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好官人 >

第301章

大宋好官人-第301章

小说: 大宋好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辈子就一次的婚礼,哪怕再繁琐又如何?权当体验人生了,被人摆布一番也没啥。反正过得第一个月,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第617章 新婚燕尔() 
新婚燕尔,蜜里调油。

    这句话用来形容张正书和曾瑾菡,就再合适不过了。

    之前他们虽然同处在“京华报社”,但曾瑾菡也只是了解了张正书凤毛麟角而已,而张正书对曾瑾菡的志向也所知有限,还以为她只是想写好一本志怪小说而已。殊不知,曾瑾菡涉猎之多,连张正书都有点惊讶了。

    首先是数学,也就是宋人口中说的算术了,曾瑾菡居然水平高得很,要不是张正书有着超越数百年的数理知识,还真的镇不住她。这几天下来,张正书和曾瑾菡研究数理知识,曾瑾菡已经快要把张正书榨干了。幸好张正书还有系统,不然他都要被打击到自闭了。寻常人和天才,真的相差太远。就好像后世有句戏言,你能考九十八分,是因为你的能力所限;而学霸能考一百分,是试卷所限;学神能考满分,是因为分数就这么多,被分数限制了。

    在数学上被打击的张正书,自然是不甘示弱的。

    于是,张正书搬出了物理学来。

    但是,当看到曾瑾菡只是学了半天,就比张正书这个半桶水的家伙要强的时候,张正书就放弃了:这什么人啊,怎么可能有人一下子就明白了物理到底是在讲什么的,我特么学了几年,连物理到底讲什么的都不是很清楚!

    不信邪的张正书,又搬出了化学、天文学……事实证明,天才就是天才,天才的脑回路跟普通人就是不一样的。备受打击的张正书总算明白了,他遇到的不是学霸,而是一个顶级学神,只用了短短十几天,就把张正书的“毕生所学”都掏光了。

    而让张正书想不到的是,曾瑾菡对他更是崇拜。

    想想看,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子,看到她的夫君能说出这样的“天地至理”来,向来喜欢穷究事物的曾瑾菡,哪里能不惊喜?能不对张正书崇拜?

    反正误打误撞的,两人却更加合拍了,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试想,如果没有曾瑾菡,张正书说的东西没人能领会,只能曲高和寡,那这样的人生是寂寞如雪的;而曾瑾菡没遇到张正书,说不定她一辈子只能躲在闺房之中写写诗词,写写不着边际的志怪小说,最后也辜负了上天给予的头脑。

    有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张正书和曾瑾菡,就有了这样的感觉。

    “郎君,你说这逻辑,数据,实证,归纳是科学之法,可前人也有类似的举止,为何没有总结出来?”

    跟张正书学得久了,曾瑾菡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张正书一时间也哑口答不上来,想了想才不确定地说道:“想来是总结的了,但却没总结出最深刻的规律来。很多东西,我们汉人聪明,所以很多工匠他们不懂原理却能应用。比如指南针,人人皆知指南针可以指方向,却不知道原本这大地两极,也是有着磁性的。比如炼钢术,只懂得怎么才能打出钢铁来,却不知道混入了其他东西,钢铁也就成不了了。

    其实在我们中国,自先秦起就有很多技术大师,他们有各种精湛优良的技术,由于没有进行归纳总结,并演绎深化成一种对客观事物的体系理论。最终造成了,在几乎每个领域都有极其优秀的突破发现,但更为复杂的发明创造几乎不存在。科技并没有演化成科学,数学思想上又围绕着实用展开,无法进一步推导出更深刻的数学思维。思想上尊古崇古,对祖先崇拜,否定今人,否定自身。在实践技艺上追求的是技术上的实用,却并不去追求更深刻的原理。

    换句话说,就是‘好辩而无思,好技而无学。’这样的氛围,哪里能总结出原理来?别的不说,就拿炼钢术来说,要不是你夫君我给官家点出了炼钢的弊病所在,他们还不是一样在用石炭炼钢?要知道,我们大宋的石炭里含有大量的硫元素,所以金属的延展性、韧性降低,根本不适合做兵刃,甚至拿来做锄头,也是磕碰到石头就卷口了。这样的铁,等同废铁。

    要不是我大宋有一手包钢技术,怕早就在战场上吃败仗了。试想一下,两军交战,我大宋的士卒拿着一柄劣质的兵刃和别国士卒精锐的兵刃对砍,是哪个得胜了?”

    听得张正书的解惑,曾瑾菡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的门门道道这么多,她之前对此一无所知。

    “果真如此?”

    面对不相信的曾瑾菡,张正书把她带到了李家村。

    此时的李家村,早已换了一个模样。

    已经撤去大棚的棉花,开始茁壮生长。

    河边的作坊,则开足马力在生产。

    最关键的是,张正书让他们抽时间来建筑水泥堤坝,也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就算是洪水冲来,也不怕一时间能决口了。

    张正书也是感慨,别人度蜜月是去旅游的,他呢?则带着新婚妻子到作坊里看人打铁,这找谁说理去?

    不得不说,李家村的作坊已经到了一定规模,工匠们甚至已经吃透了土法高炉炼钢的技术,已经着手改良了。用水泥、高岭土、耐火砖砌成的高炉,比原先的高炉效率高了不少。看着刚刚出炉的,红彤彤的铁水,曾瑾菡觉得这里蕴藏着一个怪兽,紧张得吞了吞唾沫。

    “郎君,这……这都是你弄出来的吗?”

    曾瑾菡不敢相信地问道,她已经看得眼花缭乱了。之前她不是没来过李家村,可之前看到的李家村,和现在繁华昌盛的李家村,却是完全两个模样了。而且瞧这等态势,若是再有几个月,或许还要变一番模样。

    “不错,那里是我培养工匠的技校,那是香水作坊,那是果酒作坊,那是水泥作坊,还有玻璃作坊。这里是冶炼作坊,还有纺织作坊在另一端……”张正书好像如数家珍一样,介绍起了所有作坊,曾瑾菡则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看着都激动。

    “郎君,这些物事,都是依你所言,用科学引导而成的?”曾瑾菡越看越是惊喜,她发现了这里生产的东西,大多能对应得上张正书说的“科学原理”。曾瑾菡就好像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差点在里面迷路了。

第618章 做工匠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张正书豪气万丈地说道:“不错,这里就是我‘产、学、研’一体的所在了。”张正书自豪地说道,“不过这样的规模还是不够,李家村模式,我希望能遍布整个大宋,而且作坊要大好几倍,甚至好几十倍,几百倍!”

    听得这样的雄心壮志,曾瑾菡也被触动了,低头想了想,才说道:“郎君,我帮你!”

    张正书展颜一笑,握住了她的柔荑,说道:“上阵夫妻档,这是我们的事业啊!”

    “嗯!”

    曾瑾菡坚定地点了点头,她这才发现,什么志怪小说,根本比不上做这样的科学实验来得愉快。于是,曾瑾菡就这么入坑了。

    “不过,要办成这件大事,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人才是最关键的,那些腐儒,只懂圣贤之道的书呆子用不上,那就只能自己培养了。要想获得足够的人才,非得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的功夫不可。”

    曾瑾菡愣了愣:“要这么久吗?”

    “嗯,必须要这么久,不然形成不了传承。”张正书很肯定地说道,“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要坚定不移做下去的事。对了,姝儿,我打算办一个图书馆,可以让人免费看书的……”

    张正书把自己的图书馆计划说了说,曾瑾菡也惊呆了:“郎君,这图书馆……要是做成了,可就造福大宋了啊!”

    “还差书籍没有编成,编成了还能印出去卖,起码能赚点钱,不至于太亏本……”张正书也不敢确定,这是他做过的,最亏本的买卖了。图书馆免费建,还免费看书,还能让人抄书,这真没谁了。要知道,这图书馆起码占地面积达到好几亩地的,在汴梁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简直就是一箩筐一箩筐的金钱啊!把这么多钱都扔出去,这是怎么样一种精神?这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可偏偏曾瑾菡能理解张正书,系统学习过物理、化学等科目的人都清楚,这几门学问到底有多大。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把这么多科目一同钻研,还研究出结果的。所以,曾瑾菡也知道,必须要有更多的人才,才能实现张正书的“宏大计划”。

    但大宋的科学基础太差,怎么办?

    只能花钱去砸了,不管是自费印书,还是建立图书馆,创办技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培养人才。

    人才有了,科技才会井喷。

    好在张正书有“点石成金”的本事,才能维持开支。单单是四轮马车的进项,都足够张正书尽情挥霍了,建一个大型图书馆,还真的不是难事。

    而且,张正书要做的是革新,不仅要顺势推行拼音,还要推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横版阅读书写习惯,更要推行标点符号,推行阿拉伯数字。拼音,能提升汉人的识字率。要知道,从仓颉创字开始,文字都是被“肉食者”掌握的,所以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是精英教育。哪怕是春秋时孔子打破了这种垄断,让百姓们也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有了提升的机会。但是这种教育并非是百姓们自己所需,而是为了让他们也有机会通过教育的提升,而进入“上流社会”,为统治者服务。所以,孔子的私立学堂,显然是培养精英的地方。

    哪怕是这种教育,也无法推及全部百姓。偏偏,这种教育模式还一直延续到宋朝。

    从历史横向看,这种教育还是先进的。但是,在张正书看来,这样的教育模式其实并没有多少用处。要知道,即便是在宋朝,能做官的人还是少数人。也就是说,还有大部分“读书人”是要混日子的。这样的读书人,没有专业技能,除了抄书,到私塾教书以外,还真的没多少路子可以走了。读书人嘛,要不是被生活所迫,他们是死都不肯去做被文人瞧不起的胥吏的。说好听点这是有傲骨,说难听点是脑子不开窍。

    就好像孔子的一个学生樊迟那样,不理解孔子的“良苦用心”,想培养未来鲁国或者列国的“肉食者”,而不是去打工的,所以他对孔子说了一句:老师啊,我想学一点实用专业技术知识,好毕业后混碗饭吃。由于当时是农业经济时代,也没指望学学冶炼、木工之类的专业课。所以只是希望孔大师开设两门当时最实用,毕业后也最容易找到工作的“种田”和“种菜”,两项实用专业技术课程,准备毕业后去农村做一个承包专业户。

    孔子当然气坏了,心想这学生实在太呆了,连这么简单的帐都算不清楚。我这培养未来领袖的学堂,全国只有一家,别人想模仿都模仿不来。你要学的这种培养农民的事,乡村里到处都是机会,这呆子学生辛辛苦苦,花了这么多腊肉做学费入学(要知道春秋时的腊肉可是只有贵族和七十岁的老人才能吃的,十条腊肉是很大一大笔财富了),花这么多钱到我这里来读帝王之学,居然只想学点谋生的简单技术,实在太浪费资源了。

    于是,孔子说了一句:“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意思是说,你丫的太傻了,读书不为做官,去学那什么稼圃,傻到家了。做官后,稼圃自有人做,还会亲自送到你面前,何必自己亲手去做?

    看到没,孔子教育学生的目的,无非就是“学而优则仕”,为统治阶级服务,而不是去做种粮种菜的农民。但孔老夫子不会想到,能做官的就那么点人,肯定有大把读书人被刷下来的。那么这些人不去做官,又不去学技术,这不是浪费人才吗?

    更何况,不是所有人都是学文科,读哲学的料,说不定有些人偏科,偏理科呢?

    张正书想要做的,就是给这些偏科的读书人一条更好的出路。做一个顶级工匠,也是受人尊敬的。即便是做工匠,也能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第619章 发现了妖孽() 
当然了,这条路还任重道远,需要砸很多钱。

    最难的,就是更改宋人的阅读书写习惯了。其他的,不过是新知识罢了。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横版阅读书写的好处,一个是效率快,一个是书籍排版能多几百字。像宋朝的书籍,从右到左不说,还是从上到下的竖版排版方式,还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