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335章

大宋好官人-第335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甚至能量守恒定律也记得一清二楚。化学元素表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倒背如流啊!

    张正书利用系统一查,哟嚯,这硫酸的制备方法,汉朝时候就有了啊?到了唐朝,已经是普遍使用了。

    “那盐酸你是怎么制备的呢?”

    张正书有点好奇了,难道郭骞真的把自己说的试验了一遍?

    “根据小官人你给出的法子,贫道把硫酸和盐混合加热,就得到盐酸了。这个法子挺好用,就是有点费钱。这硫酸、食盐都得来不易哩。还不能用井盐,用海盐是最好的。”郭骞叹息着说道。

    “那硝酸呢?刚刚你是在弄硝酸?”

    张正书好奇地问道,刚刚他分明看到了棕红色的气体啊,如果他的化学知识没有还给老师,那肯定是二氧化氮没跑了。

    “不错,硝石放在蒸馏釜中煅烧,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就成了硝酸。”郭骞叹道,“这也是贫道实验了三次,第三次后加入了氧气,才得以成功的。这氧气不好弄啊,贫道试了差不多两个月,才用盐酸制出氯气,再用氯气加入石灰水,生成氯酸钙等溶液。这还不算,贫道发现还差了氯化钾,由高温加热石灰石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草木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再用盐酸中和得到氯化钾。用氯酸钙等溶液和氯化钾进行反应,几经辛苦才得到氯酸钾。再用制取氧气法,用水隔离加热氯酸钾才得到氧气。”

    张正书听了这个步骤,也沉默了。

    没错,化学就是这样的,等于无中生有。

    要是在后世那还好,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原材料,不用自己去制备那么辛苦。

    可是在宋朝这时候,根本没有捷径。想要制备硝酸?可以,先弄出氧气吧。可制备氧气,最简单的电解法是用不了的,那就只能化学制备了。化学制备,就好像郭骞说的那样,反反复复实验,才最终得到一个氯酸钾,加热后才取得氧气。

    有了氧气,才能制备出合格的硝酸来,不然的话,这个硝酸基本就是低浓度的。

    也怪不得郭骞隔了大半年时间,才算是把硝酸制备出来。中间还找张正书请教了一番,如何用化学办法制备氧气。

    张正书被他的认真、求知欲极强的精神感动了,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制成了三酸两碱,拿到了成熟的制备办法,小官人可是答应贫道要修缮道观的哩!”郭骞笑嘻嘻地说道,“这修缮道观,少说也要千贯钱银,贫道豁了命去也要制备出那三酸两碱啊!”

    张正书点了点头:“休息休息吧,剩下的两碱,不算难了。”

    烧碱和纯碱,确实不太难。

    就拿纯碱来说,宋人早就会用草木灰和贝壳灰制造纯碱了。首先用草木灰加水,然后煮沸,放置一夜后,得到浓度很高的碱液。不过,这种碱液并非是纯碱,但是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青海湖,冬天可以捞起天然碱来。而且在很早的时候,百姓就发现了这个规律。这个天然碱,居然就是碳酸钠,也就是苏打,又称纯碱。

    不过嘛,青海湖现在还西夏,除非宋朝能打下来,不然纯碱还是比较难获得的。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制备的办法。张正书早就郭骞了,用芒硝,加入石灰石和煤在高温下还原并进行碳酸化,得到以含碳酸钠为主的粗制品——黑灰,经过浸取、蒸发、精制、再结晶、烘干,就能得到纯度还不错的纯碱了。

    至于烧碱,有了纯碱之后,烧碱还是问题吗?

    熟石灰加上纯碱加水,那就是烧碱了啊!搅拌加快反应,静置片刻,随着碳酸钙的沉淀,上层清液就是氢氧化钠溶液了。

    如此一来,三酸两碱都有了,那大宋的化工基础,就算是搭建起来了啊!张正书不得不欣喜若狂,这简直是划时代的大事啊!

第688章 三酸两碱的价值() 
至于任何一个学过化学的人,都应该知道三酸两碱在工业上的巨大作用。别的不说,比黑、火药厉害得多的硝化甘油、苦味酸等,哪一个不需要用到硝酸和硫酸?至于盐酸,还能用在棉花的印染上。至于烧碱,可以生产纸、肥皂、染料,甚至还能冶炼金属。纯碱——做馒头面包必备的,还能用来冶炼金属。

    反正,没有三酸两碱,大宋的工业别想腾飞;有了三酸两碱,那就不是异族人能理解的事物了。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小官人,那你说的话,还能兑现不?”郭骞有点忸怩地说道。

    张正书一愣,然后笑道:“我说过的话,什么时候没兑现了?”张正书还以为是修缮道观的事,三酸两碱能带来的好处,岂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不说别的,单单是烧碱、纯碱在日用品、食用品上的收益,就不可限量了。拿宋朝的馒头来说吧,其实只是用冷水面做的,并没有发酵。而发酵面,一般用来做包子了。额,在宋朝包子和馒头是恰好相反的,馒头是有馅的,包子是没馅的。当然了,就算是发酵面,也一般多用天然碱来做,成本还挺高的。别小看发酵面做成的包子(也就是馒头了),价格甚至比包子还贵——口感好啊!

    张正书因为宋朝包子和馒头叫法与后世不一样,曾经在系统考证过。原来在清代之前,馒头一直是指有馅的,包子都是指没馅的。可是清兵入关后,这称呼就跟着变了。为啥?系统给出的一个笼统的说法是,那些通古斯野猪皮学着中原人做馒头,但由于辽东白山黑水一带环境恶劣,又不是每天都能吃上肉的,吃法又粗糙,不喜欢弄肉馅,于是就干脆不要馅了。但是呢,这些螨清还是管这叫馒头,却把不常见的有馅的叫包子。清兵入关以后,这种叫法也跟著流行起来,反而代替了原本的称呼。

    但是后世的吴语区还时常把包子称作“馒头”,如“生煎馒头”、“蟹粉馒头”等等。

    那馒头是咋来的呢?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但根据考证并不靠谱。但是在晋朝时,一个叫卢谌的人在《祭法》中说了:“春祠用曼馒头”,这说明馒头已经是那时候的常见祭品了。

    反正呢,不管是馒头还是包子,都能用到纯碱。只要成本低廉,把包子馒头的价格降下来后,普通百姓都能用得起、吃得起了,那这个市场有多大啊!

    更别说,烧碱可以更好的造纸,提高宋人的文化素质。

    别看宋朝的纸张比唐朝时有了很大的改进,起码上厕所用草纸了。但是宋朝的纸,还是很贵的。上等纸,也就是宣纸那种,一刀的价格就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更别说笔墨砚了,还有海一般的书籍呢?所以,宋朝一户自耕农,起码要是经过三代人,才能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

    但是,用烧碱作为蒸煮液来除去造纸原料中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和树脂等,中和其中的有机酸,分离出纤维素来,造纸的效率就提高了不止一倍!这样一来,纸张的价格就自然下降了,书本的价格也跟着下降了。张正书还有铅活字印刷术,这样一来书本的成本也会大幅下降。宋朝的文人还不井喷?

    到了那时候,朝廷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啊!

    按照宋朝的做法,就是把读书人全都笼络过来,那样各地就没有文人了。没有文人的反贼,眼光不行,又不懂经略地方,成不了大气候的。可烧碱造纸之后呢,文人数量肯定会暴增。只要个十年,文人就太多了啊,宋朝肯定hold不住的啊!

    张正书估摸着,宋朝识字率也就在百分之十左右,这还包括了不少掌柜、小吏在内的。

    但是,若是识字率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呢?

    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呢?

    那样的宋朝,将会是什么个场景?

    咳咳,最关键的,烧碱、纯碱的销量,会因此增加多少?数十万贯?数百万贯?甚至上千万贯?这还只是造纸、做馒头包子啊,还有印染行业呢?乖乖,张正书算不过来了,起码也是个天文数字啊!

    对比起来,花个千余贯钱给道观修缮一下,这算什么事?

    “不是的,小官人,贫道是说那发明的奖金……”郭骞扭扭捏捏地说道。

    张正书也明白过来了,郭骞还以为他修缮了道观,就没有奖金了。

    “放心,修缮道观那是我额外奖励你的。至于发明奖金,该是多少就多少,一文钱都不会少!”

    张正书很大方,郭骞差点没感动得落泪。当然了,要是郭骞知道了这三酸两碱的价值,不知道他还会不会为那几个小钱而激动?张正书也醒悟过来了,怪不得郭骞那么积极,宁愿自己一个人弄,也不和苏熙联手。原来,郭骞完完全全是冲着那奖金去的啊!

    也是,要是苏熙插手了的话,那奖金就要摊薄了。郭骞又是要钱不要命的,自然是拼了老命在研究了。

    这不,蒸馏酒精的事,全都被郭骞抛到脑后了。

    幸好张正书也鼓励这么做,毕竟郭骞靠着蒸馏酒精也拿了不少钱,不去点卯上工也没啥。一心一意搞发明,那是更好不过了,张正书还巴不得有人一心一意地搞发明创造呢!

    只是,张正书还有一个疑问,困扰他半个多月了:“郭道长啊,你再丁村那罗盘,是怎么搞得它不停地转的?”

    这件事,张正书是百思不得其解,简直匪夷所思。要不是张正书认为必有蹊跷,还真的信了那风水是这么神奇的。

    “小官人,你还没想明白?”郭骞也是一愣,觉得很不可思议。

    突然,郭骞叹了口气说道:“如果当时贫道用风水去游说张老官人,怕是小官人也揭不穿了啊!”

    张正书满头黑线,这哪跟哪呢?“就算揭不穿,我也知道你是弄把戏了。”这倒是真话,就好像后世的魔术一样,张正书即便看不穿,也知道那只是魔术,用道具、障眼法骗过了观众的眼睛罢了。

第689章 你继续吹() 
“其实啊也很简单,贫道的袖子里有一块磁石……”

    真的是没揭穿之前,好像挺神奇。揭穿了之后,那就一点技术含量都没了。

    张正书一愣,然后自嘲地说道:“原来是磁铁,我还以为是什么。”

    “不过这一招在同行面前用不得,贫道也是看那秀才不是地师,也不会用罗盘,才胆敢行险的……”郭骞嘿嘿地说道,一看就不是什么好道士。

    张正书也是无语了:“这都行?”

    “那没说的,必须行啊。做这一行的,得眼力架好。眼力不好的,都被打死了啊!”郭骞摇头晃脑地说着他的“宝贵经验”,“还有,得跑得快,跑得不快被人拿住了,少不得也挨一顿打……”

    张正书满头黑线:“那我抓你那会,你咋不跑?”

    郭骞扯天扯地地说道:“嗐,贫道那天不是给自个算了一卦嘛,卦上说贫道很快就遇着贵人了。你瞧,这不是遇上了嘛……”

    张正书嘴角讥笑着:“扯,你继续扯……”

    “咳咳……再说了,贫道这老胳膊老腿的,能跑多快?”郭骞老脸一红,也说出了实话,“要是贫道再年轻个十岁,那是快愈奔马,谁追得上啊?”

    “吹,你继续吹……”

    张正书是一万个不相信,这老骗子十句话里,都没半句话是真的。

    不过这老骗子虽然满嘴跑马车,但是也算是术业有专攻,起码在化学一道上有“惊人业绩”,这不就把三酸都鼓搞出来了吗?

    两人都是一路货色,扯皮起来没完没了的。说着说着,张正书就不想继续了。这老骗子虽然满嘴跑马车,但见多识广,扯皮都显得惊天动地。张正书开始还能势均力敌,后来就比不过这老骗子加老流氓了,这就不是一个出家人!

    “小官人啊,不是贫道说,你这人真个有意思……”

    郭骞叹了口气说道,“要是换做没出家前,贫道肯定跟你烧黄纸,斩鸡头,做兄弟。”

    “你这老骗子,还有过出家前啊?”

    张正书也是懵圈了,这都啥事啊?

    “那可不,谁生下来就是道士的?贫道那不是……惹了个不能惹的人,然后混入道观之中,得了度牒才出家的么?”郭骞也有点脸上挂不住了。

    “说说看,你出家前都做些什么的?”

    “嗐,还能做啥,不就是和之前一样么?”

    “合着也是一个骗子啊?!”

    “嘿,你这人怎能这么说话呢?这叫走方(走江湖)……”

    “那你怎么没被人打死哩?”

    “贫道本事大着哩……”

    ……

    得,两个贫嘴了之后,也各忙各的去了。倒是刘忠和史陌听了,完全颠覆了对郭骞的印象:“这才是郭真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