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402章

大宋好官人-第402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铭自然不知道张正书的打算,笑了笑没说话。

    其实在周铭看来,宋朝有海贸就够了,得利不在丝绸之路之下。甚至海贸的风险,比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小多了。毕竟是近海航行,最大的危险就是触礁。可宋朝又有隔水密舱的技术,不怕触礁。瞧瞧后世发现的宋朝沉船,虽然略比历代要多,可对比起宋朝的出海比例就知道,这样的沉船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也许是看到了周铭的不在乎,张正书耐心地说道:“海贸是要发展的,但丝绸之路的得利,也不在海贸之下。西域有大小国数百,百姓数百上千万户,如此庞大的市场,是海贸所去不到的……”

    周铭总算是来了点兴趣了:“西域有这么多人?!”

    “就算有出入,也差不了哪里去的。”

    张正书算了算,西域各国加起来,应该也是有几千万人的,但到底是一千万还是九千万,那就不得而知了。

    “那确实还算是有利可图……”周铭盘算了一下,如果是这样的话,丝绸之路上贩卖丝绸,好像确实挺赚的?

    就在他们密谈的时候,门房又来禀报了:“小官人,不得了了,宫里又来人了……”

第826章 花样作死() 
张正书和周铭对望一眼,大抵上都猜到是谁了:“他来作甚?”

    “不知道。”张正书哪里知道赵煦哪条筋抽了,又来找他啊?不是开始建城了吗,进度也还可以啊,难道这也不符合赵煦的意思?反正张正书是摸不清赵煦到底想干嘛了,感觉这个不靠谱的皇帝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像熊瞎子掰棒子一个,掰一个扔一个,就不会沉下心来做一件事。

    “比我还不靠谱,这皇帝……”

    张正书心中吐槽了一声,但他也知道此刻不能多想了,连忙对周铭说道:“你且回避一下……”

    周铭也知道来人可能是皇城司真正的头,本着王不见王的原则,周铭肯定是要回避的。

    刚刚让周铭回避了之后,张正书就迎了出去:“彭内官,这回你可不算稀客了,这几天你净往我这跑……”

    来人确实是彭元量,皮笑肉不笑地说了一句:“你准备一下,跟咱家进宫!”

    “等等等等等!”

    张正书大惊失色:“卧槽,彭内官,你不会在开玩笑吧?我还没子翤,你叫我进宫?!”

    “嗯?!”

    彭元量一时间也没反应过来,毕竟宋朝说的进宫就是进宫的意思,可没有后世进宫当太监的意思。不过,结合张正书的表情和话语,彭元量也黑了脸:“张小员外,这并不好笑。是官家要见你,这两日官家龙体抱恙,且不能前来,才叫你进宫的!”

    “好吧……”

    只要不是做太监,张正书就放心了。

    看着张正书松了一大口气,彭元量怎么心里就堵得慌呢?

    “走!”

    张正书还没来得及和曾瑾菡说一声,彭元量就不给他机会了,一把拿住他的肩膀,拉着就走。

    “唉哟,彭内官,疼疼疼……能放手吗?我自己能走……”

    也许是恼恨张正书暗地里讥讽他,彭元量这一次绝没有手底下容情,丝毫不理会张正书的呼痛,拿着张正书的肩膀。听着骨头在“咔嚓咔嚓”响,再加上彻骨的疼痛,张正书真的以为他的肩膀骨已经裂开了。好在,这会他锻炼身体已经有了点成效,整个人壮了不少。虽然看上去还是跟没长肉一样,但也比之前好多了,最起码还能抵抗彭元量的“暴力”一二。要是之前,就这么一拍,张正书可能就昏阙过去了。

    得到消息的曾瑾菡追出来,结果只能看到张正书一路呼痛地离去,刚想追出去的时候,却被周铭拦住了:“小娘子,莫要冲动。”“可郎君他……”

    曾瑾菡急了,她再聪明,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女子啊!

    “此事无妨,乃是官家下旨召见小官人。”周铭此刻很沉稳,虽然他在见到美女的时候会把控不住自己,但其他时候周铭还是挺靠谱的。

    “那为何彭内官要这么对郎君?”曾瑾菡眼泪都下来了,心疼呐。

    “可能要怪小官人自己口无遮拦罢!”

    周铭躲在暗处,已经看了个全。他内心不得不感慨,这小官人作死的本事,真的是天底下第一份的。要知道,彭元量的武力在大宋几无敌手。张小官人连这样的宦官都敢揶揄,说他傻大胆好呢,还是没心没肝好呢?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张正书自己咎由自取的,须怪不得别人。

    话说张正书也知道是自己大意了,这个死太监怎么说都好,也是赵煦的贴身太监。只要赵煦在位一日,他那无形的权柄就会一直存在。得罪这样的死太监,比得罪一个文官来得更危险。好在张正书的智商及时回来,开始不呼痛了,而是演戏起来,一张俊脸被他憋成了铁青色,让彭元量都有点捉摸不定,最后只能放开了他。其实张正书并不算是装的,这种彻骨的疼痛,他不想经历第二次了。

    “张小员外,你老实点比较好……”

    也许是内心有点慌,彭元量也顾不得撂狠话了,只是试探性地说了一句。

    然而,张正书并不想搭理他,铁青着脸,并不说话。

    说实话,要不是张正书克制住了,他很想现在就拿出别在后腰处的燧发手枪来,给彭元量来点教训。也许是彭元量异于常人的第六感察觉到了危险,他忍不住稍稍远离了张正书。

    气氛怪异,彭元量把张正书带入了皇宫。

    虽然汴梁城的防守稀疏,但是皇宫大内的防卫却是很严的。一般人,根本不敢靠近皇城边上。就算有人敢在御街上做买卖,但也离皇城还有一段距离。阶级之间的鸿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这不是张正书第一次来宋朝皇宫了,大内对于张正书来说,太过压抑。也不知道地底下的水银起开了没,还有朝堂上的明枪暗箭,后、宫里种种算计……这种危险的地方,说实话张正书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想来的。

    然而,事情并不如他所愿,张正书终归是踏上了这个危险之地。

    看着墨绿色的瓦片,遮掩在高大树木下,宛若一体的皇宫大内,张正书心中也是有点感慨的。

    权力集中的地方,果然滋生了世间所有的恶。

    人性的恶劣面,全都能在这繁华底下暴露无遗。

    有人说资本万恶,其实更加万恶的是这里。一言蔽,而天下受罪。没有比这里更龌龊的存在了,可偏偏张正书要在这里,倚靠掌握着最大权力的人才能扭转宋朝命运,也扭转汉人的命运。不得不说,这好像是有点嘲讽。

    “张小员外,看甚么?”

    彭元量的语气已经缓和了不少,但张正书却依旧不鸟他。

    一个死太监而已,真以为自己是个东西了。

    彭元量看着张正书这个气死人不偿命的脸,好几次怒气上涌,都被他克制住了。说实话,彭元量的态度算好的了。看看章惇他们,哪一个不想巴结他的?唯独张正书,却对他一点尊重都没,反而还带着一点厌恶感。做了宦官的人,心理都有点敏感的,彭元量哪里能受得住张正书这种态度?

    还好,张正书是赵煦点名要见的人,甚至赵煦时常挂在嘴边,彭元量也不敢做出什么动作来。但可想而知,日后说几句张正书的坏话是难免的了。

    彭元量拿张正书没辙,只能闷头在前面带路。

    看着面色不豫的彭元量,皇宫内的人都噤若寒蝉。

    “那小子不知甚么来头,居然得罪彭内官如此?”

    “依俺看,是彭内官故意整他的罢!”

    “难道是官家要召见的人?”

    “可他一身白衣……”

    ……

第827章 当面告状() 
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更别说巡逻兵卒众多的皇宫大内了。不一会,这个八卦就传开了,很多人都很同情张正书,认为这小子得罪了彭元量,怕是不死也脱层皮。可惜的是,他们猜错了,彭元量不仅不敢动张正书,反而要给他最好的保护——万一赵煦心血来潮还要找人,彭元量能怎么办?

    其实,彭元量是欣赏张正书的,最起码他对任何人都是一副僵尸脸,哪怕是章惇当面,也别想他有什么好脸色。但是,章惇也别想让彭元量动怒。偏生张正书一句话就做到了,彭元量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涵养不过关。

    “走快些,有甚么好看?”

    彭元量不耐烦地催促道,然而张正书却好像没听见一样,闲庭信步的模样,真让人怀疑他是回到了自家的后花园。

    当然了,张正书是有脑袋的,这只是大宋皇宫的前面部分,也就是上朝点卯办公的地方,是没有女眷、妃嫔出现的。要是到了后、宫所在,张正书也不会这么无礼了。他还是要脑袋的,万一被那些妃嫔诬陷,那他说不得都要把小命交代在这,或者最起码落个家破人亡。

    反正磨磨蹭蹭的,一段不长不短的路,愣是走了小半个时辰才算走完。

    彭元量算是见识到了,什么是汴梁城第一混世魔王,他也被弄得毫无脾气。哪怕彭元量知道,张正书这是故意在报复他的,却也毫无办法。在皇宫外面,他能拿捏张正书;可偏生在皇宫内,彭元量却无法怎么样张正书。

    当然了,宋朝皇宫不算大,而赵煦的寝宫也不算远,福宁殿就在垂拱殿的后面。怎么磨蹭都好,迟早都会到的。

    张正书为啥要走得这么慢?

    其实,这也多亏了后世的天、朝神剧。张正书不止一次看过了被皇帝召见的大臣,忙不迭地就去了。从常理上讲,这是应该的,毕竟是皇帝召见嘛。但实际上呢,张正书觉得这就很傻瓜了,除非你知道皇帝找你什么事,你预备好了说辞,不然的话,你都是一路慢慢走,慢慢揣摩才行。

    张正书就是这样,一路揣摩地走到了福宁殿前。

    彭元量恨恨地看了张正书一眼,压低声音,却满带着恼怒的口吻:“你且在这呆着,咱家去禀告官家。”

    张正书很大度地说道:“嗯,你去吧。”

    闻言,已经转身的彭元量差点没摔倒,这都什么浑话啊!

    张正书饶有兴致地看着这福宁殿,总算是来到后、宫了,这可是张正书第一次见到皇宫里的后、宫啊!瞧那几个在殿外服侍的宫女,拿着好奇的眼神打量着他。张正书也不怯场,一样拿着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她们。说实话,这些宫女的姿色都是中上之选,甚至还有不少容貌清秀的。

    “妹的,怪不得人人都想做皇帝,这享受……”

    张正书在心中酸溜溜的想着,但他又绝对不会自讨苦吃。他早就听说了,在垂拱殿上有堆积如山的奏折,赵煦每天的工作就是看那堆奏折,然后写上批示。虽然大多是一个“可”、“善”,或者直接留中,甚少有否决的时候。最多心血来潮了,给个长长的批示。

    别看这么工作量不大,好像拿着报纸看新闻一样。但想到这政策施行下去,就关乎千万百姓的,你就只能提起精神来应付了。好在这堆奏折,已经有重臣提前筛选过了,重点的奏折都会放在前面。不重要的,他们自己做主批示了。不然的话,累死赵煦都看不完这些奏折。

    饶是如此,工作量也大大超出了后世的八小时工作制度。

    这也是为什么明君都不长寿的缘故了,太过劳心劳力。

    如果叫张正书俯首埋案在这样的奏折堆里,他宁可做一个昏君。

    不过,这也是文官底气的来源——你瞧,皇帝都离不开我们,一旦我们罢朝,皇帝岂能不就范?

    所以,宋朝的文官之所以敢指着皇帝鼻子骂,不是没有原因的。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彭元量回来了,阴鹫着脸说道:“官家宣你觐见……诶,你等会!听好了,你守些规矩,若是坏了小命,莫道咱家没提醒你!”

    张正书大咧咧地说道:“放心吧!”

    说罢,张正书跟着彭元量抬脚进了福宁殿。

    扑鼻而来的,是一股还算好闻的香味。

    这香,自然是焚香了。从古代到后世,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的雅趣。文士淑女操琴时焚香,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幽静风雅的氛围。这种“香”不是后世常见的竹签香,而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香的散末,原料有蜜、枣膏、白芨水、蜡等等。焚香需要借助炭火之力,并非直接燃烧。焚香时须不断往香炉内添加各种配料,以保证香气的质量。香炉中的炭火燃得很慢,火势低微,久久不灭。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会尽量减少烟气,使香味低回悠长。

    “还真舍得用料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