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17章

抢救大明朝-第17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有些事情,还是出乎朱慈烺的预料,就在他亲自去找曹化淳做买卖的时候,朱纯杰的堂兄朱纯臣却被崇祯皇帝叫到宫里去了。

    原来这个朱纯臣是崇祯最信任的勋贵,历史上崇祯皇帝在自杀前就写下诏书,命朱纯臣统领诸军并辅佐太子朱慈烺。

    不过这回崇祯皇帝找朱纯臣进宫却不是为了让他辅佐朱慈烺,而是和他商量怎么防备朱慈烺了

    现在北京城中拢共就一万两千多人的守军,其中5000京营兵都上了城墙,不可能调动了。余下的7000多人中,朱慈烺的克难营和太监组成的净军就占了差不多6000,还有个1000多人就是大旗卫、锦衣卫这些装样子的队伍。

    也就是说,朱慈烺手中掌握的军队,已经让崇祯皇帝无可奈何了。而且,朱慈烺还是吴襄的女婿,吴三桂的妹夫。崇祯皇帝还指望着吴三桂来救命呢!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也只有以退为进,让朱慈烺去总督京师军务。但是他也不放心将北京城的全部防务都交给朱慈烺。所以就把自己最信任的朱纯臣叫来,想让他负责皇城防务,还想让他拉起一支武装,好防着一点朱慈烺。

第27章 曹公公,本宫最信任你了(求推荐)() 
关于曹化淳在崇祯十七年三月间是否在京师的问题,后世是存有争议的。因为曹化淳在清朝顺治年间的时候被一帮贰臣揭发,说是开门迎降。而他自己则上疏辩诬,说自己不在京师。

    不过朱慈烺却在王承恩提供给他的“护驾内侍名单”上见到了曹化淳的名字!

    他的确在京师!不过并没有担任什么要职,也不是为公务而来的,因为他在六年前就告老还乡了。他来京师的目的是为了发卖自家的产业。

    曹化淳家里可有钱了!因为他家不仅他一个人通过努力当太监而显贵,告老之前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他二哥曹化雨也是高官,去世前官拜左都督,为官四十年,可是捞了不少钱!

    所以曹家在天津卫的武清县一带,也是赫赫有名的望族,是天津卫头一号的大地主,在北京城内也有不少产业。

    大概是感觉到京师即将易主,大明朝也摇摇欲坠,所以曹化淳在处理完自己的二哥曹化雨的丧事后,就急匆匆入了北京城,想把北京城内曹家的一大堆家业都发卖了。

    可是曹家的家业太多,北京城的地产行情又不好,折腾了几个月也没发卖完毕,结果还让穷疯了的崇祯皇帝发现,让人找上曹公公,逼他捐了五万两白银。可把曹公公心疼坏了

    在得知朱慈烺朱大太子居然带着“抚军,总督直隶军务”的中旨和尚方宝剑而来时,曹公公下意识的就想到了白花花的银子!

    所以朱慈烺在挂着“本宅发卖”的曹府门外,见到的曹公公,就是一个满头白发,穿着打了补丁的布衣,满是皱纹的老叫花子

    “你是曹化淳?”朱慈烺瞧着给自己磕头的老叫花,也有点哭笑不得了。

    不就是钱吗?至于这样吗?

    “老奴就是曹化淳,小爷,老奴苦啊,老奴穷啊”曹化淳跪在那里就是嚎啕大哭,真是叫人同情啊!可是哭了几声,他耳边却听见有人在笑!

    谁啊?

    老太监抬头一瞧,立马愣住了,因为发出笑声的居然是太子朱慈烺!

    这是怎么回事儿?老太监心说:自己那么可怜,一个没儿没女穷的苦老人家在嚎啕大哭,太子爷不同情,反而笑得那么欢快,这可不是仁君所为啊!不是都言太子千岁心善吗?怎么会这样呢?

    朱慈烺看到老头子抬头看自己,也不乐了,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甭在本宫跟前装可怜了,本宫不是来要钱的!”

    不要钱?曹化淳还是觉得有点不对。

    朱慈烺拉了他一把,“走,到里面说话去。”

    曹化淳年纪挺大,不过因为长期过着非常节制的生活,并没有被女色掏空身体,所以还挺结实。被人一拉,马上就站了起来,快步在前领路,把朱慈烺请进了一间只有几件破烂柴木家具的厅堂。还一脸抱歉地说着:“老奴这里实在简陋”

    “停停停”朱慈烺一挥手,打断了曹公公,“时间紧迫,没功夫说这些了,你赶紧让人去准备车马,收拾一下金银财宝,天黑前就出朝阳门去武清县,本宫有差遣给你!”

    什么意思?

    曹化淳呆住了。

    朱慈烺看着呆呆的曹化淳,一本正经地说:“曹公公,本宫要交给你的差遣是干系大明兴亡的要紧事情之所以让你做,是因为本宫最信任你了。”

    最信任我?曹化淳才不相信这话呢!他和朱慈烺又不熟,他告老还乡的时候朱慈烺才十二岁。

    “千岁爷,您要老奴做什么?”曹化淳迟疑着问。

    “去武清召集子弟家丁,准备好骡马大车,再准备好可供万人食用十天的干粮子弟家丁和骡马大车多多益善,尽可能备齐刀枪弓弩。至于族中妇孺,可先去大沽口等待。”

    “小爷是想”

    朱慈烺看着曹化淳,低声说道:“父皇、母后和本宫即将南行,要从天津走海路命公公携子弟家丁在武清接应,并一路护送。等到了南京,公公和曹家上下,就都是我大明的克难功臣了!而且你曹家可是全族护驾南幸,到了江南,必得重用,无疑是一等的望族名门啊!”

    曹化淳的老家武清正好位于北京和大沽之间,距离北京150里,所以非常合适充当出逃的中转站。

    一百五十里的路程,如果日夜兼程,最快一天就能走完。但是人困马乏的,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整,也是非常危险的。搞不好遇到小队敌人偷袭就炸了营!

    所以曹公公这位武清县的头号人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只要武清曹家可以发动起来,就能让仓惶而来的人马能有个安全的落脚地方。

    而且曹化淳、曹化雨两兄弟一直都是管军事的,族中子弟一定多有习武从军者,肯定还有一群家丁(指看家护院的丁壮)仆役可以驱使。拉出一两千人都是有可能的。

    而这次举族南迁,对于武清曹家而言,也是个难得的良机!

    曹家不仅可以离开日益险恶的北直隶地区,而且还能成为护驾南幸的第一大家族!到了江南,还怕得不到重用?

    曹化淳当然想走,可是京师城门在十二日就关闭了,没有旨意谁都出不去,可他还是对天子南幸的消息有点怀疑。

    “小爷,皇爷真的要走了?内阁同意了?可安排了护卫的兵马?”

    朱慈烺道:“本宫将纳吴襄幺女为妃!吴襄已经给吴三桂写了亲笔信,关宁大军正日夜兼程赶来京师。至于内阁,到时自会有票拟的。”

    “吴三桂来了?真是谢天谢地”

    “曹公公,事不宜迟!”朱慈烺看着曹化淳还在磨叽,便催促道,“流贼将至,晚了就来不及收拾了!不如先叫你的家人收拾东西,具体方略,本宫再详说与你知晓。”

    曹化淳知道,这事儿无比重大,能落在自己身上,就没有推辞的道理,否则就是对大明有贰心了太子爷身边的大块头侍卫(王七)好像捧着一把尚方宝剑!

    所以当下不再犹豫,马上接下了差遣。而且他也够明白事理的,也不要家里窖藏的白银了。领了朱慈烺的令旨后马上带着子侄家丁,在朱慈烺的讲官李士淳的陪同下,一起骑马出了朝阳门,向天津武清飞马而去。出城的时间,比王之心还早了半个时辰。

    而朱慈烺又从曹化淳的府中拿到了五万两白银!可真是收获颇丰啊!

    看来史书上说曹化淳开门迎降的事情也是诬蔑,曹公公也和王之心一样,都是值得信任的好太监啊!

    就在他准备再去司礼监排名第三的秉笔王永祚家要钱的时候,之前派去找朱纯臣的朱纯杰却飞马而来,还带来了一个让朱慈烺要“骂爹”的消息。

    成国公朱纯臣被崇祯召进宫了!

    崇祯这个爹办事怎么那么不牢靠呢?朱纯臣家可有钱了,三十万两都能挖出来这个财主现在却被召入宫去了,估计还在谋划什么对付自己的阴招!真是孝子难当啊!

    “走,回内校场!”朱慈烺对左右道,“再派人去各处城门传令,告诉他们,本宫奉旨出宫抚军,总督直隶军务,让各门守将到内校场参见,并领取军饷每处城门都给5000两白银!”

    “给那么多?”朱纯杰听到这数目就是一惊,这位太子爷的派头也太大了吧?

    朱慈烺吐了口气:“要给的!明天多半是初战,初战必须告捷啊!不用重赏顶着,还能用什么?

    另外,再派人去检查封堵内城六门之事进行得如何?马上来报。”

    “喏!”

第28章 好消息,都是好消息(求收藏,求推荐)() 
负责把守北京城内九外七十六个城门的守将听说有5000两白银可以拿,当然不会躲着不来了。当他们陆陆续续赶到的时候,正好是克难营开饭的饭点儿。

    明朝的普通人都是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一般巳时之前用完。第二顿名曰夕食,在酉时吃完,军中也不例外。

    不过朱慈烺的克难营现在却是一日三餐,今儿早上克难营的士兵们一入营,马上就是一顿白面馒头夹肉的早饭,还是朱大太子陪着大家一块儿吃的。

    早饭吃完后,就是兵将入营。帐篷早就由净军搭好了,军袄战袍也都是从净军库房中取出的,所以入营和发放军袄战袍很快就完成了。接着则是朱慈烺一一走访营帐,发放银两犒赏和册封令旨,同时还是兵将们的午餐时间,又是一顿白面加肉食。

    下午则有一部分克难营的部队移动,吴三辅带人去接管了朝阳门的防务,还有一队人跟着朱慈烺去德胜门逛了一圈。大部分的兵士,则由吴襄负责给他们发放兵器和盔甲。也都是从净军军营里搜刮来的,兵器人人都有,大部分都是长枪,剩下的是刀盾和火铳。

    其中火铳只有300支,全都属于从净军里面调入克难营的火铳兵。他们是成建制的部队,并不需要额外花时间整编。不过在十六日下午的时候,这群火铳太监也挺忙的。忙着制作定装弹药,就是用信纸包裹火药、铅子儿,搓成一个长条,再用一个小布袋装好——这都是朱慈烺在早饭的时候交给他们的办法。这300个火铳太监可是朱慈烺手中最强的武力了!没有他们,克难营就是没牙的老虎,只能吓唬人了。所以吴襄、吴三辅父子为克难营制定的战术,就是围绕着300个火铳太监展开的!

    他们的火铳、火药都是上等货,比关宁军中的装备不知好了多少。持铳的太监因为训练时间较长,因此也能熟练的装填和射击。但问题是这些太监没上过战场,胆气不足,难免会有滥射。

    而吴襄的应对之法,则是组成专门的督铳局。是由上过战场的老兵组成,其中一部分还充过火铳军,可以随时充当太监们的替补。他们的任务是一对一监督火铳太监,不让他们滥射或逃跑,同时也有保护火铳兵的职责。

    除了这两个局,吴三辅和祖大寿的次子祖泽溥还成功整理出了一个约300多人的骑兵局,现在驻扎在朝阳门的翁城,由吴三辅亲自掌握——这支骑兵就是在万不得已时逃亡的保证!

    一个火铳局、一个督铳局、一骑兵局,再加上一些掌握部队的司局旗队的官长,还有朱慈烺的贴身护卫,总共不过1000余人,就是朱慈烺的克难营的主要战斗力了。另外还有两千人,不过就是壮声势的存在。

    而在十六日入夜的时候,无论是充当主要战力的三局精兵,还是余下的酱油兵,全都以局为单位,围着一盆盆馒头、大肥肉和酒坛子,在畅快的吃喝。

    这些吃喝并不是宫中的太监预备的,而是朱慈烺让黄大宝去宫墙外的炒豆儿胡同买来的。炒豆儿胡同上有一家广东人开的酱园,不仅贩卖各种酱料,也兼营馒头、卤肉和黄酒。因为铺子距离北安门很近,所以宫中的太监、宫女就是那里常客,供应量很大。酱园的东家也姓黄,名字没人知道,大家都管他叫酱油黄。因为和黄大宝同姓,所以两人混得挺熟,还认了干亲。所以克难营的伙食就被黄大宝发包给酱油黄了。

    而朱慈烺之所以把部队伙食那么要紧的事情交给黄大宝,倒也不是多信任大宝太监,而是之前和大宝太监言明了,他自己从今日起,就和克难营的弟兄们一起吃饭了。

    克难营的兵士吃什么,太子殿下就吃什么!不需要单独准备,而且太子还会随即同各局兵士一起吃饭,以便联络感情。

    黄大宝要吃回扣,尽管去吃,不过朱慈烺要他的脑袋是不必请尚方宝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