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382章

大宋好官人-第382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想变好?

    行,麻烦你先把签下的契约里的违约金付一下?

    不想付?也行,张正书会叫人给你体验一下暴力催收的快感的。

    曾瑾菡虽然少经世事,可也看得清楚,大概也明白了张正书想做什么。

    “郎君的心,很大啊!”

    虽然早就知道了张正书的大部分计划,但曾瑾菡还是忍不住有点激动。本身曾瑾菡就是不甘平凡的女子,现在嫁给了一个同样不甘平凡的夫君,这是她的幸运。

    事实上,张正书要培训的并不止这些“行钱”,还有一些“黑客”成员。

    毕竟要想拿到第一手情报,那么“黑客”成员就要上天入地,无所不在才行。据不完全统计,张正书的“黑客”,已经成功发展到三百余人了。这还只是在大宋境内的势力,在西夏、辽国、女真、高丽和交趾的“黑客”并没算上。即便如此,“黑客”的情报费用支出,就差点占去了整个果酒销售的利润。

    不过,这样也是物超所值的。

    起码张正书通过“黑客”和皇城司有了绝妙的配合,这不,小梁太后想要倒向辽国这件事,就是“黑客”通过买通西夏国内的汉人太监、宫女得到的情报。通过一系列隐蔽的通道,快速地传回了大宋。

    可以预见,未来西夏肯定撑不住了。

    因为宋朝西军所到之处,把党项人和汉人进行了区分。

    党项人就驱逐出境,只让他们带着一点口粮去投奔西夏;而汉人,想要回大宋的,可以跟随商贾运粮团队回去,也可以留在此处继续耕田种地、放牧牛羊。这么一来,党项人和汉人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了。要知道,西夏如今的人口不过三百多万而已,这里面党项人不过一百万,却叫嚣着要把汉人全都驱逐出西夏去。

    这声音传到了朝堂之上,气得小梁太后差点没要杀人。

    但小梁太后也知道,这谣言不是无的放矢的,就是在逼迫她做出选择。说实话,即便宋朝西军放松了攻击,也不过是因为西夏到了雨季,山路难行,道路泥泞,所以才没有主动攻击罢了。但随着天气转秋,河套平原上的庄稼成熟了,宋军肯定是要出主动出击的。

    说实话,因为西夏缺粮,导致西夏的骑兵都颓靡了。再加上宋军占据着有利地形,连粮道都护得很周全。

    每每西夏骑兵想要袭击宋军粮道,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丢了很多马匹和精锐骑兵的性命。更加让小梁太后震惊不已的是,宋军的兵刃质量提升上去了。原先宋军根本不敢和西夏骑兵短兵相接的,哪怕是他们拿着长枪都好,也怕西夏骑兵过来一刀将他们的甲胄砍破了。可现在不一样了,宋军的长枪兵也好,还是刀盾手也好,都敢和西夏骑兵硬碰硬了。

    先是刀盾手将粮车护住,等西夏骑兵冲过来减速之后,他们再用长枪兵开始乱戳。

    就是这么个乌龟壳战术,居然让西夏人束手无策。

    再加上袭击粮道,本就是敌后作战,不敢出动笨重的铁鹞子,所以西夏的骑兵居然落了下风!更加气人的是,宋军的运粮车也做出了改进,不仅前面多了一道挡板,可以防止箭矢,拿来当盾牌使用。更加气人的是,那些运粮车上不知道涂了一层什么鬼东西,木头都变得灰黑灰黑的。即便是火箭射上去,火把扔上去,也无法第一时间点燃。而大宋的运粮兵也会随车携带一袋沙子,一旦着火了,还有专门的人冒着箭矢撒上沙子,一下子就扑灭了火势。甚至,还可以先不用理会那些火箭,专心灭掉眼前的敌人再说。

    毕竟那些涂了特殊“防火层”的运粮车,也不怕那些火箭。除非火把丢到粮袋上面了,这些灭火兵才会动手灭火的。

    如此往复几次,西夏人也死心了。

    宋军粮道守护森严,根本不是小股骑兵能撼动的。

    要是出动大股骑兵,宋朝西军又会闻风而动,准备围剿了。

    一时间,西夏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这时候,小梁太后也有点撑不住了,准备向辽国投降。这里面也不安好心,就是想挑起宋辽战争,最后来个渔翁得利。

第785章 各国形势() 
说起来也很怪,一开始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来势汹汹,对着雁门关就发动了几万人的军队,准备武力压逼。可看到宋夏对峙之后,耶律洪基又按兵不动了。到了后来,压逼雁门关的辽国大军,悄悄后撤了好几十里地。

    小梁太后得知了这个消息,恨不得将契丹人都杀了,实在是恬不知耻!耶律洪基摆明了是想要让宋夏对耗实力,辽国从中得利。

    现在小梁太后准备向辽国投降,也是要逼着辽国出来当和事佬。可现在宋朝西军已经把西夏逼到悬崖边上了,哪里肯听?势必宋辽之间,也会有一场大战的。

    只是后来小梁太后听说了宋朝的水师沿海北上,威胁到了辽国的幽云十六州之后,小梁太后也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耶律洪基要忌惮了。

    因为宋朝已经瞧破了辽国的虚实,耶律洪基也不能进行军事讹诈了。

    诚然,宋朝害怕辽国不顾一切猛攻雁门关,但是辽国也怕宋朝水师对幽云十六州产生威胁啊!

    别的不说,宋朝水师随便运送一支宋军到幽云十六州,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对幽云十六州的农田来一次破坏,辽国就吃不了兜着走了。要知道,辽国已经成了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幽云十六州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旦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的粮食,几百万契丹人就要饿肚子了。这是耶律洪基不敢赌的,也是为什么耶律洪基怂了的缘故。

    据张正书所知,耶律洪基都不知道为此事发了多少次脾气了。

    这些计策是谁献上去的呢?

    那还用说吗,肯定是张正书了。

    当然了,张正书也没有居功,全都让给了王庆。包括运粮车的改进,水泥涂抹运粮车,水师威胁幽云十六州……渐渐的,王庆已经进入了赵煦的眼中了。至于未来会怎么样,张正书也不知道。反正,现在是宋朝获利就行了。

    随着“黑客”的越来越强大,张正书也知道了敌国越来越多的情报,就能更加精确的“指点”王庆了。当然了,“黑客”的存在并不止如此。

    最关键的还是——地图!

    没错,这是每一个间谍都要学会的功课,绘制地图。就好像二战前,不少东瀛间谍潜入中国,就是为了绘制地图。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东瀛人手中的地图,比中国人的还要精确,战争前期一度极其被动。一幅精确的地图,对军事的帮助有多大?这个问题,稍稍懂军事的人都明白。

    虽然张正书拥有系统,但系统储存的地图都是一千多年后的,最早的资料,都是二十世纪的地图。这样的地图精度,显然不足够满足张正书的需求。毕竟千年时光,沧海桑田,地形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拿后世的上海滩来说,现在都还是汪洋一片呢!

    可以说,现在宋、夏、辽三国之间,就是尔虞我诈,就看谁更有能耐了。

    其实,从赢面上看,大宋是占据优势的。

    毕竟比拼国力,宋朝没怕过谁。

    哪怕是打三五年的仗,大宋也完全撑得起。特别是张正书还把两季稻这个大杀器放了出来,这简直是开了外挂。假以时日,大宋的国力只会越来越强的。但是,大宋也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赵煦的寿命。

    要知道,正史上的赵煦,只有区区几个月的寿命了。

    张正书也不知道赵煦什么时候就驾崩了,这也是张正书加快银行建设的缘故。没办法,时不可待啊!

    一旦赵煦驾崩,那就等于大宋的国策发生转变。

    这也是人治的弊端之一,或者说是儒家的弊端,从来没有规划出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可以操作的步骤,只是凭着感觉在发展。这样子,也许在一个朝代前中期还行,可这种见招拆招,没有任何规划的发展方式,到了一个朝代积弊过多的时候,就完全抓瞎了。

    就好比宋朝,宋仁宗时的发展目标,不是宋英宗的发展目标,更不是宋神宗的发展目标。赵煦倒是想和他老爹一样,把熙宁变法贯彻下去,但此刻宋朝的主要矛盾又转移了,可以说发展目标又不一样了。

    要是到了明年,赵煦真的驾崩了的话,新皇登基,肯定会百分百废除熙宁变法,然后再鼓搞出另外一个说法来。

    这叫啥?

    这叫“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对,应该是“新皇登基三把火”,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

    但是,这对国家来说,绝对是莫大的伤害。可以对比一下后世的米国,不管哪个总统上台或者倒台,其实米国的基本国策是不会有变动的。大宋在“崇文抑武”方面倒是像足了米国,可那本就是错误的基本国策,所以从这方面看,大宋的赢面虽然比西夏、辽国大,但是大也有限。

    不是说换个皇帝上台,就不想收回河套平原,不想拿回幽云十六州了。如果不想拿回幽云十六州的话,正史上宋徽宗赵佶也就不会“联金灭辽”了。而是这个皇帝总是乱折腾,或者说他老是更换宰相,让朝野动荡,政策没有连贯性,自然就是徒耗国力。

    真正理想的模式是什么呢?

    就是师父带徒弟,一个宰相教出来的徒弟,会继承他的施政方向,继续保持下去。但是,在文人的世界里,这是绝不可能的。哪怕,这两人真的是师徒,比如正史上的徐阶和张居正,就是最好的例子。

    为什么?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啊!文人有多倔,没接触的人怕是不知道。这些文人认定的事,哪怕是老师都没得谈。所以,这最好的模式就是空谈,没啥可操作性。

    张正书之所以关注各国形势,就是为了判断历史的走向。

    毕竟这时候的宋朝,已经和张正书“认知”的宋朝,有点不一样了。好吧,是和系统里“记载”的宋朝,变得很不一样了。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大宋西军还在围困着西夏,西夏已经撑不住了。而辽国没有再敢军事讹诈,而是后撤了军队。

    局势变得扑朔迷离,张正书已经失去了穿越者最大的倚仗——对历史的熟知!

第786章 下绊子() 
失去了对历史的熟知,也就是说张正书接下来就只能靠自己的判断了。

    张正书看着那些“黑客”密探,在努力地扮演好“行钱”这个角色,不由地有些感慨。这些“黑客”,大多都是张家收养的孤儿。那些年张根富为了求一个儿子继承香火,也算是做了不少好事。收养被黄河决口而失去双亲的孤儿,这只是其中一件罢了。

    但是,张正书却让这些孤儿去做极其危险的事,心中也是有点过意不去的。

    所以,张家收养的孤儿,张正书大多安排去暗中打听贪官和朝廷的隐秘了。一些吸收进来的“外来户”,经过忠诚训练,和辅以金钱保证之后,张正书派他们潜入敌国之中。至此,张正书的一张情报网,算是搭建起来了。单线联络,只知道自己的上级,是“黑客”的典型特征。

    可以说,即便是皇城司,即便是王庆,也别想真正摸清“黑客”的底细。

    “天下,要大乱了……”

    张正书很清楚,如果西夏打算向辽国投降,那很可能宋辽之间会再起战争的。承平了一百多年的宋辽之间,又要再兴刀兵了。这个结果,张正书不知道是好是坏。因为,宋辽一旦开打,真正渔翁得利的,只会是西夏、女真、交趾和高丽。

    西夏就不用说了,赢得了喘息之机。

    女真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趁着辽国无暇他顾的时候,尽量掳走辽国的子民和牛羊马匹。

    交趾,自然也会觅机再次入侵宋朝,抢掠财物和人口。

    至于高丽的得利,则是可以稍稍松口气了。毕竟女真的崛起,给高丽带来了太多灾祸。连年的入侵,高丽人已经对女真人恨之入骨。但是,高丽也没安好心,肯定会到耶律洪基面前说女真人的坏话的。同时,高丽也会在宋辽之间两边讨好,以获取更多武器、粮食的支持。左右逢源,没有谁比高丽做得更好了。

    偏生,不管是辽国,还是大宋,对高丽都是拉拢的态势。或许,这也是一种生存的本事。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希望耶律洪基认识到自己的身体,不会轻易开启战端……”

    张正书也没把握,这局势实在太过微妙了。

    此时,大宋皇宫里,垂拱殿之中。

    “彭元量,朕叫你去看着那小子,他现在有什么动作?”

    赵煦头也不抬地问道,其实他是在看今天刚刚出来的《京华报》。不知道有多久,赵煦没有认真地看这份报纸了。或许是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