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135章

抢救大明朝-第135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什么?”常延龄摸着胡须,神色镇定,“难不成太子爷还想逼反了金陵诸家?真闹起来,东南是要大乱的!”

第224章 就是要打草惊蛇() 
“本官锦衣卫指挥使朱纯杰,奉太子令旨拿人,你们谁是怀远侯常延龄!”

    真的是来抓自己的!

    刚刚下船的常延龄听到朱纯杰的话,几乎就是当头一闷棍,那叫一个晕头转向啊!

    好容易才缓了口气,常延龄开口就是一问:“拿我?为什么?”

    “为什么?哈哈哈。。。。。。”朱纯杰大笑道,“当然是谋逆了!你和魏国公徐弘基、抚宁侯朱国弼一块儿谋反的事儿发了!你堂弟常延恩都交代了,还拿出了为徐永基写给你约定谋逆的亲笔信。。。。。。现在人证物证俱在,你们怀远侯家到你这辈算是完了!”

    怎么就完了?怎么就完了呢?我家是功臣啊,祖宗的功劳那么大,这就完了?

    常延龄完全懵了,他冤枉啊!他可没参与徐弘基、朱国弼他们的密谋。而且他也没有谋反的本钱啊,他在北京沦陷前就转任九江守备同知,虽然还没赴任,但是他还是交出了在南京京营里面的差遣。就在史可法、徐弘基、赵之龙他们忙着张罗北上勤王救驾的时候,他和提督操江水师的刘孔昭、巡江御史左懋第他们仨都在筹谋西进九江布防的事儿。。。。。。

    “冤枉啊!”常延龄大呼了起来,“你们锦衣卫可不能冤枉好人!”

    朱纯杰笑着:“好人还是坏人,进了镇抚司自能说清楚的。。。。。。来人呐,请怀远侯跟咱们走吧!”

    “请”是客气话,跟着朱纯杰的锦衣卫缇骑都是克难新军老兵,凶悍得很,如狼似虎一般就扑上去拿人了。常延龄的护卫和家将哪儿见过这个呀,当时就懵逼了,谁也不敢反抗,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侯爷被锦衣卫抓走。

    不过这些锦衣卫办事也不很牢靠,只抓了常延龄就走,也不拿他的家将护卫随从,也不扣了常延龄乘坐的操江水师的官船。

    码头上的常家人也都傻愣愣的,过了好一阵子发现没人来抓他们才反应过来。

    一个比较机灵的常家家将才算反应过来,大声嚷嚷:“快快,快上船,回南京去给府里面报信啊!”

    常延龄的家将亲随后;慌里慌张上船逃跑的同时,常延龄已经叫人押着到了大明寺的平山堂了。

    平山堂上这时戒备森严,金甲武士站了两列,各持刀枪。朱大太子高坐在上,一脸的怒容,两旁还有几个阁佬卫帅,个个都是蟒袍乌纱,一副三堂会审的模样。

    常延龄直接从码头上给拎过来的,根本没时间让他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他前一刻还是高高在上的侯爷,现在就成反贼了!在这样的落差之下,他的脑袋里自然是一片浆糊了。就在他昏昏沉沉的时候,忽然有人怒喝了一声。

    “常延龄!你和徐弘基、朱国弼谋反的事儿发了!”

    “没,没有,天地良心,我可没参加魏国公、抚宁侯他们的密谋。。。。。。”

    “胡说,谋逆之事参与者众多,可不止一公一侯!你难道没有参与?”

    “对对,没有我啊。。。。。。都是魏国公、抚宁侯、隆平侯、灵璧侯、安远侯、永昌侯、忻城伯、项城伯、东宁伯、成安伯。。。。。。”

    说到这里,常延龄突然停住了,因为他发现自己话太多,把南京一大半的勋贵打包发卖了。这可真是的,自己嘴上怎么就没有把门的?虽然他没参与那些事儿,但他心里面是支持的,他可是崇祯皇帝的忠臣啊!

    “常延龄,你说的这些人,史可法和高宏图早就交代了!”这回响起的是个少年的声音,是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在说话。

    “史阁部和高抚台也。。。。。。”常延龄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史可法和高宏图那么大的正人君子,怎么也当叛徒了?

    “要不然本宫怎么让他们当七省总督和山东巡抚?”朱慈烺笑吟吟看着常延龄。

    常延龄是出了名的老实勋贵,别人坐他的位子那肯定得作威作福,胡作非为的。可他却以廉洁守职著称,以朱慈烺的社会经验,这样的人要么有大志向,要么就是天生老实。而常延龄显然是后者。。。。。。所以被朱慈烺一忽悠就信了。

    常侯爷愤愤不平地说:“要勤王的是他们,要让太子归政的也是他们,魏国公、抚宁侯等人也只是尾附追随啊。。。。。。他们怎么能一转手就把魏国公、抚宁侯等人给卖了!”

    朱慈烺笑着:“他们可说你也参与了。。。。。。他们说你打算在扬州募兵3000充当先锋,可有此事?”

    “冤枉,臣冤枉啊!”

    “没有募兵?”

    “募兵有。。。。。。可是,可是。。。。。。”

    朱慈烺一笑,打断了结结巴巴的常侯爷:“那不就对了,你一个南京的勋臣,到扬州募兵3000,难道会没有图谋吗?”

    常延龄大呼:“冤枉,冤枉啊!臣是为了去九江协守,防御流寇才募兵的。。。。。。”

    “胡说!”一开怒喝吓唬常延龄的那声音又响起了了,这是一个看上去相当威武的大将——就是成国公朱纯臣。

    “去九江防流寇?”朱纯臣板着面孔,“九江有流寇给你防?”

    “这这。。。。。。这本来是有的。。。。。。”

    “哼,”朱纯臣又是一声冷哼,“宁南伯早就收复武昌了!还用得着你去九江布防?你老实交代,为什么要在扬州私募3000壮勇?”

    “不是私募啊。。。。。。”

    朱慈烺看着常延龄,“不是私募,难道是公募?”

    “公。。。。。。募?”常延龄听着这词新鲜,不过还是明白什么意思的,忙摇摇头,“有旨的,圣上下旨许臣在扬州募兵的。”

    “有旨?”朱纯臣冷冷道,“那让你募兵去防流寇东下。现在流寇已经不可能东下了,圣旨就算过期了。。。。。。你还私自募兵,当然是图谋不轨!”

    “冤枉啊,臣冤枉。。。。。。”常延龄也是嘴笨,不知道怎么辩解,只是一个劲儿喊冤。

    “行了,行了,你也别喊冤了!”朱慈烺还是面带笑容,让人看着就有亲切感。

    他说:“你募了那么久的兵,3000人也没凑齐。。。。。。也真是难为你了。既然人没凑齐,那么本宫就网开一面,不再追究此事了。

    不过你和魏国公、抚宁侯、隆平侯、灵璧侯、安远侯、永昌侯、忻城伯、项城伯、东宁伯、成安伯,还有其他南京的勋戚图谋不轨的罪过,本宫还是要追究的!”

    “臣冤枉,臣真的冤枉。。。。。。”常延龄那个委屈啊,他真的没有掺和,这事儿可怎么办!

    朱慈烺接着道:“不过本宫向来宽仁,可以对南京勋戚诸家网开一面。。。。。。只要他们各家的族长愿意交出历代所侵占的军田、官田、隐田,本宫就不再追究。”

    什么?交出历代所侵占的军田、官田、隐田。。。。。。常延龄倒吸口凉气儿,那起码得三千多万亩啊!现在粮价高昂,连带着土地价格也昂贵,三千多万亩土地价值就得好几亿两白银啊——你这个怎么太子那么黑心?

    朱慈烺看着常延龄,笑道:“怀远侯,你就留在扬州吧,让常延恩跑一趟南京,把本宫的意思转达给南都诸家勋戚。。。。。。这可是活命保家的机会,可别白白错失了!”

    常延龄闻言,只是苦苦一叹,太子爷这是要挖了东南勋戚的根啊!可他把这事儿想简单了,南京城内的那些人,怎么肯白白把那么多的财产交出来?

第225章 七宗罪() 
秦淮河畔,大功坊内。

    前任湖广巡按御史黄澍和前任提督漕运朱国弼正跟着个身穿玉色儒服,容貌俊朗的青年,在一片山石小径当中穿行,到处都是无声疾行的仆役侍女。黄澍也没心思四下张望,这个公府似海的气度,他可是见得太多了。

    不过是金玉其外,朽烂其内罢了。

    当然了,被金玉包裹着的朽烂,并不是指大功坊公府的主人奢侈无度,空了家底。

    虽然徐达的这一脉子孙,十世的挥霍,可是公府的财富非但没有被耗尽,反而是一代更比一代富。传到当今这位魏国公徐宏基手里的时候,已经不能用富可敌国形容了。因为崇祯皇帝这个一国之主怎么敢和魏国公徐家比富?说魏公之富,十倍于国都是毫不过分的。

    而魏国公徐家之所以会一代更比一代富,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世镇南都的徐家,其实才是大明东南财富汇聚之地真正的主人之一!

    在大明开国之初,一国财富的大头就集中在东南沿江临海之地了。而当大航海时代来临后,产出丝绸、瓷器这两样头一等的国际贸易品的东南临江沿海之地汇聚的财富就更加庞大了。

    与此同时,明朝又废除了开中法,将原本惠及西北的食盐大利留在了淮扬二府。

    这海贸之利、食盐之利和本就富饶的东南沃土之利叠加起来,就让大明的东南之地变成了遍地黄金的聚宝盆。

    如果大明朝廷可以从东南聚宝盆中取利,现在的天下也许不是清平盛世,但总归是能勉强维持的。可是大明朝也和历史上所有的封建王朝一样,在巅峰过后,中央的权势就缓缓下降,皇权可以有效控制的区域就变得越来越小。

    而这种权威下降不仅体现在对东北、西北边疆地区的失控,同样也体现在东南沿海税收的大量流失。

    对了,所谓的税收流失并不是东南的农民和工商业者不用向上面交钱了——东南不是真的无主,而是正在悄悄的易主!

    以魏国公府为首的留都勋贵,以东林党为骨干的东南士大夫,以十八芝和海沙帮为代表的东南海商势力,正在取代大明王朝成为东南富庶之地的新主人。

    这就是大明王朝穷死都没办法从东南攫取足够财富的原因!

    而魏国公府徐家不仅是留都勋贵之首,还有世袭南京守备之权,又能管南京都督府事,而且扎根南京已经十代。每一代除了嫡系袭爵,还会分出一堆世职武官,在嫡系魏国公的帮助下,这些分出去的世职武官之家就一点点的蚕食着东南卫所军屯的地盘。而众多的指挥之家,又反过来成了魏国公府权力的基础。

    有了权,自然可以得利。军屯土地、海贸和食盐三项大利,就源源不断流入了魏国公府,变成了窖藏的白银,变成了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园林。

    秦淮河畔的大功坊,仅仅是徐家拥有的名园之一!

    在万历朝时去世的三朝老臣王世贞所编写的游金陵诸园记中,曾经列出了十六座金陵名园,其中的十座都属于魏国公徐家!

    徐家之富,便可见一斑。而魏国公徐家仅仅是留都南京的十几家公侯伯爵中的一家!

    如果齐集这十数家的财富,绝对能让盘踞扬州的朱慈烺为之疯狂,为之大开杀戒!

    现在已经变成东林巨子的黄澍,对此看得是非常清楚的。除去掌握了强大海上武装的东南海商势力可以同朱太子合作之外,留都勋贵和东林士大夫想要继续当东南的主人,就必须斗倒抚军太子朱慈烺。

    而朱慈烺想要攫取东南财富为己用,也必须斗垮留都勋贵和东林士大夫。

    可徐家作为留都勋贵之首,外表风光无限,其内却没有一个真正能带兵打仗的子弟,这才是真正的朽烂啊!

    在徐家的大功坊内不知行了多久,连黄澍的腿脚都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来到了一处有些古朴陈旧的厅堂前面。

    厅堂里面突然传出了剧烈的咳嗽声音,给黄澍、朱国弼带路的青年皱了下眉头,就在门外大声问道:“大人,您还好吗?孩儿已经将抚宁侯和黄御史请来了。”

    厅堂里面的咳嗽声好容易才止住了,然后就看见房门被人打开,里面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一个气度不凡的中年人都在里面坐着。其中一位老人满脸病容,两个丫鬟正在给他捶背撸胸口,应该就是病入膏肓的魏国公徐宏基。那中年则是赵之龙,南京京营的一把手,也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勋贵之一。

    而另一人老头虽然也上了年纪,却是精神抖擞,体魄健壮,一副老廉颇的模样,正满脸焦虑的坐在那里,一只手还拿着把折扇拼命闪着。看见朱国弼和黄澍进来,他就扯着大嗓门嚷道:“抚宁侯,你和史可法可把咱们魏国府徐家给害苦了!”

    这人原来就是刚刚从扬州跑到南京来的魏国公徐宏基的堂弟徐永基。

    那个看着挺有气度的中年人嗯咳了一声:“事到如今,还说这些做什么?常延恩不是说了,太子想要的就是你们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你舍得给吗?”

    “我。。。。。。”徐永基跺跺脚,“我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土地?都他妈的丢在扬州府了!”

    “七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