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186章

抢救大明朝-第186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10章 我们谈谈嫁妆的问题吧() 
马蹄声隆隆如雷一般响动。三千二百铁骑,只是簇拥着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走在南京城外的官道上面。

    在他们身后,是无数各色旗号翻卷,更有数千扛着火铳的步卒跟随。两协骑兵,三协火铳兵,正护着朱慈烺出城去30里郊迎大明首富郑芝龙。

    这五协精兵,再加上由吴三辅、郑森领着去镇江迎接郑芝龙的中师火铳协,总共六协9600官兵,就是朱慈烺称霸东南的老本了!

    他现在把所有的老本都拿出来,而且还以最佳的状态,展示给郑芝龙看,当然是为了和郑芝龙好好商量嫁妆的问题了。。。。。。

    裸婚什么的,那是多尔衮的女儿才能享受的待遇——多尔衮一穷光蛋摄政王,还是少数民族,朱慈烺也不好意思问他要嫁妆啊!

    而郑芝龙的女儿还想裸婚?郑爸爸郑首富好意思吗?

    至于嫁妆多少,当然得看男方的实力了。后世要看房产证,要看文凭,要看年薪什么的。现在朱慈烺是封建国家的领导人,南京皇城都是他的,进士文凭也是他自己发的,年薪当然也无所谓了。。。。。。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国家领导人,真正能够展现实力的,其实就是枪杆子和刀把子了!

    有了枪杆子和刀把子,才能有封建主义政权啊!

    所以朱慈烺就一次性把自己的老本都拿出来给郑芝龙看了。

    在展示实力的队伍前头,还有不少传骑奔走往来,将前方郑芝龙大队人马的情况,不断的带来。

    “千岁爷,郑家大队绵延二十里,前锋已到十里之外!”

    “千岁爷,岗哨已经在四下展开完毕,闲杂人等都已经驱离。”

    “千岁爷,福建郑总兵正带领数十随从,先行赶来!”

    听到回报,朱慈烺勒住了战马,然后抬起右手,下达了全军停止的命令。然后又对和他一块儿出城的海军卫指挥使黄斌卿道:“黄卫帅,你和郑芝龙挺熟吧?”

    “千岁爷,臣和郑芝龙的确有些交情,”黄斌卿笑着回答道,“当年臣和郑芝龙一块儿对付过大海贼刘香。那刘香可厉害得很啊,袭扰广东、福建、浙江沿海,闹得东南不得安宁。他和郑芝龙原本还是把兄弟,后来因为郑芝龙受了抚才反目成仇的。。。。。。说起来郑芝龙肯受抚,也是朝廷之福啊!如果他和刘香一起闹,那可真是四面八方皆无安宁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郑芝龙的归顺的确是大明的运气——现在毕竟是17世纪,是海洋的时代了!

    而郑芝龙这个大海贼归顺后,大明就有了通往海外的桥梁。虽然郑芝龙打不过荷兰、西班牙、英格兰和法兰西的海军主力舰队。但是人家的海军主力也不会到中国沿海来转悠,现在可不是19世纪。而西方那些海上强国在中国沿海的武装商船遇上郑家的舰队,还是挺头疼的。

    要不然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实力,也不会答应向郑家交保护费了!

    有了郑家这张大牌,大明才能从海洋上获取抗清的力量,而不是为了海防而分散本就单薄的抗清实力。

    “黄卫帅,”朱慈烺笑着,“你和本宫说实话,郑芝龙为什么会受抚?受抚对他有什么好处?”

    黄斌卿笑着:“郑芝龙是海商,受抚自是为了图利。。。。。。而海商之利,则在经营贩卖。江南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日本国的漆器,此三者又处于一条航线之上。郑氏的商船可以从日本运出漆器,在宁波卖出一部分,然后再装上江南出产的丝绸、瓷器,运往广东、吕宋及南洋各地。

    在郑芝龙受抚之前,他家的商船是跑不了一整条航线的。从日本国过来后就只能在大员岛落脚,再由别家的船只跑大员和宁波,很不方便。”

    朱慈烺笑着问:“所以只要东南被朝廷牢牢控制,郑芝龙就是我大明的忠臣?”

    “啊,差不多吧,”黄斌卿笑道,“还是千岁爷英明。”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就看见数十骑飞奔而来,走在当先的,正是大师兄郑森。

    。。。。。。

    “臣福建总兵官左都督郑芝龙叩见抚军太子殿下!”

    一个晒得漆黑的高大汉子跪在朱慈烺脚下,应该就是大明首富郑芝龙了。而朱慈烺见了他却有点皱眉头——怎么和郑森不像啊!你怎么那么黑啊?是当海贼晒的还是天生的?如果是天生的,可别遗传给女儿啊。。。。。。

    他连忙往跟随郑芝龙而来的人群看去,都是黑不溜秋的,只有郑森和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文士(就是陈近南他爹)白一点。

    “快快请起,都起来吧!”朱慈烺一边笑,一边虚扶了郑芝龙一下,将自己的二号老丈人搀了起来。

    他发现郑芝龙长得比郑森壮多了,比自己高半个头,个子和吴襄、吴三辅差不多。

    “走,”朱慈烺拉着郑芝龙那只粗糙得不像话的右手,想象着郑茶姑的大手,只好暗自苦笑,“总戎,时候不早了,这几日天气也湿冷得很,不如先和本宫一起入城吧。”

    说着话,就拉着郑芝龙一块儿上了马,先带着他看了跟随而来的3200甲骑和4800火铳兵,而后才并辔往南京外廓的仙鹤门而去。

    仙鹤门就在钟山脚下,紧挨着钟山东麓,风景不错,因此有几所原属于南京勋贵的园子。那几家勋贵坏了事后,这些园子也被没收后重新分配。其中有一所赏给了黄斌卿,现在这所宅子已经被好生收拾过了,以供朱慈烺和郑芝龙歇脚。

    黄斌卿还有一重身份,就是撮合朱慈烺和郑茶姑的媒人——其实朱慈烺是纳郑茶姑为妾,不需要什么媒人的。但是纳妾也不能要嫁妆啊,朱慈烺之前也没向吴襄要过嫁妆。

    所以黄斌卿把郑芝龙、郑森,还有朱大太子请内堂奉茶之后,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只是说着寒暄的话语。

    说了半天,朱慈烺有些不耐烦了,干脆嗯咳了一声,笑吟吟问郑芝龙道:“郑总戎,你这次是要送女入宫的。。。。。。这嫁妆的事儿,现在是不是该说一下了?”

    啊?嫁妆?

    郑芝龙愣了愣,然后就冲郑森打了个眼色。

    郑森忙问:“千岁爷,舍妹是入宫当选侍吗?”

    “是啊!”朱慈烺笑着点头。

    “选侍是妾。。。。。。”

    “但是本宫会待她如妻子的!”朱慈烺厚着脸皮说,“令妹的一切待遇,都如太子妃,将来就如皇后。”

    如皇后。。。。。。

    郑芝龙微微皱眉,“如皇后”不就是“如夫人”吗?

    “师弟殿下,”郑森看老爹不说话,只好自己开口了,“您想要多少?”

    朱慈烺笑着说:“本宫听说郑家在福建省有土地不下一百万亩?”

    郑芝龙皱眉答道:“臣的确在福建沿海的购置土地百余万亩。。。。。。千岁爷难道想要臣的土地?”

    郑家在福建的土地并不都是购置来的,主要还是利用福建总兵的职权侵吞来的。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兴化、福州等四府。其中位于漳州、兴化、福州的土地对郑芝龙来说并不重要。

    但是位于泉州境内的永宁卫所属的金门所、中左所、福全所,以及泉州府辖下的同安县等处的大片土地,则是郑氏家族的根本之地!

    郑家的老巢安平城,郑家船厂所在的石井镇,就位于这块地盘的中心。

第311章 朱与郑,共福建() 
室内的空气如同死了一般的沉寂,郑芝龙的目光闪烁着,隐约流露出一点阴霾。朱慈烺则一如既往,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的首富岳父。

    他当然知道郑芝龙花费了十几年时间,在本该属于大明朝廷的土地上修建了安平城和石井镇。将原本的两处渔港变成了东南海上贸易的中枢所在!

    要郑芝龙交出安平城和石井镇,无异于与虎谋皮!没准就把这个大海贼又逼回台湾岛去了。。。。。。

    这当然不是朱慈烺的目的,郑芝龙对现在的大明朝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在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安静当中,朱慈烺笑出了声。

    “呵呵,老泰山舍不得了?”

    “千岁爷,百万亩田可不便宜,臣是商人,自然爱财。”

    郑芝龙的话倒也坦荡。不过他心里面的小算盘已经来来回回扒拉过了。

    朱慈烺不可能刨自己的根!他花了那么多心思拉拢郑森,还许了自己当大员侯,还同意自己以大明朝廷的名义去和日本国交往,还愿意帮着把荷兰人从大员岛弄走——也不知道他有什么办法?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千岁爷是想拉拢利用郑家的!

    “商人爱财,本宫一样爱财!”朱慈烺笑着,“老泰山,看来咱们俩还真是有缘啊,都是爱财之人!

    既然咱俩都爱财,那么就谈一谈生意吧。。。。。。咱们两家的联姻,其实就是一桩大买卖啊!”

    郑芝龙有些惊讶,这太子爷说话也太随性了吧?

    他沉吟着问:“不知道千岁爷想做什么样的买卖?”

    “朱与郑,共福建。”朱慈烺问,“不知老泰山意下如何?”

    共江南是不可能的!

    郑家能海战而不能陆战,而且也没有能在长江之中作战的水师,如何能共江南?

    但是福建还是可以拿出来“共一共”的,因为朱慈烺的朝廷对福建省的控制能力很弱。只能委任巡抚、知府、知县等官员,控制不了福建的军队——现在福建的军队都在吃郑家的饭,已经不能算是朝廷的武力了。

    不过郑家对也没有完全掌握福建,因为郑家归根结底是个商人集团,而不是一个如八旗集团那样的封建军事集团。所以郑家控制福建的着力点不是土地和人口,而是由工商业城镇。比如安平城和石井镇。。。。。。如果现在的福建和荷兰、英格兰一样,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城镇人口也足够多了,那么郑家也许真就是福建之王。

    但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泉城府城晋江县的居民大约就是五万户,福州府城更多一些。而郑家的老巢安平城和石井镇上的户数加一块还不到两万,其中多半还是水手。

    所以郑家在福建陆上的实力,是相当有限的,肯定打不过朱慈烺展示出来的6400火铳兵和3200骑兵。

    “千岁爷哪里话来?”知道自己的陆上武力有限,不足以对抗大明朝廷的郑芝龙哪里敢接下“共福建”的条件,连忙笑着道,“臣怎敢和朝廷共福建?”

    朱慈烺笑道:“那老泰山就当泉国公,领有泉州一府。郑森封大员伯,领有大员一岛和澎湖诸屿。以后泉州、澎湖、大员之地,就是郑家的藩国。

    另外,本宫再封老泰山当南洋大臣,主管南洋海上的通商、缉盗、海军等事务。并允许以南洋大臣之名,向过往各国商船征收保护费。。。。。。不知老泰山意下如何?”

    郑芝龙看着朱慈烺,似乎有些拿捏不定,过了一会儿才起身行了一礼,道:“千岁爷大恩,臣感激不尽,但臣无功不敢受封!”

    “无功可以立功嘛!”朱慈烺挥挥手,示意郑芝龙落座,“本宫希望郑家可以献上镇海卫、平海卫、镇东卫所辖的军屯田100万亩,如果有所不足,郑家要用漳州府、福州府、兴化府的民田补足。这100万亩,就算是茶姑的嫁妆。

    另外,泉国公府年贡白银50万两,南洋大臣衙门年贡白银也是50万两。怎么样?要求不算高吧?”

    100万两白银的年贡不算什么,只要朱慈烺真的能让郑家全权控制泉州一府,一年怎么会经营不出百万两的税收?福建的米家高昂,百万两不过四五十万石白米而已。

    以泉州一府一百二万亩以上的农田,每亩收个二斗米,一年就有二十五万石,五六十万两银子就有了。再加上晋江、南安这些城市的商税和安平港的港税,百万两银子就差不多了。。。。。。郑家以南洋大臣的名义在海上收取的保护费,就全都能装在自家兜里了!

    不过朱慈烺想要的100万亩土地有点难搞。。。。。。郑家在镇海卫、平海卫、镇东卫地面上有三四十万亩,都可以交出来。但是剩下的六七十万亩却要花不少钱,还得费不少力气了,不过郑家有这个实力,不是问题。

    另外一个让郑芝龙有点拿捏不定的就是大员岛了——朱慈烺之前就说要封自己为大员伯,现在给了泉国公,又要把大员伯封给郑森了。

    这当然是好事,郑家就是一公一伯了,虽然比不了吴家的一门二公,但是这一公一伯都是“藩主”,是有封地的!

    可是大员岛上有荷兰人的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啊!

    以郑家的陆师,打下热遮兰城可不容易。。。。。。而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实力也不弱,如果要开海战,郑芝龙也没有必胜的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