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156章

抢救大明朝-第156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诎嗽率苯拥街齑葻R的令旨,改任三边总兵,其实就是换了个名号。

    而王府长史骆修身的权力又次于高第,是大同府内第四号实权人物。不过他可以代表十三岁的代王朱慈焕,因此在长史府升堂的时候,他得坐在上首。

    “骆长史,王总督,现在我大清的议亲使团正往南京而去,贵国的抚军太子再过不久,就是摄政王的女婿了。所以摄政王就决定再退一步,太原府不要了,用来交换大同府。这太原可比大同好多了,你们可别错过机会。”

    正在说话的是左懋泰,他是原来明朝的兵部员外郎,后来投降了大顺当了贰臣,再后来又投降了大清当了三臣,还升官当了兵部侍郎。

    他有个堂兄就是左懋第,现在已经回到莱阳老家,一边当孝子一边办团练,还当了大明的山东团练大臣,在莱阳县城内设立了团练大臣衙门,还和几个堂兄弟一块儿拉起了左家军,很有一点声势。

    骆养性在左懋第说完后,就接过话题道:“本使在离开京师前已经得到了议亲使团获准南下的消息。另外还得知南京城在九月初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变乱,是南京的勋贵、勋臣想反对抚军太子,所以煽动京营兵变。。。。。。。”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结果怎么样?”

    “谁赢了?”

    骆修身、王永吉、高第三人听到这消息都有点紧张,连忙追问。

    “当然是抚军太子赢了,”骆修身笑道,“南京的勋贵、勋臣都倒霉了,至少有几十家要灭门!好像还有东林大佬牵扯其间,抚军太子看来得花点力气安内了。所以这次南北议亲成功的概率极大,你们不必担心明清开战了。”

    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还有一个消息,八月初九,献贼的大军攻破了成都府城!现在长江的上游为献贼所有,汉水的上游襄阳又为闯贼所有。二贼如果顺流而下,江东岂有宁日?”

    骆修身、王永吉、姜瓖、高第四人互相看看,都觉得骆养性的话如果是真的。那么朱慈烺似乎也没别的选择,只能和亲了。即便不和亲,也不会和清朝开战。

    王永吉道:“以晋易代之事必须得王爷点头才是。。。。。。若是王爷允可了,又该如何施行呢?”

    王爷才十三岁,根本做不了主,不过程序还是要的,所以王永吉不能马上点头。但他现在问及具体施行的方案,显然是准备同意以晋易代了。

    “当然是大清军先助你们取太原,你们再交出大同了。”左懋泰说,“我大清兵十月间就会出兵太原府,届时闯逆一定会全力应付。你们到时候假装和闯逆联手,暗中借道给大清兵,两家联兵从应州、马邑南下,夺取雁门和宁武二关,再扑忻州,直下太原!”

    骆养性笑道:“现在闯逆的精锐都在山西,如能东、北夹击,将他们尽灭了,大明朝廷要取襄阳和关中也就容易许多了。这样的好事,抚军太子一定会赞成的。”

    王永吉看了骆修身一眼,骆修身点点头道:“此事须得禀明代王殿下,明日再给你们答复吧。”

    。。。。。。

    将骆养性、左懋泰二人送往宾馆后,王永吉、骆修身、姜瓖、高第等人又回到长史司大堂,就开始商议怎么答复了。

    王永吉首先开口:“姜总戎,高总戎,骆长史,你们觉得这事儿能行吗?”

    “我看行啊!”姜瓖第一个开口,“大同换太原总是划算的,太原多富庶啊?人口、地盘都超过大同,而且咱们还可以向南发展,夺取汾州、辽州、平阳府这些地盘。”

    高第也笑着附和道:“是啊,是啊,大同四面皆敌,而且难以拓展地盘,憋都要憋死了,还是去太原好!”

    他比姜瓖更渴望南下太原,因为他这个总兵现在没有地盘,寄人篱下,日子很不好过。如果能南下太原,那就有机会夺取一府之地,当个镇守总兵了。

    王永吉拈着胡须,脸上憧憬的笑容也说明问题了。

    他是总督啊!给闷在大同一府多憋屈?如果能南下太原,那么大半个山西省总是能让他去“督”的,怎么都比现在强啊。

    现在就只剩下骆修身了,他和朱慈烺的关系是保密的,所以也不能用“钦差”的身份压人。

    没有“钦差”身份,他不过一个正五品长史,怎么能和总督、总兵唱反调?

    可是鞑子的话能相信吗?可别是假道灭虢之计!

    “制军,总戎,下官觉得这事儿还要谨慎。。。。。。”骆修身道,“李自成虽然可恶,但他和咱们现在是唇齿相依,真要给鞑子打垮了,咱们真的能得到太原?鞑虏会那么守约?下官可不信!”

    唇亡齿寒和假道灭虢的道理显而易见,而指望大清朝在获胜后守信,怎么都有点一厢情愿,可王永吉和姜瓖却连连摇头。

    王永吉笑道:“长史差矣,鞑虏不可信,流寇就可信了?鞑虏获胜后未必不守约。而流寇若是胜了,则是必然不守约定!”

    “是啊!”姜瓖连连点头,“鞑虏若是不守约定,我等还可以一走了之。流寇要是不守约定,我等可就是死路一条了!”

    他没有把话完全挑明——所谓的一走了之是瞎扯,落水当汉奸才是真的!

    如果清军真的的假道灭虢,他们几个还能当贰臣当三臣。可要是李自成打进了大同,呵呵。。。。。。姜瓖能活?王永吉能活?高第能活?都得让李自成宰了!

    所以他们几个只能坑死李自成。。。。。。

    骆修身也知道他们说的有道理,他们都是把李自成得罪苦了的人!

    “可咱们也不能不防鞑子,”骆修身道,“不能让鞑子走宣府方向的大路过来,让他们走飞狐道吧。”

    姜瓖点点头,“就这样。。。。。。等咱们的兵依照约定进入太原府城,再让出大同。”

    “咱们的兵得尽快入太原府境内!”骆修身又道,“走宁武关入镇西卫的地盘,先在吕梁山打个基础,万一形势有变,还可以让王爷上山。”

    “行!”王永吉道,“就这么办。。。。。。不行就让王爷上吕梁山。”

    骆修身又问:“那李自成那边,咱们该怎么答复?”

    大同府中的这些人当然也不会在清朝一棵树上吊着,李自成那边同样在谈,只是总也谈不成。

    因为李自成要价太高,想要大同方面和自己并肩作战。还提出如果太原遭到清军攻打,大同要出兵宣府。

    这样的条件王永吉、姜瓖等人怎么可能答应?他们要答应了不就是引火烧身了?

    而且李自成在太原府镇压了许多亲近明朝的官绅,在北京又好一阵拷掠,早就被王永吉、姜瓖等人视为死敌了!

    王永吉哼哼了一声:“咱们答应李自成。。。。。。就说得了已经南京太子的令旨!”

第260章 分赃有学问() 
王永吉是害怕李自成起疑心,这才借口说得了朱慈烺的令旨才和李自成合作的——其实吧,就算真有这样的令旨,他和姜瓖、高第也不会服从的。

    现在朱慈烺远在南京,根本够不着他们仨。

    可是王永吉却没有料到,他用来欺骗李自成的借口却成了真!

    就在骆养性、左懋泰抵达大同府的同时,李自成的使者顾君恩和王承恩也抵达了已经被朱慈烺完全控制的大明南京应天府。

    因为朱大太子放出去的大赏,现在南京城的市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荣——朱大太子不是一个人灰溜溜来的,而是带来了十几万之众的军人、官员、勋贵、家眷和义民。在得到了封赏之后,他们现在要在南京周围安居乐业,娶妻生子,成为朱大太子的基本盘了。而他们在花费从南京勋贵那里抄没来的金银的同时,也让南京城变得繁花无比。从各方汇聚而来的人们穿着整洁体面的服装,在秦淮河边的街头上摩肩接踵的涌动。不少女子,衣着打扮更显妖娆,吸引着往来客商的眼球,也算秦淮河上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街头偶尔有兵队经过,都穿着红色的衣袍,扛着鸟铳和长枪,趾高气昂,一张张脸孔上都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看到这些新军将士,顾君恩就忍不住想到了进入北京城后的大顺老营兵。那时的老营兵个个垂头丧气,人人都觉得受骗上当,士气更是一落再落。。。。。。后来李自成在太原总结教训,认为是入京师太快才坏了事儿。顾君恩也认可了李自成的看法,还私下向李自成请了罪。

    可是现在顾君恩看见了士气高昂的大明新军,却有点不解了。一样是打下大城市后分赃,大顺这边人人都一肚子气,可朱慈烺这边却个个喜气洋洋的?分赃这事儿还有什么了不得的门道吗?

    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向去太平府把他和王承恩接来南京的恭顺侯吴汝征打听起来。

    吴汝征就是那个在北京投降清朝的恭顺侯世子吴惟华的叔叔,侄子当了汉奸,叔叔却是一路紧跟朱慈烺,而且还在天津卫城内和流寇打过仗,到大沽口后又入了参军司担任总参军(并不是总参谋长,仅仅是负责传令和接待)。在“南京阉党之乱”后,他因为站队一贯正确,不仅官拜通政右使,还得到了祖传的侯爵。不过并不是克难侯爵,也不是藩侯,而是个会代降的流侯。

    不过能以侯门旁支,在嫡流叛国后继承爵位,已经是不得了的厚恩了,所以他也没什么不满,还将自己视为朱慈烺的心腹死党,卖力的替朱大太子办事。

    现在听到顾君恩拐弯抹角提出的问题,则是哈哈笑了起来:“他们怎么不高兴?先分银子后分地,而且还是下面的先分,上面的后取。。。。。。再不高兴,还有良心吗?”

    “分地?分多少地啊?”顾君恩又问。

    “至少有50亩江南的水田啊!”

    长了一张憨厚大叔面孔的吴汝征也不瞒着顾君恩,“而且官职越低,所分得的土地距离南京就越近。克难新军的力士、校尉大多分在应天府、镇江府、太平府、宁国府和广德府。力士得50亩,武士得60亩,校尉得70亩。

    千岁爷还拨出孝陵卫的土地给新军将士和长江水师的将士做宅地,力士、武士、校尉每人都能分到三分宅地,校尉以上,又没有能分到现成宅邸的,一人给半亩宅邸,同时每人还发了一笔安家银子。

    另外,千岁爷还把没官的罪臣家的女子分配给有功无妻的力士、武士、校尉为妻,还会额外给一份嫁妆。顾先生,你说他们能不高兴吗?”

    顾君恩有些不解道:“为什么官职越低,所分土地距离南京越近呢?”

    “呵呵,”吴汝征笑着,“这就是千岁爷心思缜密了。。。。。。官职小,能分到的地就少,如果分得太远就不容易管。而且也容易让人给吞了!本侯这样的显爵分得再远也没人敢侵吞,那些力士、武士、校尉就不一样了。得让他们在太子爷眼皮子底下!”

    “高啊!高啊!真是太高了。。。。。。”顾君恩忍不住就叫上好了,随即他又轻轻叹了口气,心说:我这个二军师怎么就没想到呢?得给老营兵分配土地啊!还得把土地分在闯王眼皮底下。不是怕别人侵吞,而是容易控制那些老营兵。

    分给他们土地和银子,再让他们讨了娘子,这些人就都是闯王的腹心死党了!而且老营兵成了闯王的死党,上面那群将军也就容易管束了。

    “哈哈,咱们的千岁爷当然高明了!”吴汝征对朱慈烺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要不然你家闯王也不肯向他称臣啊!”

    顾君恩尴尬地笑了笑。

    皇爷才不会真的称臣呢!这臣怎么能称?皇爷可是取明而代之的,称了臣不就成投降了?

    说着话,吴汝征已经陪着王承恩、顾君恩一起入了三山门。三山门是南京内城朝西开的五座大门之一,因为紧挨着秦淮河下游,所以门内门外极是繁华。和顾君恩在北京见到的萧条反差鲜明!

    顾君恩心想:这江南的富庶,果然是河北不能相比的。。。。。。如果皇爷在山陕不能立足,还是得东下取江南为家啊!回头就请皇爷在襄京造船,伺机顺流而下!历来取江南,都是先据中游、上游,然后在襄阳或是四川打造战船,顺流而下,形成破竹之势的。

    顾二军师正谋划着取江南之策的时候,一行人已经到了抚军大元帅府所在的大功坊正门外头了。

    崇祯和朱慈烺两父子现在分别占了西圃、大功坊这两处名园。更豪华一点的西圃给了崇祯,朱慈烺和他的抚军大元帅府则一起入居大功坊。

    另外,西圃和大功坊北面的应天府学则成了临时朝堂。

    顾君恩和王承恩到了大功坊门外的时候,同时愣了一下,因为阔大的府门居然大开着!门口全是红袍侍卫,还有三个身着蟒袍的大官,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