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114章

抢救大明朝-第114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臣领旨。”

    朱慈烺点点头,又对路振飞道:“路卿,你明日也来元帅府一趟,本宫有些漕运上的事情要问。另外,还想知道淮安的情况。”

    “臣领旨。”

    路振飞也行了一礼。

    漕运和淮安府都是路振飞管辖的。所以在南直隶的几个督府之中,他算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守淮和守江——漕运方面有船有水手!掌握了漕运的船只人手,长江水师的基础就有了。

    淮安府更不用说了,就扼守在运河、淮河的交汇处。守住淮安,江南防卫的问题就不大了。

    和路振飞约好了见面的时间,朱慈烺又将目光投向了卢九德。

    “卢伴伴,”朱慈烺笑着说,“你在凤阳也颇为不易,凤阳府能坚持到现在,你的功劳不小啊。”

    卢九德道:“千岁爷过奖了,这都是将士用命。”

    朱慈烺点点头,思索着说:“只要登莱在手,南直隶东线的防御当无大碍。而南直隶西线的得失,则以中都凤阳为重,凤阳城池巍峨壮丽,不在南北二京之下。且地处淮南,不是北兵可以长久围攻的。只要得良将、精兵,应该可以成为南直隶西北的屏障。卢伴伴久在凤阳,该知道谁可以坚守凤阳城池吧?”

    卢九德眼珠子转了转,已经明白朱慈烺的心思了。朱慈烺是想让他和黄得功去守卫凤阳城。

    “千岁爷,如今流寇新败,而东虏也未必就会南下,正是朝廷对中原用兵的机会。老奴离开兖州前,援剿总兵高杰,山东总兵刘泽清已经出兵济南。黄得功、刘良佐两军也正准备出兵东昌府和归德府。中原形势正大有可为,似乎不需要急于布防凤阳吧?”

    老太监一番话倒头头是道,可朱慈烺却知道那完全是过度乐观。不过这也不奇怪,历史上的南明就是个乐观派、投降派和跑路派的大集合,反正没有人认真布置过防御。他们要么忙着张罗北伐,要么忙于内讧。

    立国将近一年,长江上没有能用的水师,凤阳、淮安、扬州,甚至都城南京都没有认真布防过,更别说在登莱之地开辟抗清根据地了。

    而朱慈烺虽然在大沽口侥幸赢了一场,但是他一点都不敢轻视清兵。因为大沽口一战完全是托了早先明军火铳兵太废柴的福,所以清军的骑兵才会傻乎乎撞上来,结果给一群不知道鞑子厉害的流寇转职来的火铳兵吊打了。

    这样的胜利有一次就祖宗保佑了,可不能一直想这样的好事儿,所以朱慈烺根本不敢想什么北伐中原。

    而且中原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无解啊!现在是小冰河期啊!收复下来他们吃不饱接茬造反怎么办?

    这事儿还是让李自成和多尔衮去操心吧!

    “北伐之事不可过急,”朱慈烺斟酌着道,“如今天下已经是三分或者四分了!

    满鞑子占了北直隶,流寇李自成还占着山西、陕西、河南大部、湖北的襄阳府,西面还有一个献贼正在打四川。咱们可没力量同时和那么多敌人开战啊!所以必须得拉上一家,才能打两家。

    这事儿等本宫见了史兵部的面再细细商量,现在还是立足于守吧!至于凤阳。。。。。。本宫想交给黄得功的兵来防守。卢伴伴,你回去之前再来帅府一次,带上本宫的令旨交给黄得功,告诉他需要多少粮饷,本宫都想办法给他筹集。一定要做好坚守凤阳两年的准备!”

    “老奴领旨。”卢九德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恭恭敬敬领了旨。

    朱慈烺点点头道:“时候不早了,你们要面君就赶紧去行宫吧,去晚了父皇就歇息了。这些时日,他歇息的都比较早。”

第190章 崇祯皇帝的幸福生活(求订阅啦)() 
崇祯皇帝的行宫可比在大沽口的时候气派多了,不仅占据了比较宽敞的登莱巡抚衙门,而且伺候的宫女也多了不少。当马士英、路振飞和卢九德三人进入行宫后,就看见许多宫女穿梭不息。看她们的样子年纪都不大,而且都是高挑白皙的样貌,多少都有的大大咧咧。显然不是从北京带来的,而是在山东这边选出来的。

    卢九德是宫里出来的,很知道崇祯皇帝的圣君作风。在北京宫廷里面,都是很难见到那么多年轻女孩子的。这登州行在怎么会有那么多少女?一定是太子爷的女人吧?想到这里他就向引路的太监打听了一下。

    “卢督主,这些宫女都是皇爷让选的!”那位太监压低了声音,“皇爷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每天不理朝政,就和妃子、宫女们玩在一起,别提多开心了。”

    什么?

    不理朝政,还沉迷女色,这不是要当昏君吗?不对,皇爷是不可能当昏君的,一定是在迷惑太子,好让太子放松警惕。

    皇上到底是圣明的!太子一定上当了!看来大明还是有希望的。。。。。。

    卢九德想了想,连忙加快了脚步,急匆匆就往行宫后花园而去。还没到地方,就已经听见靡靡之音传了出来。

    带着卢九德他们的太监进去通报,卢九德就在一扇月亮门外面探头往里看。只看见已经昏君化的崇祯皇帝正侧卧在一张软榻上,身旁和身后两个美人在替他捶腿捏肩。跟前还跪着个姑娘,手托着一盘水果。崇祯皇帝则一边欣赏歌舞,一边品尝着不知道什么果子。

    而这位皇帝所欣赏的歌舞,在卢九德看来也太过粗劣,一点艺术性都没有,就是几个衣服穿得很少的大姑娘在那里伴着走音的曲调扭动身体,有什么好看的?皇爷怎么还看得津津有味?

    “皇爷,凤阳总督马士英,漕运总督路振飞,凤阳镇守太监卢九德请见。”

    太监通报的声音打断了正在陶冶情操的崇祯——崇祯皇帝欣赏的是人体艺术,卢九德是不知道其中奥妙的!

    他当了那么多年的皇上,直到现在才知道皇上原来有那么多的福利。。。。。。以前怎么就不知道好好享受呢?

    当然了,他现在也不是真的沉迷女色,而是为了麻痹朱慈烺这个逆子——本皇帝现在沉迷女色,对政治没有兴趣了,所以也不需要加害了。

    除了麻痹朱慈烺外,崇祯皇帝选了那么多山东大妞进宫,就是为了给朱慈烺再生几个弟弟。

    要不然朱慈烺一个“独子”,国本的地位就非常牢靠了,废都废不了的。要是废了,崇祯皇帝万一有个什么,皇位就该由福王继承了!朝里朝外那么多的东林大佬,谁会同意?

    。。。。。。

    乐伎舞女纷纷退下,崇祯皇帝的娱乐活动暂时中止,一本正经的端坐在了软榻之上。

    马士英、路振飞、卢九德三人随后被内侍领到崇祯跟前,叩首请安。

    崇祯皇帝则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三人,也不问话,也不打发他们走人,只是定定的看着,场面很有些尴尬。

    马士英和路振飞都是有德老臣,官也到了封疆大吏,上升空间有限,混得好了无非就是个阁老,可一不留神也有可能身败名裂。所以在这个时候,自然要明哲保身。

    帝不动,我不动。

    卢九德的心思却和马士英、路振飞两人不一样。他少有的几个对大明,对崇祯都忠心耿耿的好太监之一。从崇祯九年开始就一直在前线担任监军,而且颇有功劳,用兵打仗的本事更胜过王承恩许多。

    如果历史上崇祯把他及时调回北京,兴许可以组织起更好的抵抗,没准还能在最后时刻把崇祯救出去。

    不过卢九德在抚军大元帅府中见到了马士英和路振飞两个奸臣是怎么投靠朱慈烺的,所以这个时候也不敢暴露自己的忠心,也只能和马士英、路振飞一样装木头人。

    君臣四人,就这样大眼瞪小眼,谁都不言语。

    崇祯皇帝其实并不是在发呆,而是在明辨忠奸。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卢九德——他是个靠不住的太监!

    从北京跟出来的太监几乎都是太子的人,只有曹化淳稍微好一点,可也是个首鼠两端的小人——崇祯皇帝已经发觉曹化淳不那么忠心了!不过他还没察觉出曹化淳根本就是朱慈烺的党羽,不过是受命陪他这个皇帝玩耍罢了。

    既然太监大多靠不住,那么卢九德应该也是靠不住的!

    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路振飞。路振飞是漕运总督兼淮安巡抚,那个沈廷扬就是他的属下,现在都是太子爷心腹了!

    看来这个路振飞也是靠不住的!

    崇祯皇帝的目光,最后还是落在了马士英身上。想来想去,还是这个凤阳总督比较靠谱了。如果他能和史可法联手,一起发动兖州的诸将和南直隶的官员上疏请太子还政,也许朕还有机会拿回一点实权,至少不会到了南京就变成太上皇。。。。。。

    辨明了忠奸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把马士英单独留下——现在行宫当中到处都是朱慈烺的耳目!

    不过崇祯皇帝也有几个心腹的,他刚收的选侍魏清慧和吴婉容就绝对可靠。

    而现在登州行宫这边宫禁也不是很严,所以这两个女人还是有机会混出宫去给马士英传达密旨的!

    大明的未来,就靠他和史可法了!

    。。。。。。

    “瑶草,你这是。。。。。。”

    客栈之中,刚刚洗漱完毕,正准备就寝的路振飞,坐在床上,瞪着眼珠子,吃惊地看着闯入的马士英。

    他和马士英都是总督啊!虽然是微服,随从也是有不少的。要不然这一路兵荒马乱的,让贼人害了算谁的?

    所以两人要见面,也都是由跟随的幕僚安排,然后才会相见。哪有这样做贼似的穿入,而且还是大晚上的,人家都上床了。。。。。。你想干什么呀?

    马士英不知从哪儿摸出个手绢递了过来,路振飞都傻眼了,“瑶草。。。。。。你,你大晚上,就是来给本官送手绢的?”

    送点别的也就罢了,路振飞虽然是个好官,但是也不是一文钱不贪的清官,要不然他怎么和沈廷扬这个奸商那么要好?可手绢什么的,也不值钱啊。。。。。

    “什么手绢!”马士英看着表情古怪的路振飞,“这是手绢诏!”

    “诏。。。。。。诏书?”

    “小点声,隔墙有耳!”

    路振飞忙接过手绢,接着昏暗的烛光一看,可不是嘛,就是手绢诏啊!上面是崇祯皇帝的亲笔。。。。。。

    他看了一眼满头大汗的马士英,心想:本官那么忠心,皇上怎么就把手绢诏给马士英了呢?他其实有点奸的!皇上,您这是忠奸不分啊!还好有太子替您担待,要不然怎么办?

    “怎么办?”马士英好像没主意了,“皇上要咱们保存实力,伺机勤王。。。。。。”

    什么咱们啊?

    那是要你马士英伺机勤王!路振飞心说:没我什么事儿啊!

    “见白,你看这个。。。。。。”

    路振飞摇摇头,把诏书还给了马士英,“千岁爷手中光陆师就近五万了,水师还有万人。。。。。。而且,而且他手头至少还有400万两银子!史阁部有多少?”

    “他?”马士英摇摇头,“也不知道有没有40万两。。。。。。不过南京的勋贵、勋臣有钱,4000万两都有的!”

    “哼!”路振飞哼了一声,“他们有钱也不肯给啊!要不然史阁部何至于拖到北京沦陷了才北上?不就是没钱吗?”

    “见白,你的意思,咱们。。。。。。还是站在千岁爷一边?”马士英问。

    路振飞叹了口气,“史阁部是什么性子我比你了解。。。。。。你看着吧,等太子兵临兖州城了,他都不会有什么举动。咱们要跟着他,那不是找死吗?至于南京的勋贵、勋臣,一群肥猪啊!太子可是老虎!”

    “对对对,见白兄高明啊。。。。。。”

第191章 唐王,你很会拉仇恨啊!(再求订阅)() 
朱聿键今年38岁,是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而朱慈烺是朱元璋的十三世孙。也就是说他比朱慈烺大四辈,朱慈烺客气一点得叫他皇高叔祖!

    不过他现在是个倒霉的庶人,不敢和朱慈烺论辈份了。而朱慈烺对他,却是耳闻已久。

    因为在明末的那些王爷当中,如果要寻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狠人,毫无疑问就是这位朱聿键了。

    朱聿键虽然生在帝王之家,但是却从小接受吃苦教育。被他的爷爷唐王朱硕熿圈禁在王府承奉司内十六年,从12岁一直圈到28岁!在崇祯二年时,他爸爸唐王世子朱器墭还被他叔叔毒死,他自己也差一点丢了世孙的地位。结果遇上了吊唁唐世子的地方官陈奇瑜替他出头,这才保住了世孙地位。

    而在继为唐王之后,这个被爷爷关了12年的朱聿键也显示出了非同寻常的狠劲,居然在崇祯九年的七月初一杖杀了自己的王叔(就是害死他爸爸的那位)福山王朱器塽,还把另一个叔父安阳王朱器埈揍了个半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