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194章

抢救大明朝-第194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了半天,李自成终究还是学坏了!因为湖广的退路实在太吸引人了,他在陕西的局面也太困难,即便鞑子不打来,他也很难维持。因为陕西的土地太贫瘠,明朝时候的税额才一百多万石,够干啥的?

    “自然是亳侯了,”顾君恩道,“亳侯的大军就屯驻在南阳,距离襄京不远。”

    亳侯姓李,而且现在李双喜死了,李自成的一堆妃子又都不争气,到现在肚子都没动静。所以亳侯李过之子李来亨已经是“顺太宗”的唯一人选了!

    另外,李过还在南阳屯兵数万,都是老营兵!现在正好都带去襄京参加“土改”,一旦完成,大顺在襄京的根基可就扎牢了。

    “想想也只有他了。。。。。。”李自成点点头,“就叫李过屯兵襄京,君恩,这主意是你给朕出的,那你就去当襄京府尹,主持圈地重分吧!”

第325章 皇爷,水太凉!(今天五更,求月票)() 
“皇爷,这是在南京的几位王爷议定的祭扫孝陵的各项仪式,呈上来请皇爷过目的。。。。。。”

    卢九德垂着手,毕恭毕敬的站在西圃离宫后花园里池塘边的一处小亭子当间儿。崇祯皇帝正和挺着大肚子的选侍魏清慧,在花园里遛弯儿,刚到这处亭子中少歇。

    今天是崇祯十七年的除夕之夜,而明天就是崇祯十八年的正月初一——这可是最让崇祯皇帝头疼的日子了!

    因为皇太子朱慈烺早就说了,十八正月初一要隆重祭扫孝陵,并且正式向祖宗请罪,告知北京丢失,鞑子再入中原的消息!

    需要请罪的,当然是崇祯皇帝了!北京是他弄丢的,鞑子虽然不是他招来的,但是他当了17年的皇上,对鞑子作战屡战屡败,越败越惨也是事实,无法抵赖。

    总之,他这个皇上干得不好,必须向老祖宗朱元璋请罪!请罪什么的,崇祯其实也不怕,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下罪己诏最多的皇上了。

    他害怕的是请完罪后,就有乱臣贼子该提出请他退位让贤了。。。。。。

    逆子朱慈烺谋朝篡位的事儿在南京早不是什么秘密了,崇祯那么英明一个皇帝当然也知道的。

    现在向逆子劝进的乱臣、奸臣可是不少啊!

    在京的文武高官,在外的督抚将帅,大多已经递了劝进的奏章,几十个养在南京城的花瓶王爷,什么秦王、晋王、周王、衡王、德王、桂王、潞王、岷王、沈王、桂王、荆王,还有多达二十三家的郡王,也都上了劝进的奏章,请朱大太子早正大位!

    而在外带兵的鲁王、唐王,更是隔三差五一个奏章,哭着嚷着要朱慈烺当皇上,仿佛朱慈烺不篡了崇祯的皇位,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大明朝就得完蛋了。

    这群王爷实在是不配当太祖高皇帝的子孙啊!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疆臣、藩王、郡王都是奸的,好人还是有的,代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就没上奏章让崇祯退位,封地在桂林的靖江王也没上奏章让崇祯别干了。

    还有七省总督史可法,山东巡抚高宏图,三边总督王永吉、大同总兵姜镶、黔国公沐天波、总督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沈犹龙、广西巡抚方震孺、湖南巡抚何腾蛟、福建巡抚吴之屏这等封疆大吏,也都没有上过大逆不道的奏章。

    另外,总督湖北军务,武昌侯左良玉不仅没有劝朱慈烺再进一步,还公开力挺崇祯皇帝,反对朱慈烺篡夺皇位!正因为大明还有这样的忠良,所以逆子朱慈烺在篡位的问题上犹疑不定,才让崇祯皇帝有了崇祯十八年。

    可是崇祯十八年正月初一的孝陵祭祖,却让崇祯皇帝感到了危险。。。。。。一旦他在老祖宗陵前痛哭流涕的请罪,那么在京的诸王和大臣就有可能顺水推舟提出内禅!

    到时候逆子慈烺就能半推半就的在众人的拥戴下登极了。。。。。。这可如何是好?

    “皇爷!皇爷。。。。。。”

    魏请慧甜甜脆脆的声音在走了神的崇祯皇帝耳边响起,崇祯皇帝这才发现自己失态了。

    他接过卢九德递过来的奏章,就在亭子里面看了起来。奏章是以在京诸王联名的名义上给崇祯的——都的一些失藩而逃的废物点心,没一个中用的,可是朱慈烺偏偏发现了他们身上所余不多的利用价值。

    这些人可以作为大明宗室的代表!

    他们可以代表还存活在还效忠大明的地盘上的至少十几万宗室子弟提出和同意宗室改革办法。还能代表十几万朱元璋的子孙,要求领导无方的崇祯皇帝让位给英明神武的太子朱慈烺!。

    当然了,他们还能代表大明十几万宗室子弟,坚决要求废除宗室的税收优惠——宗室的税收优惠都废除了,那些高风亮节的士大夫还有理由继续享有各种不交税的优惠吗?

    所以这帮王爷,真是太有价值了!

    现在养在南京的王爷一共有三十三个,其中十个是亲王,二十三家是郡王——这明朝的郡王非常泛滥,好几百家都有!不过托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福,大部分郡王已经被消灭了或者被朱慈烺借口失藩给撸了。现在还得到朱慈烺承认的就只剩下二十六个郡王,其中靖江王在桂林,汝阳王朱聿鐭在汝阳,真阳王朱聿锷在真阳,都不用看朱慈烺的脸色吃饭。

    而在南京的王,则是一家一个府邸,亲王给一万亩土地,郡王给五千亩土地,自己收租过活,保证饿不死,多了可就不给了。如果他们还想要钱花,就得出仕替朱慈烺办事了——哪怕昧着良心帮太子爷篡位也得干啊!

    而靠着朱慈烺吃饭的十亲王二十三郡王总共三十三王,全部都是“流王”,也就是会“留级”的王,爵位会代降,传几代就是老百姓了。

    另外,能够袭爵的只有世子一人,庶子都得出来干活,实际上就是要朱慈烺赏饭。

    所以这三十三家王爷对待太子爷那叫一个乖啊,太子爷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也不会别的,就会听话!

    现在这帮混蛋王爷给崇祯皇帝议定的祭扫孝陵的仪式还能有什么好的?除了磕头请罪,就是请罪磕头。。。。。。也不知道会不会把脑袋给磕坏了!

    崇祯还没看完奏章,就忍不住咒骂起来了,“这群废物真是该死,居然敢欺负朕!真是太可恶了。。。。。。”

    嘴上骂着,他心中却是一阵无力的感觉。现在王爷们全都被太子掌握了,不听话一点,一大家子连饭都吃不上。。。。。。他们可大都是吃过苦的王爷,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

    卢九德也知道这群王爷被朱大太子拿住了命门,而三十三王如果一块儿拿着黄袍往朱慈烺身上披,崇祯可就真的是太上了!

    所以这事儿,还真的不能硬扛,得用巧招。。。。。。

    “皇爷,”卢九德还是忠心的,上前两步,到了崇祯皇帝身边,“奴才倒有个缓兵之计,可以多少缓一缓。。。。。。”

    “什么计策,快说!”崇祯急急地问。

    卢九德指了指身边的池塘:“皇爷,水太凉,水太凉了。。。。。。”

第326章 黑心太子 上(第二更,求月票)() 
大明崇祯十七年年三十的时候,好几千个在孝陵卫当兵的宗子,勉勉强强排出了几个不是很方的方阵。

    孝陵卫指挥使封思忠正骑着匹马,围着这几个方阵四下转悠,还不时骂上两句——虽然这帮宗子都是打不得军棍的存在,但是他们实在是不成器,练来练去,连个像样的方阵也摆不出来。再过一会儿,抚军太子就要来阅兵了,这副模样怎么见人?可别惹怒了太子殿下,把自己的指挥佥事衔给撸了。

    他原来是朱大太子的领班侍卫,一个多月前才以指挥佥事衔接了孝陵卫指挥使的差。

    在接下孝陵卫指挥使的差遣前,他还以为孝陵卫就烧香磕头的差事,清闲的很——他本来就是陵卫出身的,对于这一行再熟悉不过。可是接了差事才知道,自己是被朱慈烺这个黑心太子给坑了。

    没错,朱慈烺就是黑心啊!

    他还记得朱慈烺在一个月前是这么和他说的:“。。。。。。思忠啊,现在挂在陵卫下面领一份活命口粮的宗室有许多,不过选入孝陵卫新军的宗子和那些吃白食的宗室是不一样的,他们还是有希望的。所以一定要好好训练他们,不能把他们当宗子优待,一日三两操是不能少的,该打打,该骂骂,年三十的时候本宫要来阅兵!这也是对你的考核啊!”

    对了,朱慈烺这里的官可不好当了,从来都没有能上不能下的说法——除非是吴襄、吴三辅这样功劳足够吃一辈子的大勋贵。稍微小一点的军官,哪怕有指挥使的衔,一样得接受各种考核。

    不仅要考核,还要根据战功、事功进行公开评定——也就是一群上官或同级的军官,给你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评定等级。等级一共有上上、上中、上、中上、中、中下、下上、下中、下等九等。评了下三等的,当然得挨处分。不过这还不是最折磨人的,最折磨人的是一个传说中的末位淘汰制!还没有正式在全军施行,不过已经在四个火铳协、两个骑兵协和孝陵卫新军,都已经开始试点执行——凡是年度评比最差的旗队,全体军官都会被降职成为武士,而这个旗队所在的营的营级军官则会降级去接管最差的旗队。。。。。。这可是一夜跌回解放前了!

    为了不被降职,这些部队的营长和旗队长们,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不得不全力以赴的去操练军队。

    而封思忠所指挥的孝陵卫新军当然不会去和四个火铳协、两个骑兵协比末尾淘汰。谁都知道,这个卫是诸师、诸卫新军中的倒数第一。而且还和倒数第二有极大的差距!如果要在协卫一级实行末位淘汰,那么封思忠很快就会被降职了。。。。。。不过孝陵卫新军的表现也不能太差啊,要不然朱大太子一准翻脸!

    就在封思忠和他手下的军官们怎么也整理不好队形的时候,悠扬的军号声忽然响了起来,然后就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两名传骑飞驰而来,进了孝陵卫新城,就大声呐喊起来:“抚军太子千岁驾到!”

    朱大太子今天是兴冲冲而来的,他对这些同宗兄弟可是寄予厚望的。。。。。。这帮人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就是朝廷的包袱。可是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因为朱慈烺可以放开手脚整治这几千个包袱了!

    他早就计划好了,就要在这支由宗子组成的孝陵卫新军实行最彻底的末位淘汰制了——有可能被淘汰掉的不仅是各级军官,还有宗子的身份!凡是每季的全卫倒数第一的旗队,全体士兵都会失去宗子身份,然后就会面临除役或调离孝陵卫的处分。

    不过相应的,也有一个首位晋级的奖励。每季全卫第一的旗队,全体士兵都会得到晋级的机会,不是升官,而是从孝陵卫新军调入总税务司学堂接受为期一个月的税吏训练。然后就会被派去充当税务司和军屯卫的护卫,也就是“武装收税官”,这可是能参与军屯、税务所分成肥差啊!

    到时候他们的苦日子可就熬到头了。。。。。。

    当然了,军屯所、税务所一样会实行各种各样的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干不好就得淘汰!谁让这一届的大明宗子命苦,先遇上了反贼,现在又遇上了一个比反贼李自成还狠的黑心太子?

    哪怕是同宗兄弟,黑心太子也会充分发掘他们的剩余价值——这群宗子基本上都读过书,马马虎虎可以充当低级公务员。而且他们虽然血统高贵,但现在都处在孤穷末路,现在又背井离乡,想要投亲靠友都没门路了,只有跟朱大太子走了。

    之前没有安排,主要是因为位子不够,而且有许多低级官吏的位子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坐上去的。

    在南京城的衙门当个小官吏,当个伎术官,其实也不大困难。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都在朝廷眼皮子底下,有什么撑不住的?可要是外放出去当税吏管军屯,呵呵,这可都是得罪人的差事。

    没有点凶性,派出去也是被地方上的豪强欺负的命。所以朱慈烺就设立了孝陵卫新军,选了一批年轻力壮,又没什么大本事的宗子进来狠狠调教。

    出身岷王一系,自小在湖广武冈州长大的朱企锐今年只有16岁,和崇祯十六年被张献忠的部队打死的岷王朱企崟是同辈人。他的爹妈也在那场飞来横祸中没了踪迹,而他和几个同宗的兄弟则逃了一劫,先是流落到南宁,靠宁王一系的宗子接济着过了一阵。后来又和宁王系的子弟一起来了南京。

    而抚军太子对岷王一系的子弟还算照顾,选了一个“干”字辈的老头袭了王爵,算是把岷王一系支撑起来了。又让不少岷王派的子弟进入朝廷的各个衙门充当吏员,不过朱企锐没那么好运,只混到一个孝陵卫新军的小兵。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