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候,张正书忽然听到房门处好像有什么动静。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张正书知道肯定是有人在听墙角,登时做了个“嘘声”的动作,又指了指房门处。曾瑾菡立时会意了,哪里还顾得上羞急而哭,登时紧闭着嘴巴,不敢出声了。
第615章 听墙根()
过了许久,曾瑾菡才似懂非懂地问道:“郎君,他们……在干嘛?”
听得此话,张正书却笑了,低声说道:“他们想听墙根,看看我们是不是滚床单了……”
也许是“滚床单”这个词太过形象,已经初步接受过此类教育的曾瑾菡忍不住捶了几下张正书。“呸,你们这些人……”
“传宗接代的大事,也怪不得他们的。”张正书倒是很理解,“不过做法嘛,就不太对了。”
曾瑾菡啐道:“都想着这些羞人的事……”
想起两人初次相遇的场景,张正书也笑了:“还说呢,当初你我见面的时候,你不也看了那春、宫图?那陈掌柜都提醒你不要看了,你却偏偏抢过来看,怪得了谁?”张正书揶揄地说道。
曾瑾菡再次羞得秀项都红了,与红彤彤的细钗礼衣相映得彰。张正书蓦地想起了徐志摩的那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用在曾瑾菡身上最是合适不过了。对了,还有崔护那句诗“人面桃花相映红”,也是挺应景的。
“其实嘛,人伦大欲是人之常情,强行抑制才是错的。”张正书把曾瑾菡揽入怀中,安抚她说道,“不要觉得这是羞耻的事,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再说了,你我已经是夫妻,此事也是寻常。”
经过一番开导之后,曾瑾菡也才慢慢接受了这个说法。
“你这人,还不是想着那羞人的事?”
曾瑾菡虽然如是说,但却舍不得张正书温暖的怀抱,并没有挣脱出来,只是略微调整了一下位置,让自己变得舒服一些。
“天地可鉴,我是那种人吗?我打算在你十八岁前,都不会与你做那种事的。”张正书很认真地说道。
曾瑾菡一愣,在他怀中仰起头,看着张正书的脸庞问道:“为何,难道……难道你不行?”
“讨打!”
张正书拍了拍她的小翘臀,装怒道:“我是为你好,什么我不行?有你这么咒自己的丈夫吗?我跟你说,女子太早生育,对身体有莫大的伤害!”接着,张正书就给曾瑾菡上了一堂生动而形象的教育课,上着上着,两人的衣裳渐除,除了没真刀实枪之外,几乎都做了一遍。
良久,双颊红潮如花的曾瑾菡细细地喘着气,仿若从云端坠落一样。
张正书把玩着她如羊脂美玉的肌肤,好似一件艺术品一样,爱不释手。他注意到,此刻听墙根的人已经没了动静,想来是离去了。
“哎呀,都怪你,给外间的人都听到了……”曾瑾菡突然想起这件事来,恨得又捶了一下张正书的胸膛。
张正书轻轻握住她的纤纤素手,嘿嘿笑道:“刚刚是谁抓住我的手的?”
听到这句话,曾瑾菡登时羞不可抑,又是捶打了几下张正书,力道却一点都没,好像在挠痒,又好像在渲染情调一样。
张正书却爱惜她,安抚她说道:“今天累了一日,还是早点歇息吧,明日还要早起……”
这话是真心实意的,因为根据开封的风俗,在成亲第二天新妇是要早起的。据说还有什么“拜门礼”,连带张正书都要早起,去一趟曾家才行。这和后世的三朝回门有些区别,但意思是一样的。而且,宋朝这会也有了“三朝礼”,所不同的是并非女方回家,而是女方家人来男方家中做客,顺带送彩缎、油蜜、蒸饼,叫做“暖女”,是怕女儿嫁到男方家中受了委屈,有温存之义。
即便张正书再怎么视礼法于无物,也无法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礼法已经深入人心了。
看看宋朝,无礼不成规,让张正书不禁感慨儒家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并非能彻底断除的。好在,张正书也不想彻底灭掉儒家,像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这是很短视的行径。看看自汉代以后的儒家,因为没有外界的压迫力,所以一直在退化。退化到了明清之时,已经成毒瘤了。再说了,张正书也没那么大的本事能搞掉儒家。
要是毁掉儒家的话,可能把中国文化都毁了才能实现。
可见,儒家和礼仪,已经深入人心,化不开了。
虽然儒家不适合拿来治理国家,但是维护一统还是有大作用的。要不然,那些皇帝也不会任由儒家坐大了。换句话说,谁都不傻,成人的世界里只有利益,没有对错。
好在唐宋都是儒家为皮,法家为骨,才总算是使得国家强盛起来。但如果丢掉了这个内核,中国立马就变捞了。瞧瞧北宋末年,瞧瞧南宋末年,瞧瞧明朝,瞧瞧清朝就知道了,把孔圣人的话当成圭臬,然后呢?显而易见的,因为狭隘,因为眼界不够开阔,所以海禁,所以只会从苦哈哈的农户手里抢钱,最后自然是走向末路了。
就礼仪来说,儒家是做得不错的,这也是儒家能兴盛的理由。
但凡是过犹不及,礼仪和禁锢,其实只是个度的问题。
礼仪过了,那就是对思想的禁锢了。
很可惜,宋以后的儒家,就是把握不了这个度,陷入了死循环。
就好比宋朝时的婚姻,虽然还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在这之前还有个“相亲”,可以让双方决定要不要结亲。如果不中意,那就好聚好散。可明清呢,却强调了礼法,认为“父母之命”是绝对正确的,这要闹出多少悲剧来?
所以,礼仪和禁锢,真的只是一线之差而已,懂得转弯的就是礼仪,不懂得转弯的,就是禁锢了。
就好像程朱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一样,在张正书看来就是狗屎,可是在朱元璋看来是:真香!可见,凡是过度了,那就是禁锢了。
张正书庆幸自己回到的是宋朝,而不是明朝,更不是螨清,不然他就算不造反,也要扶持起陆王心学的。没办法,理学太炒蛋了,外面看起来全都是道貌岸然,其实内里一肚子男盗女娼。
“郎君,你想些甚么哩?”
此刻,曾瑾菡已经有点眼皮打架的意思了。
张正书却轻轻抚摸着她的藕臂,说道:“我在想,能遇到你真好。”
“我也是这般想的,郎君……”两人都觉得一阵困意袭来,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第616章 一辈子就一次的事()
待得鸡鸣之时,已经是五更天时。这时候,外间传来一个声音:“小娘子可起身了?”
听得叫唤,曾瑾菡连忙起身穿衣,这过程中,自然被一同醒来的张正书瞧了个大饱眼福。结果,经过一夜风情的曾瑾菡,眼角处多了几丝媚意,被大吃豆腐也只是白了张正书一眼。张正书也知道,今日是成亲后的第一日,也是有很多礼节要弄的。张正书虽然觉得繁琐,但也没有什么不耐烦。
待得曾瑾菡穿衣完毕,打开了房门,才见到原先曾瑾菡的贴身侍女彩袖在外间,端着洗漱用具。让曾瑾菡和张正书都洗漱之后,彩袖又忙碌起来了。不知道为何,张正书总是觉得这彩袖有点怨气,这动作也不甚温柔,反倒有些粗鲁的意味。
不太明白女人的心思,张正书也不想去弄明白。但见彩袖把梳妆台上的镜子拿起来,放到了另一张桌子上,对曾瑾菡说了几句,曾瑾菡就开始望上展拜了。张正书一愣,问道:“这是做什么?”
“这叫‘新妇拜堂’,以祈求消灾解难。”彩袖冷冷的声音,倒也解了张正书的疑惑。
待得曾瑾菡拜完镜子之后,又和张正书去拜张根富和张秦氏。这回可不是空手而去的,曾瑾菡还带上了用彩缎巧作鞋枕等做成的贺礼,这叫做“赏贺”。张根富和张秦氏笑眯眯地接纳了,又吃了曾瑾菡敬的茶,才换了一匹彩锻回礼给曾瑾菡和张正书,这是“答贺”。
这还没完,接下来小夫妻俩就要回曾家拜门了,这才是“拜门礼”最重要的一步。
四轮马车里,挤下了三个人,倒也不显拥挤,反而还有宽绰。张正书居中而坐,曾瑾菡陪在旁边,彩袖离得更远一些。在路上,张正书才总算弄明白了,为什么要“拜门”,因为叫做“复面拜门”。也就是说,曾家人可能不放心,怕女儿嫁过去吃亏,必须在第一日见一见女儿,然后警告女婿不要欺负他们的女儿。
张正书倒是苦笑,他疼爱曾瑾菡都来不及,哪里会去欺负她?
不过嘛,这“拜门礼”也省不得,张正书也怕曾瑾菡思家心切,毕竟是嫁出去了,和以往不一样了。别个不说,张正书可瞧在眼中,在张家曾瑾菡的心是很忐忑的,言行举止都很谨慎。张正书心疼得很,但也知道他开解无用,毕竟张家不是曾家,曾瑾菡做不到完全放开。
四轮马车很快就来到了汴梁城,进入了景明坊。
得到消息的曾家,早就广设华筵,准备款待新婿了,这道礼节叫做“会郎”。看字面会其意,无外乎就是对女婿耳提面命,生怕女儿受了欺负。好在,这道礼节过后,曾家还准备了丰厚的贺礼给女婿。张正书也是哭笑不得,连连保证一生一世爱护着曾瑾菡,才让曾文俨和丈母娘放心下来。
筵席上,准备极为丰厚。张正书也瞧出来了,这是外借了樊楼的厨子做的。
要说这樊楼可不得了,一连做了两日大生意,都是张曾两家的婚礼。
筵席上,昨日新人自然是备受瞩目的。这不,不时有人拿酒杯来敬张正书。张正书都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来历,但被敬酒了,也不得不喝。幸好是用张家的“仙醁”果酒,酒精没那么大度数,还甜甜的很好喝,不然张正书说什么都不会喝那么多的。
“这些都是老夫生意上往来的朋友……”曾文俨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显然是说给张正书听的。
张正书立马会意了,这是曾文俨想给他介绍人脉啊!好吧,这顿酒也算得上是喝得有意义了。
幸好这一日曾文俨在场,丈母娘在场,曾家那不成器两兄弟不敢过分给张正书灌酒。不然以他们的性子,非得把张正书喝趴下不可。而且,绝对不允许张正书喝什么“仙醁”果酒,而是要喝樊楼的“和旨”酒!那可是蒸馏酒,哪怕只是粗略蒸馏了一番,但也比寻常果酒烈了好几倍。
待得筵席散去,宾客尽兴而归,曾文俨又当面嘱托了几句,才遣人备鼓吹迎送新人回宅。并且约好了,在第三日上会请厨子到张家致酒,说是什么“暖女”,还要把冠花、彩锻、合食之类送到张家,这个礼节叫做“洗头”,听得张正书稀里糊涂的,不知所云。好吧,反正任人摆布就对了,张正书光棍地想着。
这个想法是对的,既然不了解,那就不要去弄明白好了。反正嘛,这成亲也是这辈子一次的事,以后就算张正书纳妾了,那也是不能举行这么隆重的婚礼的。毕竟这正妻只能有一个,至于妾,则是可有可无的。宋朝法律很笼统地将女性身份划了三个等级,分别是:妻、妾、婢,也可以说是四个等级,分别是:妻、媵、妾、婢。这里媵是法律规定五品官员以上才能拥有,但宋朝的媵已经远非春秋战国时代的媵了,也仅仅是一个名义上地位较高的妾而已。
至于妾和婢,区别仅仅是良人与否。
宋代法律对妾的地位规定比较详细,首先规定了其出身必须是良人,若以婢为妾,也必须是先将婢放良,并且还不厌其烦地详细规定了妾与妻的地位差别。
妾的法律地位自然是要比正妻低的,如宋《刑统》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若妻殴伤杀妾,与夫殴伤杀妻同……议曰:殴妾非折伤无罪,折伤以上,减妻罪二等。
可以说,宋朝对于妾的地位非常淡漠,需要的时候可以买回来,不需要的时候可以遣走,不论有没有孩子。并且如果以后需要她的孩子来继承香火,还可以再接回来,而对于妾的这种尴尬地位,宋朝法律对此视若无睹。
所以,纳妾就是纳妾,根本别想像娶妻一样,十里红妆铺开,八抬大轿迎娶回来。
也就是说,宋人一生之中,也就是一次娶妻经历罢了。
哪怕是续弦,虽然也是明媒正娶,填补正室之缺,但如弦乐器上断了一根弦线,续配一根,乃举手之劳,所以婚礼简单,草草而就罢了。
这样一辈子就一次的婚礼,哪怕再繁琐又如何?权当体验人生了,被人摆布一番也没啥。反正过得第一个月,就天高任鸟