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38章

大宋好官人-第38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隔壁的院子里,也是个后花园,除了凉亭石桌石凳以外,就是一些花草树木,并没有什么人在。

    “嗯?好像有人来了……”

    张正书隐隐听到人声,果不其然,不多时,两个穿着窄袖衫襦的女子,出现在了后院里。然而,这两个女子,看模样都不像是曾小娘子,而是家里的女仆。“难道曾家是在那一边吗?”张正书把,目光投向了另一处宅子,但由于距离太远,看不到什么。看了一会后,张正书也了然无趣地跳下树来。

第75章 京华报() 
“这宅子是用来做报社的么?”

    待得来财把秀才们都找齐,已经用去好长一段时间了。这些秀才们来一个,就对这宅子感慨一声,却面上倍感光彩。这就跟后世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职场菜鸟一样,被办公大楼的规模给震撼了,那表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有兴奋,有骄傲,还有一些忐忑。

    这些秀才们忐忑地进入了前堂,张正书已经在候着他们了。

    “莫要拘束,坐吧!”张正书淡淡地说道。

    “多谢小官人!”

    这些秀才慢慢坐下后,张正书才缓缓地说道:“今日叫你们来,是让你们认认路,这里以后就是报社的所在了。我们的报社,名字叫《京华报社》,报纸的名字,就叫《京华报》。”

    这些秀才虽然猜到了一点,但是听得张正书亲口说出后,他们才欣喜若狂:“小官人,这报纸甚么时候能做得出来?”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向亲朋好友炫耀一番了。别再说什么秀才一事无成了,今个他们也能月入两贯钱,还是一个极为“体面”的工作!

    项羽都说了,“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可见这些蹉跎半生的秀才们,可是憋了一股劲的,要在亲朋好友面前,展露一下自己的“实力”。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张正书真的没把他们当回事,因为张正书知道,这些腐儒就是死脑筋,别说想一个什么好创意了,就是把中心思想规划好,让他们来写,他们都能塞私货的。

    好在,张正书并不打算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版报纸,而是用市井俚语,这样才能贴近生活。如此一来,这些秀才想塞私货,张正书也会看得出来了。“唉,要是有个主编给我分担一下压力,又怎么会怕被这些秀才坑?”

    “《京华报》不打算用书面文撰写,而是用白话文撰写。我已经写好了一篇,你们拿去传阅,以后便用这个格式罢!”

    张正书昨晚挑灯奋战,总算是把一篇吹嘘他那灌溉系统的文章写出来了。这文章把那灌溉系统写得天上有,地下无的,张正书自个看了都觉得脸红,实在有些夸大。但是,对于看报的人来说,这才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啊!

    但凡是新奇事物,有谁不保有好奇心的?

    一旦他们到李家村一看,似乎真的是这么神奇的,那就不得了了,张正书改良的灌溉系统,肯定会火起来。这就是报纸的广告效应了,在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的宋朝,这样的报纸,就等于是爆炸性的新闻了。

    然后,张正书打算趁热打铁,把昨日李行首一事写出来。而这,就需要这些秀才拥有强大无比的“打听”能力了。去找到几个当事人,然后绘声绘色的把当时情形写下来,然后再适当夸大一点,褒扬一番李行首。虽然娱乐至死,不是张正书的初衷。可为了报纸能一炮而红,张正书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第三个版面,自然就是李行首唱的那首曲子了,张正书让这些秀才,寻些名家点评——这也容易,随便找几个德高望重的士大夫,点评两句就行。甚至很多人之前,曾亲自撰文写下对这几首词的点评,这样摘录就行了。当然,在文后还要附上一句(文章来自xxx,请xxx到广福坊“京华报社”领取稿酬)。名人加上名妓,这本身也是一个噱头。只要报纸印多两天,不怕《京华报》打不响知名度了。

    第四个版面,自然就是张正书掺杂的私货了,他打算亲自撰写关于交趾的文章,先是把交趾夸得“良田数十万倾”,稻谷一年三熟,黄金遍地……然后再如实写交趾的李朝,是怎么多次侵略宋朝边境,掳掠百姓,抢夺钱财的。然后再打出个口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张正书就不相信了,朝堂上那帮自诩为中国正统的士大夫,能容忍得了这个上窜下跳的交趾。

    就算是那些士大夫容忍得了,估计当今官家赵煦也忍不了啊!

    等这事被炒起来了,张正书再让人办一期小报,专门写大宋与交趾的兵力对比,和宋朝应该如何攻打交趾——很明显就是陆海两进,把交趾打得叫爸爸。然后,再出谋划策,如何治理交趾,包括允许交趾人到宋朝考科举,然后用贬官到交趾做开垦先锋。同时,怂恿百姓前往交趾淘金……

    看似很难办到的事,张正书却用一个极为巧妙的办法,上达了天听。

    张正书就不信了,掌控了“皇城司”的赵煦,会对这事熟视无睹。

    要知道,中国人对可以耕种的土地,那种执念是世界上都罕见的。要不然,怎么喊出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呢?诚然,宋朝的军力是弱,喊这句话的时候底气不壮。但是,面对交趾,宋朝还是很有底气喊出这句话来的。要知道,中国就是这样,从中原开始,一直把地盘扩大到了宋朝这个模样。要不是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卖给了辽国,说不定宋朝就不是历史上那个局面了。

    如今的宋朝军队,已经有点底气了。之前宋朝君臣,已经被敌国吓破了胆。一听到“用兵”二字,满朝文武都显得极不自信,主和派也占据了上风。但是,随着当今官家赵煦力主出兵,河湟之役、平夏城之战的胜利,宋朝军队总算是打出了一点血性来。而今,又有一个软柿子在赵煦面前,还是个极为诱人的熟柿子,你说赵煦会不去摘吗?

    如今,宋朝军队还太弱了,根本比不得已经衰落的辽国,更比不得已经磨刀霍霍的女真人。再加上宋朝被“三冗”问题拖累,在持续不断的亏血,急需一个止血的良方。交趾,正是这样的一剂良药。若是能把交趾攻占下来,发动官兵淘金,你看宋朝军队会不会变成老虎?

    须知,没有经过实战的军队,永远都是二流军队。想必当今官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只是张正书无法左右他的选择罢了,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要知道,这“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要是大宋攻占下交趾,那么大宋还是有救的。

第76章 准备刊印() 
定下了方向,这些秀才就把一张张桌子搬到前堂这里,当即挥毫起来。

    虽然,这些秀才觉得写这些白话文,市井俚语之类的文章,简直是有辱斯文。但是没办法啊,他们已经签下了契约,此时想要脱身都难。不过也幸好,自唐代以来就有叫“传奇”的小说,文笔甚是精美。到了宋朝这时候,文笔已经大有不如,要不然曾家小娘子也不会去找那本《幽怪录》了,实在是因为唐人写得真的是好。

    宋人其实写小说的文笔不怎样,但是胜在直白,让百姓都听得懂,于是催生出了博君人这个说书的行业,甚至很多秀才为了温饱,也开始写志怪之类的小说。但真正赚钱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张正书手下的这般秀才,虽然都读过小说,也曾经动过念头要自己写一本,但高昂的出版费用,还是让他们望而却步了。这就是自己当老板和给别人打工的区别了,当老板赚得多,但风险大;给别人打工风险小,但收益稳定。

    这些秀才写起白话文来,倒也轻车熟路,甚至比张正书写得更好——没办法,人家就是靠这个混饭吃的。

    分工合作之下,一张报纸,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就剩下张正书的那一版关于交趾的文章。

    这个文章,张正书是不会让别人代笔的,甚至要发行的“小报”,都是张正书亲手炮制。

    一张四版的报纸,要是后世的话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但是,在宋朝,四个版面,也就只能放得下几篇短短的文章而已——没办法,就算是雕版也好,这字体也还是嫌太大了些。

    “小官人,天色都晚了,我们就在这里住下吗?”

    来财忙活了一日,不是拿纸笔,就是墨砚。甚至刚刚张正书在写文章的时候,他出去煮了水,准备给张正书洗澡的。还唤来了“逐时施行索唤”,也就是宋代的外卖小哥,买来了饭菜。已经饥肠辘辘的来财,忍不住这样问道。

    “住下便住下,有甚么好奇怪的?”张正书抬头一看,天色已经盖了下来。随着秋天将至,白天也变短了。“这样吧,你去让车夫吃了晚饭就回张家去报个信,就说我这几天都在这里住下了。”

    “啊?!”

    来财大吃一惊,“小官人,这……这怎么能行啊?”

    张正书一愣,反问道:“这怎么不行?”

    “小官人,小的……”来财欲言又止,今天他实在是累坏了。毕竟,他只是虚岁才十岁的孩子,今日跑了这么多路,又要服伺着张正书,刚刚还打水提水,烧柴煮水来。如此强度的工作量,他实在有些吃不消了。

    好在,张正书看到了他的为难,觉得这里确实也挺冷清的,然后说道:“明日再遣几个僮仆过来吧,是了,最好让张家庄上的孩童也过来,我吃住全包!”今日见到那些秀才的文章,张正书觉得不是十分满意,于是兴起了自己培养一批编辑的念头。虽然见效很慢,但胜在是“自己人”。

    “是,小官人!”

    来财兴高采烈地出去了,张正书却又埋首案桌,继续他未竟的事业。出版报纸,是一门细致的活。不仅要写稿,还要校对。写完稿件之后的张正书,还要弄一个似是而非的攻击交趾计划,付印在“小报”之上。张正书相信,如果当今官家动了心思的话,那以宋朝的间谍力量,很快就能拿到交趾的情报的。

    “要是真的准备打仗,估计半年时间就能行了……”

    张正书深知,当一个谎话说了上百遍的时候,谎话也会变成真的了。更何况,张正书只是夸大了交趾的好处,没有写交趾有“瘴疟横行”,没有写交趾其实很多地方还是原始森林,更不会写要淘金,需要投入多少人力进去。不过张正书相信,在利益面前,没有人是不心动的,哪怕是皇帝,他一样也会心动。

    “呼,总算是弄好了……”

    仔细校对无误之后的张正书,才把手中的鹅毛笔放下。“明天雕版完成之后,估计下午就能拿出去卖了。先印个三千张吧,卖得好再加印……”张正书盘算道,“这要雇佣不少报童才行啊,甚至雇佣一些游手……”

    伸了伸懒腰,张正书站起身来,唤道:“来财,吃饭了!”

    “小官人,饭菜已经凉了,要不我去热一热?”

    即便等到饭菜凉了,烧热的水也凉了,来财都不敢有什么怨言,谁让张正书是他的主人呢?

    “没事,将就吃着吧……是了,你知道曾家在哪里吗?”

    张正书掀开用大碗盖住的饭菜,饥肠辘辘的他狼吞虎咽了起来,但突然想起曾家小娘子来,于是有此一问。

    “小官人,曾家就在不远处啊!”来财指着后院说道,“往那个方向去,隔着两进院子,便是曾家了。”

    张正书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那曾家小娘子还不知道报社已经成立的事,要不这样,来财,明日你拿着我的亲笔书过去,交给曾家人,看看那曾家小娘子会不会过来。”

    来财有点不忸怩地说道:“小官人,这……不大好罢?”

    “有什么不好的?你随便敲开后门,就说是给一个叫‘曾锦函’的人就行了。至于曾家小娘子有没有收到,也不关你的事了。”张正书倒是觉得很简单,不就是传一封信吗,有什么难的?而且,就算曾家小娘子没有收到信,随着报纸的发行,她也会知道报社的位置的——因为张正书在上面写明了地址,还加了一句话:欢迎投稿,一经刊登,酬金一贯。当然,还少不了刊载广告的信息,但估计没有什么人愿意刊载的,只能是张正书化身成业务员,到处去拉广告。

    “要不要去和乐楼找找那李行首?我免费帮她宣传了一波,她怎么样也得给我一点广告费吧?”张正书心中的想法如果说出来,估计能把来财吓死。张根富在出门前就千叮万嘱,张正书哪里都能去,就是不能去和乐楼。毕竟张正书差点在和乐楼嗝屁了,张根富也是后怕啊!

第77章 风靡汴梁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