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223章

抢救大明朝-第223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范文程虽然也一肚子计策,可他对南朝的事情不大了解。。。。。。那些南朝的文臣大将他都不认识,更别说那个抚军太子了。

    “王爷,”范文程也注意到多尔衮的目光了,感觉出班跪奏,“奴才觉得南朝太子还会有后招,奴才担心他会从北洋海上骚扰辽东。

    另外,这些日子朝鲜国已经来了几波使臣求救了,说是被倭寇占了个什么济州岛。奴才觉得这事儿说不定也和南朝太子有关。。。。。。”

    还真被他给猜着了!

    不过多尔衮压根不在意——不就是个破岛子嘛!还是朝鲜国的,大清朝才不在乎呢!

    倭寇真要打朝鲜,等打到汉城再说吧!

    不过明军袭扰辽东的确是个麻烦!辽东是大清龙兴之地,如果大明登陆上去,对八旗的人心打击可不小。

    朱慈烺拿东莪格格的事儿戏耍多尔衮,多尔衮可以忍,甚至可以在朱慈烺答应不立正室的情况下,把东莪许给朱慈烺做小——东莪格格毕竟不是公主,亲王之女给和大清平级的大明皇帝做贵妃,也不是太掉份儿。

    可是朱慈烺一旦出兵辽东,那多尔衮可就忍不了了。。。。。。

    多尔衮沉默了一下,“辽西那边,关宁军的家眷走了多少?”

    “刚走了两成。”范文程回答道。

    “你辛苦一下,去一趟辽西,督促他们抓紧时间。”多尔衮道,“今年夏天结束前都得走完!”

    “好,奴才明日就动身。”

    多尔衮点点头。关宁军的家眷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控制吴三桂的筹码,但同时也是多尔衮的心病。因为关宁军的根底其实就是辽东边军世兵,往上追溯就是辽东军户。这些人世代当兵,家里面可不是只有一个能上阵杀人的。

    有些上了年纪或是还没成年的男丁,一样能打能杀!

    譬如那个黄得功,12岁就上阵杀人赚赏钱了!

    现在关外的满洲人基本上都入了关,所以这四万户关宁家眷就成了一个相对庞大的军户集团,一旦他们被朱慈烺划拉过去,多尔衮可就哭都来不及了。

    另外,辽西走廊上还有许多明军留下的城堡。万一有一部分关宁军的丁余和从海路来的克难新军一起据守那些堡垒,切断辽西走廊。对于大清而已,那可是有致命威胁的。

    当然了,没有关宁丁余配合,明军也可以登陆。几百几千的没什么问题,上万也有可能。再多可就不容易了!毕竟登陆部队也得带补给啊,以北洋水师的运力,能拉多少人上辽东、辽西?而几千上万的步兵,又能对大清留在辽东、辽西的兵马构成多大威胁?

    可要是关宁丁余被拉拢过去,那人数可就多了,能上阵的人数兴许能达到两三万!而且关宁军家眷还有许多马匹可以用,登陆的明军得到他们的支援,立马就有骑兵了!

    所以多尔衮一直想要把关宁家眷挪走,哪怕交还给吴三桂,也比被朱慈烺拉去要好。

    而现在吴三桂已经入了潼关,把老巢摆在了宁夏、甘肃,算是偏安西北了——多尔衮本来就不指望他去和明朝打,他能和李自成的人争夺陕西,别来东面添乱就行了。

第380章 狮子搏兔,须尽全力() 
“王爷,”范文程明天才走,所以今天还得继续给多尔衮出谋划策,“奴才觉得咱们现在很难把李自成从西安、襄阳给驱走了。。。。。。一来是李自成自己不肯走。奴才得到消息,说李自成在襄阳、陨阳给他的老营兵分了土地、奴仆,老营兵都变成了老爷兵,如何能走?”

    多尔衮眉头大皱,轻轻点头。这件事的确出乎意料——李自成居然在向大清和明朝的朱慈烺学习!

    现在几万老营兵把襄阳、陨阳的土地给瓜分了,变成了地主老财。几百万亩土地和上百万的人口就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他们怎么肯轻易放弃?

    而且襄阳、陨阳的地形也不利于进攻,真有几万大顺老营兵拼命死守,大清敢强攻吗?八旗子弟才多少人?真打死个几万,那不玩蛋了?

    范文程接着又道:“二来,朱慈烺现在摆明了要和咱们开战,这是替李自成扛下咱们的一半兵力。咱们是没有办法置南朝于不顾的。。。。。。就算王爷能忍,下面的人也忍不了啊!”

    “可不是嘛!”多尔衮吸了口气,道,“一个格格,本王为了大清国有什么不舍得的?而且朱慈烺的确是英雄,绝对配得上东莪。

    可是朱慈烺不会为了一个女子就善罢甘休,他一定会在辽东、辽西找事儿。”

    这个多尔衮能为大清开创二百多年天下共主的基业,当然有其过人之处。而他最大的过人之处,就是头脑非常清晰,看问题非常透彻——他在北京周围搞得那些事情,虽然被后世抹成弊政,但他要不这么干,历史上大清国多半就是个大金国的局面,绝不会有二百多年的江山!

    而在这个时空,他在大沽口之战后,就把朱慈烺看成了一个可以和自己相提并论的对手。。。。。。对于这个对手,他没有半点轻视的意思。

    所以他一直不愿意在彻底打败李自成前,同朱慈烺来一场全面战争。哪怕朱慈烺上回发动了一场旨在侧应李自成的北伐,多尔衮都没有发动全面反击,反而打算把女儿嫁给朱慈烺。

    “王爷圣明!”范文程道,“朱慈烺的确是英雄豪杰,所以我大清必须全力对付他,绝不可以偏师应对。”

    “没错,狮子搏兔,须用全力。。。。。。”多尔衮点点头,眉头紧皱,“而且朱慈烺也不是一般的兔子,不容咱们不尽全力啊!”

    范文程皱着眉头,“即便尽了全力,也只能止步长江北岸了。”

    多尔衮摇摇头道:“不是长江北岸,而是淮河北岸!”

    “淮河北岸?”济尔哈朗皱眉道,“淮河又不大宽阔,冬季的时候水位甚浅,据守还能涉渡,我满洲大军怎么会过不去?”

    多尔衮笑道:“我读了史书,发现自古取江南者,多是由汉入江而得手的,单靠东路涉淮渡江而全取江东是极难得手的。。。。。。如果江东不能平定,江淮也很难全取。毕竟淮南相对淮北地形狭窄,淮东水网遍布,淮西又有大别之险。临近长江还有安庆、和州、江浦、仪征、扬州、瓜洲、通州等城池可以依江而守。我们即便得了淮南大部,也得久驻大兵,为持久之防。从淮南所得的那点税收,恐怕还不够支付兵费的。

    况且南朝在山东布置极多,特别是有一座登州坚城位于渤海之滨,可以驻扎舟师水军,如今是什么北洋水师之巢穴。如果不能将之拔除,辽东、辽西、北直隶沿海便再无宁日。辽东、辽西、北直乃是我大清根本之地,如果日日夜夜都在南朝兵锋之下,淮南之地即便得了也不能长久坚持的,那还不如顿兵淮河以北。先全有山东、河南之地,再徐图荆州襄阳。如能得到荆襄诸郡,再来考虑取东南之计吧。”

    “还是摄政王高明!”济尔哈朗听完多尔衮的长篇大论,佩服地点点头,“那咱们该怎么平了河南、山东?朱家太子既然盼着咱们进步兵河南、山东,他必然有所准备,河南、山东,怕不易取吧?”

    多尔衮思索了一会儿,皱眉道:“既然要狮子搏兔,就得把老十二(阿济格)和老十五(多铎)的大兵从陕西撤出来。。。。。。也不能撤干净了,得拿住潼关、延安和榆林,如此就能占据陕西的地利。其他的地盘,就让吴三桂和李自成去争。”

    根据多尔衮的布置,陕西就是清、顺、吴三分天下了——而他这番布置,也等于将吴三桂看成了一个半独立的势力。

    济尔哈朗心算了一下:“肃王收拢了不少新附兵,手头有六七万人,英王、豫王带去陕西的兵马不下五万,留下两万,还能抽出三万,合兵一处就是十万之众了!”

    这十万人当然不可能都是真满洲,真满洲的数量加一块儿也没那么多啊!即便把编入各个旗的汉军都算上,也拉不出十万之众。这十万人之中,有三四万人是所谓的绿营兵,他们原本要么是明军,要么是地方上的豪强,也有一些是大顺军系统内的边角料。现在都被清朝收编,拿得是一两半到二两银子的饷。不过他们当兵打仗的劲头并不差多少,因为跟着八旗大爷可以烧杀抢掠。。。。。。

    在历史上,这帮绿营兵在攻打南明的时候,手段之狠,劲头之足,绝对不在八旗之下!

    多尔衮点点头,“山西那边还得用兵,可以让老十二带兵去对付。。。。。。先对付大同,再收拾吕梁山上的那个代王!”

    “摄政王,要攻大同城了?”

    “不攻城。”

    “还是围困?”

    多尔衮笑了笑:“也不围困。。。。。。他们坚壁,咱们清野。本王就不信他们能在大同城墙里面种庄稼养活自己!”

    “高!实在太高了!”

    “摄政王英明!”

    “有摄政王在,咱大清在北地的基业算是稳了!”

    武英殿内,顿时就是一片颂扬赞美之声,多尔衮也得意的放声大笑起来。过了一会儿,才收起笑声,再一次沉下了脸色,看着济尔哈朗:“郑王,您看肃王他能担当起指挥几万大军的重任吗?”

    肃亲王豪格现在是东路清军的主帅,目前已经率兵攻占了开封府城,还接管了吴三桂入潼关后留下的地盘。接下去如果要进攻明朝在山东、河南的地盘,他理所应当该是主帅。

    可多尔衮却不想让豪格立下大功,上回让豪格在北京捡了便宜,不得已复了他的王爵,这次他要是得了山东、河南,是不是得给个辅政王?而且他还有点不放心豪格。。。。。。豪格这家伙笨头笨脑的,可别让阴险狡诈的朱慈烺打败了!

    “摄政王,您是想。。。。。。”济尔哈朗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多铎当主帅如何?”

    “摄政王,”济尔哈朗摇摇头,“您觉得肃王和鳌拜他们能听豫亲王的指挥?”

    “那豫王也不会听肃王的。”多尔衮太了解自己的这个亲弟弟了。

    多铎自己有一次当皇帝的机会,被豪格他爹皇太极搅黄了,他儿子多尔博也有一次当皇帝的机会(多尔博是多尔衮的继承人),又被豪格给搅了。

    这新仇旧恨加一块,可别没打败朱慈烺,他们叔侄俩自己先咬起来了。

    济尔哈朗想了想,“要不让他们各打各的,让肃王继续打河南,让豫王打山东。”

    多尔衮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他又对何洛会道,“何洛会,你也动一动吧,带上一万八旗兵和一万绿营兵去支援多铎。”

第381章 登陆觉华岛!() 
就在多尔衮下定决心,改变驱虎吞狼的计策,转而对山东、河南的大明地盘发起进攻的时候,朱慈烺那边也没闲着,而是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大明崇祯四月初四,数十条沙船穿破了清晨海面上的雾气,轰的一声靠上了觉华岛“腰部”南侧海湾中的沙滩上面。

    当先一条沙船还未曾停稳,方形的船艏上就放下两根长长的跳板。然后就是身穿红色布面铁甲,头带铁打的战笠,举着火绳已经点燃的斑鸠脚火铳的明军,呐喊着沿着跳板冲下来了。还有一个一手持着手铳,一手挥舞着腰刀的军官,也跟着一块儿从船上下来。

    与此同时,另外几十条船上也伸下跳板,一队队全副武装的明军,潮水一般就冲上了辽西觉华岛的滩头。

    这些明军,无论官兵,一个个都神情紧张。

    “有没有人瞧见鞑子?”

    “没有,没有瞧见鞑子。。。。。。”

    “这里是鞑子的地盘,要小心。。。。。。”

    “快快,列阵,火铳在前,弓箭手居中,刀牌列在两侧,长枪手居后!”

    “鞑子随时会出现,快快列阵!”

    军官们已经反应过来了,都声嘶力竭的嚷嚷着,指挥自己的部下在觉华岛的沙滩上列出了四个的营方阵。

    今天在觉华岛上登陆的,是登莱新军登州协下属的四个营。登州协是诸卫军,在克难新军中差不多算“三线”部队了。不过这些“三线”的战斗力却并不弱,甚至比不少“二线”,也就是尚未改编成“模范团”的诸师军要强不少。

    这是因为诸师军的团都已经确定要“模范化”,也就是改编成运用莫里斯战术的欧式部队——这需要配备大量的火铳、拼接式的板甲和三磅团炮。还要进行莫里斯式的队形训练,还要培养大量的军官和炮兵。

    这可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没有个两三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全部完成。

    而现在正在接受“模范化”的十二个团还没整完呢!余下的二十多个步兵团,就只能用长枪、刀盾和弓箭凑个数,不仅没有火器可以用,连好弓都没多少。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