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412章

大宋好官人-第412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正书随口问道,他想着最多也就是个七品小官吧。要知道献上了神臂弩的李定,也就得了一个防团之官罢了。防团是啥官?也是防御使,团练使,要是搁唐朝那会,不得了啊,那是地方的军事长官。但是到了宋朝,防御使就是个虚职,无职掌、无定员,不驻本州,仅为武臣之寄禄官,甚至还是不入流的那种,连从九品都没入。听着高大上,什么防御使啊,团练使啊,但其实屁用都没。

    神臂弩的发明者尚且如此了,张正书能好到哪里去?

    但张正书猜错了,大错特错了。

    赵煦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惊喜”,只听曾瑾菡说道:“是亲卫大夫,权护银军。”

    “哦,亲卫大夫,听着也就那么回事,是个几品官啊?我觉得,是不入流的吧?”张正书显得很轻松,心中没啥负担。但是,曾瑾菡下一句让张正书差点没再次噎着!

    “从五品武阶,还能掌管银行附近守卫的禁军。圣旨在这,你自己看吧。”

    曾瑾菡的脸色很怪异,她都怀疑张正书不是姓张,而是姓赵了。要知道,大宋能领兵的武将,几乎是不存在的。除了一些拱卫皇宫的禁军头领,诸如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才能兵知将,将知兵。但是,这些将领也不是不换的,大概隔个一年两年就轮岗一次。可问题是,这些能领兵的将领,哪一个不是身家清白,对赵宋皇家忠心耿耿的?

    倒是张正书接过那圣旨看了看,大体上也明白了赵煦的打算。

    别看张正书能领兵,但他并不是兵权最大的那个,也就是说,他上头还有人。护银军虽然是新成立的军队,从禁军调任兵卒,但依旧是从属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也就是说张正书并不能指挥得动这支护银军。那张正书有啥职权呢?就是能让这些护银军帮着搬搬抬抬,说白了就是一个搬运工的军队,还要负责警卫工作。

    “……”

    这是在推卸责任!

    张正书也知道的,一旦银行丢钱了,原先责任是朝廷的,毕竟是朝廷组织禁军警卫的。可现在,张正书当了这个护银军指挥使,责任就是他自己了。丢了钱?自己补上!没错,赵煦就是这么无赖!再说了,这护银军说是一个军,其实也就五百来人,张正书也就只能指挥得动五百来人搬搬抬抬罢了。至于让他们去冲锋陷阵?想都不要想,赵煦绝对不会给张正书这个兵权的。

    换句话说,张正书这个官,就是拿来背黑锅的。

    “妹的,那姓赵的倒是打的好算盘!”张正书郁闷了,虽说为皇帝背黑锅这件事,有很多人都要抢着去做,但是张正书却不太感冒。好像上战场一样,送死你去,黑锅你背,功劳领赏全是我的!像这种上级,谁喜欢?要是小钱,张正书也就算了,可银行动辄几万贯的生意,这就不是小数目了。

第847章 挡箭牌() 
试问,这样的事,搁谁受得了?哪怕是祥符石家,也难以接受的。做生意嘛,风险全都自己担了,合作伙伴却一点力都不出,这叫人怎么能心理平衡?

    偏生这种事要是牵扯到皇帝,还是下圣旨的模式,张正书就不好推辞了。

    张正书仔细看这圣旨,里面还隐藏了一个意思:你小子不是提出军校吗?你是不是纸上谈兵的,练一练兵就知道了。

    “嘶,真的不想卷进这样的事情啊”

    张正书头疼了,他原本想着怎么着也是一个文官吧?可赵煦愣是因为他提出的军校,再加上要推卸责任,给了他一个武官的职位。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赵煦也念着他说过的话,不想做官。武官能走到中枢的,满打满算整个宋朝也就是狄青一个。也就是说,进了武官一途,想要转文职太难了,几乎等于断了文官的路。

    “郎君,官家是甚么意思?”曾瑾菡虽然高兴张正书能取得这样的官位,但隐隐也有担忧。毕竟在“崇文抑武”的大环境下,武官实在不算什么好前途。

    张正书把赵煦的如意算盘都说了一遍,曾瑾菡眼前一亮:“郎君,官家这是委以重任啊!”

    “委以重任个屁,他就是想只拿好处,不沾麻烦!”张正书郁闷地说道,都开始爆粗了。

    曾瑾菡蹙着眉,说道:“郎君你”

    张正书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说道:“我是气不过,那官家太会使人了”

    然后,张正书就把赵煦的意图说了一遍,结果曾瑾菡一下就领悟了,还举一反三:“那官家会不会把郎君当成挡箭牌,抵挡来自朝堂的暗箭?”

    张正书有点惊讶于曾瑾菡的进步,点了点头说道:“就是这样”

    曾瑾菡也有点气愤了:“怎么能如此?”

    “你还别生气,别人求都求不来的事呢!”张正书苦笑道,“只是彼之仙草,我之毒药罢了。”

    曾瑾菡安抚张正书说道:“郎君,若是做得不顺心,那就不做了罢。不就是官么!”

    张正书却摇了摇头,说道:“若是我没遇到赵煦,也没新建银行,那还有机会不做官。可现在不行了。换句话说,只要我打银行的主意,打铸币的主意,那官家是一定要招安我的。我不做官,官家就寝食难安。”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赵煦很聪明,他看到了仅仅几天时间,渡过了信任期的“建设银行”,已经开始吸收储户了。

    别的不说,汴梁城中有储蓄的百姓,大多把钱银都存在了“建设银行”吃利息,弄得张正书差点要建另外一个地下金库才行。

    这也就算了,只能说明张正书有能力吸引储户。

    可银行借贷业务也蒸蒸日上,把高利贷,甚至官营借贷都挤垮了,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不用一年,开封府地界,将是银行的天下,高利贷只能夹缝生存了。赵煦对钱银很敏感,经过皇城司的报告,他就明白银行确实是大杀器。

    最让赵煦吃惊的是,张正书的新铸币,居然开始流通了!

    要知道,这新铸币成色不错,再加上独特防伪边齿,谁都以为这些钱币将会成为大户人家手中的铜器的。可不曾想到,这些新铸币居然开始流通了!赵煦再一了解,才知道这新铸币虽然外表不错,成色也足,但是含铜量不高,拿来熔铸铜器反而亏了。这还不算,连带铜价都开始下降了。

    为啥?因为“建设银行”推出了铜币不说,还推出了无孔银币、无孔金币,顺利把铜价倒逼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不是宋朝金银不算多,现在钱荒都已经解决了!

    基于以上种种,赵煦怎么可能放心把银行放在民间,放在一个商贾的手中?哪一个皇帝,都不会这么糊涂的,所以招安是必然的事。

    很快,曾瑾菡也想明白了,偷笑道:“也是,像郎君这般有大才之人,官家不用,那才怪了。”

    “我宁愿做个富家翁,每天混吃等死”张正书郁闷地说道,“要不是”

    看到张正书欲言又止的模样,曾瑾菡奇怪地问道:“要不是什么?”

    “没什么”

    张正书不想骗曾瑾菡,只能装作继续吃饭的模样。

    曾瑾菡好似也猜到了什么,脸色有点奇怪地说道:“郎君,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啊?”

    “啊?”

    张正书鼓着满口大米饭,惴惴不安地应了一声。

    “要不然,你怎么这么紧张呢?”

    不得不说,女人都是福尔摩斯,能从男人各种反常的动作中窥视到端倪。更别说曾瑾菡这个智商超高的女子了,张正书在她面前就是欲盖弥彰!

    张正书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含糊不清地说道:“没有啊”

    “那郎君自皇宫出来后,为何去了和乐楼?”

    曾瑾菡的表情有点委屈,她不是不知道张正书之前的性子,还以为张正书改过自新了,不曾想又旧态萌发了。

    张正书狂汗,她是怎么知道的呢?但转念一想,张正书创办的“黑客”不是吃素的,虽然张正书迷迷糊糊地经过和乐楼,但后面定然是跟着“黑客”成员在暗中保护的。这不,“黑客”通知了周铭,周铭再传回消息,那曾瑾菡自然是知道了。至于为何张正书回来后“京华报社”一阵鸡飞狗跳?那定然是曾瑾菡没有把张正书公然“逛菁楼”的事说出去,不然的话,就不会那样子了。

    张正书艰难地咽下口中的饭菜,刚想说话,曾瑾菡却泫然欲泣地说道:“怪不得郎君瞧不上郑家姊姊,原来是念念不忘那李行首”

    “完了,完了”

    张正书此刻就一个念头,他好像已经失去了先机,接下来就只能被曾瑾菡牵着鼻子走了。“自作孽啊”

    想了想,张正书决定说实话。

    他不想欺骗曾瑾菡,特别是在这种事上面。如果没有曾瑾菡首肯,张正书是断然不能迎李师师进门的。

第八百五十四章:这都啥事!() 
出乎张正书意料的是,当张正书把他浑浑噩噩经过和乐楼,然后被吕娘拉进去,接着李师师派若桃解围,再到借酒消愁,最后误打误撞掳获了李师师的芳心……毫无夸张,也毫无隐瞒地跟曾瑾菡说了一遍,可曾瑾菡却始终没有过激的举动。

    “难道姝儿她已经……心灰意冷了?”

    张正书突然觉得自己真的不是东西,明明有这么好的一个妻子,为什么就是经受不住诱惑呢?亏他还是一个穿越人士!

    只是接下来的一句话,曾瑾菡让张正书是怎么都没想到的:“嗯,你喜欢就好。”

    “姝儿,要不你打我吧,你打我的话,我心里也会好受一点的……”

    张正书急了,他现在已经有点顾不得李师师了,只想着不要失去曾瑾菡。

    曾瑾菡太聪明了,她自然明白张正书为何会说出这句话来,也知道张正书误会了她的意思,也认认真真地说道:“郎君,我确实有点不开心。但是,我是会同意让那个李师师进门的。”

    这一下,张正书是真的吃惊了:“为什么?”

    曾瑾菡忸怩了一下,然后才说道:“你都当官了,不纳妾反而不美。前两天家翁还派人询问,几时让他抱孙。我……与你都未曾行周公之礼,如何能有身孕?若是那李妹妹进门,倒是可以……”

    张正书明白了,原来如此!

    都怪他还没把宋朝的风俗给摸透,确实,宋朝大多数人还是一夫一妻的,因为普通百姓占大多数,想纳妾也得有钱不是?但是,有钱人却大多三妻四妾,就拿曾瑾菡的父亲曾文俨来说,发家之后为了在人前做生意有面子,也纳了妾,还不止一门。没错,就是为了面子而纳妾,有钱人不纳妾,反而是落面子的。

    大抵上是因为“河东狮吼”的缘故吧,男人出去都怕被说“妻管严”,怕被说“家有悍妇”,所以才形成这种风气。当然了,男人心中肯定是暗爽的,要不怎么说古代都是男人的天堂呢?嗯,前提是有钱的男人,没钱的男人就苦逼了,要是有本事养活一大家子还好说,没本事的话真的无比凄凉。

    “可问题是,师师她……要一年后才能进门……”

    张正书叹了口气,曾瑾菡的图谋,注定是实现不了的了。

    “啊?”

    这会轮到曾瑾菡目瞪口呆了,张正书只能把休闲会所的事说了一遍,连李师师要报恩的心思都没有保留。

    “想不到她会是这样的人……”曾瑾菡对那个“狐狸精”有了点改观,毕竟在宋朝这提倡“仁孝”的国度里,孝顺和知恩图报的人总是会被认为是好人的。换句话说就是,哪怕一个汪洋大盗,他知恩图报,也能被津津乐道。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就是儒家治国的弊病之一了,只讲道德不讲原则。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常常是这么看问题的:一个好人无心做了一件坏事,立马就成了恶人;而一个坏人偶然做了一件好事,就立地成佛了。

    荒谬吗?

    太荒谬了,可这就是宋人,乃至后世大部分中国人的看法。不得不说,儒家影响中国太深远了,有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也不少。当然了,这和儒家选择的方向有关,也和历史大势有关。如果不是宋被元灭了,理学不会异军突起的;如果不是朱元璋成了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朱元璋把朱熹奉为祖宗,自然要提倡程朱理学了),儒家也不会迂腐到那等地步。

    说实在的,宋朝的腐儒虽然迂腐,却胜在有坚持,甚至敢为他们认为的真理而死。但是明清的儒者会吗?不,大部分儒者都选择明哲保身,卑躬屈膝。这就是差别,这也是儒家选择的方向。

    说白了,儒家已经成为了统治者粉饰的工具,只要有用,就拿出来用一用,至于儒家积极的一面?他们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