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英歌传 >

第52章

大唐英歌传-第52章

小说: 大唐英歌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你看,这是什么?”温安平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递给了李瑁。

    李瑁接过来,仔细端详着。只见这块玉佩通体翠绿,一看就是上品。玉佩正面刻着“晦佟”两个字,李瑁一边把玩这玉佩一边问:“温先生,这是?”

    “这是崔灿的玉佩,上面刻着的是他的表字。”温安平淡淡地答道。

    “从何而来?”李瑁追问道。

    “我让人从拦江盟的那位手中偷出来的。”温安平回答道,“现在送给王爷。”

    “本王要这玉佩有何用?”李瑁摇了摇头,随时将玉佩放在桌上。

    “王爷觉得李晨曦此人如何?”温安平也不回答,转而问道。

    “不好说!本王总觉得他这次来长安,不仅仅是查探李云景被害一案这么简单,应该另有目的。”李瑁想了想,答道。

    “有没有其它目的,老夫也不清楚。老夫只知道,李晨曦就是陛下手上的一把刀,悬在那些不听话的世家头上,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温安平抬头看着皎洁的月色,缓缓说道,“这把刀可是锋利的很呐!”

    “父皇有他的考虑。”李瑁也转头看着天空的明月,“不过对付世家之患,不应用猛药,须行那怀柔之法。”

    “这句话,二十几年前,也有人跟老夫说过。”温安平似乎在回忆着什么,“可惜!可悲!可叹!伊人已逝,徒之奈何!”

    “本王的姑祖母一心为我大唐,将来有机会本王定要为姑祖母正名平反。”李瑁看着温安平,安慰道。

    “会有那么一天的,王爷。”温安平似乎被李瑁的话拉回了现实,他转头说道,“李晨曦这个人在海西闯荡多年,不是那些没见过世面的门派子弟。你看他种种行事,刚一上任就连烧三把火。”

    温安平继续说:“先是闲庭胜步般的救出了被白奕密谍绑架的张鸦九,然后再堵上门来查封了归云阁;最后,今天白天他又在大云光明寺,力压成名已久的前辈高手方岳。可以说,李晨曦是踩着方岳的肩膀,爬上了‘太一元炁榜’还真部第十八位。”

    “这么一把锋利的好刀,王爷就不想用一用?”说道最后,温安平问道。

    “本王倒是想,可是哪有这个机会?”李瑁反问道。

    “王爷,这不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吗?”温安平指着石桌上的玉佩说,“岐山派最擅长占卜推衍,现在大唐天机紊乱,李阎浮肯定无法通过占卜之术找到杀害他兄长的真凶,但是有了这块玉佩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崔灿从不离手的贴身之物,借此进行推衍,将有极大可能寻找到什么线索。”

    李瑁想了想温安平刚才说的话,似乎发现了什么:“温先生,你是想把水彻底搅浑,借机扶正张相的位置?”

    “王爷果然一点就透!”温安平摸着胡子说道,“只要张相上去了,接下来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这就是温先生说过的借势而行吧?”李瑁问道。

    “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温安平引用了荀子劝学中的名句来回答李瑁的问题。

    “受教了,本王明天就安排人将这块玉佩送去兴道坊李府。”李瑁拱手躬身,以师礼回应了温安平的话。

    身处同一座长安城中,你们在这里欣赏月色美景;可能在远处,也同样会有那么两人在邀月畅谈

    归义坊位于长安城的西南角,不同于天下闻名的洛阳归义坊,长安归义坊内没有一户达官显贵。居住在长安城西南边的基本都是平民百姓,因为远离皇城太极宫,这里房屋的价格相对便宜一些。

    整个南城都鱼龙混杂,这归义坊尤为如此。赶考的寒门学子、外来的江湖好汉、本地的帮闲散人,都聚集在这里。对于刑部和长安县来说,归义坊的治安问题,已经困扰他们多时,迟迟无法彻底解决。

    归义坊东北部有一座毫不起眼的小院,头戴青铜面具身穿黑色锦袍的梦庄周正坐在小院内的一块青石上调息。他身上的血迹已经消失不见,看来是经过了一番处理。他身后站在一位看不清楚脸的男子,正在用自己的真气帮助他疗伤。

    片刻之后,梦庄周调息结束,他就这么坐在青石上开口说道:“李晨曦还真是块硬骨头,一不小心就磕到了牙。”

    梦庄周身后的男子走到他边上,也找了块青石坐了下来。这名男子的脸上笼罩着一团真气隐藏了自己的真容,这幅朦胧的模样在月色的照耀下显得十分妖异。他张开嘴回答道:“李晨曦要有那么容易对付,早就死在海西了。”

    “玖爷,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梦庄周问道。

    这名男子竟然就是白奕密谍头目学士玖,那他跟梦庄周的关系就值得玩味了。尤其是梦周庄在跟李阎浮交谈时,那副心怀天下的志士做派似乎不像是作假。这两人到底是真心合作,还是互相利用,恐怕只有上天才知道了。

    “什么都不用做,静观其变。”学士玖回答道。

    “那我们今天晚上,不是白做了无用功?派出去的人没有一组能完成任务的,难道我们接下来就什么都不做了吗?”梦庄周追问道。

    学士玖微微皱了皱眉头,说:“我让你静观其变,你就安心在一边看着。”

    梦庄周听了这话,不再多问。他就这么安静地坐在青石上,抬头看着月色。学士玖也没有马上开口,似乎是在组织着语言。

    过了一小会,学士玖再次说道:“其实今天晚上的行动根本算不上失败,只要你们拦江盟一动,无论是什么结果,其实都成功了。”

    “抛砖引玉、打草惊蛇的道理,我还是懂得。”梦庄周继续看着天,答道。

    “懂就好!那你更应该知道隔岸观火、坐收渔利的道理吧?”学士玖从青石上起身,背着手走到梦庄周面前,“大唐现在的局势如何,你比我清楚!没错,我不否认我们白奕是想火中取栗,夺取河中之地。”

    学士玖在青石旁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说:“你想想,这河中对你们大唐真有那么重要吗?我看未必吧!如果不解决了你们的根本之患,大唐就像旧病难医的将死之人,河中这剂猛药,只会加速死亡的到来。”

    “这些我也懂,玖爷。我们拦江盟为什么会参与你们白奕的计划,难道真的是因为你手中的那几颗药丸吗?”梦庄周也站了起来,直视着学士玖说道,“你不会真以为我们拦江盟的兄弟,跟你手下的那些废物一样,修习了天荒九鼎问心诀后,连这么一点痛都忍受不了吧?”

    “是不是英雄,跟怕不怕痛完全没有关系。”学士玖摆了摆手,“你们拦江盟的做派,我当然清楚,不然我何必找你们合作?这东土之地,求着我的世家子弟不知道有多少!”

    “既然如此,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梦庄周正色说道,“我们拦江盟如何行事,不是玖爷你能做主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控制你们,庄周,这点你非常清楚。”学士玖转身看着他,微笑着说道,“但是你们绝对不能莽撞行事,我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出了事情,谁也逃不了!”

    学士玖也不给梦庄周插话的机会,接着说道:“更何况,你们拦江盟这次是彻底地站到了明处。从今夜开始,太史局和丽竞门就盯上你们了。你们接下来每一步行动,如果不谨慎,绝对会跌一个大跟斗。”

    “这事我自然心里有数。”梦庄周答道。

    “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多言。”学士玖点了点头。

    “我们的突厥朋友们什么时候开始行动?”梦庄周转移了话题。

    “等吧,他们自然会有所动作的,你放心便是。”学士玖随意地答道。

    “这大唐马上就不再平静了。”梦庄周心生感慨,忍不住说了一句。

    “不这样能有你们出头的机会吗?这次的事情,不但要让大唐跟突厥都乱起来。还要让你们那三位皇子,彼此先斗上一斗。”学士玖看了他一眼,继续说了下去,“只要他们都动起来,咱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就怕这三位爷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个个都想着坐山观虎斗!”梦庄周也站起身来,说道。

    “这恐怕由不得他们!”学士玖自信地回答了一句。

    “那就请玖爷多多费心了!接下来,我会让拦江盟的兄弟们去外地避一段时间。有什么事情,玖爷可以传话给我。老方法,在东市留字。”梦庄周拱了拱手,说完就自顾自的离开了这座小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三章 使团觐见() 
大唐设有礼部,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务;又设有鸿胪寺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宜。因此,但凡是四方属国前来大唐朝贡,必须由礼部和鸿胪寺共同主持。

    今天的朝会,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突厥使团的朝贡大典。阙特勤一行人虽然没有入住礼宾院,但他们一进入长安就被丽竞门察觉了。等他们安顿好后,鸿胪寺的官员就找上门来,跟他们商议第二天的朝贡之事。

    今天的朝贡,全程在礼部官员的监督下进行,金吾卫摆出了架势列队迎接突厥使团进入太极宫。在鸿胪寺官员的指引下,正使阙特勤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身后是副使石阿失毕。

    阿史那珍和逸标苾都是身份尊贵之人,他们落后石阿失毕半个身位,正并肩而行。使团其他人员,则都必须按照鸿胪寺的安排各归其位,谁也不能站错位置,否则将被驱逐出大唐。

    大唐这边参与朝贡大典的人员也有讲究,除了日常列席朝会的诸位重臣,太史局和丽竞门的官员也被安排在参与人员的名单中。原因很简单,给他们一个近距离观察突厥重臣的机会。

    阙特勤一马当先走在太极宫的步道上,眼中目不斜视脚下不疾不徐。步道两旁全是身穿重甲手持大戟的金吾卫,这种“夹道欢迎”的礼节既展现了大唐的实力,又显得十分庄重。

    而突厥使团既不能走的太快,这样有失礼仪;也不能走的太慢,这样对上不尊。只有像阙特勤这样的步伐,正好合适。突厥贵族不是不开化的草原蛮子,跟大唐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对于大唐的礼节他们研究的很深,也悟得很透。

    石阿失毕在看着阙特勤的背影,眼中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神色。他突然挥手向后做了一个极其隐蔽的手势,在他身后的阿史那珍看到后不露声色的点了点头。奇怪的是,石阿失毕没有回头,居然也能感觉到阿史那珍的回应。

    逸标苾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心里一紧,开始提防起石阿失毕和阿史那珍。不过在这样重要的场合,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随着队伍缓缓前进。

    就这样,阙特勤一行人穿过了承天门,走进了太极宫。再往前走一段,就是举行朝贡大典的太极殿。随着阙特勤在太极殿前停下脚步,立于台阶之上的礼部官员开始大声向殿内通禀。

    通禀声逐人传递到皇帝身前,李隆基一声令下,再由内宦传令向外。殿外的礼部官员听到皇帝的圣令后,才能让突厥使团进殿。这些都是老规矩,就不再多说。突厥众人在鸿胪寺官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太极殿。

    阙特勤领着整个使团向高坐在御座之上的皇帝李隆基躬身行礼,礼毕后自己往前踏了一步,大声宣读起朝贡国书。国书通篇都是套话,重点讲了讲大唐和突厥的友好关系,突厥对大唐的仰慕之情等等。

    最后,朝贡国书用很小的篇幅说了一下朝贡的贡品都有哪些。

    大唐周边诸蕃入贡,一般都称之为“献方物”。突厥所献之物,无外乎战马、皮毛、美女等等,跟往常一样没有什么新鲜的花样。

    李阎浮身穿红色官袍,跟赵非熊一起站在大殿的一角。看着漫长的朝贡大典,听着无趣的国书套话,赵非熊是哈切连连。李阎浮也懒得去管他,他偷偷地打量着阙特勤和阿史那珍,心里也不知道再想什么。

    阿史那珍似乎心有所感,偷偷扭头看向李阎浮所在的方向。她的视线穿过前排的重重人影,跟李阎浮交汇在一起。阿史那珍微微一笑,露出一个极其诡异的笑容。李阎浮也微笑回应,随后阿史那珍就收回了视线。

    随着阙特勤将突厥的朝贡国书念完,皇帝李隆基一声令下,鸿胪卿叶法善开始高声宣读起大唐的回执国书,这里面也是通篇套话,无外乎就是对突厥的安抚和赞许,最后在按照朝贡的方物价值,回赠给相应的赏赐。一般来说,大唐给出的赏赐多为“十段”,既:锦一张、绫二匹、缦三匹、绵四屯。

    这国书没有什么好说的,倒是鸿胪卿叶法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