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217章

抢救大明朝-第217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楚藩朱慈照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多朱慈烺这个好哥哥的安排非常不满!

    他不想当楚王,也不想去荆州城拉仇恨,更不想娶一个比自己大五岁,还结过婚的左梦梅——这事儿要怨李自成,瞎保什么大媒,愣是给左梦梅安排了御营的一个掌旅当夫婿。

    结果左梦梅的夫婿在山海关之战中阵亡,让左梦梅当了小寡妇,还让朱慈烺惦记上了。。。。。。而左良玉拒绝嫁女给朱慈烺后,朱慈烺又让侯恂出面保媒,把左梦梅嫁给了楚王朱慈照小朋友。

    而左良玉和侯恂的关系不一般啊。。。。。。他一出面,而且还是一桩看起来对左家军很有利的婚姻,左良玉自然不会不同意了。

    所以今天就是朱慈照小朋友的好日子了。。。。。。可朱慈照却郁闷的很,他现在只想见到爸爸崇祯,根本不想结婚。而且他还听说了朱慈烺囚父篡权的事儿,对他的好大哥产生了一些误会!

    “王爷,花轿都快进王府了,您可不能再耍小性子了!”王承恩看着崇祯皇帝的这个儿子一点事儿都不懂,急得眼泪都快滴下来了。

    左梦梅昨天就在左梦庚、邱磊的陪同下到了荆州,住在邱磊的总兵府内,今天上花轿过门子。因为她是王妃,所以朱慈照这个王爷得去接亲撩轿帘拜天地。。。。。。一大堆事儿呢,没时间跳水自杀的。

    “王伴伴,”朱慈照一扭头,委屈地看着王承恩,眼睛里面还含着泪花儿,“你说这是父皇的旨意吗?不是说父皇被春哥儿挟持了吗?他不可能下这样的旨意。。。。。。这不是父皇的意思,对吗?”

    “王爷!”王承恩看了一旁面色如常的侯恂,跺了跺脚,“您就是为了皇爷,也得把左梦梅娶了。。。。。。”

    朱慈照想了想,又问:“娶了左梦梅,左良玉就会发兵清君侧了?”

    怎么问怎样的问题啊。。。。。。被太子知道了还了得?

    王承恩急得额头上冷汗直冒,回头又看了侯恂一眼:你不会去向太子爷揭发楚王吧?

    侯恂笑了笑:“王爷年幼。”

    “对对对。。。。。。”王承恩道,“年幼无知!”

    侯恂笑道:“千岁爷英明,是不会和小王爷计较的。”

    还是要揭发啊!

    王承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侯恂是朱慈烺的讲官和重臣,当然不能替楚王隐瞒了。

    好在如今左家军和南京方面不对付,就差挥军东下了!所以也不怕朱慈烺一道令旨就要了小王爷的性命。

    “王伴伴,你说呀,是不是孤王娶了左梦梅,左良玉就会发兵清君侧?”

    朱慈照大概是在闯王那边学坏了,造反精神十足啊!

    王承恩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怎么也不能让朱慈烺跳了王府池塘啊!于是跺跺脚道:“对!只要王爷娶了左梦梅,左大帅就会出兵清君侧了!”

    就在这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隐约传来,看来送亲的队伍已经到了!

    朱慈照很快就要和左梦梅大姐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而就在朱慈照和左梦梅喜结连理的同一天,在武昌侯府内,脸色惨白,精神萎靡,还不住咳嗽的武昌侯左良玉正和他的狗头军师黄澍一块儿,和那个从大同南下,途径了吕梁山、长安城、南阳府、襄京府后抵达武昌的代王使者陈永熙见面。

    “。。。。。。侯爷,据下官所查,流寇已经在襄阳、陨阳二府圈地数百万亩分配将士,所作所为同鞑虏在北京周围如出一辙。显然是学了鞑虏的方法害民,不再用三年不征蛊惑人心了。此举虽然会让流寇丧失蛊惑之能,但却也能凝聚流寇的人心,变流寇为坐寇,接下去很有可能以襄阳、陨阳为根本,吞并湖北各州府。还望侯爷多加小心!”

    “哼,又一个掠夺民田之寇!”黄澍恨恨地说,“鞑虏如此,流寇如此,连挟持圣上的太子也这么干。。。。。。一个个如狼似虎,就知道害民!”

    什么?连太子也这么干了?陈永熙一愣,心说:看来这次南下赌对了,得赶紧去南京投靠啊!

    “陈纪善(纪善是王府官职),”左良玉沙哑迟缓的声音响起,“代王那边情况如何?还能维持吗?”

    “侯爷放心,”陈永熙道,“代王早就离开了大同,转移到了镇西卫的地盘上,在吕梁大山中建立了王府。现在吕梁群豪都尊王爷的号令,王爷身边还有精兵3000,足以自保。”

    “这就好,”左良玉笑了起来,“有代王和楚王牵制,太子应该不敢行篡夺之事。”

    陈永熙道:“能够牵制太子的怕是还有个五皇子。”

    “五皇子?他不是在李自成手中吗?”黄澍追问一句。

    陈永熙道:“下官见到李自成时听他说,一旦长安不保,他就要把五皇子留在城中。。。。。。”

    左良玉一愣,“这是要留给鞑虏?”

    陈永熙点点头:“因为上回鞑虏借道飞狐口袭了李自成的后路,他现在根本不相信咱们大明,所以才以此威胁。”

    左良玉道:“他能保住长安吗?”

    “保不住。”陈永熙摇摇头,“吴三桂的数万大军横穿关中,如入无人之境,这说明李自成没能在关中扎根。。。。。。没有根基,如何能持久对抗鞑虏和吴三桂的夹击?兵败只是时间早晚。所以侯爷一定要早做准备!”

    左良玉惨白的面孔一下皱了起来,李自成在吴三桂和姜瓖看来也许不算什么。可是对左良玉而言,李自成却是个不可战胜的强敌。

    因为他真正的实力在朱仙镇之战中都被李自成打光了!后来虽然又拉起了十余大军,还号称八十万。但是左良玉既老又病,早就没有精力严格训练部队,所以他的部队人数虽多,可是战斗力很弱。

    “依你之见,李自成还能支撑多久?”左良玉皱着眉头问。

    “一年!”陈永熙肯定地说,“潼关毕竟是天下有数的险要,很难从正面突破。李自成之前放吴三桂入关,实乃最大的昏招。等到吴三桂在宁夏、甘肃站稳脚跟,挥军东征之时,就是李自成失去关中之日!”

第370章 终于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咳咳咳。。。。。。”

    陈永熙前脚刚走,左良玉就是一阵猛烈的咳嗽,一旁伺候的一个老仆,连忙给左大帅递上个痰盂,左良玉往里面吐了一团暗红色的液体,才止住了剧烈的咳嗽。

    “侯爷。。。。。。”一旁的黄澍露出了关切的表情,“您没事儿吧?”

    “暂时还死不了。。。。。。”左良玉苦苦一笑,“一年半载总还是有的。”

    “侯爷,您可别这么说,大明还指着您呢!”

    “指着我什么?”左良玉冷笑,“东下清君侧?”

    “侯爷。。。。。。”黄澍也不敢接这茬了。

    历史上这位可是一个劲儿煽动左良玉东下去找弘光帝麻烦的,可是现在的黄澍却有段时间没提这茬了。

    因为瞎子都能看出来朱慈烺不是弘光!

    弘光是灰溜溜逃到南京,被留都的官员和勋贵捧上皇位的——他其实不是真正的君主,因为什么事儿都轮不到他做主。而朱慈烺是用9600火铳兵和骑兵打垮了南京勋贵的数万京营兵,成为南京之主的。

    虽然南京京营出了名的废,但是仍然不到万人把城给攻了,这也大大出乎左良玉等人的预料。

    所以他也就是躲在武昌装个疯,再捧着朱慈照和南京方面唱个对台,虚张声势罢了。连朱慈烺把半个湖广分给何腾蛟、常延龄统治,他都不敢武力抗拒。。。。。。更别说东下打南京了,这不是上门送人头吗?虽然左良玉身体不行了,但是他还想得个善终。对他而言,能舒舒服服的当个湖北王到死就心满意足了。

    而且他也不担心朱慈烺会来湖广找麻烦,因为他在湖广其实就是个各方面都放心的缓冲。

    北面的李自成不怕他,东面的朱慈烺也不惧他,西面的张献忠更当他是透明的。

    他在中间一摆,三方面都不担心,多好的事儿啊!

    如果他被朱慈烺、李自成、张献忠三方当中的一方拿下,另外两方面肯定要来争夺,湖广就又得大战一场了。

    而朱慈烺、李自成、张献忠现在都忙,没功夫在湖广开战,所以左良玉应该还能有一年时间慢慢病死。。。。。。

    可黄澍还想活久一点啊,他身体不错,一年内死不了。

    “侯爷,”黄澍想了想,“要不咱们西进四川?”

    左良玉叹了口气,他现在只觉得精神不济,浑身乏力,整日都昏昏沉沉的,哪有精力布置西进四川的行动?

    再说了,张献忠是那么好对付的?他刚在成都当了皇帝,现在正意气风发呢,左军现在的状况,去了也是送死。

    “还有一年。。。。。。”左良玉道,“还可以慢慢整顿,加强武昌、汉阳和汉口三城的城防。只要武汉三城能够守住,咱们就有办法!”

    黄澍叹了口气,心说:也只能这样了。还有一年,还能慢慢找寻出路。。。。。。。

    。。。。。。

    天色早已入夜,头顶上繁星闪烁,明月当空,天地之间一片静谧。看见这样美好的夜色,谁都很难将之争斗厮杀联系在一起吧?

    可是当立于潼关城外一处高坡上的李自成将目光从夜空转向大地之后,入目的却是一连串的营盘,一直延伸到了视线的尽头。兵戈肃杀之气,笼罩四野。

    这些营盘都是大顺军的大营,挖土成壕,斩木为栅,连营成行,从潼关附近的葫芦滩沿着黄河一路延伸开去,经过赵渡镇、洛水、朝邑城,止于郃水之畔。

    李自成的八万大军,就这样在潼关脚下展开,依托黄河布防,挡住了多铎所部清军的去路。

    清军的营盘就摆在潼关以东和黄河北岸(东岸),在这黑暗当中,李自成隐约可以看见清军营盘刁斗上的火把,一闪一闪,发出昏暗的光芒。

    和李自成这边八万大军的联营相比,清军的营盘要小得多,他们的人数不会超过四万,仅是大顺军的半数。而李自成又有潼关可守,有黄河可倚,怎么看都是立于不败的。

    当然了,他也不是没有一点隐忧。

    让这位大顺天子焦虑的事情现在有两件,一件是阴魂不散的吴三桂——现在吴三桂已经完全占据了宁夏镇、甘肃镇全境;平凉府境内的镇戎所、平虏所、西安所和固原州;庆阳府境内的安边所和庆县;位于黄河和平凉府之间的靖虏卫;临洮府西部的兰州、金县、狄道;还控制了甘肃镇和宁夏镇之间,原属于一些蒙古部落的地盘。

    这可是一大块地盘啊,而且二百多年来都是卫所将门聚居之地,大顺军打过去的时候,也没有遭遇什么抵抗,自然也没进行清洗,原本的豪强势力都还在。

    现在这些势力大多被吴三桂所收拢,成了吴家军的帮凶!

    有了这些土豪劣绅的支持,吴三桂就算在西北站稳了脚跟,而且也有了东征的余力。。。。。。

    而另一件让李自成忧心的则是八万大军在潼关前线的消耗过大,让大顺朝廷有点受不了了。

    因为三年免粮的政策还在执行,而大顺军这回又集结重兵于潼关,和清军打起了持久战。前线的八万大军只是战兵的数量,如果算上替大顺军转运粮草和修筑城池的民伕,需要李自成供养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另外,还有超过十万匹的各种大牲口也要李自成的朝廷想办法筹集草料。

    所以大顺朝的丞相牛金星这些日子都快愁死了。。。。。。因为李自成到现在还想着什么得人心,什么仁者无敌啥的。所以不愿意在关中放弃三年不征的承诺!

    既然不征,那就只能用银子去买。。。。。。而关中的土地本就贫瘠,又经过多年的干旱和战乱,粮价高昂。而且因为李自成的三年免粮政策扩大化后造成农民抗租赖账,使得关中的士绅和商人蒙受沉重打击,商业活动迅速萧条。原本覆盖陕西各地的陕商网络,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也就是说,牛金星拿着银子也很难买到粮食!

    李自成回到潼关城内的行宫中时,牛大丞相已经候了多时,看见李自成回来,就忙上去叩头。

    李自成打了个哈欠,挥挥手让他起身,看见牛金星愁眉苦脸的样子,就问:“丞相,你咋来了?怎么哭丧着脸面?”

    “皇爷,”牛金星说,“臣已经尽力了,实在筹集不到粮草。。。。。。如果再不开征,大军怕是维持不到下半年了。”

    李自成闻言陷入了沉默。

    “皇爷,”牛金星又道,“这些年关中的收成都不大好,又连年打仗,百姓都把粮食看得贵重,就是咱们出高价也不大愿意卖。而且卖了以后也没东西可买。。。。。。”

    “怎么办?”李自成问。

    “皇爷,征粮吧!”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