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184章

抢救大明朝-第184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崇祯皇帝缓缓点头,显得非常犹豫。

    他现在可进步了,会伪装自己的想法欺骗朱慈烺了。

    朱慈烺看见崇祯点了头,心里也蛮得意的。左梦梅的价值,无非就是在左良玉死后分化左部——左部一旦奉朱慈照为主,那么在朱慈照年幼无法执政的时候,就会由左梦梅摄政了。。。。。。这个左梦梅可不是左良玉在路边捡来的孤儿,她是有亲爹的。他亲爹叫邱磊,是左良玉的好友,也是左部的总兵。

    “那就有劳父皇了。”朱慈烺笑道,“父皇,儿臣最近也要再纳个选侍。。。。。。父皇如果方便,也下一道手诏,以示隆重吧。”

    崇祯皇帝心说:就知道你好色无状,一定是看上了那家贵胄的女儿了!

    崇祯问:“是谁家的闺女?”

    “是福建总兵郑芝龙的女儿,”朱慈烺笑道,“郑芝龙这几日就要到南京来了,他的女儿茶姑也一块儿过来。还会给咱们送一批火铳、火炮。

    另外,汤若望从濠澳请来了不少西洋的兵将和工匠,还带来个葡国的使臣,也都和郑芝龙一起过来。”

    居然是郑芝龙那个奸商的女儿!崇祯皇帝的目光在大堂上扫了扫,最后落在了吴襄的脸上。吴老头面无表情,仿佛一点儿都不在乎自己的闺女马上要有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了。。。。。。

    “好吧!”崇祯皇帝当然是乐于看到太子一党内部分裂的,“朕马上就写份手诏给郑芝龙。”

    。。。。。。

    “老泰山,本宫让三辅和郑森一块儿走一趟镇江,去迎接一下郑芝龙。”

    朝会之后是独对,朱慈烺和吴襄单独对话。

    朱慈烺纳妾吴襄其实是不在乎的,但是朱大太子纳郑芝龙之女为妾就不一样了。

    这可不是好色无状,而是又一场政治联姻啊!现在吴家在朱慈烺集团中的地位已经有所下降了,再来一个和吴家肩碰肩的郑家,将来可怎么办?

    “老臣领旨。”吴襄心里万般不愿,嘴上还是恭恭敬敬答道。

    朱慈烺一笑,“老泰山,郑家的闺女,是不得不纳的。。。。。。不过本宫从没把郑家看成将门,他们不过是商人,虽然是商人中的巨子,但和你家还是不一样的。

    这次让三辅去,名义上是迎郑芝龙,实际上是要他去探一下汤若望请来的洋将石瑞恩。据说这个洋将非常厉害,精通最新的西洋陆战之法,而且还会筑城。如果真有本事,三辅往后可得和人家学着点。。。。。。

    另外,也得让郑芝龙和西洋人见识一下咱们的火铳兵和马队,莫叫他们小瞧了!”

第307章 郑爸爸来了() 
镇江府,丹徒镇。

    当崇祯十七年的年关临近的时候,这处位于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的商镇,居然迎来了多年未有的繁荣气象。

    这一年对大明朝,对整个华夏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北京沦陷,东虏入主。好端端的大明天下已经走到南汉北虏,相互对峙的局面了。似乎东晋、南宋的偏安局面,就是大明未来最好的前途了。

    凡是有识之士,谁不知道偏安不安的道理?自古偏安江左的王朝,不都是让中原王朝给推平的?而本朝太祖这个“例外”,其实是兴起于东南,而非偏安东南,性质完全不同啊!

    难道数十上百年后,华夏神洲,又要迎来再一次的天倾了?

    不过未来的天倾,对于活在当下的平民百姓而言,倒也没什么影响。他们只顾着眼前的柴米油盐,在这多灾多难的世道当中,将就着活下去罢了。

    而对处于南迁的大明朝廷直接统治下的镇江府的升斗小民而言,一旨“免积欠、废三饷,并免征田赋五年”的令旨,让他们有了一种终于可以送口气儿的希望。

    大明的正额田赋说实在的,那是一点都不重的。可是“不重”的前提,是将田赋摊在所有的农田上,大家一起负担。在天下大乱前,明朝账面上的农田有七亿多亩,实数肯定超过十亿亩!

    以十亿亩田,担负两千六百万石米面,每亩不过两升米面,不过三斤半而已。。。。。。税率之低,已经到了微不足道的地步。

    可在明朝中后期,大部分的土地都属于士绅官僚,或者寄在士绅官僚名下,是不需要纳税的。可是朝廷再怎么减省,一年总得有一两千万的收入啊!

    所以地方官府也不能完全不收税,可他们又不能向士绅收税。因此就只能向少数还拥有土地的小农和实际上已经没有土地,但名义上还拥有土地的佃农收税了!

    另外,收税这事儿也是有成本的!得让贪官污吏去收啊,他们得从中贪墨啊。。。。。。朝廷得一两,下面的人怎么都得贪上二两吧?

    所以一两千万的田赋和加派(实际到手也就这点),到了基层就变成了五六千万!

    而且明朝从张居正改革开始,就提高了“征银”的比例,在江南这里,除了漕米部分,其余都折色征银。而这个过程,又让垄断乡里的士绅有了买卖获利的机会——如果大明朝能有一个正常的商业环境,倒也没有什么。江南这边米价高昂,白银又多。折色征银应该是利民惠民之政。

    可问题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士绅的免税特权就扩大到了商业活动上面。他们不仅免纳田赋,而且还可以通过偷逃商税获取暴利。

    而在这种情况下,乡村的商业活动就很容易被士绅垄断——没有他们的同意,外来的商人没有他们的允许,根本下不了乡。垄断,肯定是没好事儿的。所以压在农民肩膀上的负担,又一次加了码!

    而在历来“重税”的江南,名义上每亩不过三斗多一点的田赋,在几次加码后,落到普通的小农肩膀上时,早就超过一石了!

    对于那些实际上已经没有土地,却还担着名义的贫农而言,税赋的压力就更大了。也正因为如此,李自成喊出的“三年不征”口号,才会拥有如此巨大的煽动性。

    而朱慈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初的时候,向南直隶、江西、浙江等朝廷直辖地区发布令旨,宣布了“五年不征”,比李自成的“三年不征”还多两年,同时还免了以往多年的积欠,而且还取消了所有的加派加征。

    令旨一出,顿时就是万民欢呼!

    抚军太子殿下果然是爱民如子,一定是太祖高皇帝在世啊!

    因为税收负担大为减轻,丹徒镇周围的农人也稍许有了一点购买力,可以在这个年关将至的时候,到平日里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丹徒镇上走走看看,买几样年货,添几件衣裳,看几台免费的大戏——免费的大戏,当然不是什么贺岁剧,而是由大元帅府宣教司出资赞助的抗清戏了。

    就在丹徒镇上一处显得有点残破的戏园子里面,这个时候正在开演大沽口太子显神威,台上一个金盔金甲的“太子小生”,正手持一把青龙偃月刀和一个画了花脸,使两只大锤的番将你来我往,打得那叫一个热闹啊,而且还锣声、鼓声在那里伴奏!

    台上热闹,台下也热闹。在最靠近舞台的地方,一张四方桌子旁坐着一个娉娉婷婷的翠衣少女,这少女相约莫十五六岁年纪,眉目如画,相貌清秀,有种江南越女的水灵剔透。看她的穿着打扮,当是个大家闺秀,从头到脚的行头,无一不是精品,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大小姐出门溜达了。可是偏偏三五个黑漆漆的彪形大汉,抱着胳膊站立在周围,人人都板着面孔,腰带上还插着火铳,挂着腰刀!唬得一块儿来看白戏的乡民都闪得远远的。

    在这少女身边还有个儒生打扮的小孩子,十岁出头,分明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好似个小大人,摇着小脑袋,一脸的不屑。

    那少女倒是看得高兴,用力拍起了巴掌,还用银铃般的嗓音叫喊道:“太子爷好威风!太子爷最厉害。。。。。。”

    那少年却摇头道:“怎么可能用关刀呢?应该用火铳啊!”

    “小华!你个小孩子懂什么呀?”少女瞥了少年一眼,“太子爷武功盖世,比关二爷还厉害,当然用关刀了。。。。。。”她一指戏台上面,“看到没有,那个番将已经被打败了。”

    “哼,都是假的。”名叫小华的少年哼了一声,“等你当了太子爷的妃子,自己问他就是了。”

    少女的脸蛋一下羞的通红,低着脑袋嘟囔着:“谁说我要做他的妃子了。。。。。。”

    少年点点头,道:“茶姑姐,是真的!前天在船上的时候,我爹和你爹还说起这事呢。。。。。。他们这次带你进京,就是要把你送进宫去的,那肯定给太子睡啊!”

    “别说了,别说了。。。。。。”少女忽然发现自己身边还一大堆人呢,说这事儿多丢人呀。

    不过爹爹真要自己嫁。。。。。。送给英明神武的太子爷睡?不行,得去问清楚了。

    少年想到这里,猛地站了起来,对那少年道:“小华,我们走!”

    “走?”少年一愣,“戏还没完呢!”

    “不看了,去官船上面。”少女咬了咬红唇,“去问清楚!”

    少年一挥手,“嗨,有什么好问的?这事儿错不了。。。。。。我陈永华说的事情,什么时候错过?”

    这少年居然是陈永华!就是那个“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的陈近南陈总舵主!

    哦,他现在还不是总舵主,只是郑芝龙的幕僚陈鼎的儿子,今年只有11岁。

    而那位和他在一起的少女,就是郑森的异母妹郑茶姑,也是朱慈烺将要纳进门的选侍。

    就在两个小孩子看戏的时候,大明首富郑芝龙,一个四十来岁,长得高大威武,武官打扮的汉子,正在一艘又大又豪华的官船上,手拿着刚刚收到的一封书信,皱着眉头在看。

    他的心腹幕僚,五短身材,稍有一点肥胖的陈鼎,则摊开一张地图,还有毛笔在上面写写画画。

    过了一会儿,陈鼎才放下手中的毛笔,笑着对郑芝龙道:“总戎,看来鞑子暂时不会南下了。。。。。。千岁爷的半壁江山已经稳了!”

第308章 郑与朱,共江南?(5400票加更)() 
“何以见得?”郑芝龙问。

    “这不是明摆着吗?”陈鼎用手指点了点摊开的一张大明地图,“现在北地的局面不是北朝,更不是金蒙,乃是五代和十六国的形势。

    总戎您看,如今代藩据大同坚城,占吕梁群山,已有不可动摇之势。而流贼主力窜入关陇,偏师占据襄阳、南阳一带,依旧拥形胜,虎视中原。吴三桂则屯兵河南府,占九州腹地、八关都邑,亦难动摇。而朝廷目前还牢牢占据山东全省,以及河南的归德、汝宁二府,在开封府也有一点地盘。

    也就是说,目前北地有鞑子、流寇、代藩、吴三桂和朝廷一共五家在争夺。鞑子想要彻底平定可没那么容易啊!北地不平,鞑子又怎么可能腾出手下江南?只要缓上几年,以千岁爷的本领,加上总戎的辅佐,江南半壁如何不稳?江南往后,就是郑与朱,共有之了!”

    “郑与朱?”郑芝龙咧嘴笑了起来,“不是吴与朱吗?”

    陈鼎笑道:“若是吴三桂能带着数万辽军南下,吴家或能强过郑家。但是如今。。。。。。总戎拥水陆精兵三万,大小战船数百,把控南洋、东洋贸易,有敌国之富,吴家如何能比?千岁爷若无总戎辅佐,东南半壁是稳不住的。”

    “哈哈哈。。。。。。”郑芝龙大笑着,“话虽如此,可是吴襄、吴三辅、吴选侍毕竟是从北京城一路护卫跟从而来的。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啊!我还听说太子独宠吴选侍,即便吴选侍身怀六甲,太子依旧只让她一人侍寝。”

    这些都是郑森写信告诉郑芝龙的。郑森可是人见人爱的首富公子,和朱慈烺身边的那些人关系好着呢。。。。。。

    “可是吴选侍依旧不是太子妃啊!”陈鼎笑道。

    郑芝龙道:“那不是为了和鞑子议亲吗?”

    “可名分一日未定,总戎的千金就有机会,”陈鼎道,“只要吴选侍不能诞下太孙。。。。。。就是诞下了太孙,也难保不会夭折。”

    郑芝龙看了一眼举人出身的陈鼎,只是淡淡一笑。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船舱外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听见郑芝龙的四弟郑芝凤(郑鸿逵)的声音响起:“大哥,大木他带着人来迎接咱们了。。。。。。吴三辅也一块儿来了,还带来了一千多火铳兵。”

    “吴三辅?还带着一千多火铳兵?”郑芝龙一愣,将目光投向了陈鼎。

    陈鼎道:“许是吴家人的想给总戎一个下马威吧?我可听说克难新军的火铳兵很厉害啊!”

    “哼!不就是火铳兵嘛!火铳还是娃(我)给的呢!”郑芝龙冷笑一声,“让杂贺普带倭兵队跟本官去迎一下!再着人去请汤先生和石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