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英歌传 >

第28章

大唐英歌传-第28章

小说: 大唐英歌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名叫大贺咄会,拜入我岐山派后,老祖赐名李光弼。”李阎浮答道。

    “虎行天下之象,却是一员猛将。我父这名字也赐的好,更增加了几分运势。”李思泉手指微微掐动,推衍了一番后对李阎浮说道。

    “你们李家什么都厉害!”王月鸾接了一句。

    “那是当然,这还用你说,哈哈!”李思泉忍不住回了一嘴。

    王月鸾还待再说,李思泉对着她指了指李阎浮。王月鸾微微一笑,不再做声。看这样子,是要在儿子面前给李思泉留几分面子。不能不说,斗嘴也算是这么多年来他们夫妻之间的一点小小乐趣,不足为他人所道也。

    “说来真是奇怪,我大唐这些年来,将星级的人才层出不穷。”李思泉话锋一转,“十大节度使,个个都是身怀气运的将星。王忠嗣是我们岐山派传人,张孝嵩是风鉴派传人,这两人算是知根知底。其余八位也不知是不是星宿下凡,竟然出现在同一个时代之中。怪事,怪事。”

    “爹,您是担心这天下形势会出现大变?”李阎浮寻思了一会,问道。

    “市井有句俗语,流传已久,是这么说的:盛世安乐生波澜,天被尔禄乱云端。江湖自有弄潮儿,一步攀登泰山巅。”李思泉一边说一边站了起来在厅内来回走动,“这句话,阎浮你怎么看?”

    “市井传言,不可偏听偏信。”李阎浮答道。

    “话虽如此,但无风不起浪。我大唐正处于盛世之中,当今皇上励精图治,国富民强。武有十大节度,文有六大名儒。御史台、太史局、丽竞门镇压各方,四大世家领袖群伦,八大皇子英姿勃发,人称‘八大雏龙’。这一切是不是太圆满了?有道是满则溢,盈则亏。有史为鉴,不得不防。”李思泉重新坐了下来,引经据典地说了起来。

    “说起这八大皇子,孩儿在进城的时候遇到了其中的一位,忠王李浚。”李阎浮没有接过话头,转而说起了自己在延兴门边的遭遇,以及遇到忠王李浚之后两人的种种言谈,尤其是重点说了一下“靖安案”。

    在海西的多年历练让李阎浮深知,有些话身为大唐国师的李思泉可以说,但是他这个刚从国外归来的门派弟子绝对不能说。都说隔墙有耳,传到皇帝李隆基的耳中,往往话就变了味。

    李思泉听到李阎浮的话,陷入了沉思中。倒是王月鸾听到偌大一个石弹砸向自己的儿子,又是一阵后怕,连忙拉着李阎浮的手,关心地追问起来。李阎浮一边告诉母亲自己没有受伤,一边站起身来左右动了几下表示自己一切安好。

    “神箭皇子。”李思泉自言自语着,“有意思啊,看来世人都小巧了这忠王李浚。这八大雏龙,果然没有一位是简单货色。”

    “爹说的是。不过孩儿觉得这也正常,虎父无犬子,这忠王李浚隐约有几分皇上年轻时候的感觉。”李阎浮笑了一下,对李思泉说。

    “瞎说什么。你怎么知道皇上年轻时候是什么样,不要听信一些流言蜚语。”李思泉板起脸,故意装出一副严父的模样教训道,“我们岐山派从不涉及皇位之争,以后少跟这些龙子龙孙来往。”

    “是。谨遵父亲大人教诲。”李阎浮站起身来,也装出一副谦恭的模样。

    “你们两个也是够了,在自己家还来这套。”王月鸾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这边话音刚落下,门口又传来一句悦耳的声音:“二哥,你真的回来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章 小妹绛娘() 
李韵薇,年方二八,岐山派中亲切地称之为“绛娘”。在她三岁的时候,李阎浮就离开家,远赴海西。岐山派上到老祖李淳风,下到大师兄李云景都对她宠爱有加。再加上李韵薇从小就聪明伶俐,修炼资质上佳,学什么都能很快上手,岐山派年轻一代的男性弟子都将她视为可与风鉴派袁子娇一争长短的不世天才。

    有时候,世间的事就是这么搞笑。哥哥是有名的“岐山废材”,妹妹却成为了新一代的“岐山天才”。不过李韵薇从来就不容许有人在她面前说一句李阎浮的坏话,岐山派上下都知道她的脾气,也就不敢过于放肆议论。

    李阎浮名列海西十二星骑士,威压海西各方势力的消息传回岐山,李韵薇就仿佛过年一般兴高采烈,逢人就说李阎浮在海西如何如何。搞得一时间,岐山派的男弟子们纷纷避之不及。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韵薇渐渐能体会到李阎浮当时无奈之下出走海西的心情,也越发的佩服自己的兄长。岐山派嫡系传人的身份,让她比同龄人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是,有一天李韵薇也留书一封,毅然离开了岐山,独自来到长安加入了太史局成为了一名秋衙卫士师。

    岐山老祖李淳风被李韵薇不告而别的行为搞得是哭笑不得,只能在写给李思泉的家书中说一句“有其兄必有其妹”。老祖的这句评语,李韵薇居然还引以为豪,不时在太史局同僚面前提起。

    这位姑娘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呢?

    说出来更好笑。岐山派和风鉴派号称当世最擅长占卜推衍的两大门派,许多知名的岐山派修士,比如李思泉、王忠嗣、赵飞熊、李云景等等均以推衍见长。我们这位李绛娘倒好,学什么都很快,偏偏是学占卜之法却毫无头绪,勉强入门便再无长进。

    你学不好也就算了,半桶水就不要到处显摆呀。这位姑奶奶却喜好给人占卜,一些京城的名门子弟一开始搞不清楚情况,也会请她替自己占上一卦。谁知道她占卜得是时灵时不灵的,闹出了许多啼笑皆非的笑话。经常是堂兄李云景出面,帮她收拾局面。到最后,李思泉只能严令她不得再替他人问卦。

    李云景被害身亡后,李韵薇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毕竟在李阎浮离家后,同辈之中最为照顾她的就是堂兄李云景。李思泉知道自己一双儿女感情很好,原本没有将李阎浮今天回家的消息告诉李韵薇,就是想着给她一点惊喜让她能开心一下,早日从李云景一事的阴影中走出来。

    这天李韵薇在太史局当值,这段时间来太史局众人都人心惶惶,她更是没有心情与同僚说话,就自己一个人趴在桌上。越坐越无聊,又不能替人占卜取乐。突然想到二哥李阎浮远在海西,自己算算他的归期应是无碍,也不算违背了父亲李思泉的严令。

    想到就去做,这姑娘的性子就是这么干脆。李韵薇默运心法,手指掐动推衍了起来。这一算,了不得了,推衍的结果竟是李阎浮身在长安李府之中。李韵薇一想,反正也没事,不如回去验证一下。于是她向暂时代管秋官处的史元晏告了个假,收拾收拾就离开太史局向兴道坊走去。

    也不知是不是血浓于水的缘故,这次居然被她算准了。李韵薇走到内院门口,就听到李思泉和李阎浮在前厅交谈。她连忙快步了几步,在前厅门边一看,瞬间是又惊又喜。惊得是自己推衍之术果然没有白学,竟然能算得准;喜得二哥李阎浮一别十二年,终于回到了大唐。

    要说李韵薇还真是个小孩子,原本李云景的身亡,让她一下子就失去了主心骨。而李阎浮的归来,仿佛又让她找到了一根更大的支柱,只感觉这天都蓝了几分,眼前一下色彩分明起来。

    “二哥,你真的回来了。”李韵薇一边惊呼着,一边冲向李阎浮。

    “绛娘。”李阎浮站起身来应了一句,李韵薇冲过来一把将他抱住,一边抱一边哭了起来。

    “二哥,大哥他走了。”李韵薇边哭边说。

    “我都知道了,绛娘你放心,二哥一定会替大哥报仇雪恨。”李阎浮拍了怕李韵薇的肩膀。

    李母王月鸾这时候也走了过来,将李韵薇拉到自己身边好言宽慰起来。李韵薇在王月鸾怀着抹了抹眼泪,乌溜溜的大眼睛打量着李阎浮。李阎浮微微一笑,拿起桌上的悬翦剑,走到李韵薇比划了一下。

    “绛娘,看二哥给你带什么回来了。”李阎浮拔出悬翦剑,掉个头将剑柄递给李韵薇,“古时候越王勾践曾经命人取昆吾山下赤金,引地火铸剑八把,其中一把号称‘飞鸟游过,触其刃如斩截焉’,你知道叫什么吗?”

    李韵薇从王月鸾的怀中离开,站直身躯接过出鞘的悬翦剑,仔细的打量着。她一边用手指抚摸着剑身,一边说:“拾遗记中记载的上古名剑,悬翦剑。二哥,你从哪找来的这把剑?”

    “我们的绛娘还是个小才女嘛。这剑是从海西叙古总督的收藏中找到的,还有这把却邪剑。我看这悬翦剑适合女子使用,就一并从我义兄手中讨要了过来。喜欢吗?”李阎浮又拿起桌上的却邪剑,对李韵薇说道。

    李韵薇连连点头,不时用眼偷偷斜视着李思泉。李思泉无语地摇摇头,叹了口气说:“看你爹我干什么?既然是你二哥的心意,你就收下吧。阎浮你也是,绛娘这样的小孩子用这么好的剑,也未免太奢侈了。”

    “奢侈什么!就许你李大宗师法宝缠身,不许我宝贝女儿用把宝剑吗?再说了,阎浮现在出息了,一把宝剑算什么。我儿也是将来要跻身宗师之位的高手,以后绛娘出嫁,阎浮送给绛娘嫁妆说不定还是什么仙宝之类的呢。”王月鸾没好气地应道。

    “娘!不许调笑人家。”李韵薇对着王月鸾撒起了娇。

    “哈哈,仙宝!你还真敢想。你想累死我们阎浮啊!”李思泉指着王月鸾大笑着说道。

    李阎浮将剑鞘递给了李韵薇,李韵薇收剑入鞘。随后一家人坐回到椅子上。这次是李韵薇坐在李阎浮身旁,李思泉和王月鸾则坐在他们对面。

    “说起仙宝,孩儿这次在回纥进入了青童天君管辖的大有委羽空明洞天,得到了一卷上古天庭传承之书金篆玉书。只可惜,孩儿和老祖一起参详了多日,都无法破解这金篆仙文。”李阎浮将自己临摹的金篆玉书第一卷星宗会拿了出来,起身递给了李思泉,“孩儿一共临摹了三本,一本就请爹爹帮忙一起参详。另外两本,孩儿打算交给皇上和太史局。”

    “好。应该如此,免得别人说我们岐山派私心太重。”李思泉接过金篆玉书临摹本,随手放入怀着,“参详此书急不得,眼前最急的事,就是太史局秋官处秋官正一职空缺之事。明天你随为父进宫面见陛下,也好早日入职太史局。”

    “是。孩儿明白。”李阎浮起身应道。

    龙鸦夜风在李阎浮身旁的桌子上李韵薇互相对视,小眼瞪着大眼,彼此眼中都透着好奇。李韵薇伸出纤细的手指逗弄着夜风,夜风用它尖尖的鸟嘴轻轻地啄着李韵薇的手指,李韵薇被它弄得哈哈大笑起来。

    “二哥,你这只灵兽好有意思,灵性十足呢。”李韵薇转头对李阎浮说。

    “这是龙鸦,名唤夜风,陪我从万里之遥的海西回到大唐。”李阎浮坐回到椅子上,对着李韵薇和自己的父母说道,“这一路上,跟我不离不弃一同闯荡,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灵兽,也是伙伴。”

    “阎浮,你们结下了生死与共的‘同心契’?”李思泉脸色严肃地问。

    “我们缔结的是海西的‘共生契约’,类似于我大唐的‘同心契’。”李阎浮点点头,解释道。

    李思泉凝神静气,认真地观察着龙鸦夜风。父亲李思泉为什么这么做,李阎浮的心里十分清楚。不管是“同心契”,还是“共生契约”,都将修士与灵兽绑定在一起,彼此生死相连。修士死则灵兽死,灵兽死修士也不能独活。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处。“同心契”和“共生契约”这类法术,将两位受术者从神魂上关联在一起,只要有一方修为突破,另一方也会随之一起突破。简单来说,比如李阎浮现在是炼神还真期,那龙鸦夜风也就跟着拥有了还真期的修为。

    所以,对于修士来说,“同心契”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缔结的,必须慎重再慎重。对于灵兽的选择,也有很大讲究。首先灵兽必须拥有不错的潜力,值得下力气去培养;其次灵兽必须身负特殊血脉,这样的灵兽天生灵性十足,能承载得了“同心契”的法力;最后修士和灵兽必须绝对契合,彼此拥有莫大的缘法才能一同相伴在这条问道之路上走下去。

    李思泉一边盯着龙鸦夜风,一边手指掐动快速推衍起来。良久之后,他叹了口气说:“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阎浮,你这只心契灵兽,身怀海西神圣巨龙血脉,也算是天赋异禀。等闲灵兽争斗起来还真不是它的对手,在我大唐也算难得。既然已经结下了‘同心契’,那你就好好待它吧。”

    “爹,我心里有数,放心。”李阎浮认真地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