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英歌传 >

第47章

大唐英歌传-第47章

小说: 大唐英歌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不必了,老夫相信犬子自能处理。”李思泉摇了摇头。

    晋昌坊大慈恩寺内,一座佛塔下,一位精壮的和尚正躺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闭目养神,他面上肤色红润,鼻梁显得很高;看上去不像出家人,倒像一位中年武将。这位就是大唐四大人仙之一,法相宗老祖释窥基大师。

    你要问何为这位老祖一身武将气质?要知道这位老祖,俗姓可是尉迟。尉迟世家乃是大唐第一武将世家,著名的无敌武将尉迟敬德,就是大唐尉迟世家的开山鼻祖。尉迟家族世代备受大唐皇室信任,子弟多在军方任职。

    李阎浮和方岳的交锋,惊醒了释窥基老祖。这位老祖睁开眼睛,瞧了瞧大云光明寺上空,皱皱眉低声说道:“这些南荒的和尚,真是不省心。敢动岐山派的宝贝秧子,一会要是把李老道惹来了,看他怎么收场。”

    随后,释窥基老祖似在跟人说话,又似自言自语:“我说老弟,这也是你的宝贝秧子吧?出了什么事,你兜着啊。老和尚我再睡会。”

    说完这话,释窥基老祖在青石上翻了个身,一会功夫呼噜声就此起彼伏。

    新昌坊青龙寺,人仙老祖不空大师正在跟自己的弟子,青龙寺现任主持慧藏谈经说法。突然,不空大师好像听到了什么。他停下了自己的话,倾听了一会,然后面带微笑点了点头,说:“善。”

    慧藏看着大云光明寺的方向,双手合十,默默无语。

    “怎么,担心李阎浮那小机灵鬼?”不空大师开口问道。

    “一日为师,则终身为父。怎么说,弟子与阎浮也有那么一份师徒之情。”慧藏转身看向自己的师父,回答道。

    “李阎浮这家伙,小时候是小机灵鬼,长大了就是个大滑头。”不空微笑着说,“何况他现在今非昔比,也是炼神还真期修士了。就算不敌那方岳,脱身理应没有什么问题。如那方岳真敢过分,还有为师在,无须担心。”

    “师父说的是。”慧藏应道。

    就在这众人议论纷纷之时,兴道坊李府李阎浮的卧房内,悬挂在墙壁上的却邪剑像是感应到什么似的,自己从剑鞘中飞了出来,化作一道青光破窗而出,冲上天际径直向西飞去。

    站在李府门口旗杆上捎首弄姿的龙鸦夜风看到这道青光,眼珠滴溜一转,也跳起来飞上天空,往怀远坊飞去。

    大云光明寺内,李阎浮和方岳已经移步到明王殿后方的空地上。方岳使出了“光明圣火刀”,手中光芒之刀不时强攻几招。

    李阎浮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时而后退几步,时而前进几步。一股剑气从双手食指上冒出,他就这么以指为剑跟方岳大战在一起。李阎浮忽的一个旋身进击,两道剑气如同旋风划过,其中还暗藏着几道防不胜防的剑气。

    “好一个海西双持十字剑法。”方岳一边说一边闪身避过,说完他手中射出一道圣火刀芒,直指李阎浮要害。

    “这招‘圣火寻根’也不错。”李阎浮轻松躲了过去,也说了一句。

    “对我们摩尼教功法很熟悉嘛?”方岳一边打一边问。

    “你们的过去尊首在海西收了不少弟子,很多都不堪一击,败在我手上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李阎浮似乎是想故意扰乱方岳的心神。

    “那是一群不成器的蠢材,你看看方某是不是也不堪一击。”方岳面上看着不生气,手上却加大了几分力道。他手中的“光明圣火刀”和李阎浮指尖的剑气重重的撞在了一起,激起一阵阵真气的波动,在空中传递着。

    边上观战的李韵薇、崔护和方辛鉴练练后退,免得被两人误伤。却邪剑所化的青光这时已经飞到了大云光明寺上空,李阎浮和方岳都感应到了这道青光,两人颇有默契的向后退了几步,留出了一段距离。

    龙鸦夜风这时也飞到了这里,它倒是聪明,没有飞到李韵薇肩上,而是找了一颗茂盛的大树,落在树枝上随时准备支援。

    “怎么,把法宝招来,想一招定胜负?”方岳手上的光芒褪去,他开口问道。

    李阎浮也熄灭了指尖的剑气,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却邪剑,说:“在下有一招独门的剑式,还想请方尊首品评一二。”

    “巧了,方某这里也一宝,想请晨曦剑星领教领教。请看,十二明王宝树之常胜宝树。”方岳从怀中掏出一个黄金打造的小树,往空中一丢,这常胜宝树就这么凌空漂浮在他头顶上。

    李阎浮看了看这天下知名的法宝“十二明王宝树”,也不在啰嗦。既然双方都要一招定胜负,那唯战而已。

    李阎浮手掐剑诀,却邪剑在空中的黑云内游走着,一边吸纳着天地灵气,转化为剑气;另一边卷动着黑云,将方岳刀气所化的这朵黑云还原为天地灵气。这一吸一还,暗合天道,是上古剑道的独门秘技,经李阎浮改良后变为自家的绝技。

    方岳原本可以借着这朵刀气黑云,源源不断地吸纳天地灵气,转化为自己的战力。现在被却邪剑这么一搞,战力一下损失了大半,只能靠“十二明王宝树”的威能来压制对手了。

    李阎浮单手指向天空,口念三元归一剑口诀:“神本物,气感鸣。”

    却邪剑在空中划过一个半圆,将整朵黑云卷起,猛地一下从空中直接冲向了地面。却邪剑好像变成了一支利箭,自己就是箭头;黑云也好,剑气也好,全部化为箭身。这支巨大的利箭,直冲向方岳。

    方岳用摩尼教特有的暗语念了一句密咒,悬浮在他头顶的常胜宝树发出了一阵耀眼的光芒,光芒越来越亮,远处的李韵薇等人几乎都要看不到身处在光芒之中的方岳了。突然,这道光芒拔地飞起,迎向了却邪剑所化的巨大“利箭”。

    就在众人以为,这最后一招也是平分秋色之时。李阎浮不动声色,左手偷偷暗掐三威印掌。巨大的“利箭”突然在空中一化为三,其中两道迎上了常胜宝树,与常胜宝树所化的光芒在空中僵持着。

    剩下一道“利箭”快速冲向方岳,方岳愣愣地看着这一手,惊讶地说:“失传的上古剑术,剑光分化!”

    尊子方辛鉴在一旁大喊道:“李兄,手下留情!”

    崔护也大喊了一声:“李兄,不可!”

    这道利箭在飞到方岳头顶时突然停止了身形,化为了却邪剑原本的样子。李阎浮手掐莲华印掌,瞬移到方岳身前一把接住从空中落下的却邪剑,顺手将却邪剑架在了方岳的脖子上。

    “方尊首,承让了!”李阎浮面带微笑地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七章 崔案线索() 
太史局地宫的某处所在,存放着“太一元炁榜”的真身,这个名满天下的高手榜单,其实是由玄奘法师西游时带回的“通关文牒”打造而成。

    这西游“通关文牒”盖上了沿路各国的宝印,签上了列位国王的花押;其实也等于采集了各国的地气和人气,从而给炼制“太一元炁榜”提供了便利。

    原本看管“太一元炁榜”,负责记录榜单排名是一项清闲活。除了每半年张榜公布一次外,其他时间都不再另行公布。不过如果要是高手排名突然发生了变化,按照规定,太史局则必须马上对外张榜公布。

    老张是上一代的秋衙卫,退役有段时间了。服役期间,老张兢兢业业为太史局出力不少,所以退役后太史局将他安排在这里,负责记录“太一元炁榜”高手排名。上次李阎浮从“太一元炁榜”筑基部晋级还真部,就是老张抄写记录的。

    老张的女婿从老家给他带来了一坛他最喜欢的“女儿红”,老张装了一瓶准备在午休时送给自己相熟的同僚品尝。这会,老张正端详着这瓶酒,回味着女儿红的美味。冷不丁,屋内供放着的“太一元炁榜”突然大放光芒。

    “奇怪了,最近这些高手怎么连连晋级?”老张一边了过去,一边喃喃自语。

    老张走过去定睛一看,只见原本在“太一元炁榜”还真部排名三十位的李阎浮,突然跻身十八名。老张生怕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再仔细看了几遍。

    这一看,确实没错,李阎浮的名字正排在第十八位微微发光。而原本排在这个位置的方岳,则往下降了一名,排到了第十九位。

    “咱们岐山派的少掌门怎么晋级这么快,难道是跟方岳交手了?”老张不敢耽搁,连忙取出一张蓝锦,开始抄写起来

    “太一元炁榜”最新的排名,抄写好之后,就会送到太极宫先给皇帝李隆基过目,然后再张贴在太极宫的大门边的宫墙上公布于众。至于这之后,会引起江湖和坊间的什么议论,就不是我们要关心的事了。

    长安城某处,有一座占地极广的豪宅。这座豪宅可不是一般百姓能随便登门拜访的,据说属于大唐当朝宰辅所有,具体是三大宰相中的哪一位,就不得而知了。众多的仆人在宅院内忙碌,各司其职各有其责。

    在这座豪宅的后院内,有一座设计精美的花园。花园的一角,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公子坐在湖边的一株柳树下,拿着一卷书籍摇头晃脑,读得是朗朗上口。

    当李阎浮在大云光明寺使出了失传已久的“剑光分化”之术时,这位俊朗的公子哥抬起头,看向大云光明寺的方向。他脸上微微一笑,两个酒窝出现嘴角边。如果让那些怀春少女看到他这个表情,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被他迷倒。

    “好个李晨曦,果然够威风!”这位英俊的公子眼中流露出意味不明的神色,嘴上的话却听不出什么其它意思。

    这位公子说完这句话后,又拿起书卷,继续摇头晃脑地诵读道:“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后花园中微风轻拂湖面,柳枝随风轻摆。英俊少年在风中诵读论语,读书声随着风,在空中飘荡盘旋,阳光洒落在碎石铺就的小道上。这一切如诗如画,美的让人窒息

    让我们回到大云光明寺。

    李阎浮和方岳又回到了明王殿中,双方再次坐在椅子上开始交谈起来。在尊子方辛鉴有意识的插科打诨下,众人之间的气氛稍稍好转一些。方岳坐在椅子上也不说话,就这么闭着眼仿佛在养精蓄锐。

    “方尊首,刚才多有得罪了!”李阎浮开口对方岳说道。

    “技不如人,是方某自讨没趣。”方岳睁开眼,面无表情地说道。

    “现在咱们可以来说说崔灿一案了吧?”李阎浮直切正题。

    “千躲万躲,方某还是躲不过去,也罢!”方岳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你们大唐朝廷的水太深了,我们这些民间修士能不参与,就不会去参与。”

    “这么说来,方尊首确实知道些什么?”李阎浮问道。

    “没错。”方岳点了点头,“方某原先不想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上次你们太史局的秋官正李云景,来我大云光明寺问询过一次。当时方某也没多想,就把知道的事情全都告诉他了。没想到啊,没想到,没几天就出事了。”

    “你意思是,你把崔灿案的线索告诉了我大兄,然后他就被害了?”李阎浮一边思考一边问。

    “可不就是这样!你们岐山派有人仙老祖坐镇,李云景又身为大唐官员,这样都有人敢出手加害?这可不是你我两人切磋武艺,而是实打实的谋杀要案!你说,我们摩尼教能蹚得起这摊浑水吗?”方岳反问道。

    “那你们就能知情不报?难道不怕我们太史局秋后算账?”李阎浮说。

    方岳摇了摇头,说:“管不了这么多了!我接下来要说的话,你们听完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刚才什么都不想说。”

    方岳缓缓开口,说起了崔灿失踪前的种种往事。

    崔灿此人虽然修为不高,但是交友广泛,对各国的文化政治了解颇深。清河崔氏日常的对外交往事务,很多都由他来负责。

    来到长安后,他先是拜访了各大世家和官宦权贵的公子,希望能够通过他们来打点好各方的关系,平息“靖安案”造成的巨大风波。

    这天,他在归云阁外楼宴请几位好友。客人还没到,他就先点了一壶茶水,一边喝茶一边等待。冷不丁,隔壁两个人谈论的事情,引起了他的兴趣。这两人都是胡商,他们在用突厥语谈论着“靖安案”。

    崔灿这家伙不但精通儒家精义,而去还擅长多国语言,尤其是突厥语说的极好。如果只听他说,不看他人,恐怕还会被人误认为突厥王族子弟。所以这两名胡商自以为没人听得懂,其实却被崔灿听去了全部。

    这事说来也巧,两名胡商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