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388章

大宋好官人-第388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那就是黑火药的配方了。于公于私,张正书都不敢泄漏出去。

    好在,张正书的鞭炮作坊里,也推出了烟花系列,更是受欢迎。这样一来,技术升级之后,即便别人拿到烟花配方,也难以配制出杀人的黑火药来。总的来说,还算是能接受的。

    “郎君,这是我们作坊生产的物事,你都没信心吗?”曾瑾菡偷笑道。

    张正书也笑了起来,但笑容中还是带着点担忧。

    鞭炮问题那是小事,其实火药配方什么的,并不算稀奇了,西夏、辽国都有。为啥?因为黑火药打出去,是有不少残渣的,比如什么“毒烟球”、“蒺藜火球”等等,都是把火药都发射出去了。只要党项人、契丹人捡起来研究一下,立马就知道火药是由什么组成的。

第797章 请来的“托”() 
好在宋朝的火器威力都不大,而且火药配方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找对比例的。所以西夏也好,辽国也罢,觉得宋朝弄那些火药武器除了烦人之外,并不觉得有多大的杀伤力。这也是为什么火药武器都诞生了这么久,还没有多少进步的缘故。

    别说西夏、辽国了,就连宋朝自己,都不曾把火药武器当做救世主。

    但问题是张正书可是有最大威力黑火药配方的啊,再加上他对黑火药发展进程的了解,实在担心这鞭炮、烟花传到国外,会对宋朝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想想,正史上的螨清,要不是得了孔有德带去的火炮和铸**,螨清根本别想染指中原。什么骑射得天下,笑死人了。也正是知道火药武器的厉害,所以螨清才不敢发展火器,怕汉人也依葫芦画瓢,给螨清来这么一下。

    同样的道理,原本武力就及不上西夏、辽国了,要是火药武器被敌国掌握,那宋朝直接亡国就行了,还打什么?

    宋朝亡了不打紧,要是西方学会了火药技术,那就是中国的噩梦了。

    所以,火药技术能捂多久就捂多久,等张正书把黄火药,甚至雷汞、无烟火药等等都弄出来后,再放松限制不迟。到那时候,汉人就能吊打世界了。但是,火药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张正书知道历史进程,弄出黄火药来,也需要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次的实验才行。

    平日里,张正书虽然对鞭炮作坊不闻不问,但不代表张正书不重视它。

    甚至,不声不响之下,鞭炮作坊的赚钱速度,已经堪比香水作坊了。但是,张正书还是要他们低调,毕竟太被人关注了不好。

    曾瑾菡都不知道这种事,只是觉得这鞭炮很喜庆而已,除了味道实在呛鼻、烟雾很大之外,就没啥缺点了。

    很快,当舞狮采青了之后,鞭炮就炸响了。

    汴梁城的百姓,早已经见怪不怪,但还是很给面子的,主动围观了过来。

    随后,鞭炮声停止,秦元站了出来,对这前来围观的百姓,普及了一下银行的业务。重点介绍了“存钱有利息拿”这个概念,让这些百姓都心动了。但是并没有一个人肯上前去存钱的,因为新生事物嘛,没有人肯做小白鼠的。

    “郎君,你没有安排‘托’么?”

    曾瑾菡也注意到了现场的尴尬,轻声问道。

    张正书也有点好笑,果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曾瑾菡连“托”这样的词汇都运用娴熟了。

    “安排了,但现在还不是他们表演的时机,那太假了点。”张正书明白人心是很奇妙的东西,要想把“托”用好,也是需要时机的。如果一开始就有人猛地冲进银行存钱,虽然也会有点作用,但聪明人都会看出来,这太假了。

    像现在这样,鸦雀无声,才是符合实情的。

    但很快,就有人问了:“存钱有利息,你莫不是在诓人罢?”

    秦元笑呵呵地说道:“我们帮你保管钱财,这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看到没有,这是存钱的利息定律,还是复利哦,最高每年有百分之四的利息,也就是说,你存一百文钱,定期三年,第一年你就有一百零四文钱了,第二年再把这一百零四文钱做本,给你百分之四的利息,如此三年过后,你就有一百一十二文钱了!要是存一千文钱,那三年后你就有一千一百二十五文钱了!要是你存一万钱,那么三年后你会有一万一千二百四十九文钱!”

    “哇!”

    这些汴梁城的百姓都大吃一惊,怎么还有这等好事?存钱在这里,帮你保管还不算,还会给利息你?

    一时间,汴梁城的百姓都接受不了这个事情,都呆住了。

    也是,他们都在想,这个银行是开善堂的吧,怎么一个劲往外送钱?

    “掌柜的,你帮人保管钱银,还给利息,你是不是家中钱多啊?”

    张正书认得,说话这些人,都是“托”!

    看着张正书露出了神秘莫测的笑容,曾瑾菡也明白过来了:“原来‘托’在这里啊!”

    张正书笑了笑,没有说话。

    曾瑾菡嘟着嘴,开始觉得有点无聊了。

    秦元笑了笑,耐心地说道:“非也非也,我也只是个掌柜的,东家有钱才是。但,东家也是要赚钱的嘛。这银行怎生赚钱呢?和那些‘钱民’一样,也是放钱。诶,你们先别走,我们的利息很低的!”

    “低甚么,不也是‘九出十三归’!”

    一些人开始起哄了,闹事了。

    秦元也不急,拿着喇叭,等他们起哄过后,才说道:“识字的都看见了,我们银行放钱,绝对是十足的。你要贷款一百贯,我们绝不会只给九十贯,只会完完整整给你一百贯!少一文钱,你大可到官府告我等!至于利息,绝不会计算月利,而是年利。也就是说,按年来计算。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是百分之六,也就是说,你借一百贯,一年后还一百零六贯钱就行了。两年期,我们的利率是百分之七,三年期,我们的利率是百分之八……最高,是五年期,百分之十。同时,我们贷款,也是有条件的。首先,要评估你有偿还能力,什么叫偿还能力呢?就是说,你要有一份正经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其次,你要拿一些东西做抵押。首先声明,我们银行如今只收不动产。也就是说,欢迎抵押田地、房屋、商铺、作坊,至于什么首饰、妻儿,我们是不收的。抵押物,还是在你手中,只有你还不起钱了,我们才会收走……”

    解释了一番之后,这些汴梁城的百姓大喜过望,这利息简直是太低了啊!

    事实上,汴梁城的百姓,没几个不需要借钱的。特别是年关的时候,都需要借钱来置办年货。以至于很多年货店里,都有个赊账业务,甚至还有提前给钱,到了年关了就提取年货的办法。

    不管怎么说,谁都有个手头紧的时候,能快速借到钱,就是赚到了。这也是“钱民”泛滥的缘故,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啊!

第798章 说不清() 
汴梁城附近那么多“钱民”放高利贷,都是冲着赚钱去的。

    九出十三归啊,还是以月来计算。好一点的,按季度来计算,也就是三个月。要是狠一点的,直接一个月来要利息了。不还?呵呵,利滚利!

    这也是高利贷不受待见的原因,太害人了。但是没办法啊,官府开的借贷机构,也是差不多这个价——阳奉阴违嘛,怎么说都好,借钱的就是注定要被宰了。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极为“大度”的银行,这些百姓都是将信将疑的。人性如此,没办法。但内心,却是极为高兴的。谁能保证没有个手头紧的时候呢?

    只是很多人还在观望,不知道真假。

    而聪明的人,也瞧出了一点端倪了:“好法子,用民众的钱,借给民众,倒是会想啊!只可惜……”

    人都是聪明的,虽然“银行”这个概念很新,但宋朝人的接受能力一点都不弱,甚至有“竞争对手”来这里“取经”了。张正书也不会阻止他们,在张正书看来,银行越多,反而越能体现“建设银行”的优越性。首先就是铸币权了,拥有了铸币权的银行,那简直就是规则的制定者,甚至可以说是躺着也赚钱了。其次,就是信用问题了。可以说,只要宋王朝不倒,那么“建设银行”就不用担心信用问题了,这可是以皇帝的声誉做担保的,还有“大桶张家”的财力,当世除了祥符石家之外,没有第二个能做到这地步了。可以说,只要过得十年,银行就与大宋牵制绑在一起了。除非赵家人踢开张正书单干,不然的话,“建设银行”都不会倒的。

    最后,就是准备金的问题了,任何银行都会遇到挤兑的情况,但应付挤兑,其实并不需要全都兑付出去,只需要安稳住一小部分人,就能应付挤兑的情况。但是,张正书不会主动透露这一招的,同行是冤家呐!

    当然了,即便那些个“同行”知道有银行这么一个赚钱的方式,也未见得他们会跟随张正书的脚步。

    毕竟银行初创,谁知道能不能赚钱?这天底下的百姓,大多数都是跟风的。银行这股风起不来,那些“同行”绝对是袖手旁观的。

    正闹哄哄的时候,突然走出来一个看似挺有钱的主,提着一袋钱说道:“汴京城‘林百间’林员外特来给小官人撑场子,存入白银三百两!”

    “哇……”

    现场当即有点被点燃的感觉了,估计是这三百两白银对普通百姓的冲击力有点大吧。

    但其实,这真的只是林百间身家的“九牛一毛”罢了。三百两白银,听起来不少,但换算成铜钱,也就九百贯钱左右罢了。要知道,林百间在汴梁城中拥有的商铺何止百家?更别说其他资产、窖藏的钱银了。

    可以说,林百间真的是看在“世交”的交情下,给“大桶张家”送人情来了。

    要是换在后世,这就等于送个花篮过来。

    这人的话音刚刚落下,紧接着又有一个声音说道:“钱塘曾家预存一万贯钱!”

    “哇!”

    围观的百姓,再次发出了惊呼声。

    一万贯钱啊,即便是在富庶的汴梁城,这也是一笔很大的钱银了。

    “樊楼范家,预存五千贯!”

    “何家布行,预存八千贯!”

    “明州苏家,预存六千贯!”

    ……

    没错,苏熙苏子明回到了汴梁城,还带来了苏家的善意。

    这六千贯,其实就是苏家订购新式海船“飞蛟船”的货款,只不过张正书需要他来壮声势罢了。苏熙苏子明已经在李家村住下了,还带着他那个新婚妻子高小娘子。说实话,张正书都没去看过他的新婚妻子——别想歪啊,张正书就是想瞧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子,才能抓住苏熙这个科学狂人的心?

    这朋友妻,不客气——不对,是不可欺……

    话说回来,曾瑾菡在窗台上瞧着,都惊讶地捂住了嘴巴:“郎君,这些是‘托’?”

    “当然了,不然谁会想着存钱也喊出来啊?”

    张正书叹了口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新生事物总是弱小的。如果不加以宣传,不加以引诱,怕是没人会来银行存钱。

    “这都行?!”曾瑾菡还是不敢相信,怎么会有人想出这等法子来?这也太……太不要脸了点吧?

    大概是听出了曾瑾菡话语中的鄙夷,张正书咳嗽了一声,说道:“这只是策略,策略……”

    但是,下一秒,张正书自己都惊呆了——“祥符石家,投五万贯钱‘建设银行’信托!”

    “什么?!”

    张正书有点不真实的错觉,这可真的不是他的“托”啊?而且,祥符石家,张正书并没有走得太近,哪怕他和祥符石家合作了炒茶,但也不过是泛泛之交罢了。其后,虽然张正书也让施工队给祥符石家建房子,号称是“大宋第一高楼”,但也还没有完工,这会都正躲着祥符石家呢!

    现在祥符石家突如其来的捧场,让张正书有点措手不及了。

    “郎君,你还和祥符石家有走动啊?”曾瑾菡眼睛里都泛着疑问的光芒。

    张正书苦笑道:“只是生意上的往来,我哪里敢和他们走动啊?”这是实话,祥符石家再低调都好,他们都是将门。他本身就和赵煦走得近了,再和将门走得近,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再大度的皇帝,都要怀疑张正书的立场了。屁股不正,那是最忌讳的。被这么“莫须有”干掉,张正书怕是连哭都来不及。

    再说了,张正书想要宣传的是“存钱”业务,毕竟这才是银行的主营业务。至于“信托”什么的,只有等银行信用起来后,才可能招揽到生意的。只不过张正书没想到,第一单信托,居然是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更加让张正书惶恐不安的是,石可斓亲自来了。

    人群让过,石可斓越众而出,身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