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抢救大明朝 >

第110章

抢救大明朝-第110章

小说: 抢救大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崇祯十七年六月的登州府城内,还有不少无所事事的官员或者是前任官员。

    前者是一路跟着朱慈烺跑到登州的,不管有用没用,他们都是克难功臣,所以到了登州后,人人都有一份钱粮,也安排了住处,每天都能去行宫或者大元帅府应个卯。

    而后者则是在李自成兵败离开北京后从北京城出来跑到大沽口的前任官员,之所以是“前任”,是因为他们都有从贼或者疑似从贼的污点。朱慈烺也不问他们的罪,但是官职、爵位、功名一律免去,也不会再发钱发粮给他们,就由着他们自生自灭了。

    和“克难功臣”们相比,这批人当然比较潦倒了,没有钱粮,也没有登莱巡抚衙门安排的住处,就只好租借民房或者借住在登州水城旁边的蓬莱阁(道观)中。

    史可法的堂弟史可程就是怎么一个丢了官职和功名的倒霉蛋,现在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前任官员,一起在蓬莱阁租了客房。

    不过他和大部分的“前任”不同,并不担心自己的仕途,也不显得潦倒,反而每天约上三五同道,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日子过得逍遥无比。

    而且那些无所事事的克难功臣也不排斥他,反而愿意和他结交,谁让他有个炙手可热的堂兄名叫史可法呢?

    今天登州府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今年二十多岁的白面书生史可程没有出门,就在蓬莱阁中一间干净的客房里面,悠然自得的翘腿坐着,跟前的茶几上摆了壶香茶,手上则捧着一本书卷。

    客房周围非常安静,只有风声、雨声、海涛声传入耳中,颇有一番笑看天下风云的意境。

    门外铺了木头的地板,年代久远,人走在上面偶尔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史可程突然放下手中的书卷,侧耳听听,然后展颜笑道:“是哪位仁兄?快进来吧。”

    门外就传来了恭敬的通报声:“侄儿史德威闻叔父在此,特来拜访。”

    然后就看见房门被人推开,一个穿着儒服的男子走了进来,手中还拿着一把湿漉漉的雨伞,正是史可法的养子史德威。

    史德威是隐瞒了身份跟着唐云一起到登州来的,所以并没有被朱慈烺或崇祯召见,而是在城内四处溜达,打听消息。听说了自己的一个叔叔就在登州的蓬莱阁蛰居,便前来拜见了。

    “侄儿见过叔父。”史德威放下雨伞,又行了一礼。

    史可程认得史德威,但并不亲密,今天却是很热络的起身上前,拉着史德威的手就让他坐在自己身边,还动手给他倒了杯茶。

    “龙江,你怎么来了登州?”史可程问,“是道邻(史可法)派你来的吗?道邻现在到哪里了?”

    “叔父,”史德威道,“是父亲让侄儿来登州探查情况的,父亲亲率勤王大军北上,现在该到兖州了。”

    “到兖州了?”史可程心算了下,“再有三五日就该到登州了吧?我得去迎他一下。”

    他当然希望史可法可以快点北来登州,史可法可是留都官员勋贵之首,还掌握着南直隶的兵权,又是东林大佬,面子自然是极大的。

    如果史可法带着勤王大军北上,太子爷一定会赦了他投敌附逆的罪过,让他官复原职的。

    “父亲暂时来不了登州,”史德威的话让史可程吃了一惊,“叔父不如也跟侄儿离开登州吧。”

    “为什么?”史可程愣了愣,“道邻身为南京兵部尚书,又统兵北上勤王,怎有不来登州面君的道理?”

    “叔父难道不知道如今登州行在是谁在掌权?”史德威反问了一句,“而太子抚军的大权又是怎么来的?”

    来到登州三两日的史德威已经听说了一点皇极门之变的事情——宫变什么的,大家是不敢说的,但是兵谏的说法却有不少。毕竟皇极门之变是在众目睽睽下发生的,根本无法隐瞒。

    而在史德威看来,皇极门的变故就是一场政变!皇太子的抚军大权就是篡取而来的。。。。。。这个太子,分明就是乱臣贼子啊!

    “这是皇家的事情,”史可程摇摇头,“你管得了吗?”

    “叔父何出此言?”史德威皱眉道,“叔父读的是圣贤书,难道不知道什么是大义名分?”

    大义个头!

    史可程眉头大皱,心说:你这个武夫怎么和史可法一样呆啊,你叔父我都是贰臣了,还管什么大义?只要太子爷能让我做官就行!你叔父我苦读了二十年四书五经,就是为了做官啊!

    “啊,”史可程转了转眼珠子,“你说的有道理!唔,读书人是要讲大义名分的。不过我不能马上离开登州,因为我在登州还有些友人,现在就去见他们,看看能不能拉他们一起走。”

    “这可太好了。”史德威大喜,“不如让侄儿陪着叔父一起去见他们吧。”

    “不,不,不,”史可程连连摇头,“你不方便露面,我一个人去见就行了。”

    史可程的确不方便带着史德威去见朋友,因为他要见的那人名叫苏子文。和他是同年进士,都是崇祯十六年高中的,而且都授了翰林院编修的差事。

    只不过苏子文在皇极门外带头投靠朱慈烺,而且又是汤若望的弟子,懂得许多西洋数学、化学知识,会摆弄火药和火炮,现在已经得到了重用,成了朱慈烺的讲官和大元帅府主簿,位在大元帅府长史毕酒城之下,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了。

    而史可程虽然有史可法这样的堂兄,但是却一念之差,觉得大明没戏,所以就没跟着跑路,留在北京城内当了贰臣,现在更是被一撸到底,成了平民百姓。

    当平民史可程有要事求见大元帅府主簿苏子文的时候,苏子文正和另一个帅府主簿周泽睿,还有另一个东宫讲官龚鼎孳一起操办登莱恩科的事儿。

    举行登莱恩科的主意是李岩提出的——在整治卫所的同时,得让登莱地方最有力的豪强得到做官的机会啊!苏观生在五月份的“大巡视”,就在忙活这事儿。

    登莱毕竟是前沿,不能对一帮地主豪强太狠,要不然他们都当了带路党怎么办?所以得给出路,不管是卫所系统的武官,还是登莱三州七卫十一县的读书人,都要给机会。

    而且是很大的机会!

    总之,登莱两府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豪强分子,很快就要迎来他们人生之中最关键的一场做官考试了。

    而苏子文作为主考之一,自然是忙得团团转,不过史可法的弟弟来了,他还是得挤出时间去见一见的。

    “子文兄,小弟打听到一见机密事情,要向太子爷当面禀报。”

    苏子文高中之前就是江南名士,以字行,所以史可程就称其为“子文兄”,还自称“小弟”,将姿态放得很低。

    “是什么机密?”苏子文道,“可否透露一二?”

    史可程左右看看,然后压低了声音:“我堂兄史可法派了他的养子来登州了!”

    “什么?”苏子文一愣,“没有听说啊!”

    “他是化名而来的!”史可程道,“子文兄,现在可否为小弟引荐?”

    这可是大事儿!苏子文心想:史可法现在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了,千岁爷能不能在南京即位,他可是个关键!而这个史可程是他的堂弟。。。。。。。如果实心投靠,也是有大用的!

    “好!”苏子文点点头,“跟我来,我这就带你去见太子殿下!”

第184章 得让大家都知道太祖爷转世了(求订阅)() 
“你就是史可程啊!本宫可听苏先生、龚先生提过你不止一次啊,说你是满腹经纶,能写锦绣文章,是大大的才子。。。。。。别跪着了,平身,赐坐!”

    抚军大元帅府内,朱慈烺正在苏子文,龚鼎孳二位讲官的陪同下接见大才子史可程。

    看那个亲热劲儿啊,不了解朱慈烺的还真以为朱大太子多看中史可程的才华呢!

    史可程偏偏就不了解朱慈烺的为人。。。。。。他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之前一直在苦读,没有多少阅历,而且朱慈烺又长得鲜嫩——两世年龄相加都五十大几了,却还是一副天真少年的模样,史可程哪儿能想到对方已经考虑了七八套利用他的方案了。

    说实话,朱慈烺虽然一直表现的不把史可法当回事儿,可实际上他对这个东林大佬还是有点头疼的。

    如果现在率兵而来的是那个“水太凉”加“头皮痒”的钱谦益,朱慈烺就一点不头疼了。可史可法不一样,这家伙的骨头还是有点硬的。而且他手里还有军队,万一真的打出勤王的旗号和朱慈烺打,麻烦还是不小的。

    倒不是打不过,而是南直隶这块不能乱!

    南直隶加上浙江、江西,就是朱慈烺将来的统治核心。只要这块地盘在手,大明首富郑芝龙就得效忠,而且朱慈烺还能问他要钱要枪要炮要火药!

    有了郑芝龙的效忠,广东、福建就能牢牢掌控住。而且朱慈烺还能向越南那块要点粮食,从日本国搞点“铁砲”,从澳门弄到红夷大炮,甚至从欧罗巴请来洋将帮着训练军队。。。。。。

    整盘大棋就完全活络了!

    所以史可法可以闹,但不能真的到了双方兵戎相见的地步。

    朱太子现在滞留登州整顿什么土地人口,其实一半原因就是拖延时间,好搞定史可法和他召集起来的勤王大军。

    而这位史可程就在这个时候自己送上门来投靠了!这可真是天助朱慈烺啊!

    史可程在一只绣墩上坐了半个屁股,双手扶着膝盖,也不敢大明大方的抬眼注视朱大太子,看着跟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差不多。

    对了,他的确有错,都叛国投敌了!

    “可程啊!”朱慈烺笑着,“人孰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你知道你最大的过错是什么吗?”

    史可程一听这话,连忙站起身,又要下跪。

    “别跪,坐下,坐下说。”朱慈烺笑着,“知道错在哪里比下跪磕头要好。”

    “臣做了贰臣,对不起皇爷和千岁爷的恩典。”

    朱慈烺笑了笑:“说的不对!做贰臣是你的过错,但不是最大的。”

    这还不是最大的?史可程的心脏怦怦直跳,投敌附逆是可以杀头的!还不大?

    朱慈烺道:“你最大的过错是不相信本宫能挽回大明江山的颓势,不相信本宫是太祖高皇帝再世。所以你才当了贰臣!”

    “千岁爷英明!臣知错了!”史可程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臣太糊涂了,竟然不信千岁爷是太祖皇帝转世。。。。。。”

    “那你现在信了吗?”朱慈烺笑着问。

    “信了,臣信了!”史可程连连点头。“千岁爷定然是太祖皇帝转世!大明有千岁爷,一定可以扭转乾坤,再造盛世的!”

    “信了就好!”朱慈烺笑着,“你果然是难得的才子啊!你是可造之才啊!”

    他顿了顿,又问:“不过你哥哥史可法还不相信,你侄子史德威也不相信,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他们恐怕也不信。。。。。。这该怎么办?你是大才子,该知道怎么办吧?”

    “知道,知道!”史可程连连点头,“臣一定去和他们说。”

    他是崇祯十六年第二甲第十名的进士,智商那是没话说的,怎么会不明白朱慈烺的意思?

    太子爷是要他去做宣传,得史可法、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这些人都知道太祖高皇帝转世成了朱慈烺这个喜讯啊!

    “好好!”朱慈烺连连点头,“你果然是可造之才,本宫没有看错你!”

    。。。。。。

    “龚先生,请上前来。”

    史可程他们走了,朱慈烺又将自己名义上的讲官龚鼎孳叫到了跟前。

    龚鼎孳也是东林党人,不过算不上什么大角,但是他的文采非常出众,被称为江左三人之一。

    “千岁爷,您唤臣何事?”龚鼎孳恭恭敬敬上前。他是不敢在朱慈烺跟前充先生的——朱慈烺可亲手杀过一个讲官,就是少詹事项翌。

    “你是江左三人之一,对吧?”朱慈烺问,“还有两人是钱谦益和吴先生吧?”

    吴先生就是吴梅村,他也当过讲官,所以朱慈烺称他为先生。

    “的确有这么个说法,”龚鼎孳道,“不过钱谦益和臣其实不是一辈人,他比臣大了三十多岁,是臣的长辈。”

    朱慈烺点点头,“那你和钱谦益应该很熟吧?”

    “有点交情。”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钱谦益是东林魁首,本宫是非常看重东林君子的!本宫的讲官之中侯先生、吴先生,还有你龚先生,都是东林君子。如果要认真论起来,本宫也能算东林后继吧?”

    “那可是东林的荣幸啊!”龚鼎孳重重点头,“钱谦益如果知道殿下的心思,一定会支持殿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