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英歌传 >

第73章

大唐英歌传-第73章

小说: 大唐英歌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批秋衙卫身旁锁甲手持横刀,三人一组结成特殊的阵型,在弩箭射击了几轮后,缓缓逼近拦江盟的刺客。这些秋衙卫士师彼此配合娴熟,你进攻那我就负责防守,比起那些单打独斗的拦江盟刺客来说,在攻防手法上显得更加专业。

    宫云野一手一把横刀,单独冲在最前面,双刀如同旋风一把横扫向拦江盟的人。他基本从不招架和格挡,每次都是以攻击为主,往往在敌人的剑落在他身上前,就已经抢先将他们放到。

    院子不是很大,打斗起来显得非常乱。客栈里借宿的客人全部都被惊醒了,客栈老板也从床上爬了起来,躲在门后偷偷观望。倒也有不少借宿于此的江湖儿女,看到这种情况蠢蠢欲动。

    那些年长一些的师兄师姐,连忙制止这些年轻人冲动的行为。但凡在大唐江湖行走,你可以不知道谁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可以不知道谁是丽竞门的暗卫密谍,但绝对不能认不出太史局的秋衙卫。

    这场面对于那些老江湖来说太熟悉了,尤其是士师手中的神机震天弩,一看就知道他们的身份。还有那醒目的黑衣黑甲和三人一组的特殊阵型,都是太史局秋衙卫的标志。

    在这些江湖人士的议论纷纷中,宫云野面前两名刺客已经全部倒下了。他转身杀向右侧,袁子娇正在那里以一敌四。宫云野可不敢让这位大小姐有什么闪失,别说岐山老祖会不会怪罪,就是李阎浮那关他都过不了。

    袁子娇跟李阎浮的关系,这一路上只要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宫云野这家伙外表看起来粗犷的很,其实外粗里细。他这一路上可没少拍袁子娇的马屁,看到李阎浮也不阻止,自然就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

    宫云野双刀一转,圈走了两名刺客,袁子娇的压力一下就轻了很多。只见袁子娇后退一步,默运心法一招“桃叶蓁蓁”使出,发出两道叶状剑气从两名刺客胸前穿过,直接了结了这两人。

    这时在夜色下,一道惊天剑气从屋顶上发出,直冲九霄苍穹而上。随后空中发生了一声震天的剑鸣,所有刺客手中的剑都开始微微颤抖起来。却邪剑破开云层,在空中吸纳着云气缓缓游动着。云气在剑身之后拉出一道长长的痕迹,仿佛化为了一条威武的巨龙。

    李阎浮站在屋顶之上,单手指向天空,使出了三元归一剑神元部的终极杀招“神本物,气感鸣”。这招剑势虽然需要蓄力,但是声势极大一旦发出这院子之中的拦江盟修士完全没有人可以抵挡。

    “撤,快撤。”客栈外传来了梦子沐的声音,声音很飘忽无法捕抓他的方位。

    拦江盟的修士听到梦子沐的命令,哪怕是拼着吃上对手一招,也立刻脱离了战圈。留下了几十具尸体后,这些突袭客栈的拦江盟修士只能含恨而去。秋衙卫没有收到李阎浮的命令,也不敢去追击生怕落入敌人的埋伏。

    一众秋衙卫修士开始打扫起战场来,李阎浮收了剑招,从屋顶跳落到院子中间。袁子娇将横刀还给一名士师,和宫云野一起走到了李阎浮身前。

    “你没事吧?”李阎浮关切的对着袁子娇问了一句。

    袁子娇摇了摇头,说道:“这一路上,怕是要不太平了。拦江盟这个架势,完全就是不死不休。”

    “没事,有咱们秋衙卫在,管叫他们有来无回。”宫云野拍了怕胸脯,抢着表态道。要说起拍马屁的功夫,柯云琦跟他确实没办法比。

    “让兄弟们今天晚上分批把守,一会我去阙特勤的房间,下半夜我亲自守夜。”李阎浮懒得管宫云野说什么,直接吩咐道。

    “阙特勤没事吧?”袁子娇问道。

    “他不在房间,我问过了,说是陈希烈大人把他请去有事要商谈。”李阎浮说完后转头问宫云野,“柯云琦呢?”

    “哦,他和颜大人一起到陈大人房中去了。獬豸组回报说阙特勤在那里,他急忙赶过去免得被拦江盟那帮贼人得了手。”宫云野急忙替柯云琦解释了起来。

    “你去把陈大人和阙特勤都请到阙特勤屋中,我跟子娇先过去等你们。”李阎浮摸了摸下巴,对宫云野说道。

    “是,大人。”宫云野拱手接令,随后急忙离开了这里

    夜色越来越深沉,客栈屋内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芒,努力驱散夜幕的黑。李阎浮坐在阙特勤屋内,正跟陈希烈交谈着。袁子娇认真地看着面前的一张地图,默默无言。阙特勤拿着酒杯,不停地喝着好像对今晚的事情毫不在意。

    宫云野和柯云琦两人坐在一旁旁听,都凝神静气不敢插话。李阎浮突然站了起来,在屋中来回走了几步,转身对陈希烈说道:

    “陈大人,这样下去我们很被动。如果拦江盟刺杀一路,我们总不能就这样缠斗一路吧?”

    “是啊!太被动了!我现在怀疑,有人泄露了我们的行踪。”陈希烈回答道。

    “没错,拦江盟对朝廷的渗透很深,前任盟主是宋相之子宋衡,谁知道有多少宋相的门生牵扯在其中。问题是我们又没有证据,也不能拿他们如何。”李阎浮一边走一边说道。

    陈希烈想了想,说:“这件事情,回去以后我会找皇上好好说说,即便不能拿下他们,也不能放任他们就这么把持一些关键位置。尤其是现在各方局势都十分复杂,我大唐面临这严峻的考验,更是要小心为上。”

    “这伙刺客估计在路上还会设伏,我们接下来如何应对呢?”李阎浮问。

    “李大人,我有个建议,你斟酌一下。渠黄部留下来,跟我一起大张旗鼓,继续按照之前商议的路线行进。”陈希烈摸了摸胡子说,“你跟袁供奉一起,带着獬豸组护卫阙特勤从小路赶往突厥。如何?”

    “正使大人如何想的?”李阎浮看着阙特勤问道。

    “我自无不可,一切都拜托李大人了!”阙特勤站了起来,躬身行了一礼。

    “正使大人客气了!”李阎浮连忙将阙特勤扶了起来,说道。随后李阎浮看了看袁子娇,袁子娇对着他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就按陈大人说的办。明天一早陈大人带着渠黄部先出发,我们乔装成江湖游侠从小路走。宫云野,你一路上要听从陈大人的安排,不得自作主张。柯云琦,你带着獬豸组跟我走。”李阎浮发号施令道。

    宫云野和柯云琦连忙站起来,拱手称是。李阎浮坐回了椅子上,结果袁子娇递给他的地图,寻找起合适的路线来。阙特勤继续自斟自饮,陈希烈走到李阎浮身边,指着地图对他说着什么。

    今夜似乎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章 兵分两路() 
阴山山脉分隔了大唐和突厥两国,至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突厥强盛则突破阴山如破草纸,大唐强盛阴山则如铜墙铁壁难以攻破。总之,山脉就在那里一成不变,真正变化的是国之大势。

    早在前朝大隋时,突厥和中原就有着极其紧密的贸易往来。当时的行商接道阴山山脉,从白登山内的一条古道前往突厥贩卖货物。再通过突厥转道西域,中原的商人们一路西行将货物运往海西和白奕。

    自从大唐收复西域,设立了安西、北庭两大机构后,西域的商路再次畅通了起来,中原的商人就不必借道突厥去往西域了。原本繁荣的白登古道渐渐冷清了起来,白登山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人迹罕至。

    李阎浮、袁子娇、柯云琦三人带着二十名獬豸组士师,天还没亮就护卫着阙特勤离开了客栈,走了一段路后众人一头扎入了白登山中。沿着山路众人缓缓行进着,在柯云琦的指挥下,獬豸组不时在沿路布置下一些警戒法宝,可以随时探知后路的情况。

    獬豸组的士师们脱下了黑衣黑甲,全部都换上了日常打扮背着弩跨着刀,看上去就好像是世家门阀的护卫一般。阙特勤在李阎浮的帮助下,简单的进行了伪装,从外表看上去跟一般的江湖壮汉没有什么区别。

    柯云琦贴上了两条小胡子,一副管家的装扮。李阎浮和袁子娇则穿上了绫罗绸缎,再加上他们本就出众的气质,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世家公子和大家闺秀。这样的装扮前往突厥,倒也合适。

    大唐强盛已久,许多豪门世家的子弟都喜欢前往大草原游历,一方面可以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领略一番异族的风情。草原上的突厥牧民们,见到这些世家公子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白登古道原本就是一条商人开拓出的小路,历经时间的冲刷。自从商路改道后,白登古道已经很久没有人维护过了,难免就有一些坑坑洼洼。甚至在某些路段,还出现了小面积的崩塌。

    前路就是如此,可能是因为雨水的缘故,不知道什么时候整段路都化为了泥土流到了山下的峡谷之中。还好另一边是一段缓坡,众人可以慢慢绕路前行。李阎浮正安排两名士师带着阙特勤先过去,这时柯云琦走到他身边低头说道:

    “大人,有人触动了我们留下的法宝。”

    “这么说,后面有人在跟踪我们?”李阎浮自言自语道。

    袁子娇走到了李阎浮身边,看了看他随后手上飞快的掐动了几下。李阎浮转头看向袁子娇,问道:“怎么样?”

    “是拦江盟的人。”袁子娇的推衍很快就有了结果。

    “要不要我带几个人过去。”柯云琦一边说,一边在自己的脖子前坐了一个挥砍的动作。

    “不着急,让他们先跟着。”李阎浮摸了摸下巴说,“白登山有的是设伏的地方,我们先带他们绕绕圈子,一会找个地方再收拾掉他们。”

    “这帮拦江盟的人跟老鼠一样,抓也抓不完,杀了一批又出来一批。”柯云琦点点头,说了一句。

    李阎浮拍了拍柯云琦的肩膀,说道:“等吧,等冬官处找到他们的总部,到时候再将他们一网成擒。”

    柯云琦点头示意,随后转身跟随队伍爬上了山坡。李阎浮和袁子娇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没有说话。李阎浮回头看着来时的方向,眼中闪动着精光……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青草随风上下浮动。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显得特别矮,白云在空中缓缓游动,一会聚成马一样的形状,一会又散成沙一般的缥缈。

    河东节度使王忠嗣接到皇帝李隆基的圣旨后,马上点起“大同军”和“横野军”共计两万人赶赴了草原。再往前就是突厥境内了,王忠嗣命令大军暂时在这片草原安营,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王忠嗣出身岐山派,军中有不少通心明体期的修士。河东节度旗下五镇,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和云中军,战力都在大唐军中处于上游。而王忠嗣自己更是炼神还真期的大修士,一身修为在大唐也是名闻天下的。

    除了岐山派真传弟子的身份,王忠嗣还是皇帝李隆基的假子。其父王海宾战死于反击吐藩入侵的武阶之战,随后王忠嗣被接入宫中抚养,从小跟忠王李浚交好。其名“忠嗣”这两个字,就是李隆基钦赐于他的。

    至于他加入岐山派,也是有一番故事的。王忠嗣心怀为父复仇的愿望,自幼刻苦习武。有一次他在宫中练剑,正好被路经此处的李思泉看到。咱们这位李国师年轻的时候混迹江湖,因此总有那么几分好为人师的恶趣味。

    李思泉随手指点了王忠嗣两招,还说要说他能练好,可以引他进入岐山派。这事就这样过去了一段时间,等到李思泉再见到王忠嗣时,他果然将这两式剑招练得有模有样。李国师什么身份,肯定不能食言呀,于是王忠嗣就这样加入了岐山派,成为了一名普通弟子。

    在岐山派待了两年后,王忠嗣的习武天赋渐渐展露,随后又跻身真传弟子的行列。学成下山后,李隆基将王忠嗣安排到军中,成为了边军的一名小将。王忠嗣也没有让李隆基失望,履历功勋慢慢爬到了现在的位置。

    这会,在中军大帐之中,王忠嗣正看着地图,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帐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随后有人在帐外求见。王忠嗣放下地图,坐回到椅子上,高声对外面说:“进来吧。”

    李光弼那这一封书信走了进来,这位李光弼也不是别人,正是被李阎浮引入岐山派的大贺咄会。他在岐山派修行了一段时间后,在岐山老祖李淳风的推荐下,加入了大唐军队成为了王忠嗣亲兵统领。

    “大人,这是老祖的传书。”李光弼走到王忠嗣身前,将书信交给了他。

    王忠嗣打开书信,认真地看了起来。信上的内容不多,只有短短几行字。看完后王忠嗣将信放在桌上,再次打开了地图。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一边看一边思考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