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374章

大宋好官人-第374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宋朝的官吏加起来,足足有几十万人之多。诚然,这里面真正的官员可能就几万人,但是这几万人里,起码有一两万是有问题的。要是把这一两万全都揪出来,官场会是怎么样的地震?没人敢想象。

    当《千里饿殍图》传到章惇手中的时候,章惇感慨良多。

    身为宰相,还经历过“熙宁变法”,现在也力主恢复“熙宁变法”的章惇,哪里不知道吏治崩坏是大宋的顽疾?

    甚至没有人比章惇更清楚吏治崩坏的害处了,分明是与朝廷唱对台戏的那种。阳奉阴违,中饱私囊的比比皆是。就拿青苗法来说,本来是利国利民的良政,可到了地方上呢?那些官吏愣是玩出了花样,良政也变成了扰民之政!差役法、保马法、保甲法……也是一样的,章惇吸取了教训,但因为百姓抵触很大,所以收到的效果并不大。

    再后来,章惇经过张正书的提醒,蓦然醒悟了还有试点这么一个办法。

    但是,此刻再试点也意义不大了,因为变法已经完全铺开了。但是,对于新的政策来说,试点还是很实用的。

    再说回贪官,章惇也有心去整饬一番。但是,章惇没有得到皇帝的支持,他根本不敢动作。就算动作也好,他也会像蔡京一样在后面支持罢了,绝不会把自己放在台前的。那些贪官联合起来的能量,即便是章惇也吃不消的!章惇比王安石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识时务,懂时势,会团结大多数。

    这也是为什么“熙宁变法”在元符年间得以收到成效的缘故,但也差强人意。

    “官家下定决心了吗?”

    章惇心中没有什么兴奋感,反倒是很担忧。

    没有谁比章惇更清楚,一旦他这个宰相失去了大部分官员的支持,他也要黯然下台的。这个道理,赵煦不可能不知道。说句实话,章惇其实更加担心自己失去相位。毕竟失去相位之后,章惇肯定会受到报复的。这也就罢了,要是章惇去位,那“熙宁变法”也会跟着再一次失败了。

    “熙宁变法”是章惇维系了一辈子的心血,章惇绝不会让它消亡的!

    章惇抬起头来,看着脸色铁青的赵煦,突然发现了赵煦的眼中并没有多少担忧。

    “咦,这……难道?”

    章惇好像明白了什么,然后有点骇然:“那个商贾子,居然能做到这种地步?”

第768章 一腔孤勇() 
传阅状词和《千里饿殍图》的事到了这里,大庆殿大朝会已经进行了大半个时辰了。待得殿中百官都看过了《千里饿殍图》和状词,传递出了大庆殿外,赵煦才缓缓地说道:“诸卿意下如何?”

    不出意料的,大庆殿中陷入了沉默,好像死寂沉沉一样,一丝声音都没有。

    “怎么了,诸卿就没有一点看法吗?”赵煦不由得很是恼怒,直接点名了:“蔡御史,你适才不是说小报胡编乱造,扰乱视听吗?如今证据确凿,你怎么说?”

    蔡懋吓得趴倒在地,口中称罪:“陛下,臣……臣也是风闻奏事……”

    “好一个风闻奏事……”

    赵煦也知道,这是传下来的规矩,台谏官风闻奏事不会受到惩罚,这也是台谏官被拿来当枪使的缘故了。即便是弹劾官员,也往往带着私心,带着党争的目的。赵煦对此是心知肚明的,只是没有揭穿罢了。他也没有好的法子去扭转这个风气,幸好弹劾官员也是要有真凭实据,才能定罪的。在这个方面,宋朝做得还算不错。不然的话,早就冤情漫天飞了。

    即便如此,党争失败后被贬的无辜官员,也是一大串。

    最出名的,莫过于苏轼等人了。

    赵煦心中转了转这个念头,继续发问道:“蔡承旨蔡卿,你如何看?”

    “老臣管教逆子无方,还请陛下准许老臣辞官,告老还乡……”

    这就是蔡京的高明之处了,要是据理力争,这不是他做的,是家人做的,或许还能保得住官位,但说不得会被贬官千里。而自动辞官呢?就没有这个顾虑了,最起码赵煦不敢让这么一个有才能的官员脱离朝廷的控制。毕竟已经出了一个张元,弄成了一个西夏,宋朝是不会再做傻事的。

    蔡京摸清楚了赵家皇帝的心思,自然也有最后的退路。

    “请辞?”赵煦冷呵呵笑道,“哪有这般容易,不准!既然你教子无方,那就不要做这个翰林学士承旨了,保留官阶,回家教导好你的儿子、家人罢!对了,你拿了人家的田地,须退回给人家,同时还要补偿!”

    这算是定性了,百官也松了口气,蔡京连贬官都没贬官,只是剥夺了实权而已,这倒是一个还算好的信号。

    “诸卿可有异议?”赵煦冷冷地说道。

    百官都缄口不言,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一次赵煦是赢了。无他,就因为赵煦占着理。

    韩狗儿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只是知道,从赵煦的口中,他似乎得以沉冤昭雪了!“小官人果然没有骗我!”

    “韩小哥,朕这般处置,你可满意?”

    赵煦为了维护他公平的一面,当面问了问韩狗儿。而韩狗儿这时候,一激动下就忘了张正书教的话了,言辞激动地说道:“官家,草民一家五口,因被蔡家迫害,丢失田地,以至于染病无法医治,仅剩下草民一人。官家仅仅是让蔡家赔偿,如何能够抵罪?”

    其实,韩狗儿并不知道宋朝《刑统》上的律法,在韩狗儿的心中掩埋起来的仇恨,说白了就那一句话“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所以,很朴素的韩狗儿自然就觉得赵煦的处置不太妥当了。也对,一家五口死剩下一个,谁能放下这刻骨铭心的仇恨?

    只是这句话说出来,蔡京的脸更加黑,如同锅底一般了。

    奇耻大辱,真的是奇耻大辱啊!蔡京为官以来,一路都顺风顺水。哪怕当年离开汴梁城,也不过是因为资历尚浅,需要到地方去镀金罢了。可这几日直如走了霉运一样,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

    其实,蔡京并不算巨贪。历史上的蔡京或许是前后五千年都难得一见的贪官,但是这时候的蔡京,手段还是挺收敛的了。最起码的,他没有卖官鬻爵,没有借花石纲大捞钱财,没有推行方田法,没有对茶叶实行专卖,没有更改盐钞法……实在算得上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了,毕竟比起那些大捞特捞的贪官来说,蔡京只是借权势贪得一些田地兴建宅子,借助职位的便利伸手进国库揩揩油罢了,真正的罪恶,并谈不上。

    可坏就坏在张正书就瞅准了蔡京来撸,不把蔡京撸掉都不算事。

    于是,就有了《京华报》的含沙射影,就有了韩狗儿的大朝会敲登闻鼓。

    蔡京都懵了,他真的没做过什么真正天怒人怨的事啊,怎么就沦落到这般田地了呢?他不服气啊,朝廷里比他会捞钱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就他一个受罪了?别的不说,那个御使官蔡懋,表面上是正人君子,其实暗地里不知道收受了多少钱银。不然的话,他为什么攀咬其他文官那么起劲?

    诸如种种贪官劣迹,多如牛毛,数都数不清!

    所以说,宋朝还能坚持到现在,可见章惇有多么不容易了。同僚都在扯后腿,赵煦也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主,甚至还没啥帮助!

    蔡京心中不平衡了,虽然脸很黑,但他眯上了眼睛,看向了那些略微有幸灾乐祸的大贪官们,牙齿里恨得痒痒的。“若有机会,须叫尔等尝尝这滋味!”

    朝中很多人都等着继续看好戏呢,毕竟韩狗儿不知道官场规矩,这文官嘛,岂能被砍头的?最多也就是流放罢了。现在蔡京都没有流放,说明赵煦并不是很想处置蔡京。毕竟嘛,蔡京还是很听话的——事实上,不管谁是皇帝,蔡京都很听话,甚至还极力会讨皇帝的欢心。

    再加上宋朝的“优良传统”,善待文官,赵煦也不可能为了几个平头百姓,而把蔡京杀掉的。宋朝的律法看似公平,但其实特权阶级就是特权阶级,哪怕是家里人犯了错,用钱赎买也能脱罪。最多,不就是流放、充军罢了。

    流放充军途中,还能叫人顶替……如此种种内幕,除了不明就里的百姓之外,文官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只是韩狗儿一腔孤勇,在他看来,自己就没打算活着离开皇宫了,才会说出这等话来。

第769章 达到目的() 
赵煦有点尴尬,韩狗儿这等于打他的脸了,摆明了是说他不公平。

    但赵煦又没办法明言,这是官场潜、规则,心中不由暗恨道:“姓张的,朕记住你了!”

    想了想,赵煦才说道:“虽然事出有因,但尔家人染病,并非蔡家直接所害。从律法上讲,蔡家不是凶手,至多算是为首恶者。首恶者,罪不至死,具体审判,朕会交由大理寺处理。届时,会给你一个最公正的结果的。”

    韩狗儿还想说什么,却被身后的两人拉了拉衣裳,韩狗儿才蓦地想起张正书说的那句话来:“你记住了,千万不要一时间头脑发热。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要知道,你韩家就剩下你一个人了。别以为自己贱命一条,拼得掉一个蔡家就赚到了。我跟你说,根本没可能!即便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让蔡京他贬官,蔡家推出一个替罪羊被流放充军而已。你要记住,想要报仇,十年不晚!”

    身后那两个人,其实就是张正书派来盯着韩狗儿的,怕他一时间头脑发热。

    事实上,仇恨特别容易蒙蔽人的双眼,张正书的布置是正确的。韩狗儿确实没有按照套路来,差点就功亏一篑了。本来赵煦被牵着鼻子走就很不爽了,要是韩狗儿再逼迫他,以赵煦的脾气,说不定这事就砸了。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能做皇帝的,大多比较任性且喜怒无常,最不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当然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皇帝想要觉得他能掌控一切,臣子就能进化出让皇帝错觉掌控了一切的技能。蔡京就是起中高手,而且和他同级别的,还有不少人。

    事实上,皇帝想要掌控一切,只是他的掌控欲作怪罢了。真正能掌控一切的人,并不存在。毕竟人心难测,每个人的行为都太难以估算。你永远不会想象得出,一个平素温文尔雅之人,失去理智后会是多么丧心病狂。

    但是,张正书很明智,达到目的就好,没有必要去刺激赵煦这个叛逆期超长的皇帝。

    韩狗儿心有不甘,但想起张正书的承诺,他深深呼吸了一口,拜服道:“官家如此审理,草民心服口服!”

    这一下,周围的文武百官都惊讶了。

    要知道,韩狗儿不过是一个半大的小娃娃罢了,能制得住自己的愤恨,停止乘胜追击,这简直不像是一个少年人会做的事情!

    “此子背后定有高人指点!”

    “看来,蔡京是惹到一个了不得的对手了。”

    “哟,这下可没好戏看了……”

    ……

    文武百官的心理活动各异,但某些个直觉精准的贪官蓦地又紧张起来了,他们也不知道为何。

    对了,那堆契约!

    很多贪官越过人群看到那堆放置在地上,需要两个人扛着的契约,不由得吞了吞口水。单单是一份状词,就干掉了蔡京。那一堆证据,又能干掉多少贪官呢?所有自身有过劣迹的贪官,都不约而同地紧张了起来。即便是头脑转得没那么快的,这时候也明白了过来,一张张脸上冷汗迭出。

    赵煦点了点头,这就对了嘛!

    但点头过后,赵煦也明白了:“嗐,朕的反应,都被那小子算在其中了吗?”心中虽然这么想,赵煦却还是说道:“善!”

    韩狗儿跪伏在地上,听了这句话后抬起头说道:“官家,草民这里,还有其他证据!”

    “嗯?”赵煦眼皮子也开始跳了跳,突然明白了什么。“哦,这些证据也是指证蔡家的么?”

    韩狗儿说道:“并不是,是另外一些相公贪赃枉法之事。”

    “……”

    一时间,大庆殿内鸦雀无声。谁都没想到,韩狗儿这个平头百姓,居然敢这么说话,难道他就不怕死吗!要知道,这些个贪官联合起来,对付一个平头百姓,那简直是易如反掌!随随便便一招,都能叫韩狗儿明日就暴尸街头!

    幸好赵煦早有心理准备,缓缓地说道:“既然与你无关,且一并交与大理寺。大理寺卿何在?”

    掌管大理寺的大理寺卿立马端着朝笏出列:“臣在!”

    “这些个证据,卿一并纳入大理寺,逐条审理,依法判决。若真有贪赃枉法之事,自请认罪者,从轻处理。若证据确凿却抵死不认,从重处罚!”赵煦定了基调,那些个贪官却松了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