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413章

大宋好官人-第413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白了,儒家已经成为了统治者粉饰的工具,只要有用,就拿出来用一用,至于儒家积极的一面?他们才不理会,任由自生自灭。所以,才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等维护纲常伦理,维护男性权威的断论出现!

    纳妾成了炫富,炫耀权力的途径,就可见一斑了。

    张正书叹了口气,他终究不免成了俗人,哪怕有一万个理由,他也还是纳妾了,还是“同流合污”了。既然如此,他就敞开了心扉享受吧。

    “姝儿,我不奢求你接受她。如果你不喜欢她,我可以让你们分开居住,大不了我跑多一些好了……”

    想要享受左拥右抱,就要承受一定的代价,张正书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郎君倒是挺会为人着想呢?”

    曾瑾菡酸溜溜地说道,说不吃醋才是假话。“不行,郎君,我和那李师师同岁,我要先和你行周公之礼!”

    “额,不是说过了吗?太早做那事……对你不好的。”张正书知道,同房太早,以这年头的避孕措施来说,避孕成功率几乎为零。要是十五、六岁就怀孕,那么难产的概率会大大提升!为了曾瑾菡好,张正书说什么都不会答应的。

    “那郎君你也不能碰李师师!”

    曾瑾菡扬了扬自己的小拳头,示威地说道。

    “那是自然,我说话算话的。”张正书点点头。

    “那我要做郎君的第一个女人!”曾瑾菡继续提要求说道。

    张正书却苦笑道:“不可能了。”

    曾瑾菡大惊失色:“为甚么不可能,难道你还有别个女子?!”李师师已经快要超出曾瑾菡的心理承受能力了,要是再来一个,曾瑾菡怕自己都要发疯的!

    张正书羞愧地低下了头,特么的,那倒霉鬼十三岁就失去了童子之身,还是在伎馆勾搭了一个连模样都记不清的娼伎。要不然,张正书的身体怎么会这么虚弱?这伤了元气啊!把这事给曾瑾菡一说,气得曾瑾菡扭头就走,一夜都没有理会张正书,张正书只能自己一个睡书房了。这都啥事啊!

    要知道,这事也不是张正书自己能左右得了的,他那会都还没穿越呢!

    “算了算了,还是让人准备好钱银,去给李师师赎身吧。这也算是了却了我一个心愿,希望将来赵佶登基做皇帝,也忘了这件事。”张正书觉得这一手还是必要的,毕竟先下手为强嘛,抢在赵佶和李师师认识之前!

    :。:

    wxi7

第八百五十五章:被赎身了() 
和一个未来皇帝抢女人,那也是件技术活。

    好在赵佶最近很收敛,差点连端王府都不敢出了。也是他的老师王诜四处活动,才慢慢地给向太后传去话语,然后赵佶才卸去了压在身上的重压。相比较责令就蕃而言,一个区区菁楼行首,显得是那么无足轻重。

    赵佶很聪明,自然明白怎么取舍。

    即便是隔了这么久,在赵煦权柄日重,君威日盛的情况下,赵佶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连门都很少出了。因为用度减半,没有了经济来源,赵佶甚至窘迫到要靠卖画来维持一大帮狗腿子的开销。没办法,赵佶的开销太大了,他家里还养着好多名贵的鸟,许多珍贵的走兽。人可以省着点,可这些飞禽走兽却要精心伺候啊!

    于是,在张正书这个历史蝴蝶的扇风之下,赵佶窘迫到要靠卖画为生。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赵佶在汴梁城中打出了名气,因为他的工笔花鸟画太逼真了,甚至直追他的老师王诜。赵佶原先是被迫生计,结果用度回来之后,倒是画得一发不可收拾了。然而赵佶是不是在借此麻痹赵煦,以求赵煦转移目标,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么说,成名,对于一个年仅十八岁的赵佶来说,是一件很玄妙的东西。似乎找到一件很好玩的玩具一样,赵佶开始疯狂创作,甚至连蹴鞠的时间都被压缩得所剩无几,高俅每每来伺候赵佶的时候,眼里都是充满怨念的。没办法,高俅因为蹴鞠上位,现在赵煦连蹴鞠都不玩了,那不就代表着高俅失宠了么?

    其实,高俅这人不算坏,他讨好赵佶,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

    看看高俅的人生轨迹就知道了,他出身比较低微,一开始只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相当于秘书一样的职业,因为苏轼再次被贬,高俅也失业了。因为“小史”相当于私人雇佣的,苏轼也是讲情义的人,把高俅推荐给了驸马王沈。因为高俅为人圆滑,竭力为主人着想,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不说,蹴鞠踢得更是漂亮。最关键的是,正史上高俅知恩就报,等他上位之后,对苏轼一家都极为照顾。可以说,正史上苏轼得以赦免,高俅在赵佶面前出了不少力气。

    当然了,高俅也不算好人,他太会投其所好了,把赵佶带上了一条邪路上;贪欲也重,贪污起来根本不要命;最关键的是,他太过持宠而骄,也不知道收敛,惹得满朝文官不快。当然了,这是历史上后来的高俅,现在的高俅可没那个胆,他只想保住自己在赵佶心中的位置,保住自己的饭碗罢了。

    “王爷,出大事了!”

    高俅慌忙走进赵佶的书房,大声嚷道。

    赵佶被打断了思路,正在创作的他,略微有些皱眉道:“甚么事这般慌张?”

    “和乐楼李行首被赎身了!”

    高俅捶足顿胸地说道,他自然是知道赵佶钟情李师师的,哪怕李师师戴着面纱,可赵佶还是“一见钟情”了。果不其然,赵佶听了这话,手中的画笔都在宣纸上滴了好几滴墨,一幅快要完成的画就这么染上了瑕疵。

    这件事是瞒不住的,十万贯钱啊,若是用铜钱的话,堆起一座小铜山都不成问题。即便是贵胄满地跑的汴梁城,也不见得有多少人能拿得出十万贯钱来。

    最起码,赵佶是没办法拿出来的,现在他连一万贯钱都没。

    心中满满不是滋味,赵佶有点不甘心地问道:“谁给李行首赎身的?”

    “就是‘大桶张家’那个真小人!”高俅咬牙切齿地说道,在他看来,正因为是张正书弄的那个什么“竞赛性蹴鞠”,才让他在赵佶心中的地位一降再降。

    赵佶叹了口气,第一次觉得钱银是个好东西。

    他出身高贵,从来都没有为钱财忧虑过。但上一次被罚用度减半后,赵佶开始抓襟见肘,他才明白什么叫“无钱万事休”。现在,又一件超出了赵佶能力的事,让赵佶心中泛起一阵无力感,第一次对皇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赵佶知道,现在日进斗金的银行,有一半收益是归入内帑的;就算没有银行,还有赋收是皇帝的。赵佶想着能动用的钱银,心中火热了起来。

    至于李师师什么的,其实赵佶感情并不深,不过是想得到得不到罢了。

    既然张正书能为李师师赎身,证明李师师已经成了他的禁脔,赵佶是没有机会了。

    “本王知晓了……”

    心中憋着一股火的赵佶,突然就泄了气。

    说到底,赵佶不过是一个文青,他对现在的生活也挺满意了。不过,从小到大他的老师王诜给他灌输皇权至上的思想,灌输皇帝主宰一切的思想,赵佶还是对皇位有所向往的。但赵佶也知道,只要赵煦在位一天,他就没机会。要是赵煦有后了,他就更加没有机会了。

    “但稀奇的是,李行首并没有离开和乐楼,只是说不再单独接见娇客了。”高俅露出了猥琐的神情,想必是在YY着少儿不宜的事情。

    赵佶却叹了一声,说道:“张小官人真性情,本王不及也。”

    高俅却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赵佶在说些什么。不过,高俅的情商很高,不管赵佶说什么,高俅都不会反驳的。这也是高俅之所以在历史上成为弄臣的缘故了,不教君王学好也就罢了,连君王犯错了也不曾指出来。这样的臣子,确实有违为臣之道。不过,高俅以自己的“高情商”,做到了太尉之职,可以说是武官顶峰了,这就是一种本事!

    要知道,宋朝讲究“出身”,你出身微寒倒是没关系,但如果你没有进士出身,做官那就是被人鄙视的。这就好像是后世的学历歧视一样,天然的的本科生就会歧视不是重点大学,甚至是二三本、大专、中专的学生。而用很多大企业,招聘的时候虽然不说只招的毕业生,但筛选简历的时候,还是把非的毕业生刷掉了。为什么呢?这都是因为毕业的本科生成材率更高,不是说其他大学毕业的不能成材,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

    wxi7

第八百五十六章:消金窟() 
科举也是一样的,不是说做官只能通过科举考进士才能做官,宋朝还有纳粟、门荫等等途径,可科举出身的文官,做大官的几率就更高。再加上宋朝皇帝有意无意的引导,很快就形成这个氛围了。也不是说没参加科举的就不能当大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率是越来越小了。

    这是一个概率问题,人是很容易被概率误导的。科举出来的,也有庸官;毕业的,也有能力差的。但是,这终归是个小概率的事情。

    所以,不仅是文官鄙视武官,就连文官的圈子里,也有鄙视链的。

    说实话,宋朝的武臣的俸禄和品级实际并不低。但有宋一朝,担任县令以上的文官基本上都具有三考出身的进士资格,对于像高俅这般的闲杂人等,要想要挤入文官圈子是不现实的。哪怕高俅是做过苏轼的“小史”,也懂得诗词歌赋,甚至还有一手不错的毛笔字。但不是进士就要低人一等,想做文官,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其实,赵煦给张正书武阶官,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因为武臣体系相对望低权小但用人的资格方面比较低,升迁的伸缩性也大。

    对于高俅、张正书这种“不学无术”的人来说,显然是步入仕途的捷径。不过宋朝的武官任用也有制度,没有边功,就不得为三衙的长官。历史上,宋徽宗赵佶为提拔高俅可谓煞费苦心,先让高俅下放到基层,托给守卫边境的大将刘仲武,以此来“镀金”,为高俅以后升迁打下基础。再加上高俅乖巧善佞,对领导尤其是皇帝赵佶百般讨好,迎合赵佶的志大才疏,好名贪功的心理,最后居然官至太尉,这里面的奋斗史,几乎可以写成一本小说了。传奇之处,比后世一些重生小说都要精彩。

    这也是高俅能得到赵佶喜欢,而且深信不疑的根源。

    赵佶想了想,苦笑说道:“因为喜爱一个女子,张小官人一掷万金,给李行首赎身,却没有急切地占为己有,这是常人所不能及也。单单是这一条,李行首对他刮目相待也在情理之中。高俅啊,先前本王想不明白的地方,现在想明白了。你若是喜爱一个女子,那是真的会给她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

    说来也有点讽刺,像赵佶这种皇家贵胄,是不可能拥有这样的爱情的。或许历史上赵佶和李师师确实是相爱的,但现在的赵佶,都不知道情为何物。不过文青就是文青,虽然赵佶未尝知晓“情”,可并不阻碍他对“情”的想象。甚至赵佶有那么一刹那间想要脱离皇位争夺,然后找一个情投意合之人渡过余生。

    高俅心中却对张正书的做法嗤之以鼻:“假惺惺,伪君子!”

    事实上,汴梁城中也有不少人是这么看张正书的。

    无端端的,张正书又成了众矢之的了。

    当然了,为张正书鼓掌的人也不少,因为李师师终于肯公开露面了!而且,还会带来各种才艺。这消息一经走漏,整个汴梁城的文人圈子又发疯了,都想一观李师师的风采。但是到了和乐楼一打听,劣质纸张印刷出来的门票都水涨船高,被宋朝版本的黄牛卖得超过了一贯钱。很多穷酸文人连入场费都不舍得给,只能叹息无法目睹李师师芳容了。

    演出的前一个时辰,李师师被汹涌而来的人群吓到了。

    “若桃,外间很多人么?”

    若桃悄悄地打开了窗户,只一眼就看到了下面黑压压的人头,吓了一跳:“姊姊,外间真的好多人啊!”

    李师师也忍不住了,好奇地站到一旁,悄悄地撑起木窗一瞧。果真,外面的文人、商贾,甚至很多朝廷官员乔装打扮,只想过来一睹李师师的风采。李师师有点小小虚荣心,也有点小小不安,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观众,即便是李师师也有点忐忑的。再加上和乐楼不顾张正书的建议,愣是开辟出了一百来桌,卖出了三百多张票,来的人更多了。

    四方桌,除开前面的一位,一张桌子能坐三人,也就能卖出三张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