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69章

大宋好官人-第69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焌糟嫂嫂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樊楼那两层楼高的挂满璎珞、彩球的迎宾欢门处,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范员外来了!”

    不知道是谁说了这么一句,嘈杂的樊楼里突然鸦雀无声,酒客、酒保、焌糟嫂嫂、小厮等,全都齐刷刷地看向樊楼正门处。

    张正书也侧着头,伸长了脖子,想看看那范大郎范员外到底是个何方神圣。

    只是前面人影幢幢,张正书的目光无法穿透人群,看到那范员外。只是听闻到一个浑厚的男中音说道:“诸位,小店招待不周,还请海涵,海涵!”

    “范员外言重了!”

    “范员外果真是‘酒中君子’!”

    “可不是,前些年,若非范员外在外施粥,不知道要饿死多少流民!”

    “范员外真善人也!”

    ……

    张正书倒是有些吃惊,想不到这范员外居然还是个慈善家,这倒是稀奇了。不过,在古代地主阶级修桥铺路,施粥赠药,修建乡学是很寻常的事,说白了这叫、“孔孟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儒家思想。所以说,儒家不适合进入朝堂,但对于社会稳定还是有用的。

    可以说,地方上的怜贫恤老、救济鳏寡孤独、助教兴学、救灾赈灾、修桥补路、兴修水利、调解纠纷……举凡村里中一切需要钱、物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都是由这些地主带头发起,热情赞助并充当捐资、献物、出力。

    所以,范员外施粥,不过是很寻常的事罢了。

    但即便是这样,张正书也对范员外高看了一眼,认为此事应该有大概率可以拿下来。因为,他已经做了好几个方案,不怕范员外不动心。

第138章 范员外() 
待得范员外穿出了人群,张正书看瞧得真切。只见一个笑脸如同弥勒佛一般的胖子,腆着肚子,居然有些步履轻盈地走着路。这让张正书有些惊奇了,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家便宜老爹来了,毕竟这身形实在太像了。但瞧得仔细些,这个范员外只在三四十的年纪,发鬓连一根白头发都没。怪不得走路这么轻盈,原来是年岁尚轻啊!

    身旁呢,跟着那个“闲汉”正是刚刚那个。

    “范员外,这边请!”

    那“闲汉”把范员外请到张正书身前,张正书也起身施了一礼,说道:“见过范员外!”

    范员外也施了一礼,笑道:“这是谁家小官人啊,生得这般俊俏。若我有个小娘子,倒想嫁与你了。”

    张正书有点尴尬地笑了笑,说道:“范员外说笑了,请坐!”

    范员外微微皱了皱眉,然后突然笑道:“若是有事,不如到‘酒阁子’说,如何?”

    张正书也没有意见,笑道:“范员外所言甚是,我要说的,可是商业机密,隔墙有耳可不成。”

    范员外点了点头,让几个小厮过来,把酒菜撤到了“酒阁子”里。在转化场地的期间,张正书给了那“闲汉”百来文钱,算是跑腿费了。那“闲汉”喜出望外,连声道谢。赵鼎在一旁看了,也把心中的大石头放了下来。原来张正书刚刚是和他开玩笑的,他分明是带了荷包的嘛!

    张正书似乎也瞧了出来,低声笑道:“怎么,真的怕我留你在这?别傻了,过得几日,你就要和我一起去县学进学了,怎么可能留在这刷盘子……当然,你想找份兼职,我也不拦着。”

    “兼职?”

    “就是一边进学一边刷盘子。”

    张正书揶揄道,没想到这次赵鼎不上当了,愣是不接话。张正书好生无趣,心下叹了一声说道:“这聪明人啊就是不好玩,上了一次当就不肯再上当了。”

    来到“酒阁子”里,范员外和张正书一同坐下,赵鼎则自觉地负责斟酒。

    “小官人,你是想从范某这进货卖酒么?”

    范员外不意外,即便朝廷酒税收得高,可是卖酒的利润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只要你卖得足够多,像樊楼一样有着极强的销售网络,那么一年赚的钱,是种地的好几百倍!这利润,让人疯狂吧?确实让人疯狂,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卖酒的。要想卖酒挣大钱,你就得像樊楼一样,有着数千家连锁店才行。

    因为普通人喝的酒,并不算贵。在这时候,春天酿造,秋天出售的酒叫“小酒”,小酒分成二十六个等级,最低档五文一斤,最高档三十文一斤;冬天酿造,夏天出售的酒叫“大酒”,大酒分成二十三个等级,最低档八文一斤,最高档四十八文一斤。麯院街酒坊的银瓶酒卖到七十二文一斤,羊羔酒卖到八十一文一斤。而像樊楼的“眉寿”和“和旨”酒,就是“高档”酒了,但卖价也不算高,分等级卖,最高的才一斤百二十文钱,最低的也就八十文一斤,还能散卖,由量酒博士给你沽酒。

    为什么范员外听得“大桶张家”就来了呢?

    因为范员外知道,只有大商贾,才能铺得开连锁店。范员外还以为“大桶张家”准备买下几百家酒户的经营权,然后和其他脚店一样,从各大酒楼、官酒务处进货,做成连锁店卖酒哩!

    更重要的是,“大桶张家”有钱啊,可以参与到“买扑”当中来。

    “买扑”就相当于后世的招标,朝廷给出个一年交多少酒税的指标,你要是买得下来,那么专营权就是你的了。当然,汴梁城不能这么玩,毕竟汴梁城中有七十二家正店,个个都是大资本的大酒户,雇工酿造,设店出卖,拥有的各个乡村脚店至少不下千户。这些正店虽然资本大,但由于酒曲被朝廷控制着,所以他们要拿到酒曲,就需要大资本。

    这个模式呢,就好像后世的拿地建房子一样,可以赊请酒曲,但必须以家业为抵当,而且还要三五户连坐,给以期限。要是这个模式玩不下去了,所欠曲钱,即使卖产也必须偿还。所以,樊楼也曾易手,最初樊楼是矾楼,原意是建造在生产白矾的地方的酒楼。后来,矾楼店主破产了,也就是拿了太多酒曲,却没办法还清债务,后来才被这范大郎接手,改称樊楼的。

    范员外想着,如果能得到“大桶张家”的投资,那么范员外自己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没办法啊,朝廷有酒税的要求,达不到这个酒税,恐怕官府会亲自过来问罪的。官府可不理会你有什么经营困难,他们就认定了,你承包了樊楼,那么酒税只能多,不能少。可以说,范大郎接手樊楼后,人都瘦了——虽然不是很明显。这也难怪,他听到“大桶张家”后,就以为捞到了救命稻草,屁颠屁颠就来了。

    要是张正书知道内情,肯定会笑骂:“丫的把我当成融资渠道了啊?”

    然而,张正书并没有卖酒,甚至没有参与到卖酒行业的打算。他现在,只想拉个广告,好为报社创收而已。

    “非也非也……”张正书笑道,“不知道范员外可曾留意过‘京华报’?”

    “‘京华报’?啊,就是写和乐楼李行首的那个小报?”范员外自然要关心竞争对手了,和乐楼就是他的最大竞争对手,因为出了个李行首李师师,差点没把樊楼的风头给抢了去。要知道,美妓也是樊楼的利润增长点之一,现在倒好,开始倒退了,客人都流向和乐楼了。

    张正书轻笑一声,说道:“正是,不过‘京华报’不是小报,而是报纸,不才正是报社的社长。”

    “‘京华报’是你的?!”哪怕范员外见惯了大风大浪,却还是惊骇莫名。别人不清楚,他还不清楚吗,单单是一篇赞颂李师师的文章,就把和乐楼的势头给抬了起来,隐隐有超过樊楼的迹象了。范员外早就觉得不对劲,今日一见张正书,听得他自报家门,就立即生出了极大的防备心。

    “不错,我的‘京华报社’在广福坊,范员外有空,可以到我那做客,我们促膝长谈?”张正书笑道,“‘京华报’初创,还需要范员外多多支持啊!”

第139章 合作共赢() 
范员外忍不住冷笑一声,说道:“不敢,不敢,范某如何能给小官人甚么支持?‘京华报’在汴梁,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张正书听出了他话语里的愤恨,确实,因为他的缘故,李师师的声名鹊起,一举为和乐楼创造了数个利润增长点,甚至把樊楼的客人都抢去了不少。要不是樊楼底子厚,现在已经被和乐楼打趴下了。甚至,张正书还收到消息,樊楼在拼命挖李师师,想把李师师请到樊楼里,给的待遇简直是和乐楼翻倍。

    然而,樊楼还是失败了,因为不论范员外花多少钱,和乐楼也立马跟进。和乐楼虽然规模不及樊楼,但是在钱财方面,也不在意这么一点了。要知道,现在李师师就是和乐楼的摇钱树,怎么供起来也是应当的。

    于是,范员外就迁怒“京华报”了,如果不是“京华报”横插一手,用舆论把和乐楼的势头给做起来,和乐楼焉有今日?

    张正书自然明白范员外的心路历程,甚至他就是冲着范员外这个心理来的。不然的话,他为什么不去和乐楼拉广告?要知道,这雪中送炭的,总比锦上添花要好。而且张正书也不好意思去和乐楼了,虽然“京华报”与和乐楼上一次的合作很好,但终归是张正书蹭了热点,他心中有愧,自然不会轻易再去和乐楼的。

    “那范员外可想与和乐楼一般,重夺汴京七十二正店之首?”

    张正书这句话,就有点厉害了,直接击中了范员外的软肋。

    要知道,樊楼顶着汴梁城七十二正店之首的名号,不知道赚了多少钱。当初范员外敢接盘,就是冲着樊楼这个名头来的。起码,在占地面积上,在酒楼的楼层规模上,在地理位置上,樊楼都是汴梁城首屈一指的。登上樊楼的西楼顶层,可以俯瞰京都市容,参差百万人家尽入眼底。甚至在西楼顶楼,还能俯瞰宋朝的皇宫,以至于朝廷明令,不得登临西楼眺望,以免暴露皇室的隐私。

    瞧瞧,虽然樊楼不是什么皇家酒楼,但是这个架势,其实也相差无几了。

    所以,范员外从来不认为樊楼会输给谁:“小官人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为何范某不知道和乐楼成了汴京七十二正店之首呢?”

    “因为酒客数量……”张正书淡淡地说道,“我统计了一下,这几日樊楼与和乐楼的酒客,发现和乐楼的酒客一直在增长,樊楼的酒客一直在下降,而且就在昨日,樊楼的酒客首次不敌和乐楼。数据在这,范员外要看一下吗?”

    想要在生意上占据主动,就一定要做好功课。这种谈判桌上的伎俩,张正书就算以前不懂,可也接触过。范员外何曾见识过这等手段?接过张正书递来的宣纸一看,眉头立马紧皱了起来。确实,这份数据是真实的,因为他也感觉出来了,和乐楼最近的势头太猛,樊楼也撑不住了。

    “小官人,明日人不说暗话,你的来意是甚么,请明说!”范员外沉不住气了,因为张正书已经摸透了他的底细,而他却对张正书了解甚少。这种事,让范员外很不爽。在生意场上,这么谈判基本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我已经明说了啊,范员外你想不想夺汴京七十二正店之首的位置?”

    到了这一步,张正书的心里已经有了底,不怕范员外不就范了。

    “哈哈哈哈……”

    范员外突然笑道:“所以今日小官人到樊楼来,只是想要挟范某人的?”

    张正书淡淡的说了句:“我没这么有闲情逸致,把无聊当有趣。”

    范员外就不明白了,如果张正书不是来要挟他的,那张正书如何把酒客从和乐楼请回来?

    “那小官人今日的来意是?”范员外总算是相信张正书不是来消遣他的了,只能试探性再问了一句。

    张正书笑道:“我是来寻求合作共赢的。”

    “合作共赢?”

    哪怕范员外不曾听过这个词,但是也能从字面意思理解。

    “不错,就是合作共赢。”张正书站起身来,好似掌控了局面似的,摊开了折扇,一边走一边说道:“其实我的来意,一开始就说明了,就是为了你这间樊楼的‘眉寿’与‘和旨’来的。”

    范员外还是不太明白:“范某不懂小官人是何意?”

    “范员外,你也知道我是开报社的,旗下的《京华报》你也见识过它的威力了,那么若是我给你的‘眉寿’与‘和旨’做广告,广而告之,广为宣传,你认为如何?”张正书笑道,“我保证,这效果不会输给和乐楼!”

    张正书的底气来自他想到了一个广告词,绝对是朗朗上口,而且一看到这句话,就会想起樊楼的酒,所以他才这么自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