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307章

大宋好官人-第307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技术,虽然不算成熟,不过也将就能用了。再过得几年,这些技术成熟了,也就成常见技术了。

    其实,海船技术没啥秘密的。

    只要经验老到的造船工匠到内部看一看,就能琢磨出奥秘来。

    但是张正书设计的海船,关键是龙骨技术。宋朝虽然已经有了龙骨技术,但还处于用整木做龙骨的阶段,拼接龙骨技术还没出现。拼接龙骨技术的出现,让船只不再受木料大小影响,想造多大就多大,可谓是一个质的飞跃了。当然了,这个技术也没啥,只要宋朝木匠把榫卯结构往上面一套,就能实现了。

    中国人的聪明,张正书向来是不会怀疑的。

    而还没戳破这个技术窗纸,只是因为宋人还没有到材料匮乏的时候。等把巨木都用完的时候,宋人自然会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了。只可惜在历史上,宋朝还没来得及发展到这一步,就被灭了国。本来明朝还有机会继承的,可惜自从禁海之后,闭关锁国了,别说造船技术会进步了,就连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技术都没保存下来!

    至于清朝,就更不用说了,生怕汉人起来造反的主,哪里还会主动去开发技术?

    于是,中国的风帆船舶技术就开始落后世界了。

    从领先到落后,不过是短短百余年的事。此后,就一蹶不振了。

    所以说,用进废退,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

    “那郎君打算建造的海船,能给我爹爹用吗?”曾瑾菡笑眯眯地看着张正书,看得张正书一阵心虚。

    “自家人哪里能说两家话呢?有好东西,怎能不孝敬泰山……”

    张正书都要哭了,一艘海船,就算是只有两千料的海船,一艘也要数千贯钱才能置办得起。

    一支船队,少说也要有四五艘船,也就是说孝敬一下泰山,张正书就要起码花掉三万贯钱,起码相当于后世五六千万了,这媳妇娶得真贵!

    好在张正书不在意,反正“大桶张家”有钱,而且他就把银行开起来了,到时候就是钱生钱的生意,区区三万贯钱算得了什么?别的不说,单单是张正书想要盘下一个造船作坊,恐怕花费也不止三万贯了。

    “姝儿,你知道这些个造船作坊,有哪个愿意转让吗?”张正书有点眼睛迷离地看着这些造船作坊,一个个都是热火朝天的模样,即便是在初春乍暖还寒时候,也丝毫没有停工,只怕是没有任何一个作坊愿意出让的。

    “郎君,这事你该去找牙人啊?”

    曾瑾菡提醒道,张正书一拍脑袋,虽然他已经穿越了大半年了,可还是没有融入宋朝人的思维里面。在后世,看一家店铺是否转让,除了直接进店问之外,就是看店门处有没有贴红纸了。最方便的,还是上网去搜索。但是在宋朝,想要买卖、转让什么的,都要通过牙人。

    所谓牙人,其实就是宋朝中介。

    牙人历史相当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于马匹等牲畜交易中,秦汉至隋唐前期虽并未发展壮大,但始终未曾消失,唐后期和宋朝牙人迅速崛起,成为引人注目的阶层,此后一直延续至明清,哪怕是到了后世,中介还是挺赚钱的,比如房屋中介。

第630章 朝阳行业() 
随着宋朝经济的飞速发展,宋朝官、私牙人数量急剧增多,老人、妇女、读书人、僧道、农民、商人纷纷加入到牙人行列之中。甚至还有大量牙人被官府招募参与市场管理事务,可以说,牙人就是宋朝地方上的“百事通”,是消息最灵通的人群。

    明白了这一点,张正书立马说道:“走,找牙人去……”

    牵起曾瑾菡的手,再次强行给跟在后面跟着的苏熙、史陌和刘忠喂了一把狗粮。

    “你说,是不是成亲之后,小夫妻俩都这么腻歪的?”

    刘忠悄悄地问苏熙,其实,他更想问的是史陌。最起码,史陌是过来人。

    要知道,刘忠和史陌是不打不相识,早就在技校的操场上不知道干过多少架了。所以,刘忠一翘起尾巴,史陌就知道他想拉屎还是拉尿。

    “嘿,你想知晓,何不自己去寻个小娘子提亲?等你成亲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史陌不屑地说道,摆出了一副过来人的模样。

    “那史大哥,你的结发妻子呢?”

    苏熙果然是情商不高,这句话问出来,让史陌的神情一变,沉默了好久才说道:“走了,那年俺乡里大旱,她又染了病,药石无力,扛不住,走了。那一年,斌儿才四岁……”

    “对不住啊,史大哥,我不该问的。”

    苏熙连忙道歉,他的神色很诚恳。

    史陌也叹了口气,说道:“关你何事,是她没福气。要是她能熬到汴京城,见着小官人,也……唉,算了,不提了。”

    “大丈夫何患无妻?大哥,你还年轻,再找一个就是了!”

    刘忠虽然面恶,但其实他的心地还算好的。最起码,他对自己人还是挺好的。

    史陌却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其实他也想啊,还是年富力强的一个汉子,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可惜的是,人家小娘子愿意嫁他么?能选的,也就只有寡妇了。寡妇的话,如果不是特别钟意的,史陌怎么可能要?即便是要,也得看对方是不是对史斌好,继母的事,千百年来都不见得有多少好评。为了儿子,史陌也甘愿不再续弦了。

    刘忠和苏熙都是单身狗,哪里懂得史陌的心思?所以,史陌只是苦笑,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其实嘛,心中早就飞回到儿子身上了:“不知道斌儿是不是按时锤炼身子,还要学那蒙学,倒是辛苦得紧……”

    张正书和曾瑾菡却没留意到后面发生的事,他们牵着手,当街寻找起牙人来。其实牙人也很好找,只要看看街市上有谁的袖子特别长,谁就是牙人了。这牙人的袖子,就好像后世唱戏的角色一样,都是长长的袖子。这都是因为牙人做生意,都是在袖子里谈价钱,称为“袖里吞金”。需要讲价了,两个牙人就把袖子里的手与对方握住,以手势在袖子里比划着讨价还价,这样买卖双方都不知道多少钱,从而不会让其他人知道,买卖便谈成了。

    其实呢,就算是没有袖子遮掩,一般人也看不到他们在讲什么,划了多少价,其中的门道多着呢。

    张正书找牙人,也不怕别人知道了价钱。他做生意,一向明码标价。

    不过,入乡随俗,听听对方的报价也好。实在不行,张正书就亲自找上门去,直接和造船作坊的东家谈生意。

    很快,张正书就发现了一个牙人,正在街上游荡着呢。

    “前方的兄弟,可是牙行中人?”

    张正书上前去拱了拱手,对方也知道来了生意,回了一礼,说道:“这位小官人,可想做些甚么买卖?”

    要知道宋朝的牙人门槛很低,只要你交得起钱作为保证金,就能在行铺里登记,成为一名光荣的牙人了。

    当然了,这么低的准入门槛,牙人质量参差不齐是真的,甚至还有不少“黑中介”,专门左右物价、垄断市场、狡猾欺诈。所以,牙人一行经常被人看低了。没办法,大部分牙人的生意都是小生意,不弄一些小手段,吞没一些钱银,怎么维持一家大小的开支?但是这么一来,就自然引起了各阶层的厌恶,更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鄙视和排斥,大多数牙人的社会地位是低贱的,属于三教九流里的“下九流”。

    俗话讲,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五种职业,分别是车夫、船家、店家、脚夫和牙人,因为其中某些人作恶的缘故,导致这五种职业在社会上都不受待见。或许可以说是职业歧视吧,但也不算太冤枉了他们。毕竟真的有些黑心的“车船店脚牙”,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而牙人让人痛恨的地方在于,地方黑势力渗透严重,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官府监管——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宋朝,能有官府监管才怪了。所以,牙行是个典型的黑色产业,没有规范,市场垄断、欺行霸市是常有的事。百姓极其讨厌这个行业的人,但又离不开这个行业,如一些牲口买卖,没有牙人做中间人,根本无法完成交易。

    就好像后世的黄牛一样,牙人就是宋朝的黄牛,只不过他们倒腾的是牲口、房地产、宅院、商铺罢了。

    对了,被张正书称为“林伯父”的林百间,其实就是牙人出身,正儿八经的老黄牛。

    张正书见这位牙人年纪不大,也就是二十多岁的模样,正待说话,却见曾瑾菡操持着一口杭州本地话说道:“我们想知道有没有造船作坊出售,如果有,你就带我们去看看!如果价钱合适,我们就拿下来了……”

    这个牙人闻言,哑然失笑道:“唉哟,两位可真会开玩笑,这造船作坊乃是下蛋金鸡,哪有人舍得出售?”

    张正书听得这话,也印证了心中所想。没错,宋朝不管是河船还是海船,需求量都极大。每一年,朝廷都有规定各地官营造船作坊的造船数量,基本不在六百艘之下。可见,这造船行当根本就是朝阳行业,有人肯卖就怪了。

第631章 于国何益?() 
“果真是没有么?”曾瑾菡有点不敢相信,不敢很快她也明白了过来。这两年船只的价格水涨船高,未免是大有牵连的。要知道,这造船是一项耗时长久,耗料极多的行当,要是急着用船的话,这造船价钱还得再往上加一加。

    这样的情况下,造船作坊岂能不赚钱?

    当成为了卖家市场的时候,卖家对你的态度就一个:爱要不要,你不要,大把人抢着要!

    实际上,还真的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张正书很郁闷,真的是拿着钱都买不到造船作坊啊,太郁闷了。

    果不其然,这牙人苦笑道:“要是有的话,我岂敢诓骗两位?”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谁不知道牙人全凭一张嘴吃饭?黑猫都能被他们说成是白狗,这样的牙人不在少数,说不定他就是其中一个。

    突然,张正书脑子里灵关一闪:“对啊,我买不到造船作坊,是因为造船作坊没人出售。可我换个思路,自己开一个造船作坊不就行了?反正造船嘛,最关键的是工匠。确切来说,就是那么几个会造船舵、桅杆、隔水密舱和龙骨的工匠,其他的,随便一点也没关系啊!”

    当即,张正书就决定这么干了。

    杭州的地价再贵,能比汴梁城的还贵?杭州的工匠,能比汴梁城的还难挖?张正书就是用钱砸,也要砸来几个会造船的工匠。虽然宋人讲信义,不大可能会离开老东家。但是老造船匠挖不来,挖他们的徒弟总可以吧?

    “那你带我去找一处,能开造船作坊的土地,钱银少不了你的!”张正书财大气粗地说道。

    张正书这么一说,七巧玲珑心的曾瑾菡也立马会意了,心道:“郎君的念头转得可真快,这么快就想明白了,这造船作坊金贵,可建立一个造船作坊也不算甚么事。关键就是那些工匠,花费些钱银,自然能找来工匠……”

    牙人一听,还有生意做,也立刻来了精神:“小官人,不是我说,这杭州城里,就没有我不知道的地。恰好,在钱塘县就有这么一块地,十分适合拿来做造船作坊的……”

    张正书自然不会相信,这些“黑中介”能把死人都说活,把一块平庸的地方夸成世间仅有,那不过是寻常之事罢了。

    “带我们去看看?”

    听了张正书这话,牙人就知道张正书是很想买地了。至于买地来是做造船作坊,还是拿来建风月场所,这有他什么事?

    要知道,一般不想买的人,根本不会说出这句话的。这个牙人虽然年纪轻轻,但也是“老江湖”了,知道这事多半能成,立马殷勤度高了几分。之前,他还以为是富家公子哥,受了什么刺激,或者想学人家附庸风雅,造一艘船来威风威风。反正有钱人嘛,脑回路清奇,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这个牙人心中想着:“要想耍威风,学那隋炀帝么?这个富家子真的是不知所谓!不过嘛,能赚钱,随他了……”

    钱塘县,其实并不大。

    说是一个县城,其实就是一个小城镇,连城墙都很低矮。也许是杭州人觉得,根本没有城防的必要。想想也是,像隋灭陈一样,渡过了长江天险,那就是无险可守了,一路平推过去,江山易色。那时候,别说什么高城深池了,再高的城池没有天险,在进攻方眼中不过是可以围困至死的死地罢了。

    当然了,钱塘县没有高城深池,杭州城可是有的。要不然,正史上南宋就不会定都杭州了。

    这个牙人腹诽着,又带着几分羡慕,带着张正书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