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198章

抢救大明朝-第198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要把朕囚禁在此?崇祯皇帝看着满脸都是狰狞笑容的朱慈烺,只是轻声一叹。

    其实这一天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了!

    他是失权被囚的皇帝!能保住活命已经不错了,想要复辟那真是千难万难了。虽然大明历史上有一个复辟的太上皇明英宗,可是景泰帝的本事怎么能和朱慈烺这逆子相比?

    逆子有那么多的死党,而且还掌握了那么多的土地和金银,根基越来越牢,难以动摇了。。。。。。可他也不能把亲爹囚禁在孝陵之旁啊——这里虽是南京外城,但实在是荒凉清冷。而且这思过宫怎么看都有点寒酸啊!

    人家李世民也知道为李渊营建大明宫,你个逆子就给朕住什么思过宫?这可不行,朕坚决不能答应!

    “春哥儿。。。。。。”崇祯可怜巴巴的看着儿子,想要求饶,却又说不出口。

    “父皇,来吧。。。。。。”朱慈烺看崇祯皇帝的样子怪怪的,不过也没往心里去,只是拉着他往思过宫走去,“父皇这次得在思过宫多住些时日了。”

    完了!真的逆子给捉了关起来了!崇祯的心是哇凉哇凉的,也没心思听朱慈烺说话了,只是木知木觉的被朱慈烺牵进了思过宫,进了一座刚刚落成,还散发着木材清香的大殿,还被牵到了一张椅子上坐好。

    这昏君已经在思过了?朱慈烺看着崇祯这样子,心里想着:其实你不需要思过了,你还思什么呀?老老实实当你的“明徽宗”吧!反正财务自由是有的,绝色美女也不会少你的,身体看上去也不错,年纪才34岁,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啊!

    父子俩各自落座后,三十三王,六位尚书阁佬,还有大元帅府的几个卫帅,还有右都御史张世泽,左都御史李明睿,还有定国公徐允祯,武定侯郭培民,泰宁侯陈延祚,恭顺侯吴汝征,镇远侯顾肇迹等一批在京的公侯,全都鱼贯而入,然后列成两行,给崇祯皇帝行了叩拜之礼。

    “起来吧,都起来,都坐了。”朱慈烺招呼众人落了座,然后就是一声叹息,“诸位,咱们到南京好几个月了。。。。。。一直都没正式祭扫孝陵。唉,不是为了修缮大工,更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不知道该在太祖高皇帝的地宫前说什么呀?”

    “能说什么?”崇祯皇帝突然开了金口,“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这是论语。尧曰篇上的话,据说是尧在禅位给舜的时候说的。也是后世君王下罪己诏时候的套话。崇祯皇帝也不知道是真信这套还是说习惯了,反正张口就来。

    “父皇,”朱慈烺同情地看着崇祯,“这罪己诏上的话,糊弄一下老百姓罢了,咱们可不能真的相信啊!”

    “什么?天下落到如今地步,难道不是朕这个皇帝无道?”崇祯皇帝认错的态度倒是好的,问题是他压根不知道错在哪儿?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自然是无道的,但是天下无道之人太多,非父皇一人尔!便是今天汇聚与此的诸君,也颇多无道之人!”

    “这。。。。。。”崇祯一愣,“你不是一直都是这个忠臣那个功臣的挂在嘴边,怎么现在都成了亡国之臣了?”

    朱慈烺摇摇头:“他们不是亡国之臣,而弱国之臣!国家因为他们而弱,可要是能有个英明神武的君王,知道国家的问题出在哪里,苦心经营,努力维持,还是可以平辽东,灭流寇,还大明一个半死不活的太平局面。

    不过如今的局面,却不能只靠明君,还得有实心任事之臣。。。。。。而要实心任事,就得知道咱们的国是如何败坏到现在这个局面的!

    咱们现在聚在这里,就是要找出问题所在!本宫不是要追究什么,也没有什么好追究的!因为诸位和本宫一样,都已经因为无道而损失惨重。。。。。。诸位大多是失了藩的王,失了家业的公侯,失了家乡的士大夫。虽然得到了一些赏赐,可以把日子过下去,但是以往的富贵却没了九成九,想必也该知道痛了!”

    原来朱慈烺不是要找崇祯的麻烦,而是真的要检讨大明朝二百多年来的为政得失——只有大家都知道了得失,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沦落到此,下一步的改革才能有足够的动力!

    “呜哇!”

    被朱慈烺怎么一说,大殿之内已经有人放声大哭了。哭的那人正是福王朱由崧!

    胖子命苦啊!打小就是养尊处优的天潢贵胄,王府里面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可是李自成一来,全都完蛋,连父母妻儿都没了,只剩下孑然一身。

    虽然朱慈烺又给他赐了府邸,又给赐了10000亩土地,还给了些金银。可是胖福王孤苦伶仃,身体也不好,除了借酒浇愁,也干不了什么,怎么不苦?

    他一带头,大殿里面顿时就哭成一片了。三十三个王大多是苦命王,只有衡王一脉还算完整,其他各家都是七零八落的,有些个还成了光杆王爷,想想都苦。

    至于那些公啊侯啊的,也都差不多,在北京的时候谁不是一大家子?现在还剩几个?谁没有一堆亲人死在乱世当中?想想都惨啊!

第334章 咱们为什么那么惨?() 
呜哇哇。。。。。。

    朱元璋还有一群大明开国功臣和靖难功臣的后代,现在就聚集在思过宫里面哭!

    也不知道孝陵地宫里面的朱元璋会不会被气得显了灵?

    朱慈烺看见这一幕,也只是叹息不已。大家的老祖宗都是什么样的狠人啊!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杀人如麻,杀人不眨眼的角色!

    子孙却这样没用。。。。。。

    “别哭了!”终于有人吼了一嗓子,是英国公张世泽,他现在是右都御史,东南那些世袭的“卫所之主”最恨的就是他领导下的右班御史了。

    全都是穷凶极恶的北京勋贵和世袭武官的子弟啊!

    本来和东南的“卫所之主”是阶级兄弟,大家应该互相关照,一起把大明朝给贪没了的。可是现在却翻脸不认人了,为了百分之十的奖金,全都猛如老虎恶如狼。东南的卫所主人们,不管是多少代的世袭指挥使、世袭千户,落在他们手里,不死也得被扒层皮——识相的就主动交出土地,还能带着浮财去城里当个富家翁。不识相的,全他n的给查抄了,本人还得流放海岛!

    而张世泽也没白得罪人,“百分之十”的奖励金里面,也有他一份儿。

    几个月的“张扒皮”当下来,他已经捞了好几十万了!

    可是在发财的同时,他也没忘记反思——大明东南没有一个卫所还能养兵了。而东南各地的营兵,除了高杰和黄得功两部尚可,其他也几乎都是纸糊的,不堪一用。

    “都他n的是咱们自己在造孽啊!”张世泽黑着脸,拍着胸脯,“我张扒皮这几个月到处查卫所,查倒了不知道多少家。。。。。。可是有一家是冤枉的吗?东南这里,还有一个卫所能养兵吗?没有了。。。。。。岂止是东南没有,北边一样没有啊!而且卫所的土地,不是咱们这辈给造没的,在咱太爷爷那辈就这样了!本来该养兵的土地,都他n的低价租给了当官的,当官的再租给小军户。本该用来充实武备,用来养兵的土地,都成了咱们这些人的生财之道了!咱们家家户户都发了,可是国家却没兵没将的,差一点就亡了!”

    他这话说得可有点太敏感了,说完之后,包括崇祯皇帝在内,众人面目上都是阴晴不定。

    朱慈烺这时点点头道:“英国公说得好啊!今日之议,乃是诊国家之病,思自己之过。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对于国家之病,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吧。。。。。。这国也不是本宫一个人的,大家都有一份啊!有什么不能说的?”

    “可不是嘛!”首辅魏藻德也叹了一声,他是通州三卫的军籍出身,本人又是少年得志的才子,“何止天下卫所的地都给偷了,各州各府的官田,一样三钱不值两钱的租给士绅豪门。。。。。。士绅本来是不免税的,后来开了免税,再后来又把本就不交多少的官田租子也当田赋一样给免了。全国那么多官田,都成了士绅发财的私田了!

    另外还有商税。。。。。。挂个举人、秀才的牌子,下面的税关就不敢收钱了。如果谁敢坏了规矩,那就是地方上士绅煽动抗税,而官府却毫不作为。万历年间那么多次抗税,大多就是这么闹起来的!”

    崇祯皇帝突然插话问:“不是都说税监不法,横征暴敛,以致逼反了百姓吗?”

    朱慈烺笑了笑:“当官的不办事,派出的太监,呵呵,自然要顺便多捞一点的,人之常情。而太监又都是孤穷之人,也没有治民理财的本事,他们要完成先帝的旨意,就得招揽爪牙办事。那些爪牙,当然也得捞钱。。。。。。而且他们知道自己来钱的路子长久不了,更得抓紧时间拼命捞,惹出民怨也不足为奇。可这事儿归根结底,还是诗礼传家的士绅在滥用朝廷的优待逃漏商税、田赋。而科举出身的官员和他们根本就是一伙的,不愿意认真的去收税!要不然,神庙爷爷为什么要派太监去收税?”

    福王这个时候已经哭好了,抹着眼泪道:“勋贵和武官吃军卫的,文官和士绅则偷税漏税,而咱们这些王爷也好不到哪儿去!不也一样接受大户的投献?河南境内,到处都是福王的田,福王的店,福王的产业遍及河南,其中有先帝赏的,也有许多是投献、诡寄而来的。

    而河南的官田、军田,也是几十万、上百万的赏给王府。。。。。。现在都没了,家都没了,人都没了,什么都没了!早知道,都拿去养兵不好吗?”

    刚刚袭封的周王朱伦奎接过福王的话,叹了口气:“咱们的人也太多了。。。。。。在遭逢大难之前,咱周王一系就有好几十个郡王府!至于将军、中尉更是多如牛毛。每个都要河南百姓来养活,的确是苦了百姓!”

    朱慈烺点点头,接过话题道:“这事儿也怨朝廷,总是信不过藩王,不愿意让藩王、郡王出来做事,对下面的将军、中尉,也一样是不相信的。不让他们出来做事,那就得养活他们了!结果人丁滋生,数量日众,直到后来养也养不起了!”

    他顿了顿,掰着手指头道:“一是勋贵、武官侵吞军卫土地;二是士大夫倚仗朝廷优待偷税逃税;三是藩禁严厉而宗室人丁繁殖,数目太多。。。。。。这三者,的确是咱们大明天下败坏的关键。

    在这三者之外,本宫还总结出几条过失,也说出来让大家议一议。。。。。。一是海禁;二是宗藩朝贡;三是十五不征之国!”

    朱慈烺的话一出口,大殿里面所有的人都愣住了。

    这位太子殿下想干什么?他是来孝陵请罪的,还是来向地底下埋着的朱元璋问罪的?

    海禁、宗藩朝贡体系和十五不征之国可都是大明祖制,是朱元璋开创的祖制啊!

    崇祯看了看朱慈烺,又看了看大殿中的王爷和大臣们,似乎在提醒大家:太子公然批评太祖,大大的忤逆不孝啊!

    朱慈烺嗯咳了一声:“太祖高皇帝被改得还少吗?九大塞王不就被圈起来啥事儿都不干了?既然先帝们能改,咱们就不能改上一改?有错能改,善莫大焉啊!”

第335章 要改革,要开放() 
崇祯皇帝又一次猜错了儿子的心思——这是正常的,朱慈烺的心思多坏啊,哪是他这个老实皇帝能猜到的?

    朱慈烺带着崇祯,还有在京的王公大臣到这个孝陵思过宫来,既不是为了逼宫,也不是为了思过,更不是为了向朱元璋请罪,而是为了召开一次事关大明朝改革和开放的会议!

    改革和开放这事儿,当然得有一次“王公大臣会议”来布署和推动了。同时,朱慈烺还必须统一内阁、大元帅府和王公大臣们的思想。

    统一了思想,改革和开放的事儿才能大张旗鼓的推进啊!

    而且,也只有走了改革开放的路子,大明的军事和经济才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要不然,老朱皇帝定下的十五不征之国、宗藩朝贡体制和海禁国策,就会成为大明走向海洋并且从海上获取力量的绊脚石。

    别的不说,就连设立“上海特区”,同荷兰、葡萄牙、日本建立正式且平等的外交关系的事情,都没有办法进行。更不用说向欧洲各国派出使团和留学生了。。。。。。

    如果没有正式和平等的外交关系,大明想要成系统的引入西方的科学军事技术,不说办不到,那也是困难重重。

    另外,大明如果想要在海上扩张,那么十五不征之国的限制就必须打破。否则这个也不征,那个也不征,向何处去扩张?

    第一个附和朱慈烺的当然是“张居正式的改革家”魏藻德了,那可是要名垂青史的人物啊!以后的魏藻德传就照着诸葛亮传来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