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356章

大宋好官人-第356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官人,你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

    好嘛,都成了感恩大会了。

    张正书那个尴尬了,虽然他确实不忍心无辜的百姓被洪水冲走,也内疚自己没有尽全力去修筑河提,但他真的没想着施恩要求回报啊?

    好不容易安抚了群情,张正书这才松了口气。确实,人都是记仇而不记恩的,恩情再大,也没有仇恨来得刻骨铭心。没办法,人性就是这样。得了别人的帮助,可能会记得,但不会那么深入骨髓。仇恨就不一样了,哪怕只是些微的冲突,都会让人恨得牙痒痒。

    很幸运的,张正书逃离了尴尬,总算是找到了小刘工匠。

    “喂,这群人是怎么个回事啊?”

    张正书也被搞晕乎了,情况不太对啊?

    “这都是小官人善举所形成的啊!他们自发地记着小官人的好哩!”小刘工匠笑嘻嘻地说道,“要不是小官人提醒,怕是他们早就被洪水冲走了。这里三万多人,怕是最后连一千人都不会剩下……”

    张正书沉默了,他知道确实有这种可能。

    事实上,在历朝历代,只要是黄河决口,就必然会带来大量伤亡。也许记载在史书上的,只是冰冷的几行字。可这几行字里,渗透的都是鲜血!

    但是,张正书却担心起自己来:“可他们这么搞,我很被动啊……”能不被动,这么刷声望的,有几个好下场?别的不说,皇帝可是很记仇的人啊!哪一个皇帝,能容得下这样的人物?试想,天底下的人都记着张正书的好了,谁还记得皇帝来着?

    张正书不傻,他自然知道这是犯了忌讳。

    “不行,看来银行一事要尽早提上日程了。嗯,距离黄河稳定,大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嗯,差不多了,八月左右银行开张,第一波就要那内黄口来祭旗!额,不对,第一波客户就要拿下内黄口!”

    张正书暗暗下定了决心,开始自污声名了。没办法啊,不这么干,早晚有一天惹大祸的。

    “郎君,他们……好像活得很苦啊?”

    曾瑾菡赶紧把马车上的东西拿下来,其实也没啥,就是一些糖罢了。这是广南两路的熬糖作坊送上来的糖,已经在“家乐福”超市出售了,比寻常的白糖都要便宜,可更加雪白。这样的糖,自然是大受欢迎的。

    最开心的是一众小孩子,每人领了一点,吃得眉飞色舞。

    糖发完了,曾瑾菡又看了看这竹棚,除了生活必备品之外,这里就没有其他东西了。生活的艰苦,是曾瑾菡这个富贾千金没有预料到的。事实上,曾瑾菡也在汴梁城的街头上见过乞丐,也曾施舍过钱财,可她毕竟没有亲眼见到乞丐的生活。哪怕是那时候的郑时弼,也不算得真正的乞丐。毕竟乞丐,是有组织的。在组织里的乞丐,甚至要比散漫的乞丐活得更苦些。他们讨来的钱,还要上交。当然了,有组织的好处是,起码有个照应。万一病了,乞丐头子也会给钱他们去治病的。

    富人的活法,和穷人的活法,相差太大,曾瑾菡一路走来,心灵受到的冲击,一点都弱于张正书。

    “是啊,他们活得很苦。但,他们也很上进,不是吗?”张正书笑道,“你看他们,每一个人脸上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这才是最宝贵的,不管生活多困难,只要还有对明天的期盼,他们就有动力。那么,我也会帮助他们。慢慢地,生活自然会好起来的。”

    “郎君,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你要兴办作坊……”

    之前,曾瑾菡一直把兴办作坊看成是张正书的兴趣。现在看来,张正书并不只是兴趣。他,好像在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至于后来者,比比皆是!是的,曾瑾菡就是这么认为的。只要科学的种子发芽了,按着规律发展下去,科学一定会发扬光大!

    反倒是张正书好像没听到这句话一样,笑着说道:“我在想,内黄口离这里也不算远,要不在这里也建一个城算了?”

第731章 匪夷所思() 
“在这里建城池吗?”

    曾瑾菡一愣,她实在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个说法。

    “不错,你想啊,这里都是我的土地,我当然可以建城了……嗯,不过得官家同意才行。”张正书突然发现,好像房地产开发商也不算那么无良了。最起码,他要是做房地产开发商的话,他要开发出一个新的城市来。

    “不错,想想看,这里算是一个制高点了吧?而且,内黄口算是兵家必争之地。要是在这里建造一个高耸入云的堡垒,岂不是等于人造了一个天险?”

    张正书有点异想天开了,不过,这确实有可能建成的。

    曾瑾菡一愣,她可完全没往这方面想。没办法,张正书着眼的是未来,而曾瑾菡只是从灾民的角度去想。

    “能行吗?”

    曾瑾菡有点担忧地问道。

    “应该能行,你看,黄河已经往北面流了,我们面前还有汤水、恒水,只要挖一条宽达三五丈的护城河,再建造一个高达四五丈的城池,完全可以居高临下。如果狄夷突破了黄河北流,一定会到这里来的。那么,他们就不得不先破了此城。嗯嗯,我想想怎么把建城池的费用筹集起来先,不能我做这个冤大头吧!”

    张正书托腮思考了起来,可周围已经掉了一地眼镜了。

    这,还是“大桶张家”的小官人吗?

    怎么好像一副掉进钱眼的模样?

    人设不太对啊!

    他不是要一副好心肠,要帮助灾民到底的吗?

    小刘工匠看了看周围,好险,只有施工队的几个人在。嗯,还有几个不太懂事的小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曾瑾菡,好像想去讨要白糖,却又不敢的意思。

    “咳咳,我知道自己帅,但你们也不能这么看着我啊?”张正书眨了眨眼睛说道。

    小刘工匠率先回过神来,拉着张正书走到了一旁说道:“小官人,即便你要这般做,也不要大声说出来罢?”

    张正书也是无语,难道要他做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不成?

    “这有什么好遮掩的,我本就是一个商贾。在商言商,又怎么了?”

    小刘工匠却哭笑不得,说道:“内黄口一带的百姓都把你当成了恩人,你若是这么做,他们还能记着小官人的恩情?这么做,划不来啊……”

    “迂腐!”张正书毫不留情给了评价,“他们记不记得又如何?我又不需要他们报恩。”

    小刘工匠实在无法理解,怎么可能有人不在乎这个?

    其实,不仅是他,就连曾瑾菡都无法理解张正书为什么要这么做。

    也是,宋朝人的思维,怎么可能理解得了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的思维呢?其实,张正书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恩情向来不可靠。别看中国文化里标榜白娘子报恩许仙,田螺姑娘报恩等等,但其实人都是健忘的,恩情就更不用说了。

    最让张正书记忆深刻的,是《红楼梦》里贾家败落后,以往门庭若市的贾府,居然没有一个人肯前来相救。而只有刘姥姥,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一个进入大观园还要感慨万千的淳朴百姓,千里奔波救了巧姐。虽然《红楼梦》只是小说,但是从中就可以看出人情冷暖了,贵时身在深山有远亲,落难时身居闹市也无人问。

    报恩一词,看似很美好,但人心太难预料了。张正书宁可不要这种恩情,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看到张小官人都这么说了,小刘工匠也只能徒负呼呼。反正,张正书就算不要恩情,别人也会记得的。只是,就不会有那么纯粹罢了。“小官人,你真个要这般做?”

    张正书有点好笑地看着这个小刘工匠,所谓的“恩情”,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然了,不过这件事……还得朝廷点头才行。”

    张正书的心中早就盘算了起来,要建起一座天险之城,朝廷没有许可谁敢建?

    这不,连系统都开始“全景预演”了,把真实地势代入进去,看看这座“天险之城”到底是如何个模样。很显然,张正书要被震惊了:“喂,你的意思是在山包上建城?!”

    系统牛逼轰轰地说道:“肯定啊,你要的是天险,那就挖宽护城河嘛!然后,地势一定要高,还有什么比得上在山上建城更加高的?起码省了不少石料。对了,你还能用水泥修筑四面的斜坡,倾斜角度在六十度以上,也不需要多高,就十米左右,还有谁爬得上来?”

    “等等,那怎么把物资运到城里?”

    张正书问出了这么个关键问题,补给是一大难题啊!

    “这有什么难的,盘旋公路啊!”系统鄙夷地说道,“真怀疑你是不是把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全都忘了!”

    张正书眼前一亮:“对啊,盘旋公路!这样的话,上山也就简单了。而且,这有的山路,易守难攻……”

    “最关键的是护城河上,用什么桥梁。”系统想了想,说道:“要不效仿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吧?”

    “你是说,用铁索连接两岸?不妥不妥,这有还怎么大量运输物资啊?”张正书立即反对,这有的城市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单纯是为了防御的话,他干嘛不造一个连环堡垒算了,还建什么城市啊!

    系统嘿嘿地说道:“当然不是简单的复制了,你不是有水泥吗?弄一个桥墩,弄得宽一点,然后上面铺上长长的钢板。如果有敌人来了,用船卸掉钢板就行了。这样的话,敌人还能攻得过来?”

    说着,系统就给出了“全景预演”的效果图来,张正书看到了这桥墩上的钢板,居然离得这么远,吓了一跳:“这怎么装上钢板啊?”

    “你还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人啊?看到没,随便都能弄出一艘作业船来,只要造一个高桅杆,上面再设置一个平台作业就好了。至于把钢板运上去,那就更简单了,滑轮啊!”系统又给出了作业船的效果图,张正书一看就服了,他还真的没想过还有这么匪夷所思的桥梁。

第732章 过河抽板() 
“这才是真正的‘过河抽板’啊!”

    张正书也感慨了,这么宽的护城河,绕着城池转了一周不说,还只有一条桥通过,这就坑爹了。不仅是人造的天险,而且简直是无法攻陷的城池!拥有百万人马又如何,在冷兵器时代,就别想攻进来!除非……内部出了奸细。

    “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战机合适,要出城野战,这特么来得及吗?”

    张正书不得不吐槽,防御能力是好了,毕竟开封府也好,大名府周遭也罢,根本没有那么高大的树木可以在短时间内制成厚木板通过士卒。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城池是绝对不容易攻陷的。而且,护城河之后还能设置几道防线,即便护城河被突破了,其他防线也很难被突破。

    “笨啊,你忘了还有简易渡桥吗?造一个厚木板做的简易渡桥,铺过去连战马都能走,还怕什么没有桥?而且,可以准备多几条渡桥,十几路并进,多少兵马过不去?”系统恨铁不成钢,“再说了,你的护城河还不懂挖一个港口吗?实在不行,把船开到一处,人踏着船板也能过桥吧?”

    张正书恍然大悟:“卧槽,这都行?”

    “有啥不行?”

    张正书明白了,若是真的造成这样的城池,那开封府北面几乎可以说是安枕无忧了。别的不说,在这“天险之城”里安置精兵,就绝对不会有被攻破之虞。在合适的时候,还能快速出击野战,等于在开封府北面硬生生打了一颗钉子进去。不拔掉这颗钉子,别想动汴梁城!

    “好,你再完善完善,弄个平面图、侧面图、俯视图、结构图……我到时候给赵煦那小子看看,亮瞎他的眼!”张正书腹黑地想着,“就算没能讹到钱,也要讨来几道旨意。这样的话,我就能卖地皮了。号称整个大宋最坚固的城池,这里的房子,应该很好卖吧?”

    系统无语了,懒得理他。

    看到张正书手舞足蹈的模样,曾瑾菡连忙拉了他一把:“郎君,你怎么了?”

    “没啥,今晚我就让你看看,天下第一坚城是个什么模样!”张正书信心满满,要是有了这样的坚城在,金兵再想偷袭汴梁城,那恐怕是没有办法的了。最不济,朝廷还能搬进这城池里嘛!看看,这山包有多大?占地面积比汴梁城都要宽广,容纳百万百姓,似乎都不是什么问题。嗯,待得建成之后,恐怕赵煦都会要弄个行宫在这里了。额,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还是不是赵煦当皇帝而已……

    曾瑾菡知道张正书的性子,想一出是一出,也任由他去了。

    事实上,也只有张正书能这么干了,无他,因为有钱任性啊!

    “刘工匠,在这里住,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