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137章

抢救大明朝-第137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天下,如果鞑子已经得了半个中原,会不想天下,只安于一个辽国的局面?”

    。。。。。。

    一辆再普通不过的大车,轰隆隆的滚动过了南京内城仪凤门外繁华的街道,转到了一处紧挨着静海寺的巷子里面。

    这条巷子虽然处于闹市,不远处就是龙江关码头——那可是南京水路交通的咽喉,也是长江上赫赫有名的大港!可是这条距离龙江关很近的小巷子,却是宁静异常。巷子一侧是古刹静海寺的外墙,另一侧则修建了许多个大小适中,独门独户的宅子,都是静海寺的产业。而巷子的南头连着仪凤门大街,北头则止于大洪池,是一条断头路。

    由于这条巷子距离龙江关和操江水师大营很近,巷子中的房子也不错,因而有不少管水师的或管龙江税关的官员,就近在这条闹中取静的小巷子中租房居住。

    在巷口有几穿着鸳鸯战袄的兵士,懒洋洋的站着蹲着,也不知道给那位居住在此的官员看大门的?看到马车进来,马上就起身上前阻拦——一般坐着这种马车而来的,都是前来走门子的商人,当兵的上来拦一拦,怎么都能有几个小钱进账。不过这次却是个例外,车夫看到他们,就从怀里摸出个守备司衙门的令牌晃了晃。几个兵士立马给吓一跳,连忙下跪行礼。

    那个车夫一开口就是生脆的北京口音:“左御史在家吗?”

    “在,在啊。。。。。。左御史死了妈,正在家里收拾东西,准备回籍丁忧呢。”

    那车夫随后摸出一把制钱,往地上一扔,说了句:“赏你们的!”

    “谢老爷赏!”

    制钱可不是不值钱的小钱,四五百枚就能兑一两白银呢!怎么一大把,总也能让这里的几个兵士吃上几顿好的,他们自然谢了赏,欢天喜地的去捡钱了。

    马车继续前行,很快就在一处朴素的小院子门口停了下来。车夫挑开车帘,里面走出了一身材魁梧,气宇轩昂的中年人,正是南京守备赵之龙。

    赵之龙没穿官服,儒生打扮,下了马车就大步上前去拍打小院子的大门。拍了几下,门就开了条缝,里面探出个老头子,眯着眼睛端详着赵之龙。

    “您是。。。。。。”

    赵之龙掏出帖子递了上去:“老丈,我是左御史的朋友,前来吊唁的。”

    左御史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左懋第,他是巡江御史,就是和操江提督一起管水师和江防的御史。他虽然在东南做官,但是却把家安在了北京。他妈妈陈氏就住在北京,由左懋第的堂兄左懋泰照看。本来左懋泰是可以保着陈氏一起逃命的,可是左懋泰却当了贰臣,同时也把陈氏留在了北京。后来清兵打来,左懋泰又欣然投降当了三臣,可陈氏却不食清粟,绝食而亡了!

    陈氏绝食而死的消息被孙之獬、金之俊带到了山东,高宏图就写信告诉了左懋第。所以左懋第便伤心欲绝,在家当孝子,还递了奏折请求回籍丁忧——奏折是递给行在的,朱慈烺给批了,还命令左懋第去一趟扬州。

    所以赵之龙来访的时候,披麻戴孝的左孝子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去扬州面圣,然后再回老家当孝子。。。。。。

    “赵总戎,你这是。。。。。。”

    左孝子看见赵之龙的打扮就是一愣,咋不穿官服呢?

    赵之龙道:“萝石,咱们找处清净的地方说话吧。”

    “哦,哦,快请,快请。”左懋第心里有点数了,赵之龙一定是让自己借着北上山东的机会去联络史可法和高宏图。

    虽然南京城最近在流传史可法、高宏图出卖勤王勋贵的消息,但是左懋第是不相信的。

    在他看来,勤王之事想要成功,就必须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当然也包括史可法和高宏图两人的力量了。

    果然,在书房里面刚一坐下,赵之龙就摸出了一个信封双手递给了左懋第。

    “这是给谁的?”左懋第问。

    “给太子千岁的!”

    什么?给太子千岁?

    左懋第看着赵之龙,“你这是要。。。。。。”

    赵之龙也不隐瞒什么了,咬咬牙道:“留都这里的勋贵都疯了,居然想要抗拒太子殿下的天兵!本爵世受皇恩,必须要揭发他们!”

    你个小人!左懋第接过信封,点点头道:“好,我一定把你的密折转交给千岁爷!”

第228章 不许自杀() 
赵之龙托左懋第帮自己递折子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因为他这个南京守备是很虚的。他是空降来的北京勋贵,在南京这里人生地不熟,而且也没上任多少时间,也没带多少亲信上任。所以掌握不了南京京营军,甚至还有可能在南京勋贵的监视之下。

    因此他不敢让南京京营的人去给自己递交密折,甚至不敢派自己的家丁前往——他这也是胆小过了头,其实南京的那帮勋贵办事哪有那么缜密?

    而赵之龙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认为左懋第可靠——左懋第的确没有就太子归政的问题表过态,而且他也没参与史可法、高宏图的勤王。他是巡江御史,管水师的,北上去干什么?

    另外,左懋第是山东莱州人。莱阳左家是莱州名门,拥有大量的土地。而朱慈烺在登莱二府采取了“改流归土”的政策,等于将莱阳一县变成了左家事实上的“封地”。所以朱慈烺的“土地政策”并没有伤害到莱阳左家的利益,反而让左家得利了。

    而且赵之龙还认为朱慈烺尽快摆平找麻烦的东南勋贵,掌握东南的大权,对山东抗虏的大局必然有利。作为山东大地主的左懋第肯定是支持朱慈烺的。。。。。。

    所以通过左懋第向朱慈烺送上奏折,表明心迹,肯定是不会错的。

    这样他就能的从一名反贼变成了打入反贼内部的忠臣了!

    不过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左懋第这个正人君子虽然不会掺和进“勤王”的泥坑,但他还是同情“勤王忠臣”的。儒家最讲孝道,朱慈烺干的事情怎么看都是逆子啊!

    赵之龙要出卖“勤王忠臣”给忤逆不孝的太子,妥妥就是个狡诈小人。左懋第一正人君子,东林后继,怎么可能给赵小人传递出卖忠臣的密折?

    这不成了小人的帮凶?这可不是正人君子所为啊!

    所以正人君子左懋第在南京收了赵之龙的密折,然后就给丢进长江了。。。。。。

    。。。。。。

    “左卿,令堂的忠贞,本宫是非常佩服的。。。。。。唔,她老人家虽然是在李自成败出北京后殉国的,但还是我大明的节夫烈女!”

    左懋第听着朱慈烺的话,总觉得变扭啊!他娘亲分明是为国殉节的贞节烈妇,被朱太子怎么一说,咋就变成为李自成殉节了。。。。。。

    朱慈烺说话的时候眉头皱着,他其实是不赞成陈氏这种把自己饿死的做法——一个汉族老太太把自己饿死对大清朝能有什么伤害啊?还不如在左懋泰那个汉奸家里面大吃大喝呢!把个狗汉奸吃穷了,也能削弱一点大清朝的实力吧?

    而这个左懋第在历史上也是“白死”的,好像被南明派去出使清朝,让多尔衮逮住逼降,最后死不投降,把命送了。。。。。。虽然左懋第没有投降,但是多尔衮其实也达到目的了!

    多尔衮并不是真的多看重左懋第,没有他帮忙大清国照样一统天下了!多尔衮这么干是为了向全天下有志当汉奸的读书人表明心迹——他是很迫切的希望你们来投靠的!哪怕如左懋第一样死硬,只要肯投降,照样有官做。而和大清国对抗到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所以朱慈烺是绝对不会把左懋第这样的人派去出使清朝的!

    但是左懋第还可以重用的,就凭他那性格当中遗传的死硬,就能在山东和鞑子干到底!

    朱慈烺接着说:“其实令堂之死,并不是因为流寇入北京,而是因为鞑子入北京!所以令堂是殉了汉人的天下,鞑子就是你的杀母仇人啊!

    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左懋第,你想不想报仇?”

    啊!这就杀母之仇了?左懋第心说:俺娘是自杀的,不是让鞑子杀掉的,这可不能乱说。。。。。。

    朱慈烺看到左懋第不言语,眉头就皱了起来:“你想不想报仇?你是不是孝子啊!”

    “想,想报仇!”左懋第连忙说,“不过臣先得回籍丁忧。。。。。。不能领兵北伐啊!”

    谁要你领兵北伐?朱慈烺心说:要让你领兵北伐,本宫的性命就难保了!

    “本宫当然知道左卿是孝子了,”朱慈烺道,“本宫是不会让左卿夺情起复的。不过左卿是山东人啊!鞑子很快就要南下山东挖孔圣人的祖坟了,说不定还会去莱阳挖你家的祖坟,你是孝子,又是儒生,难道要袖手旁观吗?”

    啥?鞑子还要挖我家的祖坟?左懋第有点紧张了,孔子的坟里面多半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莱阳左家的祖坟里面还是有点陪葬品的!说不定真的让鞑子给刨了。。。。。。祖坟要让人刨了,他还怎么当孝子?

    再说了,就算鞑子不刨坟也不能让他们占了莱阳啊!因为莱阳现在姓左了。。。。。。

    朱慈烺正色道:“本宫在山东已经有所布置,特别是在登莱二府整顿卫所,兴办团练,修葺城池。。。。。。现在登莱二府的防务已经大有起色。但是山东其他地方的团练搞得还是不如人意,所以本宫想让你在丁忧的同时,接下山东团练大臣的差事,一边丁忧,一边率领山东士绅办团练、抗鞑虏、保祖坟。

    左卿,你愿意去山东接下这个差遣吗?”

    山东已经有了两个总督两个巡抚一个藩王一个衍圣公,以及好多个总兵,现在又加一个团练大臣,真是热闹得快不行了。

    不过朱慈烺派出左懋第去山东主持团练事宜,也是反复权衡过的。

    因为山东大部在清军的猛攻下是不可能守住的——朱慈烺也不会傻到左山东和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所以山东除了必守的登州之外,别处都是可以放弃的。

    但是山东的“敌后抗清斗争”,却又必须长期坚持!

    在这种情况下,山东战场上是不需要统一指挥的,多安排几套可以号令山东士绅的领导班子,对山东人民的抗清斗争反而是非常有利的。

    现在被朱慈烺安排在登州的苏观生、沈廷扬和李若琏,对山东士绅的号召力是很低的。所以他们只是看住登州,保持大明在山东和北洋沿海存在的棋子。

    而史可法、高宏图、朱以海和左懋第,才是真正能领导山东抗清全局的人物。

    至于他们中间谁能脱颖而出,谁会很快被鞑子打死,朱慈烺也不知道。他只是用分散投资的办法,多投几家而已。

    。。。。。。

    左懋第离开平山堂后,锦衣卫指挥使朱纯杰又和礼部尚书钱谦益联袂而来了。

    他们俩都是为已经抵达济南的清朝议亲使团而来的。明朝的外交是朝贡外交,由礼部下设的主客司负责。清朝虽然不是大明的藩属,但是因为明朝没有外交部,所以还是得由钱谦益担任尚书的礼部负责接待。

    而锦衣卫的北镇抚司又变成了一个对外刺探情报的衙门,因此就必须参与对清朝的外交了。

    “把清国使团扣起来!”朱慈烺已经有了决断,孙之獬和金之俊这两个汉奸是有大用的!

    他又道:“派可靠得力之人去做,把他们押送到扬州。。。。。。交给南司的淮扬所严密看押!”

    “千岁爷,他们毕竟是使臣。。。。。。”钱谦益小声提醒,“我大明是礼仪之邦啊!”

    “本宫知道!”朱慈烺笑着,“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嘛!本宫没想要斩他们。。。。。。他们有大用处的!”

第229章 有了水师,就可以动手了!() 
扬州城外,蜿蜒流淌向北的大运河上,这个时候至少有两三百艘漕船正排着长队,逶迤而来。

    如果熟悉漕运的朱国弼看见这些船只,一定会感到惊讶的。因为这些漕船都不是普通的漕船,而是特别挑选出来的大船,而且还经过了加固和改造。漕船的两舷加装了好些城墙垛口模样的挡板,挡板上开了孔洞,一支支长桨从孔洞之中伸出,整齐划动,驱使着这些大型漕船不疾不缓的向扬州城驶去。

    很显然,这两三百艘漕船,现在已经变成了可以在江河之中航行和战斗的战船,虽然比不了沙船帮的武装沙船,更不能和郑家的半中半西式的大战船相比,但是这些由漕船改建而来的战船,却也有其妙用。

    正在靠近扬州城的船队是漕运总督兼淮扬巡抚路振飞亲自统领的。

    在崇祯十七年三月之后,大明残存的地方督臣之中,漕运总督路振飞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实力派。因为漕运总督管辖着一支被称为“运粮军”的特殊部队,同时还兼任淮安巡抚。

    所谓的“运粮军”,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