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381章

大宋好官人-第381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不讲道理了吧?”

    张正书也是无奈,面对如山般的皇权,张正书第一次感觉到一阵无力感。确实,要在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对抗皇权,这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除非,张正书豁出去做一名反贼。不然,在皇权的“光芒”之下,张正书就只能被动接招了。

    “那也是没法子的事,除了郎君你,别个谁不想做官?”曾瑾菡有点乐了,毕竟她还是宋朝人的思维,并没有觉得做官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张正书就畏之如虎呢?

    张正书无法跟曾瑾菡解释太多,做官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前提是张正书城府够深,手段够狠,腹黑得来还会要演戏。这几个条件,张正书一个都不具备。再加上张正书不过是中人之姿,哪里能应付得了宋朝的“天之骄子”们?要知道,即便宋朝的科举放宽了录取人数,可这些个官员,人数最多也不过六百多人,少的只有四百多人。三年科举,十万人的科举考试才出来四百多人,可想而知,这里面的人是多厉害了。

    张正书能在这群人里面活下来?他是一点信心都没,没被吞得骨头都不剩,张正书都算是谢天谢地了。

    “反正谁爱做这官谁做去,我是不做的。”

    张正书不管了,反正宋朝也不是没有推却圣旨的,说不定还能博一个美名呢。

    当然了,也可能惹来一番咒骂。要知道开封府逗留的秀才,不都是眼巴巴想要夺一个官身吗?居然还有人嫌弃做官的,那保证会被这些秀才给骂得生活不能自理!这些秀才的怨气太大了,大到朝廷都只能安抚着,尽量扩大官员的队伍。原先在秦汉之时,官吏是不分家的。胥吏做得好,一样能当官。但是中国从魏晋九品官人法开始,官吏就分流了。这样的一来,矛盾立马就多了。

    大宋的问题,不仅仅是冗官那么简单可以概括的。

    应该可以说,是冗官加上冗吏的问题。要知道,在元符二年这会,宋朝的官吏已经达到了四五十万之多。或许有人说,后世的公务员好像比这个多得多啊?可宋朝多大疆域,后世中国的疆域有多大?宋朝的人口多少,后世的人口多少?而后世的行政效率多高,宋朝的行政效率又如何?

    这些都是不能比的。

    说实话,张正书最诟病的就是行政效率问题了,除了中原以外,大宋的统治力在江南都算是弱的。为何?道路不畅通啊!

    除了基建狂魔秦朝和隋炀帝杨广以外,中国还有哪个朝代大肆修建过道路的?对不起,并没有。

    看看,一条秦直道用到正史上的清朝,就知道那些朝代在干嘛了。哪怕是在张正书看来,这样的朝代不亡都是奇迹。控制力太弱太弱了,怪不得有句话叫做“皇权不下乡”。这简直就是历史的倒退,要知道秦朝时,恨不得皇帝能把控一切。从秦朝的军政制度就看出来了,《史记》有说:秦朝是“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也就是说,秦朝时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显然秦朝的行政管理已经深入到家,为什么呢?因为秦朝奉行的是法家治国,这是典型的法家制度。

    秦朝统一实行的是郡县制,但县以下设乡、亭、里。汉高祖刘邦在秦朝就曾是亭长,亭长是县以下管十里以内村民的小官,主要负责维护治安捕盗贼等。

    可是自秦朝以后,这种制度就名存实亡了。

    为什么?

    因为宗族势力崛起了,甚至代替了法治。没办法,朝廷只能捏着鼻子把宗族的族长任命为里长、乡长之类的,由他们代为管理地方。这种风俗,甚至一直持续到清末。这就是儒家的影响了,简直是跟法家唱对台戏的。

    这样也导致了很多时候朝廷往往看不到真正的民间情况,而任由乡绅富贾对百姓压榨。把百姓逼得无路可走之后,百姓自然就揭竿而起了。

    所以就有了“君不是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的说法,没办法,朝廷的政令都不曾真正到过乡里,百姓哪里知道朝廷的政策?再加上乡里之中的话语权,大多掌握在乡绅富贾手中,那就等于有大把机会阳奉阴违,制定符合自己利益的对策了。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熙宁变法。熙宁变法,本质是利国利民的,最后变成害国害民,跟这些基层官吏有绝大的关系。

    反正张正书觉得,不真正肃清吏治,他是不会去趟这浑水的。以他的性子,说不定上任第一天就得罪人了。不出一年,就政敌满朝野,这绝对是贬官流放的典型!

    “当官有什么好的?贪点钱都要提心吊胆,做点实事也要被人缚手缚脚的,多不自在?我现在这样,给皇帝都不换!”

第783章 军事化培训() 
张正书这话是真心实意的,他从没觉得做皇帝有什么好的。

    如果不是还有便宜爹娘在,张正书早就离得远远的,去鼓搞他的作坊了。以张正书的本事,就算他不是“大桶张家”的小官人,只是一介贫民。张正书也能利用脑子里的系统,成功转化成第一桶金。只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有点长,起码要三五年时间才能做到今天这气候。有钱就是好啊,起码张正书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鼓搞,张家居然还能撑得起来,这不能不让张正书感慨的。

    只是曾瑾菡听了张正书这话,略微有点气馁,不过她也知道,有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赵煦的旨意下来了,张正书想不做官都难!

    再说了,张正书可能没想到宋朝还有一种“寄禄官”的东西,就是专门因人设岗的。你不干实事都行,反正你也没实权。可朝廷就是要养着你,免得你投了敌国。实权官你可以辞,但是“寄禄官”你怎么辞?

    看破不说破,曾瑾菡也很想看到张正书做官的模样哩!

    参观完银行之后,张正书也暂时把赵煦封他做官的这个“威胁”抛诸脑后,再次嘱咐了一番老刘工匠,让他尽快联系木工行那边造桌子椅子柜子。同时,修书一封给郭骞道长,请他择一个黄道吉日准备开张。

    弄好了一切之后,张正书又询问了一番那些柜台小娘子怎么解决食宿问题,听到她们可能要多人一起租房子住的时候,张正书还保证了要给她们一些食宿补贴。

    就这么一个笼络人心的手段,让这些柜台小娘子都崇拜地看着张正书。

    曾瑾菡非常警惕,这个夫君什么都好,就是太好心了,不经意间就会沾花惹草。看看这些小娘子,虽然都只是感激的神色多,可难保多几次之后,她们不会化成一腔爱慕。在她们前面,不就有了一个郑月娥么?

    曾瑾菡看了看郑月娥,发现她好像也看出了点什么,触碰到了曾瑾菡的目光,连忙游移开去。

    “哼,回去要好好提点郎君才是!不行,以后这等事,我要接手来做!”曾瑾菡下定了决心,不能再让张正书这么“沾花惹草”下去了。

    要是张正书知晓原因,肯定会喊冤的。这是他人格魅力导致的,怪他太帅咯?

    视察完了银行之后,张正书心中也有底了。

    现在,就该培训那些“行钱”了。嗯,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贷款专员。

    要知道张家的那些“行钱”作恶也算够多了,逼得不少自耕农破产,沦落为佃户。这也是“大桶张家”被人诟病的原因,好在张根富也知道自己敛财太过,所以自耕农破产之后,往往他都会给出最优惠的佃租田地待遇。还把佃户的儿女收纳进张家,做僮仆。

    但即便是这样,也改变不了“大桶张家”就是放高利贷的事实。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高利贷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赚这种昧着良心的钱,怪不得张根富一生都难以继香火。虽然张正书不太相信鬼神之事,但是穿越什么太扯了,以至于他都开始相信报应的说法了。不管怎么样都好,创办银行,让张家的“行钱”可以将功赎罪,这也是一件善事。

    最关键的是,张正书能借银行之利打击高利贷。

    宋朝亡国,有一定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就是高利贷了。想想看,自耕农虽然生产稳定,但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积蓄肯定是不够用的。积蓄不够用怎么办?只能变卖田产,或者举借高利贷了。举借高利贷,及时还钱还好。可一旦还不起,“九出十三归”之下,肯定是要破产的。破产的自耕农,除了拿田地去抵债,根本没有其他办法。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之后,那阶级矛盾肯定不小。若是朝廷再不施仁政,那农民起义就少不了了。

    缓和阶级矛盾,就需要有人打破高利贷的盈利模式。

    银行,是最佳的选择。张正书有信心,只要宣传得当,高利贷不出一个月就都被挤垮了。

    当然了,蛇有蛇路,鼠有鼠路,高利贷是不会消亡的。别说是在宋朝了,就算是在后世,高利贷还不是一样会存在?被高利贷逼得跑路的,跳楼的,每年都会发生。不管怎么说,有银行之后,这样的情况会少很多了。哪怕是那些放高利贷的“钱民”想要和张正书玩阴的,张正书有“黑客”,有皇城司,有赵煦做后盾,他怕过谁?

    正思虑间,张正书和曾瑾菡就慢慢地回到了景明坊。

    京华报社里,早就聚集了一批“行钱”了。

    早在一个月前,张根富就不得不停止了放高利贷,把手下的“行钱”全都送到了李家村,接受“军事化培训”。

    张正书事先说得很清楚,想要走的可以随时走,但是完成了“军事化培训”后,他们会和银行签下契约。契约上标明了权利和义务,还有不菲的佣金提成。

    这些“行钱”大多都是有眼力架的,咬着牙硬撑了下来。

    为什么要“军事化培训”呢?

    很简单,张正书就是要让这些“行钱”知道,以前他们怎么做张正书不管,但是从签了契约之后,还敢这么做,那么张正书手中的力量会叫他们知道,什么叫“雷霆之怒”。打一棒子就要给一根萝卜,“行钱”的佣金也算是比较高的,张正书可比张根富大方多了。之前,张根富只肯给百分之一的佣金,而张正书二话不说,提升到了百分之二,还有保底工钱。

    看在钱的份上,很少有“行钱”主动退出的。

    而退出的那些“行钱”,大多是抱着“大桶张家”待不下去了,还不能去别家待吗?当然了,日后这些人必定是会后悔的。张正书的银行,绝对会把大部分高利贷挤垮的,那些脱离了银行的“行钱”,说不定还要哭着喊着要回来。

    立过威了,也给了甜头,张正书看着这些算是“脱胎换骨”的“行钱”,也算是比较满意了。

第784章 情报费用() 
“郎君,这些都是‘行钱’?”

    曾瑾菡觉得有点新奇,怎么感觉好像士卒一样了?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且看我的手段。”

    给曾瑾菡留下一个神秘的笑容,张正书走向这群“行钱”,站在他们面前,淡淡地说道:“银行的规矩你们也清楚了,我在这里就说两点。一,违反了银行的规则,特别是威吓贷款客户的,一律开除,开除的人,是拿不到遣散费的!二,服务态度一定要好,哪怕你在心中骂娘都好,你都不能对客户恶语相向,保持微笑,懂吗?”

    这些“行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大声地吼道:“懂了!”

    张正书倒是有心理准备,只是曾瑾菡被吓了一跳,心道:“好生粗鲁……”

    “刘忠那小子,倒是把他们练出来了。哼,能做到这等地步,他们也吃了不少苦头吧?”张正书瞥了一眼他们,心中计较了一下,然后才说道:“今日到这里来,是考你们的专业知识的。待会我会让人假扮客户,你们展开贷款服务。有不及格的,等及格了才能上岗。自己准备一下,考核在一刻钟之后开始。”

    曾瑾菡有点好奇地看着张正书在折腾,不明白张正书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是,看到张正书一脸严肃地批评那些态度不好的“行钱”,曾瑾菡好像明白了什么。

    确实,这些“行钱”之前因为是卖家市场,所以根本不需要什么服务态度,只要上去放贷就是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暴力收款。没收到钱,那就收人家的田地房屋妻儿抵账。可以说,这些“行钱”就是恶棍,甚至比恶棍更加可恶。

    为啥张正书要用“军事化培训”来折磨他们?就是要磨掉他们这股煞气,最好把坏人磨成一个好人。

    你不想变好?

    行,麻烦你先把签下的契约里的违约金付一下?

    不想付?也行,张正书会叫人给你体验一下暴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