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338章

大宋好官人-第338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张正书知道,曾瑾菡这是在给面子他。“姝儿这么做,说明她只是在使小性子,只要我甜言蜜语一番,她就会消气了……”

    但是怎么甜言蜜语,也是有技巧的。张正书正苦思冥想的时候,曾瑾菡已经扭身就走了。

    “额,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

    两人来到偏厅,但张正书可没见着晚饭在哪。

    “等着吧,都没做你的晚饭……”曾瑾菡语气冰冷地说道。

    张正书心中一亮,说道:“那正好,我亲自下厨……”

    “你坐着,我有话问你!”曾瑾菡少有的严肃,真的把张正书吓着了。

    “……你要问什么话?”张正书小心翼翼地问道,同时把情绪收藏得很好。张正书敏锐地发觉了,空气中那不同寻常的味道。好像有一股刀剑的凌冽气息,在他的背后一样,张正书那一个坐立不安啊!

    “我问你,我还是不是你结发妻子?”曾瑾菡板着脸问道。

    张正书立即说道:“你当然是我的妻子了,不管现在还是以后,你都是我的妻子……”

    “那你为什么要抛下我,一个人跑到内黄口去?还派人拦住我,连四轮马车都不留给我?”曾瑾菡泪眼婆娑的,让张正书好生心疼。

    “我……”张正书知道这件事是自己理亏,但他却没后悔这样做。“姝儿啊,这事不是闹着玩的,要是一个处理不好,可是会出人命的。我把你留下来,是担心你一个女流之辈,跑路起来也不方便。我就不一样了,我虽然打不过,但我跑得快啊!”

    “噗……”

    曾瑾菡一个忍不住,破功了。

    其实啊,她严肃的模样都是装出来的。听到张正书回来,她比谁都开心。这不,被张正书这么逗一逗,她就忍不住了。即便曾瑾菡立马板回那张严肃的脸,可张正书知道了她的底细,应付起来也就方便了:“姝儿,你是不知道,那郭道长骗人的本事有多厉害……”

    当下张正书就把郭骞的“光荣事迹”说了,就连他用来骗人的道具都没放过,揭了一个底朝天。听完之后,曾瑾菡也嘴角荡漾出笑意来,但还是严肃地说道:“那下回呢,有这事你带不带我去?”

    “不带,说什么都不能带……”张正书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他可以哄着曾瑾菡,宠着曾瑾菡,但是这种事是没得商量的。

    “张正书,你……”曾瑾菡说着说着,都开始流泪了,“你知道我这半个多月来,是怎么过得吗!”

    然而张正书是铁石心肠,也知道曾瑾菡是在使用一些小伎俩。可张正书是有自己的原则的,说道:“姝儿,这种危险的事,我是万万不能让你参与其中的。这万一伤了你,我会愧疚一辈子……”

    “那你就不怕你自个没了,我独自一人过一辈子?”曾瑾菡虎着脸问道,但在张正书看来,她这个模样动人至极。

    张正书坐在她身旁,拉着她的柔荑,轻声说道:“放心吧,我一向是爱惜自己小命的。我还要留着小命,做些大事哩!”

第694章 范蠡也比不上我!() 
“呸,你的所谓大事,不就是想着和乐楼那李行首么!”曾瑾菡啐道。

    “天可怜见,我若有这心思,叫我天打雷劈……”张正书觉得自己真冤啊,他虽然震惊于李师师的容颜,可真的没起过什么别样的心思啊——好吧,张正书不诚实了,其实是有的。美女、金钱、权力,这是所有男人都渴望拥有的,只不过他们能力不够,所以不敢想罢了。张正书是能力还行,但只敢在心中YY一番,不敢付诸行动。

    曾瑾菡倒是真的信了:“也是,那李行首我瞧见了也自愧不如,她那等人物,想必是瞧不上你这浪荡子的……”

    张正书来火气了:“这什么话,你就这么瞧不起你夫君么?好歹你夫君也是开天辟地以来,几百亿年就一个的人物,被你说得如此不堪,气煞我也!”

    曾瑾菡却已经弄清了他的套路,知道他是佯装生气,其实在耍宝哩:“按照郎君你说的生物学观点,任何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一模一样的存在!”

    “咳咳……”

    张正书被看穿了心思,只能嘿嘿一笑道:“要论天底下最聪明的人,还是非我的姝儿莫属……”

    “呸,不知羞,谁是你的了?”

    嘴上虽如是说,可心中还是很受用的。

    张正书也没想到,曾瑾菡如此好哄,看来天底下这女人都一样,都是不讲道理的——她们只看你的态度,你的态度好了,她们的怒气也就消了一半了。再瞅准时机甜言蜜语几句,耍一下活宝,展现一下幽默感,就能哄回她的心了。当然了,女人也有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只是张正书的经验不多,只能总结到这个地步了。

    这时候,饭菜也送来了,张正书在内黄口吃了好几天的大锅饭,虽然都是他亲手做的,一来为了安抚人心,二来也小露一手,但真的吃腻了。这大锅饭一开始吃是挺香的,特别是张正书的红烧猪肉,那就是一绝——在宋朝还真没有哪家的大锅饭舍得用那么多肉,还下了那么多的糖!但是呢,吃多了也腻啊!

    更别说,宋朝的猪肉,大多有股难闻的膻味,即便用八角等香料也去不掉。张正书只能退而求其次,先煮了汤,再捞起来飞水下锅红烧,时不时还做一顿回锅肉、小炒肉,总算是能应付一下自己刁钻的嘴巴了。可怎么做都好,张正书这个“大厨”总会心中有膈应——这猪肉是膻的。

    这不,水库的事眼瞅着办妥了,张正书就急匆匆回来了。

    没办法,实在吃不惯啊!

    当然了,张正书也不是买不起羊肉,鸡肉啥的,但是施恩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人就是这么奇怪的生物,得寸就进尺。所以,张正书宁可陪着那些施工队吃有膻味的猪肉,也不会去采购羊肉、鸡鸭肉,为的就是这般。

    但张正书很奇怪的是,在后世他所认识的北方人,包括大学同学,都是不喜欢吃甜的。可偏生在宋朝,这个情况掉了个转。开封府的百姓,对糖的需求大的惊人。张正书深有体会的是,在做红烧肉的时候,那些工人明显卖力了三分。可若是做回锅肉、小炒肉、炒肉丝之类家常菜的时候,他们的工作热情就没那么高了。甚至,红烧肉的清盘速度也比其他肉菜快了一倍。

    倒是在江南地区,张正书也没见到有哪个人那么嗜糖的,即便是去到广州,也没有那么多糖的种类。唯独是开封,唯独是汴梁城,糖的生意永远是那么火。连带着那些小摊小贩,挑货货郎都一副你爱买不买的模样。甚至,已经出现了画糖人的卖糖人,叫做戏剧糖果。这些个卖糖人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大抵上是蔗糖和麦芽糖混合的,拿着一个勺子,把加热的糖浆慢慢倾斜而下,在石板上成形了,就是一个糖人了。

    这画糖人还有个民俗名字,叫做糖官人,因为画出来的人物大多是戏剧里的官人模样,很是有趣。

    至于为什么宋朝北方人喜欢吃糖,南方人不喜欢吃糖,张正书想一想就明白了。都要怪女真人,把中原汉人都赶到了南边,习俗自然就带过去了。说白了,后世的南方人,大多都是北方汉人迁徙过来的,饮食习惯不变也就能理解了。

    不过,张正书虽然灵魂里是一个南方人,也喜欢吃糖,可真心吃不惯那猪肉啊!可张家庄养猪的“秘笈”还没传出去,奈之若何?

    只能“落荒而逃”,回到家中吃小锅菜了。

    “咦,家里的厨娘手艺见长啊!”

    张正书是饿了,但也是因为厨娘的手艺变好了,他才大快朵颐起来。

    吃着吃着,曾瑾菡突然问了一句:“郎君明天回汴京城么?”

    “回啊……”

    “回报社?”

    “顺道回去看一眼呗,都几个月没回去过了……”

    张正书顺口说的话,却被曾瑾菡抓住了漏洞:“我看你啊,是几个月没见到郑家小娘子,思念得紧罢!”

    “哪有的事!”张正书否认道:“我没有,我不是,你别瞎说啊,人家还是黄花大闺女呢,还要嫁人的……”

    “哟,还挺着紧的,其实郎君纳了郑家小娘子,我也不会吃醋的。”曾瑾菡偷笑道。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我真没有这个心思呐,汴京城里的银行快要建好了,这银行是重中之重,我总要回去看一眼吧?你也知道的,我都铸了那么多钱,要是银行再不开张的话,我可就要大亏本了。我们张家再有钱,也经不起这般耗着啊!”

    曾瑾菡嘟着嘴说道:“是在春明坊吧?”

    “嗯嗯,应该差不多行了。其实也就是两层小楼,工期不长。”张正书笑道,“从元宵到现在,已经半年时间了,怕是已经差不多能好了。只要把外间的瓷砖一贴,里面底板的地砖贴上,再弄一个水泥柜台,铁栅栏,铁门,表面就弄得差不多了。还有水泥钱窖,需要订做一个钢铁墙壁来存放钱银……”

    张正书侃侃而谈,让曾瑾菡都笑了起来:“郎君,你此刻真的像一个钻进钱眼的商贾!”

    “嗐,我本来就是商贾了,还用像么?”

    张正书心道,这都什么话啊!

    “不是啊,郎君这商贾可不得了,要用计然之策,说不定会堪比陶朱公哩!”曾瑾菡揶揄道。

    “不是我说啊,范蠡说不定也比不上我的赚钱本事……”张正书大言不惭地说道,又惹得曾瑾菡嘻嘻地笑了起来。

第695章 山寨精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传奇,张正书只不过是集好运于一身,才能比得过范蠡罢了。要是真给他回到春秋那会,还没有穿越者的光环,他保不齐就是个普通百姓罢了。

    当然了,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张正书就是要牛气起来,就好像办银行一样,谁敢做这等翻天覆地一般的大买卖?

    唯独张正书!

    还要拉上皇家一起做,这叫啥?扯虎皮做大旗,大树底下好乘凉……反正吧,就那个意思。

    当然了,张正书还是有担忧的,万一赵煦掀桌子不认人了,他也是没办法的。好在到现在为止,赵煦还离不开张正书——除了张正书,还没人能把银行的事说得清楚哩。现在就掀桌子,这不是杀鸡取卵吗?再说了,赵煦也不是不知道底下的臣子是什么个模样,真要收归朝廷了,保不齐一个月之内就被贪得亏空了啊!

    所以,张正书觉得银行会有一个平衡期,也就是一段缓冲期,蜜月期,等这段时间过了,保不齐就会发生些什么不愉快的事了。

    都说财帛动人心,这利益之争,向来都是血淋淋的,没啥道理可讲。

    张正书也不是第一次体会到权力的好处了,但他也知道,好处是有,坑却也多,一旦他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这银行怕是连平衡期都走不过,直接改姓了。那班脸厚心黑的贪官,跟你讲道理?你没毛病吧?倒是有着赵煦在撑着,那些个贪官才不敢太过搞事。

    不过嘛,贪官瞧着眼红,肯定会弄出点事的,不然怎么找借口搞事情呢?

    正因为是这样,张正书才要提前布局,以防万一。

    一夜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第二天张正书一如既往的早起锻炼,然后用沼气做了一顿早饭。

    不得不说,有了杜仲胶之后,沼气池就受欢迎多了。

    再加上冶炼作坊也弄出了阀门,配合着杜仲胶垫,再也没有漏气的之虞了。只是这杜仲胶管规定时间内要定时更换,疲劳时间一过,沼气泄露那就是大事了——遇着明火,屋子都给你掀了啊!不过嘛,密封铁管传输沼气,这个技术一旦传出去后就火了。不管是乡村里的地主,还是汴梁城中的大户人家,都让施工队到家里弄一个沼气池。

    没办法,这沼气方便啊,不用苦哈哈的生火了,弄得满头黑灰都生不起火来,也不用煤炭,就这么拿个火折子一点就行了。关键还是那炉子,只要杜仲胶连着,打开阀门,再拿火折子一点,“呼”的一声就有火了,方便!嗯,就是有个缺点,不是大户人家,家里没养个猪牛羊马驴啥的,沼气那是不够用的。可家里有几十个家仆那没啥,大户人家谁家里没这个?就是养猪牛羊马驴的,就有点坑了。养马养驴还好,养牛就有点够呛了,没那么多草料喂养啊,而且养着又有啥用?没田可以耕种,牛车又太慢了,关键是太“土”,大户人家不兴这个了。养猪羊就更别说了,臭气熏天的,大户人家哪里受得了这个?

    所以,在汴梁城中用得起沼气池的,那都是真正的大户人家,有钱人!

    不过,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