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197章

抢救大明朝-第197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护卫着骑着一匹白马的崇祯皇帝,轰然而出。

    崇祯皇帝之后,还有大队或乘车,或骑马的贵人相随。乘车的多是崇祯帝后妃公主一流,人数可比他在北京当明君的时候多了不少啊!骑马的则是大明的王爷。在京的三十三王,全都穿着亲王、郡王的常服,跟随在后妃公主的鸾驾之后。

    虽然一切都是从简,跟随的人员也不是很多——许多人已经跟着朱慈烺先一步去了孝陵——可崇祯身边的旗手卫仪仗护卫,跟随的太监宫女就有五六百人。跟着后面的天家贵戚也有好几十人,每人都有自己的随从护卫。七七八八凑在一处,便是三两千人!

    这般队伍从西圃鱼贯而出,行在南京的街道上,已经是二百年少见的浩大排场!

    从西圃出来就是宽阔的东牌楼宝院街,沿着这条繁华热闹的大街向东北而行,上太平里,过大中桥,穿过通济门大街,就进入了大明中央各个衙门和皇城所在的“核心区”了——现在皇城正在施工翻新,不过皇城以南的各个衙门已经完成了翻新,并投入了使用。

    进入南京“核心区”后,就是西长安街、长安右门、长安左门、东长安街、东皇城根南街,然后就是朝阳门瓮城了。出了朝阳门,沿着朝阳门外大街就能直达孝陵了。

    现在从东牌楼宝院街直到孝陵下马坊的各条街道,各处城门,全都调了克难新军的兵将,沿街守护。士气高昂的新军士兵,都换上了崭新的大红军服,头戴红笠,肩膀上扛着上了铳刺的鸟铳,五步一哨,沿街而立。这些都是克难新军下辖的四个“全火铳协”的精锐,足足出动了四千多人,将天子车驾将要通过的大街,戒备的密不透风。

    顺便提一下,在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五万的克难新军序列中,真正称得上精锐的,也就是四协火铳兵和两协铁骑兵,现在全都集中在南京。

    而以德意志洋将石瑞恩为首的五个洋将团很快就将全部就位,朱慈烺会和所有五个团队签订了中法文版的合同,其中四个洋将团各自负责一个“模范团”的训练——所谓的“模范团”就相当于“协”,不过编制上稍有不同,采取了荷兰莫里斯方阵的编队组织方式。最基本的作战单位是500人的营,而一个“模范团”下辖4个营,不包括辅助兵力,总共就是2000人。

    另外还有一个洋将团是炮兵军官组成的,根据合同,他们将按照瑞典炮兵的组成方式,为朱慈烺训练一个标准的野战炮兵团——由八个炮兵连、一个工兵连和辎重连组成。其中的六个炮兵连一共装备24门从澳门卜加劳铸炮厂购入的铜铸三磅野战炮,其余的两个连则装备12磅红夷大炮。

    现在四个“模范团”和一个“炮兵团”还没有成军,但是相应的人员已经集中到南京外廓南部的大校场军营里,正在加班苦练队列,妥妥的“697”,过年都没休息。

    所以今天能够拉出来保卫崇祯皇帝和朱慈烺的,就是4个火铳协和2个骑兵协了。

    在火铳协官兵警戒的街道两边,当然是人山人海了。

    天子出宫这等盛事,南京的百姓可多少年没怎么见过了!而且昨天刚有天子落水的传言出来,还透着浓浓的阴谋味道,仿佛有逆子等不及要谋朝篡位。。。。。。汇集在南京,等着考恩科的东南士子们也都没了读圣贤书的心思。今天听说皇上要去孝陵祭拜,全都上街来看皇上了——虽说昨天皇上就登了一次三山门。

    但那时天色已晚,而且皇上高高在上,下面的人也看不清啊——普通的士子百姓当然不认识崇祯,但是南京这里还有不少赋闲守选的官员,其中一部分当过朝官,都是认识崇祯的。

    如果他们认定皇上还好好的,那么士子们自然可以安心去考礼部试,否则的话。。。。。。就得好好想想了,一个弑父篡位的逆子,真能当上大明中兴之主吗?

    现在可是“孝子忠臣治天下”的大明朝,弑杀君父这种事情,那可是大逆不道到了极点的!

    这时山呼万岁之声,一阵接着一阵,开始在崇祯皇帝车驾通过的大街两侧响起。还有大嗓门的内侍骑马走在前头,一边走一边大呼:“圣上驾到,官民一体迎驾!”

    明朝的百姓迎驾时是要下跪的,不过到了明末时规矩不严,跪着就行,不必匍匐在地,是可以乐呵呵看皇上的,还有些退养守选的官员早有准备,现在拿出了单筒望远镜,远远的就开始侦察了。

    “是皇上!还骑着马,气色不错。。。。。。”

    “谢天谢地,皇上好好好的!”

    “皇上还在就好,大明有救了。。。。。。”

    “看来某人还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皇上来了,快快迎驾!”

    “恭迎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到崇祯驾临,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屏气凝神,深深拜伏下去,同时爆发出山呼万岁之声。

    呼声震天而响,让策马而行的崇祯皇帝心中一震。人心仿佛还在啊!不是说得人心就能得天下吗?人心还在,是不是说他的皇帝还能当下去呢?

    。。。。。。

    此时此刻,太子朱慈烺和在京的阁佬、尚书、侍郎、卫帅,还有公侯伯等一干爵爷,都已经提前抵达了孝陵下马坊外的行宫——下马坊外本就一座供祭扫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们沐浴更衣的行宫,已经年久失修,非常破烂。

    所以朱慈烺在抵达南京后,就命人将之扩建翻新,还亲笔书写了“思过宫”的牌匾,悬挂在了这处行宫的大门口。。。。。。这“思过宫”,顾名思义就用来闭门思过的好地方?

    也不知道谁要在这里思过?

第332章 谁要思过?() 
“千岁爷,您看这里还行吗?”

    问话的是神宫监掌印太监李继周。自打朱慈烺掌控了南京城后,他就成了孝陵就归了神宫监主官。李继周还奉命从原先的孝陵卫军户中募集了1400人,再加上200名净军,组成了新的守陵协,由净军火铳太监出身的元帅府千户许景弥担任协统。

    守陵军不再是班军,而是拿饷的募兵,不过他们原则上不会上前线,只好混年功拿土地。不过训练起来也没那么严格,不必“697”,军饷也比其他新军高百分之五十。怎么看都是很优厚的待遇!

    而原本的孝陵卫军户,现在都免除了军籍,成了寻常的民户。孝陵卫的土地是不可能分给他们的,不过他们却可以继续租种原本属于孝陵卫的土地——这其实也能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

    因为租种军屯卫的土地需要支付的田租很低,以孝陵卫所辖的上等水田为例,一亩水田一年的租金仅仅只有七斗大米。

    而一亩上等水田年产的大米,怎么都不会少于三石。三石缴七斗,即便扣除杂七杂八的成本,一亩土地还可以净赚两石。一户租上十亩,一年就能有二十石的净赚。以南京的米价,在扣除一家所需的口粮后,怎么都能有30两银子的收入。

    如果再种上一亩两亩的菜田,养上一点牲畜家禽,生活还是非常过得去的!

    当然了,这一亩收取三到七斗的田租比例,比起之前的军屯、官田所取田租的数目,其实是大大增加了!

    之前大明的田税总额里面是包括了官田田租的!在包括田租的情况下,明朝田赋收取最多的洪武年间,也不过3300万石。。。。。。按照当时的民田、官田数目平均,大约就是一亩一斗。

    而到了明末,在册的土地数目都有七亿多亩,比洪武年间大幅增加,可是田赋却只有两千万出头,有时候还收不足!

    与此同时,老百姓却觉得负担极重,到了要造反的地步。。。。。。其中的原因,当然就是国家失去了对土地和人口的直接掌握,只能乞食与士大夫!

    不仅田赋要靠士大夫的恩赐,连军屯官田的租子,也得让士绅过上一遍手,国家收得再少,和种地的农民是没有关系的。

    而朱慈烺在抄了南京勋贵和世袭武官的家,又夺了他们世代把持的卫所之后,就将得到的土地(包括官田、私田、隐田、军田)一律划为军屯田,归入军屯卫,然后再由军屯卫下面的屯所和租种土地的佃户直接签订契约。

    在军屯、勋贵和盐商土地集中的应天、太平府、镇江府、滁州、扬州府境内,截止崇祯十七年底,已经有1000万亩的土地完成了“军屯直辖”,另外还有超过500万亩土地被分配给了克难新军的中下级官兵。

    光是这1000万亩,每年就能收到600多万石的租子(这一带田土质量比较好),在扣除了“管理费”后,可以上交到大元帅府军屯卫仓库中的大米,仍然能超过500万石。。。。。。

    如果已经没收到手的5000万亩(包括清理出来的军屯和官田)中的4000万亩都能完成签约(余下的大部分都要分配掉),那么收入将能达到2000万石,即便扣掉百分之二十的“费用”,也能有1600万石入库。

    整个东南(还不包括山东、河南,那里是前线省份)的官田、军屯、隐田的数目,怎么都能超过一个亿,如果都能拿在手里,也不用收什么田赋了,收租子都四千万石了!

    而大明全国的农田,账面上的数目就有七亿多,实际上怎么都超过十个亿了,其中的官田、屯田,没有三亿也不少于两亿!

    那么多的田,居然只能收到2000多万石的税,还因为几百万两的加派弄到了民不聊生,天下皆反的地步,这到底是谁的过错?

    这事儿,也该到了要挑明白,说清楚的时候了。

    “千岁爷,您看这里会不会太简陋了?”李继周看着朱慈烺陷入了沉思,又提高了嗓门,“要不要在好好扩建一下?”

    “还要扩建?”朱慈烺一愣,回头看着李继周,“不过就是个思过宫,你要修得多富丽堂皇?”

    李继周眉头皱了皱,还想继续劝说,就看见两个骑马的净军连辔而来,远远就已经大呼:“皇爷到了,快快准备迎驾!”

    在思过宫的院子内静静等候的官员军将们立即纷扰起来,分班列队,文官由内阁首辅魏藻德带队,军将则由大元帅府军政卫都指挥使吴襄带队,一起向宫门外走去。

    朱慈烺回头看了一眼李继周,“孝陵卫旧城那边准备得如何?”

    李继周道:“都安排好了,足够让随驾而来的官员居住了。另外,灵谷寺内也整理过了,也可以住下不少人。”

    “享殿呢?”朱慈烺又问。

    “已经翻修过了。”

    “好!”朱慈烺点点头,“走,咱们去迎驾吧。”

    此时此刻,下马坊外,所有的车马全部停止了前进。崇祯皇帝在众人的注视下,矫健地从马背上翻下来。他这几个月虽然“沉迷女色”,可是并没有忽视锻炼和休息——他还想着有朝一日亲率大军北伐燕都呢!当然不能把骑马射箭的本事给丢了。再加上睡眠也充足,也没那么多烦心事儿缠着了。几个月下来,这个沉迷酒色的昏君居然显得荣光焕发,看上去还年轻了几岁,而且还结实了不少。

    崇祯下得马来,也不等朱慈烺带人出迎,就步履矫健,带着后面的三十三王还一群内官宫女妃嫔公主,大步向前,就往思过宫而去。他知道下马坊外有一处供祭扫孝陵的帝王官员休息更衣的行宫,但是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被修葺扩建,还命名为“思过宫”了。他健步如飞,带着一群太监宫女走在前面,走了一会儿,就到了思过宫外,已经有提前抵达的官员出来了,乱纷纷的向他下跪叩头。

    崇祯皇帝这才立住脚步,不经意间一抬头,正好看见朱慈烺亲笔所题的“思过宫”牌匾,顿时就是脸色剧变!

第333章 咱们得好好思过啊!(第四更)() 
“思过宫”是什么意思?

    也不知道是不是知道自己过错很大,崇祯皇帝的心一下子就虚了:思过宫,顾名思义就是天子思过之宫吧?而思过是要闭门的!难道逆子是要把朕囚禁在这暗无天日的思过宫内?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就想扭头离开,却听见朱慈烺远远的在喊:“父皇来啦!儿臣恭请父皇圣安!”

    遭了,逆子已经到来了!

    崇祯皇帝也知道走不掉,怎么可能让他走了?他这个皇帝说穿了就是光杆子,连看守西圃离宫的兵都不是他自己的,还能跑去哪儿?

    “父皇,您可算是到了!”朱慈烺依着礼数,给崇祯皇帝叩了头,然后才上前去拉着正在发呆的皇帝的胳膊,“思过宫里面已经替您备好了房间,您先随儿臣入内安顿,等安顿好了再商量怎么思过吧。”

    真的要把朕囚禁在此?崇祯皇帝看着满脸都是狰狞笑容的朱慈烺,只是轻声一叹。

    其实这一天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