量。通过他们,朱慈烺不仅能牢牢掌握诸师军,而且还能牢牢控制诸卫军——诸位军一共有登莱七卫、汝宁五卫、安庆一卫、建阳一卫(太平府)、湖口一卫、凤阳八卫一所等部,可以出动的诸卫新军总共二十三协又一营。其中的中高级军官,都是朱慈烺的“元从集团”出来的。

    而为了给十万人的克难新军诸师军,一千多人的诸卫军骨干,两万人的水师官兵发饷,朱慈烺的朝廷现在每月要开销出去五十万多万两白银。折合成半两银圆,将近一百一十万枚!盐商银行当然没有这样的产量,目前每月的产量也就是几万枚。

    喻大仁掂了掂手中的银圆,笑着问:“这里有几块银圆,是盐商银行刚让人打造出来了,一块重半两。你们谁能告诉老子岛上有没有鞑虏的人,哪儿有可以前往辽西岸上的船只,银子就归谁了!”

    觉华岛的面积并不小,大约有十二三个平方公里,地形也挺复杂的,大部分陆地都被山丘树林覆盖。如果没有人带路,就靠喻大仁的那点手下,三五天都搜不干净。

    另外,觉华岛上有渔民和渔船,必须得在第一时间把他们都控制起来,免得有人去给辽西岸上的清军通风报信。觉华岛距离辽西岸边不过十几里海路,大股的清军过不来,小股偷渡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所以喻大仁就想把觉华岛封锁了,好多赢得一点时间,以便在岛上修建一座紧靠海岸的简易棱堡——棱堡这种建筑其实也是可繁可简,并不一定有多高大上。

    实际上,棱堡只是把城堡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堡面,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从而大大增加进攻的难度。

    另外,为了有效抵御炮击,棱堡的城墙也会修成一个倾斜面,以增加弹开炮弹的几率和城墙的厚度(同样的工程量下,斜面城墙比平面城墙厚)。同时,棱堡城墙的高度一般也会低于传统的城墙,以减少被炮弹击中的概率——虽然低矮的城墙相对于高大的城墙不易守卫,但是凹多边形城墙带来的交叉火力又能弥补这一缺点。

    因此,一座用土木和沙包堆成的简易棱堡,只要守军的火力足够,意志力也不是太薄弱,就很难被敌人攻破。除非进攻一方拥有足够的数学和工程学知识,可以找到棱堡的射击死角布置火炮。

第383章 辽西危急!大清危急!() 
“中堂,这是宁远中后所的塘报。。。。。。上面注了火急。。。。。。”

    内秘书院的一个检讨,同时也是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心腹的张承忠,正跟在范文程屁股后面,手里还捧着一叠公文翻看。在宁远城内,被钦差大臣范文程占用的一处衙门的大堂上,还拥着一堆人,都是关宁军系统留守在宁远的官员,正听着范大钦差指手画脚的分派任务。

    “粮食都打包装车了吗?这一去可是2000多里地,没有两个月别想走完,一路上人吃马嚼的可不能少!这一批要走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